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经信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经济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强市”、“实业兴市”战略,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克服需求不足、成本趋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总结】杭州市经信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杭州市经信委2012年
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经济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强市”、“实业兴市”战略,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克服需求不足、成本趋高、要素制约等困难,创新工作、优化服务、振奋精神、稳中求进,全市工业和信息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两化融合扎实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一、攻坚克难,回升向好,各项目标稳步推进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产业显现出“筑底回升”的发展态势,生产销售持续扩大、重点产业稳步发展、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形势良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90.32亿元,增长9.1%,增幅比全市生产总值高出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93.59亿元,增长10.9%,高于全年增长10%的目标。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2723.67亿元,同比增长7.2%。一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175.29亿元,同比增长15.9%;新产品产值率为24.65%,创历史新高。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年度经费支出达168.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6%。二是重点产业引领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405.13亿元,增长10.3%,高于全市工业增幅1.2个百分点,优势产业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全年汽车产业、医药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1239.1亿元、277.9亿元,分别增长19%、30.9%。全市实现电子商务服务收入335.14亿,大幅增长76.9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1398.2亿,同比增长32.1%;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05亿元,同比增长2.23%。电子商务、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1%、18.5%,高于GDP增幅46.1、9.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销售产值3454.85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工业比重27.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三是产业集群建设加快。萧山区、滨江区分别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物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余杭开发区、富阳开发区相继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大江东、城西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杭州装备制造业等5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萧山新塘羽绒家纺产业等10个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亮点纷呈。四是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杭州民营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等指标继续领先全国,50家企业入选2012中国民营500强,连续10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五是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实现工业投资851.87亿元,增长14.0%,增速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720.68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58.30亿元,增长18.5%,增幅较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由上年74.3%上升为77.3%。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投资加速向高端转移,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0%以上。六是节能降耗态势良好。 2012年,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随产值增速回落而下降。全市规上工业消费能源同比下降1.6%,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到11.3%,超过全年目标5.3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增长3.2%,增幅低于规上工业4个百分点,占比由上年同期的 32.0%降至30.8 %。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费能源下降3.5%,降幅高于规上工业1.9个百分点。
二、齐心协力,周密部署,各项工作扎实展开
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各涉企部门与企业一起千方百计稳增长、全力以赴促转型、群策群力强创新、上下一心优服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全力推动创新发展。一是优化完善创新政策。制订出台《做好工业调结构稳增长控能耗促增收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会同市两办编制起草《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会同市府办、财政局、科委梳理分析10年来全市工业、信息化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共性技术、产业链整合、协同攻关、重大技改、创新源培育”等重点,拟制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准入评估指导意见,研究制订“发点球”式的重大项目扶持政策,起草工业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及重点产业申报项目指南、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审批及专家评审暂行办法、区县竞争性分配方案等意见,为明年形成“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的创新强工政策体系奠定基础。二是制定创新发展路线图。以创新发展为总要求,广泛调查研究,起草完成《实施创新强工战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和13个重点产业调研报告。研究编制先进装备制造、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13个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优化引导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项目(企业、产业)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公共平台、人才培养、融资平台、创新源培育等创新体系,推动工业由大到强转变。三是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继续做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作,全年超百亿大企业大集团达16家,其中吉利集团超千亿,并成为入围世界500强的杭州首家制造业企业(2012年第475位)。浙大网新等11家企业入选2012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其中恒生电子入选2012年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十强。企业创新推动产业突破,西子集团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落户前进工业园并开工建设,为我市培育发展航空产业打下坚实基础。重点实施“瞪羚计划”等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年认定市重点培育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500家。四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的“中国办公家具产业基地”称号。新认定西湖转塘科技园、余杭仁和高新园等五家单位为第五批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建设企业科技研发机构,今年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全市累计已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159家、418家。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36个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建设顺利。53个列入省重点的技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06.7亿元。全年推进100个投资超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确保100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列入市政府年度考核的3个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0.48亿元,超额完成4.18亿元。86个列入市重点建设的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全年分三批印发市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文件,确定市重点技改项目361个,计划总投资647.9亿元,项目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2172.8亿元,利税301亿元。今年已开工359个项目,竣工196个项目,完成投资213.6亿元。今年对54个技改项目给予资助资金8798万元。三是加强产业合作。积极推动100家民营企业与央企国企、世界500强公司的项目合作,深化与福特汽车、东风集团和中国电科、普天集团、中石化、华电集团等央企的合作,推进合作项目加快实施。四是强化项目库管理。结合创新行动计划,经多方征集,梳理汇总各重点产业的共性技术攻关、产业链提升、协同创新、重大技改、创新源培育等创新项目,形成项目库,其中包括共性技术攻关项目307个(计划投资233.02亿元)、重大技改项目467个(计划投资1520.9亿元)、产业平台类项目47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项目90个(计划投资50亿元),这些项目的启动实施,将对未来几年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五是继续推进企业搬迁。今年新启动搬迁企业2家,签订搬迁补偿协议企业6家,支付7家企业搬迁补偿资金10多亿元,完成企业搬迁3家。至此,列入搬迁计划的145家工业企业已有118家完成了搬迁。
(三)扎实开展节能降耗。一是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节能形势分析,围绕全年目标,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各地制定实施预警调控方案并严格督查。建设全市能耗集中监测与管理系统,提升监管能力。健全有序用电工作机制,电力迎峰度夏工作顺利。二是严控新增用能。推行按照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制订《杭州市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实行差别化用电政策,严控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用电。鼓励建设低碳化项目工程,开展区域间节能量交易及节能目标考核奖罚政策调研,制订《杭州市用能指标交易管理办法》、《杭州市节能奖励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加大节能审查与奖励力度。三是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实施2012-2013年度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广泛开展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节能服务公司备案管理。四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全市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3年内淘汰落后产能(设备)企业702家(项)的要求,在去年已完成淘汰计划304项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294项。其中列入国家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全部完成,列入市计划(含国家计划)的落后产能完成187项。各地计划外主动淘汰落后产能107项,预计全年可完成300家以上的淘汰任务。
(四)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一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组织开展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和信息化应用项目备案工作,加强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今年完成第10批示范试点企业申报,有17家示范企业、33家试点企业通过认定。目前全市已累计认定482家市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其中示范企业203家,试点企业279家。同时,今年组织15家企业申报省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二是全面建设“智慧杭州”。编制实施《杭州市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建设氛围,在广电媒体(我们的圆桌会)做两期智慧城市专题,在报刊媒体高密度报道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智慧安监”、“智慧城管”工程建设顺利,《智慧城管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经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三是努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工信部和省市政府于3月签署《部省市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合作备忘录》,制订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动杭州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实施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名城创建工作。编制实施《杭州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总体规划》,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4G网络应用试点,大力发展嵌入式、网络化软件,促进软件与硬件、网络及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在国内成功建成并开通首个市级数字集群无线政务专网;率先免费向民众开放wifi无线网户外应用。四是统筹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委作为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下达2012年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其中信息化专项资金预算安排2亿元,新启动58个项目;行政事业经费预算安排0.96亿元,新启动45个项目;组织开展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申报工作,进一步规范相关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深化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2012年信息化项目审计10个项目。做好全市工业与信息安全工作,调研提出《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数字证书应用办法和具体要求》,联合市财政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系统中使用数字证书的推进工作,有效促进全市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五)有效拓展市场需求。一是搭建产业推介平台。成功举办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设计、物联网、丝绸女装、工艺美术等一系列博览会,办好2012杭州工业经贸洽谈会、全球网商大会、网货交易会、国际照明大会等重大展会活动,鼓励并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市场推广会。二是推广应用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百镇联网”、“电子商务进企业”、“电子商务进农村”、“两化融合深度行”等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建设独立电子商务平台,兑现电子商务进企业“三三制”资助,推动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三是加大推进示范应用。组织实施物联网应用、“阳光屋顶”、“十城万盏”、“十城千辆”等示范应用工程。按照试点城市工作要求,全面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组织全市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建设,认定好络维公司“桐庐县生理参数监测惠民关怀项目”等11个项目为今年市物联网推广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推进舒奇蒙能源公司援疆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设,30兆瓦光伏电站已实现并网发电。牵头起草《杭州市半导体照明(LED)示范工程项目申请财政资助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全市半导体照明(LED)示范工程推荐采购产品目录征集工作。
(六)努力做好服务保障。一是加强运行监测。抓好重点地区、行业、企业生产运营的运行监测,加强市县交流,在季度、年度基础上深化开展月度运行分析,建立月度各区县(市)主要发展指标排位通报制度,按月公布目标完成情况,为目标确定和政策优化提供“晴雨表”,同时有效激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二是深化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坚持市县两级工业协调例会制度和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营造上下联动、政企携手、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以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负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优化环境进千企”、“强创新优服务稳增长”等专项行动,委机关干部累计走访企业782家次,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工作原则,有2894个企业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全年累计报送“市大走访活动”办公室信息100余篇,编发服务企业简报61期。三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建设。今年新增注册企业1021家,新增放贷企业252家,新增贷款11.84亿元。总计已有2844家企业成功注册,审核通过2692家,通过平台成功放贷713家,信贷总额31.95亿元。做好“区域集优债务融资项目”建设,加强政银企对接、信用担保等工作,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四是全力办好“全国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科服中心已拥有7000多家会员、560余位行业专家。与全国19个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25所高校、10家科研院所、34个企业创新团队、15家投融资机构、56个重点实验室和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共征集科研成果4922项,技术难题3098条,累计服务企业1500余家。五是抓好项目扶持。加强政策宣传,组织开展重点产业(工业和信息化)、信息服务业、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四大类20余个专项的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实施涉企资金网上运行,全年共有2400余个项目通过网络统一申报,实现各环节信息化、阳光化、规范化审核,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六是加强依法行政。部署开展2012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行政审批处窗口和市散办(墙办)、市能源监察中心的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完成市散装水泥办公室新增行政许可事项报备的转报工作。根据市法制办的要求,部署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开展行政指导工作。加强普法教育组织,编制《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六五”普法教育依法治理规划》,启动委“六五”普法教育规划。
此外,认真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党建、满意机关创建、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老干部管理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企业稳定、综合治理、保密、档案、信访、提案议案办理等工作,营造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
三、合力兴工,创新强工,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创新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全市经信系统做好201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可持续发展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杭州建设“一基地四中心”和“三城三区”的发展目标,以“稳增长、强创新、扩投资、促转型、优服务”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强市”、“实业兴市”战略,推进“合力兴工、创新强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增强杭州工业和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处理好“量与质”、“新与老”、“大与小”、“近与远”、“加与减”的关系,即发展规模与质量、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大产业(企业)与小产业(企业)、当前工作重点与长远工作目标、产业发展与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这五组矛盾关系,推动科学创新内涵式的发展。
2013年主要发展指标建议安排:
—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确保同比增长8%,力争9%。
—规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同比增长9.5%,力争10%。
—工业投资,确保同比增长7%,力争8%。
—技改投资,确保同比增长10%,力争11%。
—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确保达到24.5%,力争25%。
—单位GDP能耗,力争同比下降4.8%,力争5.1%。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力争达到384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10%。
围绕工业和信息化创新发展工作目标,2013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服务企业,努力实现稳增长。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服务企业工作,积极主动应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稳增长、促投资,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经济预测预警。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运营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对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沟通指导和反映,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维护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稳定有序经营。二是建立干部联系制度。继续实施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深化长效服务机制,计划建立每名党员干部联系一个企业项目制度,加强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及时协调和着力破解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标准规范制订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四是加强产业人才培育。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管理和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电子信息业全年开办20期培训班,培训千人以上。继续抓好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实施工作,积极引进培养工艺美术大师及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力争在2013年全市达到450名。继续做好省级工业设计师职称评聘申报工作,开展市工业设计精英人物评选活动,设计人才、设计产品与应用企业的交流对接工作。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专项培训。继续做好大学生实训工作。
(二)实施创新发展,调整结构促转型。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四个着力”,特别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全面实施创新强工战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落实目标任务,完善考核监督,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全面实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制订实施“创新强工”政策,围绕“共性技术、产业链整合、协同攻关、重大技改”等重点,统筹财政资金,制订“发点球”式的重大项目扶持政策,实施竞争性资源分配,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重大创新项目,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项目、产业化投资项目、公共平台项目和开拓市场项目等,提高政策效应,切实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产业融合互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工程总承包、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我市快递业发展,积极打造中国快递之都、快递中心。在加大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培育打造千亿级的航母集团,推进省、市级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的同时,继续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瞪羚计划),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企业梯队式的发展。
(三)推进项目建设,开拓市场扩投资。坚持抓项目、攻投入、促发展,加强跟踪协调,切实做好技术改造和项目推进工作。一是优化土地利用。力争将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切实抓好企业搬迁工作。扎实推进“双百工程”,加强对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重点技改项目的全程跟踪管理,实时掌握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情况。二是推进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政府采购和示范带动作用,开发一批影响力强、示范作用好的项目,重点是要积极推进物联网示范工程、“阳光屋顶”计划、“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等示范应用项目,以应用示范培育市场,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三是推进战略合作项目。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东风汽车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普天、华电集团、中粮集团等一批央字头、国字号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南车、东风日产柴等项目的建设。
(四)推进三项创建,创新发展促融合。进一步发挥我委作为市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抓总作用,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要求,抓好全社会信息化推进工作。一是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信委关于进一步推动杭州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实施意见的通知》(杭政办函〔2012〕258号),启动“智慧杭州•中国软件名城”微电影大赛,拍摄我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宣传片,加大我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以及名企、名园、名人、名品、名会(博览会)的宣传力度。抓好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推进国产芯在整机企业的推广应用,确保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二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城管”、“智慧安全”省试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电梯安全运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型工程货车安全生产等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字集群无线政务专网项目建设,完成一期覆盖杭州市主城区、网络容量1万用户的800M数字集群无线政务专网工程建设计划。组织开展政务云平台和城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发布、咨询和办事功能。做好免费WiFi的扩面工作,丰富服务内容、增加基站密度、提高通信质量。加大信息安全管理力度,完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推动数字证书应用向社会其它领域拓展,提升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置信息化水平。三是推进“电子商务之都”建设。充分利用“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研究推进消费环节信息化工作。继续办好第七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杭州)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中国网货交易会,着力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四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围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数字设计、智能制造等“数字制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产业支撑制造业融合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工业设计、集成制造、信息化管理和现代营销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信息化应用试点企业建设,加强工业领域信息化应用。
(五)统筹整合资源,创新管理强保障。重点整合发展平台、管理机制、科研、金融等资源要素,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强化平台保障。将推动工业集聚区争创科技创新示范区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努力用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重点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建设大江东地区市新能源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打造杭州工业发展主平台。着力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建设,在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公共平台、招商引资等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5个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和10个市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升集群发展新优势。二是强化机制保障。以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全国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市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建设,重点打造融资、信息化、科技、培训四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健全中小企业服务创新体系。三是加强与名校大院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大集团等的研发机构,加快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电科(杭州)物联网研究院和港科大杭州物联网智能技术中心建设。四是完善金融支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力,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政策资助和金融支持的联动机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建设,以萧山融资平台为示范试点,在各区、县(市)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子平台,有效推进社会各类资金要素向企业集聚。
(六)加强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多措并举,加强节能、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管理和督促检查工作,深入开展节能全民行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狠抓节能降耗。围绕确保完成省政府以及市政府确定的能源“双控”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能耗倒逼机制,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管理制度,组织推进“节能降耗十大工程”,以市政府名义修订印发杭州市节能评估审查办法,依法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切实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审批、建设、接电以及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前置条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同时,加大节能改造重点工程资助力度,对节能效果好但投资额高、难度大的项目,突破现有政策力度,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综合示范资金给予大力支持,为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5%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升级的决定和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度,稳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结合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和“三江两岸”生态整治活动,加大对电镀、造纸、化工、印染、建材、铸造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排出一批拟淘汰的落后产能名单。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采取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措施,启动实施超限额用电加价办法,抓紧研究碳排放与节能减排一体化试点工作,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开发绿色节能产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加大节能宣传与执法力度。认真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强调企业依法用能,提高节能意识,扩大节能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把监察重点放在空调照明的节能改造,通过能耗限额的对标检查督促企业增大节能投入,鼓励企业承担更大社会责任。通过开展日常监察、动态监察、专项监察和联合执法,做到工业企业和非工单位监察相结合,拓宽监察范围,提高执法水平。
(七)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围绕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加强干部建设。一是强化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先进纯洁、打造廉洁杭州”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机构改革后职能整合和调整,对重点部位进行再排查,针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项目招投标等制定完善相关工作规程和制度体系。研究提出2013-2017年完善惩防体系制度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探索非公企业防治腐败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进一步深化巩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涉企财政专项资金网上运行工作,认真做好日常“数字监察”工作。二是深化作风建设。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做好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继续深化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巩固“效能亮剑”专项行动成果。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管、指导等相关工作。认真抓好依法行政、党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满意机关创建、企业稳定、综合治理、保密、档案、信访、提案议案办理等工作,营造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三是提高工作谋划能力。围绕实施创新强工战略,结合全市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全委干部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经济运行分析、信息化应用、智慧城市和软件名城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节能降耗等重大问题的调研,争取研究出台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经信系统的工作谋划能力与参谋决策水平,提高为市领导做好参谋助手的作用、地位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