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如何调整心理状态?高中校医室心理指导大会发言稿(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校医室心理指导大会
时隔两年,疫情再次强袭,我们又不得不把课堂从学校搬回到家里,再次架起“空中课堂”,开启线上教学模式。虽然已经有了经验,但是再次面临线上教学,紧张的教学任务以及疫情变化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很多老师仍然会有精疲力尽的感觉,或深陷某种情绪无法自拔。老师是连接学生和知识的“纽带”,如果压力不被看见,得不到解决,会影响教师线上教学效果。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师们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进行自我调整呢?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理解,坦然接纳
首先,在面对当前的变化时,或多或少,我们都会因为信息的缺失、混乱或者对立,逐渐失去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沮丧、厌恶等负面情绪。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会使我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这时,我们要有选择的接收信息,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接纳它。
其次,环境发生变化,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这是大多数线上学习的普遍现象。若是老师们互相交流,就会发现大家的学习进度实际上不会差别太大。我们要接纳线上、线下学习的差异,不自我施压,同时,充分挖掘线上学习的优势,以轻盈的心态面对。
二、有效调整,和谐相处
积极心理学著作《象与骑象人》一书中讲到,人的情绪情感就像一头大象,理智像是一位骑象人,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骑象人想向左,大象想向右,那很多情况下,骑象人是拗不过大象的。
情绪的力量是巨大的,难以掌控,同时也是不受理智支配的,会在我们觉察之外干扰到我们。所以不要妄图去控制情绪这头“大象”,而是与它和谐相处。我们可以用情绪管理中的“STOP 技术”来应对:
第一步,S,表示停止(Stop),我们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停止按钮,这个按钮可以是一个实体,比如我们的手上的虎口穴位,或者是大拇指指甲盖,通过大力的按压,把注意力从恶劣心境中拉回当下;也可以是一系列的大脑游戏,比如我们开始数眼前的物品颜色,归纳物品的种类等;还可以是一些标志信号,比如书桌、电脑等物品的显眼位置贴上 STOP 的标识,提醒自己从消极情绪中停下来。
第二步,T,表示深呼吸(take a breath),我们可以用瑜伽的腹式呼吸法,感受空气通过鼻孔流入腹腔的过程,体验坏心情通过鼻孔流出身体的轻松感,通过 10-20 次的深呼吸练习,来帮助自己增强当下的身体感受,找回自己。
当我们平静下来之后,就可以尝试第三步 O,也就是觉察和反思(Observe),试着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提醒自己,“是身体的感觉不舒服,不是我很糟糕;是胸口感觉很堵,我不是一个差劲的人……”感觉不完全等于你,它只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觉察、去接受这个情绪的存在。
最后是 P,就是继续前行(Proceed),进行完前面三步,我们会冷静下来思考,做些什么才有用,明确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选择符合自己价值的行动。
三、积极面对,提高掌控
积极面对,在于专注于你能够控制的地方,可以把你从无效的担心和思考中拉出来,从而转变为积极解决问题。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积极面对的方法:
01
做简单的事,感受专注的力量
繁杂的工作使我们的大脑处于多任务并行的思维状态中,我们可以让大脑回到简单运行的模式,比如整理家中的物品、涂色游戏、做手工等等,让身体的行动代替大脑的运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
02
养成运动的小习惯
经常运动的人会感到更加幸福,并体验到更多的感激、爱和希望。虽然我们都知道运动的好处,但是要坚持做起来却很不容易。《福格行为模型》一书的作者福格认为,当人们有能力、有动机的时候,只要得到提示,行为就会发生。有效的提示应该是“行动提示”,是日常已成为习惯的动作。比如:“一躺在床上,就做 10个仰卧起坐”,“下课后,我就去小区跑步三圈”。“一躺在床上、下课后”就可以作为开启新习惯的一个行动提示。之后,我们便可以反复练习,不断优化,形成条件反射。这样的“微习惯”,能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带给我们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励我们去重复类似行为,让我们以“提示”为启动点,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吧。
四、寻求支持,收获帮助
王老师说,线上教学期间,家里两个孩子真的是顾不过来,非常焦虑。其实,不能平衡工作和家庭,也是教师情绪困扰的原因之一。这时候,我们可以寻求外部资源的支持。与家庭成员沟通,表达自己的困难与需求,寻求照看孩子的外部力量,同时通过倾诉让自己的辛劳被看见、被肯定,获得家庭成员的鼓励;维护好夫妻关系,营造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每晚睡前要与孩子独处谈心,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另外,我们还可以与孩子制定好规则,划分好各自的边界,工作学习互不影响,但可以相互支持。如果做了许多尝试,你还是感到沮丧和倦怠,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关照好自己的身心,让我们以积极的状态引领学生发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迎校园的美好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