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正文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菁选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2-19 16: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菁选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菁选五篇(全文完整)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xx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xx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xx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专门召开20xx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xx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2

  一、强化领导意识,明确培训的“支撑点”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惠工程。为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始终把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把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作为推动自身工作前进的内动力。学校培训中心领导对培训具体工作多次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必须用最好的人力,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设置的“一室三部”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协作,在各自抓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些交叉共同需要办理的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解决。一年来,我们迎接国家、省、市、区领导对我校转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达20多次。20xx年9月2日上午,巴州区人大党组*、副主任刘青宁、副主任吴群传、区扶贫办主任陈永明到学校就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专题调研。20xx年11月7日,由区扶贫办组织召开的全区转移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负责人以中心发言人身份就培训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市扶贫办黄鹏主任作了总结讲话,对我校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xx年10月30日,巴中市*副*何长洋等领导在巴州区副区长张洪祥等人陪同下,对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进行了视察验收,市区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业绩,高度赞扬了我校一流的教学实训设施,并勉励学校继续努力,当好巴中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带头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有序,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工作、学员踊跃参训的良好培训局面在我校全面形成。

  二、细化订单培训,落实培训的“关键点”

  “订单培训”是我校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较强的约定性,它既约定了人才的规格,又约定了培训学员输出的工种、地点和时间。此种培训能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安置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员到广州、深圳、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深入厂矿、企业(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介绍、联系及深层次的会谈,不少企业与我校达成了长期培训安置意向性协议。在XX年年意向订单签约培训的基础上,20xx年我校又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10多个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安置协议,为开辟培训安置门路找到了更好、更广的空间。

  三、提升专业内涵,拓展培训的“增长点”

  “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法则。这要求所设培训专业以及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做到“三合”,即:合时、合地、合人。也就是说,我们开设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应该与现有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离、调整、加载等手段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是将原有机械专业分离为车钳工、焊工两个培训发展方向,将原有电工电子专业分离为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电力拖动三个培训发展方向。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力求规范、实用。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汉字录入、word文字处理、excl电子表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学简单的动画制作和一些网络常识;缝纫专业在原有服装识图、服装剪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了现代服装设计等基础课程;家电专业侧重向学员传授常用家电维护、常见故障检修知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加载公共常识课程。各专业学员在学习本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一些公共常识课程。在过去已开就业常识、法律法规、普通话、礼仪常识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开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通过以上办法,我校专业设置更具个性,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合理,广大培训学员受益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四、搭建招生网络,把握培训的“切入点”

  建立有效的招生网络,是把党和*的温暖送到千万贫困户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把转移培训的招生信息及时传达到千万贫困户家中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三到位”工作。一是领导到位。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和分管副校长面对招生问题总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研讨解决办法。同时,成立招生小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工作责任心强且具有招生能力的教师经常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招生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在市区扶贫办、劳务办的主导下,学校首先在市广播电视媒体开辟“培训之窗”栏目,定期及时宣传招生培训信息。其次,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成教科的支持下,聘请各乡镇成教专干为地方招生宣传联络员,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办墙报等多种途径,使政策宣传覆盖千家万户。再则,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常带领招生组成员开上宣传车,深入农村乡镇流动宣传。一年来,招生组成员行程15000多里,奔赴200多个乡镇作政策宣传,发宣传资料56000多份。三是学员组织到位。按政策要求,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推荐、乡村公示、乡(镇)审核、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生组织学员。学员入学培训严格按“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管理机制运行。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招生网络已全面形成。本年度不仅迎来了一些偏远乡镇的许多农民工前来参训,还迎来了不少陕西、苍溪、仪陇等外县籍贫困农民来校学习。

  五、加强培训管理,抓牢培训的“着力点”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益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培训、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八个结合”。一是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对同工种坚持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课程、统一结业鉴定,以此规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安置。二是规范培训管理。主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建立台帐。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学校规范地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台帐和就业安置台帐;统一报告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区扶贫办报告培训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编发在学校主办的《基地信息》上,随时接受监督管理;统一责任追究。学校实行法人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培训安置部门具体承办的管理体制,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统一检查验收。学员培训结束后,学校按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对培训内容不合要求、不落实的地方,要重新补课,对不合格学员,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此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好“八个结合”。一是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做到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四是培训与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五是自费培训与*补助相结合;六是普通教育与转移培训相结合,在初三、高三农村学生中实行分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学校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相结合;八是校本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为推进劳务扶贫新村建设创造条件。多种培训方式的运用,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学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结业学员紧俏,每天向学校咨询联系的单位络绎不绝。

  六、抓好安置服务,站稳培训的“落脚点”

  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订单促进就业。在农民工培训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转,按照企业要求办”,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今年以来,与深圳、广州、江苏、成都等地的1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安置合同,主渠道解决了培训学员安置就业,按市场需求,年内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业*服务中心促进就业。学校以驻外机构为窗口,在深圳、江苏、宁波、广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学员安置作辐射宣传,这样,使安置有组织、成建制地进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态势,进展十分顺利。三是依靠能人促进就业。充分利用外出时间长、务工技能强、联系渠道广的农民工能人,采取亲连亲、戚连戚,邻帮邻等方式,形成地域输出、家庭输出的良性模式,开辟了有效的、牢固的就业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业能人,协助学校安置培训结业学员300多人。

  但在培训的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在招生、培训、就业安置各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落实;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适合广大贫困农民工参训学习的需要;三是希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任务,以满足贫困农民日益增长的参训需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出台相应政策,将各乡镇农民参训情况纳入乡级目标考核;五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解决行政管理、业务指导、招生组织、就业安置、*服务等工作中必须的工作经费;六是由于农民工来校学习是陆陆续续的,因此结业安置时间不能整齐划一,希望主管部门在签发培训券时以实际培训为准,特事特办。七是出台对转移培训工作更优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门力量,降低结业农民工办证收费标准,形成共同关注农民工的合力。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3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xx年,根据*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一、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总体状况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根据全面统计,20xx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xx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 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 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把县乡村三级劳务联络捆绑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就业*台;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 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

  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今年转移的60o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

  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全县发展不*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二是对转移培训认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发展机遇,拓展职能的高度来抓,部分乡镇分校畏难情绪还很大,工作力度不够;三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条件还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缺乏独立开展培训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 力量;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2o19年重点抓好: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建设的提高,县乡(镇)三级要健全劳务培训站,配齐专职人员,达到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

  三是多措并举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培训方式,使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有明显提高,努力借助劳动部门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在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把农业科技培训与打造三都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特色结合起来,适应我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客观需要;

  四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力量,发挥我县职业培训优势;五是加强农村青年培训,主要针对外出青年要从事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培训,20xx年计划组织培训1o00人,培训电工、焊工、家政、缝纫、烹调、美容美发、建筑、摩托修理等工种;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4

  为充分发挥xx市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确保20xx年全市“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一、精心组织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xx年、20xx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督促检查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20xx年商丘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认定汇总表

  xx市阳光工程办公室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5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xx年,根据*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一、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总体状况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根据全面统计,20xx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xx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

  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

  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把县乡村三级劳务联络捆绑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就业*台;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

  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

  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今年转移的60O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全县发展不*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二是对转移培训认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发展机遇,拓展职能的高度来抓,部分乡镇分校畏难情绪还很大,工作力度不够;三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条件还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缺乏独立开展培训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力量;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2OXX年重点抓好: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建设的提高,县乡(镇)三级要健全劳务培训站,配齐专职人员,达到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能力明显提高;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三是多措并举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培训方式,使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有明显提高,努力借助劳动部门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在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把农业科技培训与打造三都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特色结合起来,适应我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客观需要;四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力量,发挥我县职业培训优势;五是加强农村青年培训,主要针对外出青年要从事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培训,20xx年计划组织培训1O00人,培训电工、焊工、家政、缝纫、烹调、美容美发、建筑、摩托修理等工种;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20xx年度,在上级党政和扶贫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以创新培训模式为突破口,继续探索完善“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全程培训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实现区、乡、村、户“四个覆盖”为目标,*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宣传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坚持“三靠”(靠订单、靠中心、靠能人)、落实“三制”(回访制、招回制、提高制)为切入点的高质、稳定的就业保障机制。至20xx年12月,共转移培训贫困农民工1500人,占计划任务的xx0%,其中学校安置1485人,自主择业15人,安置就业率达99%。就业学员96%免费安置到世界五百强企业,月工收入在1500元以上,为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领导意识,明确培训的“支撑点”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惠工程。为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始终把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把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作为推动自身工作前进的内动力。学校培训中心领导对培训具体工作多次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必须用最好的人力,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设置的“一室三部”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协作,在各自抓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些交叉共同需要办理的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解决。一年来,我们迎接国家、省、市、区领导对我校转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达20多次。20xx年9月2日上午,巴州区人大党组*、副主任刘青宁、副主任吴群传、区扶贫办主任陈永明到学校就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专题调研。20xx年11月7日,由区扶贫办组织召开的全区转移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负责人以中心发言人身份就培训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市扶贫办黄鹏主任作了总结讲话,对我校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xx年xx月30日,巴中市*副*何长洋等领导在巴州区副区长张洪祥等人陪同下,对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进行了视察验收,市区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业绩,高度赞扬了我校一流的教学实训设施,并勉励学校继续努力,当好巴中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带头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有序,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工作、学员踊跃参训的良好培训局面在我校全面形成。

  二、细化订单培训,落实培训的“关键点”

  “订单培训”是我校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较强的约定性,它既约定了人才的规格,又约定了培训学员输出的工种、地点和时间。此种培训能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安置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员到广州、深圳、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深入厂矿、企业(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介绍、联系及深层次的会谈,不少企业与我校达成了长期培训安置意向性协议。在XX年年意向订单签约培训的基础上,20xx年我校又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xx多个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安置协议,为开辟培训安置门路找到了更好、更广的空间。

  三、提升专业内涵,拓展培训的“增长点”

  “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法则。这要求所设培训专业以及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做到“三合”,即:合时、合地、合人。也就是说,我们开设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应该与现有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离、调整、加载等手段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是将原有机械专业分离为车钳工、焊工两个培训发展方向,将原有电工电子专业分离为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电力拖动三个培训发展方向。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力求规范、实用。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汉字录入、word文字处理、excl电子表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学简单的动画制作和一些网络常识;缝纫专业在原有服装识图、服装剪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了现代服装设计等基础课程;家电专业侧重向学员传授常用家电维护、常见故障检修知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加载公共常识课程。各专业学员在学习本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一些公共常识课程。在过去已开就业常识、法律法规、普通话、礼仪常识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开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通过以上办法,我校专业设置更具个性,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合理,广大培训学员受益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四、搭建招生网络,把握培训的“切入点”

  建立有效的招生网络,是把党和*的温暖送到千万贫困户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把转移培训的招生信息及时传达到千万贫困户家中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三到位”工作。一是领导到位。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和分管副校长面对招生问题总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研讨解决办法。同时,成立招生小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工作责任心强且具有招生能力的教师经常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招生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在市区扶贫办、劳务办的主导下,学校首先在市广播电视媒体开辟“培训之窗”栏目,定期及时宣传招生培训信息。其次,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成教科的支持下,聘请各乡镇成教专干为地方招生宣传联络员,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办墙报等多种途径,使政策宣传覆盖千家万户。再则,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常带领招生组成员开上宣传车,深入农村乡镇流动宣传。一年来,招生组成员行程15000多里,奔赴200多个乡镇作政策宣传,发宣传资料56000多份。三是学员组织到位。按政策要求,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推荐、乡村公示、乡(镇)审核、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生组织学员。学员入学培训严格按“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管理机制运行。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招生网络已全面形成。本年度不仅迎来了一些偏远乡镇的许多农民工前来参训,还迎来了不少陕西、苍溪、仪陇等外县籍贫困农民来校学习。

  五、加强培训管理,抓牢培训的“着力点”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益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培训、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八个结合”。一是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对同工种坚持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课程、统一结业鉴定,以此规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安置。二是规范培训管理。主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建立台帐。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学校规范地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台帐和就业安置台帐;统一报告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区扶贫办报告培训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编发在学校主办的《基地信息》上,随时接受监督管理;统一责任追究。学校实行法人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培训安置部门具体承办的管理体制,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统一检查验收。学员培训结束后,学校按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对培训内容不合要求、不落实的地方,要重新补课,对不合格学员,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此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好“八个结合”。一是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做到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四是培训与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五是自费培训与*补助相结合;六是普通教育与转移培训相结合,在初三、高三农村学生中实行分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学校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相结合;八是校本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为推进劳务扶贫新村建设创造条件。多种培训方式的运用,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学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结业学员紧俏,每天向学校咨询联系的单位络绎不绝。

  六、抓好安置服务,站稳培训的“落脚点”

  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订单促进就业。在农民工培训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转,按照企业要求办”,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今年以来,与深圳、广州、江苏、成都等地的xx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安置合同,主渠道解决了培训学员安置就业,按市场需求,年内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业*服务中心促进就业。学校以驻外机构为窗口,在深圳、江苏、宁波、广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学员安置作辐射宣传,这样,使安置有组织、成建制地进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态势,进展十分顺利。三是依靠能人促进就业。充分利用外出时间长、务工技能强、联系渠道广的农民工能人,采取亲连亲、戚连戚,邻帮邻等方式,形成地域输出、家庭输出的良性模式,开辟了有效的、牢固的就业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业能人,协助学校安置培训结业学员300多人。

  但在培训的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在招生、培训、就业安置各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落实;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适合广大贫困农民工参训学习的需要;三是希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任务,以满足贫困农民日益增长的参训需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出台相应政策,将各乡镇农民参训情况纳入乡级目标考核;五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解决行政管理、业务指导、招生组织、就业安置、*服务等工作中必须的工作经费;六是由于农民工来校学习是陆陆续续的,因此结业安置时间不能整齐划一,希望主管部门在签发培训券时以实际培训为准,特事特办。七是出台对转移培训工作更优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门力量,降低结业农民工办证收费标准,形成共同关注农民工的合力。

  总之,今年我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2

  为充分发挥xx市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确保20xx年全市“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一、精心组织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xx年、20xx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督促检查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20xx年商丘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认定汇总表

  xx市阳光工程办公室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3

  20xx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用心学习,用心工作,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学校事业发展、劳务开发培训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累计劳务开发培训2813人。现将我校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市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再就业定点培训基地、乐山市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设有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在校生3516名,8大骨干主体专业,27个子专业,实训室33个,校外实习基地11个。学校利用现有优势资源,不断拓宽培训专业,增加培训工种。为了保证培训工种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一致,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决定在原有培训工种:计算机、电工、家用电器、餐饮、导游等专业的技术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新开设了汽车修理工、焊工、钳工、车工、化学检测工、广告制作等技术工种的培训。XX年转移前人员培训6xx人。

  为拓宽培训面,加大培训力度,学校采用培训上门的形式;采取走出去,与企事业一道,对转移后的人员进行在职技能培训的办法。XX年对转移后在职职工培训1317人,培训单位包括峨眉山神龙大酒店、乐山雄秀宾馆等15个企事业单位,培训内容有酒店管理、创新三标培训、酒店软硬件设计指导、运政员工办公软件计算机培训等进行岗位在职培训,培训人数1317人。

  二、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

  三、抓学校内涵建设,确保转移培训质量。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质量引领学校发展”已成为必然。正当很多学校为招生问题倍感焦急的时候,乐山一职中却在“寒潮”中迎来了门庭若市的“春天”。深究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可以发现,学校发展的真正动力是质量!乐山一职中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办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当人们把乐山一职中看成“质量”象征的时候,乐山一职中却在这时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队伍,按照郭树林校长的话来讲,就是把自己的教师看成学校的“宝贝”。“宝贝”来自学习与进取;“宝贝”需要培养与塑造。多年来,乐山一职中特别重视教师的培养,利用今年暑期,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培训活动:

  暑假前夕,乐山一职中根据发展要求,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拟定了暑期外派xx2个教师培训方案。按照计划,这次暑期分别将xx2个教师派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时间在2个月以上,参加省级、市级培训的不低于20天。此次培训对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强化“职业性”起到了很好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7月17日、18日,乐山一职中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工作效率和创造能力,围绕20xx年提出的“用心工作、用心学习、‘无中生有’、再创佳绩”主题进行了为期2天的封闭式干部学习与培训。培训中,郭树林同志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动的讲课形式对“用心工作、用心学习、‘无中生有’、再创佳绩”作了深刻诠释和讲解;李永志同志以《教育管理工作要在“用心”上下功夫》为题、徐斌同志以《怎样当好干部?》为题作了详实讲解。学校三级干部和沙湾职中干部参加了培训,并联系自己的工作都作了发言。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为乐山一职中的发展“再创佳绩”奠定了基础。

  8月20日至8月25日,乐山一职中为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意见》,进行了以“班主任工作重心和方法转移”为主题的为期5天的封闭式培训。全校80多名班主任全部参加了培训并有20多名班主任代表作了发言。培训中,学校主要领导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主题培训:郭树林同志以《班主任的五大绝招》为题全面强调了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及转移的必要性;李永志同志以《班主任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习惯的教育培养》为题强调了“职业性”的培养;李言奎同志以《做名符其实的职教班主任》为题强调了班主任工作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吴则*同志以《以德治班》为题强调了道德教育是良好班风和凝聚力形成的重要抓手;李萍同志以《如何预防和处理学生中的重大违纪事件》为题强调了对学生重大事件迅速决策与果断处理的重要性;徐斌同志以《从学校招生就业看学生的教育培养》为题强调了教育管理系统性的重要性。这次培训,以讲课、研讨等形式重点研究培训了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如何转移、如何提高有效性等工作思路,为学校扩大规模后的新学期工作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支持。

  8月28日至8月30日,乐山一职中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推行以国家标准工种为项目的“项目教学”改革,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分别以讲课、专业研讨等形式集中培训了3天。在培训中,郭树林校长理论联系实际,以《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教育力》为题,围绕“项目教学”的概念、特点、推行思路作了全面讲解,明确提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项目教学”改革的关键的主张。李言奎副校长在培训中也作了《如何实施“以工种为项目”的课堂教学法》的具体讲解。最后,各专业部还为自己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作了热烈讨论。这次培训,为新学期全面推行的“项目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乐山一职中今年暑期的培训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达到预期目的。培训活动的全面展开,使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性”得到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得以提升。

  2、重视设备设施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决策,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培训质量,学校加大了培训设备设备的投入,我校原有实训操作室26个,设备设施价值近千万元,其中计算机房8个、电子电工实训室6个、餐饮、客房、导游训练室4个、汽修3个、化工实验室2个以及财会模拟室、琴房、练功房等,为保证培训技术工人工位足够,学校又新建了汽修车间3个、数控机床训练室1个,焊工、钳工、车工训练室各1个,投入资金150万元。加上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培训技术工人的操作训练时间大大增加,保证了培训质量。

  3、重视软件建设。

  四、严把出口关,为地方培养合格技术人才。

  严把培训出口关,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长期以来把参加鉴定取证作为质量把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规定,凡是参加学历教育的长期培训者必须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培训人数增大了,培训的质量当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培训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就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二者是正相关的。因此,学校极为重视。首先,将培训学员结业的标准定位在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规定所有参培的人员,学完规定课程,取得合格成绩外,还必须获取培训相关专业的技能等效级证书才可毕业。另外,学校改革课程结构,根据“从做开始,先会后懂”的教学思想,要求培训专业编写出“浅、简、广、新、用”的教材达40多种,学校还适时调整授课比例,培训各专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为3:7,其中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比例为2:8,重在训练学员的专业技能。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利用政治学习、培训或专题讲座,向教职工灌输“培训一人就是养活一家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拨出xx多万元专款,先后派出部份教师到山东、南京、成都等地学习专业技术,如机械专业教师到山东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汽修专业老师到成都学习汽修检测技术等,从而保证培训的教学质量,使今年的培训合格率在95%以上,90%以上的学员都找到了新的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专家预测,即20xx年,我国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因此、劳务开发培训基地的职业学校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办学空间与潜力都是很大的,劳务开发培训任重道远,我校将一如既往,不懈努力地为打造乐山劳务品牌,培养农民工尽责尽力。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2)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1

  XX县地处湘中丘陵,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主产县和先进县。全县农业人口77.1万人,其中劳动力44.1万人。20x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12.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8.1%,外出经商就业人员2.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4.5%。劳务收入总额12.5 亿元以上。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外出打工比没有培训的农民一年多工资5000元左右。20xx年,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推动、部门监管、学校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一是规范基地招标,广泛开展公示。二是制定实施办法,签订培训协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上好第一节课。四是狠抓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五是部门配合管理,扎实搞好档案。六是搞好学员就业,优化跟踪服务,共招收学员20xx人,转移就业1892人,就业率94.6%,减免直补学员学费54万余元。

  一、规范基地招标,广泛开展公示

  县阳光办按照20xx年《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公正的原则,20xx年6月上旬在县电视台向全县发布了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认定时间、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报送材料和受理机构等,并组织专家对学校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学校的校设校具、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联系安排就业能力、服务承诺、单位信誉、收费标准及学员生活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后,采取招标评审的办法,从12所具有转移就业能力的.学校中确定了xx学校、xx驾校、xx中专、xx学校、xx学校、xx职业技术学校、xx基地等7所学校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我们对项目实施实行公示,向社会公开,请社会监督。采用电视公告、通告公示等不同形式进行公示。公告内容包括阳光工程政策、培训机构名单、培训专业、财政补助标准、服务承诺、监督举报电话等。每个学员在培训基地报名时就能得到县阳光办统一印发的阳光工程宣传资料,让学员一进校就了解到阳光工程的意义、培训内容、收费标准和补助标准。

  二、制定实施方案,签订培训协议

  为了保证我县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20xx年《xx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精神,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和市场需求,制定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培训计划、实施办法。根据各培训基地的培训转移能力,把省阳光办下达给我县20xx人培训转移任务分解到各培训基地。县阳光办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转移就业协议,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培训基地根据各自的情况设置专业,分别制定培训方案、教学计划和转业就业规划。

  三、加大宣传力度,上好第一节课

  我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措施,把“农民学技术,*给补助”的优惠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一是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发动,利用《农事指南》电视节目专题报道阳光工程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二是印发宣传资料6000多份,张贴到各乡镇、交叉路口、中学门前,每个培训学员报到时发一份。三是学校招生时,发动教职员工走村入户,宣传阳光工程的优惠政策。四是在县里的会议上讲解实施阳光工程的内容和方法。五是培训基地举办《感谢您——阳光工程》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使阳光工程家喻户晓,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氛围。

  各培训基地每个培训班开学的第一节课,由县阳光办的同志来讲,一是宣传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培训对象、培训专业、培训方法、收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等。二是对照名册核定学员身份。三是发放代金券,并介绍代金券的使用方法和填写方法,要求学员当时把代金券填好,及时上交。

  四、狠抓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各培训基地的办学宗旨是:以人为本,办学为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培养目标。为保证学员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就要把学员培训成一个有一技之长,能自主创业,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实现由“村民”向“市民”转变。

  1、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一是结合进城务工手册,向学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员进城务工时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二是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鼓励学员,使学员知道,求生必须求知。三是用人才竞争、尖端科学高速发展的现实教育学员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四是用一专多能的致富典型激励学员,要他们坚定信心,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勇于登攀。

  2、培训一专多能人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导向,开设了农用车驾驶、汽车驾驶、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工、服装缝纫、特种作业、市场营销、机构制造、建筑工等专业。为了提高学员的技能知识,根据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就培训什么技能,确定培训时间和教学计划等,采取封闭式管理,实行“五个一”工程教学,即要求学生做到:树立一个好形象,练一笔好字,写一手好文章,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在上好专业课的同时,增开语文、交际英语、普通话、口才等课程,使学员真正成为一技多能人才。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教学计划,做到边学习边操作,学用结合,严格考试考核,做到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并重,保证培训效果,真正使学员学到一技之长。

  五、部门配合管理,扎实搞好档案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惠及农民的新兴工程。为了加强项目的实施监管,领导小组就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部门职责、项目的申报、经费落实等召开了协调会,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工程实施。农业局是阳光工程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的日常工作,负责拟定培训项目的实施办法、培训结构的招标和认定,监督检查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开展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反馈培训工作信息等。*门负责落实培训补助资金,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使财政的资金直补给农民学员。劳动部门负责督促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并酌情降低鉴定等收费标准。其它有关部门都要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开绿灯、搭*台,为农民转移就业传信息、*益。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形成了*推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为规范阳光工程的实施,增强阳光工程运作的透明度,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培训基地法人代表与县阳光工程办签订培训转移协议,负责抓好培训转移工作,保证学员就业率在90%左右。二是降低收费标准,直补给农民学员。在报刊、电视、宣传资料等公告,每个农村学员减免学费270元,经县阳光办核准、领导审批、财政复核后拨款,从而确保*的培训资金直补给农民学员。三是监督检查,坚持每月对培训基地督查一次,发现培训转移不合要求的,责令纠正或推倒重来。四是严格档案管理制度。各培训基地必须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台帐和培训转移档案,培训台帐和就业档案记录受训农民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收费标准、补助金额、就业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就业单位联系电话,并由学员签字、签章认可。就业单位填写必须具体到学员所在地址厂名。联系电话填写必须能正常联系到就业单位负责人或人事部门负责人、学员为依据,培训学校对培训转移台帐和档案的真实性负责。

  六、搞好学员就业,优化跟踪服务

  各培训基地共招生学员20xx人,其中农用车驾驶员336人,汽车驾驶员404人,计算机及应用506人,机械制造54人,服装缝纫92人,特种作业(电工、焊工)240人,市场营销108人,建筑工200人。转移就业1892人,就业率94.6%。计算机及应用和特种作业的学员绝大部分安置在沿海一带的港、澳、台、日等大中型外资企业。汽车驾驶员,大部分在长沙、广东、上海、深圳、珠海、杭州、北京等城市开的士和公交车。其它专业的学员安置在本市县单位务工。在外资企业和大中城市打工的学员,月工资800元以上,高的几千元。xx镇湾头村xxx,xx镇石龙村xxx,xx镇同乐村xxx、xx村xx,xxx镇xx村xxx等同学去年10月在xx培训基地结业后,安置在广东惠州索尼集团务工,月工资在1400元以上。xx镇xx村xxx去年8月在xx中专培训基地参加电焊工培训,考取了电焊工操作证,现在福建厦门陶瓷厂务工,月收入20xx多元。xxx镇xx村xxx去年在xx驾校参加汽车驾驶培训,考取驾证后,买了一台的士在*昌都开,月收入7000元以上。

  培训基地以诚信为本,坚持跟踪服务。学员参加工作,坚持开展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一是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学员所学知识是不是真正用得上。如专业知识不过关的,允许学员返校进一步学习,确保学员招得来,学得好,送得出,稳得住。二是协助用人单位加强管理,为学员排忧解难。xx和xxx等培训基地在广州、上海、江苏、温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学员找到工作不如意的,给他们重新推荐工作。xxx镇xx村xxx、xx镇xx村xx等学员原先安排在东莞的一家公司,因种种原因,公司效益下降,员工工资收入低,创世纪培训基地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派人把他们重新安置在广州依利安达厂,月薪1200元。xxx镇xx村xxx先安排在东莞太阳诱电工作,月薪1500元。由于缺乏艰苦创业精神,被别人唆使,误入传销,被*查处后,才脱离传销窝点回家。xx培训基地得知此情况后,把他重新安置在东莞辉鸿电子厂,包吃包住,月薪1200元,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三是调查企业的用工制度,督促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培训基地真正做到了培训、就业和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让学员学习安心,安置就业放心,工资待遇称心。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xx年,我们摸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20xx年,我们一定认真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探索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新路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保证转移就业,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而奋斗。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xx年,根据*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一、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总体状况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根据全面统计,20xx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xx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 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 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把县乡村三级劳务联络捆绑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就业*台;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 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

  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今年转移的60o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

  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全县发展不*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二是对转移培训认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发展机遇,拓展职能的高度来抓,部分乡镇分校畏难情绪还很大,工作力度不够;三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条件还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缺乏独立开展培训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 力量;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2o19年重点抓好: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建设的提高,县乡(镇)三级要健全劳务培训站,配齐专职人员,达到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

  三是多措并举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培训方式,使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有明显提高,努力借助劳动部门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在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把农业科技培训与打造三都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特色结合起来,适应我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客观需要;

  四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力量,发挥我县职业培训优势;五是加强农村青年培训,主要针对外出青年要从事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培训,20xx年计划组织培训1o00人,培训电工、焊工、家政、缝纫、烹调、美容美发、建筑、摩托修理等工种;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2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xx年,根据*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一、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总体状况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根据全面统计,20xx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xx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 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 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把县乡村三级劳务联络捆绑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就业*台;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 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

  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今年转移的60o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

  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全县发展不*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二是对转移培训认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发展机遇,拓展职能的高度来抓,部分乡镇分校畏难情绪还很大,工作力度不够;三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条件还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缺乏独立开展培训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 力量;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2o19年重点抓好: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建设的提高,县乡(镇)三级要健全劳务培训站,配齐专职人员,达到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

  三是多措并举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培训方式,使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有明显提高,努力借助劳动部门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在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把农业科技培训与打造三都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特色结合起来,适应我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客观需要;

  四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力量,发挥我县职业培训优势;五是加强农村青年培训,主要针对外出青年要从事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培训,20xx年计划组织培训1o00人,培训电工、焊工、家政、缝纫、烹调、美容美发、建筑、摩托修理等工种;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4)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1

  一、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XX对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需求脱节。大多数农民外出就业前基本上没有参加专业性的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早已供大于求的服务专业的初级人才为主,而对日益发展的制造业所急需的技术专业却很少,重学历轻技能培训的观念还很重,基本上没有针对外来人员的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培训部门在对农民工的培训上为培训而培训,很少与企业生产用工需求结合起来,很难调动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 XX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时间过短。有识之士指出,要真正使一个农村劳动力摆脱传统的思维,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至少得培训一个月,而现实是,培训单位在实施免费培训时一般把培训压缩在3-5天内,由于培训经费有限,许多地方通常选择3天讲授理论知识,删除了实际操作的实习培训,造成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不到位,要想使这些农民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知识的提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于实际培训效果较差,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很难实现相应的收入预期,转移出去又返乡务农的情况时有发生。 XX农民参加免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许多农民缺乏主体意识,把培训当作是“要我做”的事情。由于农民的收入在培训期间得不到保障,热门的实用技术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导致农民参与免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培训上要使农民真正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观念转变,需要社会各界不断宣传教育。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如何做到“就业与市场互动,培训与增收双赢”,是培训工作需要实践的.课题。

  1、转变就业观念。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预算指导农民工树立培训观念,做好先培训后上岗的工作,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大力培养“蓝领”人才,鼓励年轻的农业人口发展成为技术操作型为主的蓝领人才,解决全社会的用工矛盾。

  2、抓好存量农民的培训。存量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训提高存量农民的素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要想增加农民收入,教育资源的投入是主要手段,对存量农民的教育要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编写农业科普教材,录制专题节目,在广播和电视上播放,进行农业普及教育和宣传,向农民提供信息,帮助农民学习新知识和应用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群体素质,才能更快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建立*、用人单位、进城民工共同分担费用的培训机制。*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劳动职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职业中学、技校、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承担进城务工者的职业培训。积极推行“订单式”培训机制,由用人单位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供技工需求信息,劳动部门把这些信息加以整合,职业培训机构根据“订单”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并进行培训,然后整体输送给用工单位。 XX建立劳动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在劳动技能的培训上实现理论知识和实习操作相结合,建立实习基地,把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和现代服务技能在实习基地内展示,学员有针对性的对培训知识现场示范操作,让学员不仅有理论知识,懂得科学原理,更能实际动手操作,促进培训技术成果的转化。 XX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农业人口的培训、转移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农业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推行“双元制”教学,让孩子从小既学文化课也学实用技术。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5)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1

  甲方:_____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

  乙方:

  根据重庆市农业局、财政局、农村工作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实施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渝农科发[20xx]10号)和重庆市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性计划的通知》(渝劳领[20xx]5号)文件精神,通过对乙方申报的内容和条件进行了综合考评,确定乙方为_____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经甲乙双方*等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 甲方职责

  1、负责下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性(阳光工程)计划;

  2、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3、协助乙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宣传和信息服务;

  4、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评估和验收;

  5、按重庆市委、市*渝委发[20xx]7号文件的规定,财政补助农民交纳培训费标准原则上按照定点培训机构经审核公布的培训费标准30%补助(最高不超过_____元),以"代金券”的形式直接补助给农民;培训学员并实现非农就业,经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抽查达到85%以上的合格率,同时就业时间稳定在一年以上的,可按每人_____元的标准奖励给培训机构;

  6、协助乙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二、 乙方职责

  1、负责《阳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具体实施。包括学员的招收、教学管理、考试考核、转移就业等;

  2、招收的学员必须是我县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居民。培训时间一般为15-90天;

  3、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教材,选用或开发适合农民短期技能培训和就业特点的教材;各岗位教学规范组织教学,档案规范整齐(学员花名册、学员身份证复印件、照片、学籍卡、图片资料、教学计划、教案等)

  4、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培训台账说明受训农民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转移就业台账要说明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

  5、培训工作实行季度报告制度。在每季度末的20日前必须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报告培训工作进展情况(见季度报表);

  6、培训过程接受甲方的监督管理;

  7、提高培训质量,全面完成转移培训任务 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

  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申报、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和转移就业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以上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甲方:_____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

  负责人(签字)

  乙方:

  负责人(签字)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6)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3篇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1

  一、现状

  xx镇现有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城镇人口1.6万人;在农业人口中,18周岁以上人口3.8万人;全镇总户数1.6万户,其中城镇人口0.4万户,农村人口1.2万户;各类乡土人才373人,占农业人口的7.3‰,占农户总数的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16人,占农业人口的3.6%,占农户总数的15%;复员退伍军人377人,占农业人口的7.4‰,占农户总数的3%;外出务工经商人员6396人,占农业人口的12.5%,占农户总数的53%。

  二、问题分析

  从数据上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引起各级关注:一是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每千人仅有7.3人拥有高中以上文化,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狭窄、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水*低成了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二是农村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非常少,农村乡土人才严重匮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有知识、有技术的乡土人才都把“触角”伸到了城市、城镇的工业、商业领域,对发展农业产业兴趣不大,导致农村乡土人才过量外流,影响了农村发展。三是劳务输出不够。我镇农村人口中,每100人只有12.5人外出务工,每2户只有1人外出务工创业。农村中出现了“乡土人才匮乏、劳动力资源浪费”的怪现象。

  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畸形”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增长缺乏智力支持。农村人口文化知识程度低,必将导致农村农业发展能力不强、农民致富技术本领不高、市场把握不准等种种弊病,进而阻碍农村经济增长进程。二是农民接受新生事物发展生产的动力不足。关键是农民的思想意识问题。受封建残余影响,农民大都有“小富即安、*稳度日”的思想,加上*时对农业市场调查少、了解少,信息把握不准确、不及时,怕担风险、怕出问题,怕“蚀了本”,对一些新科技、新项目发展不热心、不关注,发展动力存在不足。三是农村政策、法制宣传效果不佳。农民普遍对国家法规政策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宣传更少。缺乏一支懂法、有知识的乡土人才队伍,及时在农村中宣传党和*各个时期政策、方针以及法制、科学知识,农村政策、法制宣传明显跟不上形势,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同时,在农村乡土人才和相对有发展能力的人员中,还存在着知识面不宽、覆盖率不广,影响力不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不够等问题。

  三、工作建议

  (一)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切实增强党委、*对人才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乡镇*是行政编制中最低一层的国家*机构,工作重点在农村,主要领导必须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真正了解、理解、支持并抓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二是必须要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制订切实可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和制度,全面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工作。在宣传、组织各方面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建设,同时,建立农村乡土人才激励机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村乡土人才和有发展能力的人员在家乡创业。同时,要把农村人才工作纳入村支部党建组织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把农村人才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才,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要将农村人才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工作,提升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造血”功能。

  (二)建立长效、实用、针对性强,群众乐于接受的乡土人才培训体系。

  加强农村人才建设,不光要留得住人才,还要善于培养“人才”,让农民能在自己的家园,结合当地实际掌握适合的致富技能,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一是要制订适合本地区特色,能让农民尽快受益得实惠的人才培训体系。要切实把握好针对性、加强引导,引导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路吃路”,帮助他们掌握技术,发展最适合自己的生产项目。二是要加大与市场链接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要通过熟悉掌握市场劳务信息,有在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学到一技之长,避免“盲目性”和“一锅蜂”。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发展好“订单农业”和“劳务订单”,使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培训与市场实现有序对接。

  (三)进一步健全人才培育保障体系。

  一是要健全网络机构。要明确落实农村人才培育工作各项保证措施,如培训教师、课程安排、资金、场地、计划等,确保农村人才培训“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办到实处”。镇级农村人才培训学校可设在镇党校,各村明确支部*具体负责各村人才培育工作。二是要加大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通过建立信息*台,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农民和农村乡土人才、农村乡土人才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他们农业、科技信息知识水*,了解供求信息、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我镇从去年开始就在全镇28个村、2个社区建起了“致富信息通道”,镇农办负责不定期制作简报,发布相关农业信息,村支部负责接收、张贴、宣传到户,取得了较好效果。至今年5月份,全镇“致富信息”简报已编发各类农业信息30多期,共220多篇,受到了群众欢迎。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2

  按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在重点监控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区石盖塘镇采取据实填写“重点监控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与村干部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收入等作了一系列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石盖塘镇位于郴州市南郊,是北湖区“城郊新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镇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市经济十强乡镇行列。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总人口11950人,其中农村人口9406人,城镇人口2544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6至60周岁)2343人;劳动力年龄结构为:16-20岁之间的劳动力180人,占7.6%;21-40岁之间的劳动力1506人,占64.2%;41-60岁之间的劳动力657人,占28.0%。知识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1533人,占65.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800人,占34.1%。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区等地区。随着北湖区石盖塘镇镇域经济的加强,宇腾化工、裕湘面业等企业扩产,在镇区就业的农民工有增加趋势。

  3、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4、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5、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单位从事管理或技术工种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蓄了一定资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创办经济实体,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开放以来,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农村劳动力无序化流动给各级*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相对偏低。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整体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占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占12.1%。同时,他们工作存在不稳定性,据调查,长期在一个地方务工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两个以上地方的占62%。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签订不规范;参加养老保险人员64%,少数参加了工伤保险。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完全落实到位仍需要一段时间。

  4、较低的素质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转移领域也越来越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和乡镇劳动保障*台及村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等就业;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2、抓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要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农村劳动力不要盲目地挤大学这张门,要认识职业技能教育也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3、筑巢引凤,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近年来,北湖区石盖塘镇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来了一批企业落户北湖区石盖塘镇,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宇腾化工公司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61余人,裕湘面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19余人,全镇约有1080余人被园区企业吸纳安置。今后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

  4、搞好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3

  一、泰州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市99个乡镇,6个经济开发区,调查对象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农村劳动力,共调查农村劳动力总数1932766人,女性860804人,其中:可输出135785人,占农村总劳动力7.02%;已输出136057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70.4%;不可输出436407人,占农村总劳动22.58%。

  (一)全市可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135788人,其中:女性65744人,占总数48.42%。从技能培训上看:已参加各类培训17202人,占总数12.67%;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及以上384人,占总数0.28%,中专(职、技校、高中)11564人,占总数8.52%,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总数91.2%;从年龄结构上看:16-25周岁18577人,占总数13.68%,26-40周岁68600人,占总数50.52%,41周岁48611人,占总数35.8%。

  (二)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含输出)1360589人,其中:女性506663人,占总数37.24%。从技能培训上看:已参加各类培训254156人,占总数18.68%。从去向上看:就地转移493164人,占总数36.25%;县内153419人,占总数11.28%市内119175人,占总数8.76%;省内277082人,占总数20.36%;国内314317人,占总数23.1%;境外3432人,占总数0.25%。从行业上看:建筑业327337人,占总数24.06%;机械业149303人,占总数10.98%;电子业24730人,占总数1.82%;商服业192237人,占总数14.13%;家政业11722人,占总数0.86%;;轻纺业99514人,占总数7.31%;其它行业555746人,占总数40.84%。

  (三)全市不可输出农村劳动力439241人,其中女性288398人,占总数65.66%。因身体原因不可输出72832人,占总数16.58%;因家庭原因不可输出273721人,占总数62.32%;因本人不愿意外出92688人,占总数21.1%。

  (四)今后3年预测新成长农村劳动力总数93977人,其中:05年32284人、06年30774人、07年30919人。

  二、调查情况分析

  一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可输出人数相对较少。全市仅135788人,主要是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可输出人员中参加培训仅为17202人,占总数12.67%,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总数91.2%。

  三是就业半径小。大多数农民跨出农门并没有走出市门,从已输出的情况看,就地转移或县内、市内转移765758人,占总数56.28%;而境外就业仅有3432人,占总数0.25%。

  四是就业层次偏低。从已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从业情况看,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又未曾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事建筑、轻纺、家政、商服等行业的简单体力劳动者占46.36%,而从事机械、电子等技术工作的仅占12.79%。

  五是就业观念尚未根本转变。不少农民思想不*,害怕离开家乡和土地,认为“在家万事好,出门难上难”,外出务工致富的观念不够强,只愿在家门口打季节工,缺乏创业意识。从调查情况看,因家庭原因和本人不愿意外出占不可输出劳动力的83.42%。

  三、主要对策及措施

  目前,全市尚有135788人农村劳动力有待输出,总体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已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输出人员的波动性和流动性较大,加之文化程度、技能状况、市场就业竟争能力等不确定因素,返乡回流的机率大大增加。针对可供输出的劳动力和已输出劳动力的状况,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民创业。

  1、大力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在城区建设融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为一体的示范性劳动力市场。在乡镇和农村,努力实现劳务输出信息资源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全方位实时提供。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市全面形成城乡一体的分层次、网络型、综合型劳动力市场,为劳务输出大开方便之门。同时,大力培育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输出经纪人,形成一批潜力大、输出总量大的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机构,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2、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制定《20xx-20xx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泰州市农村劳务输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着手组织就业培训机构、各类职技校和社会办学力量认真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青壮年农民掌握1—2项专业技能,实现由单纯凭力气挣钱,向主要凭技术、技能挣钱的转变。同时,积极推行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资格证书持有率,提高农民持有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覆盖率,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7)

——乡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协议 (菁华1篇)

乡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协议1

协议编号:______

甲方:______

乙方:______

为顺利实施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确保培训质量,明确培训各方的责任,甲乙双方在诚实守信、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自愿承担甲方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培训职业和人数分别为:职业人、职业人、职业人、职业人。

二、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人员名单自主进行招生,甲方应为乙方招生提供方便和支持。

三、乙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在开班前报甲方备案。

四、乙方应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时间,总培训时间不得低于甲方规定的学时数。

五、乙方应根据招生人数合理编班,每个班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60人。每个班应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

六、每期培训班开学后5天内,乙方应将学员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就业方向等报甲方备案。甲方接到乙方培训班开始的报告后,应于5天内派专人到现场考核确认,并在10天内将培训券发给实训学员。

七、乙方应认真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八、乙方应为学员提供食宿条件,费用由参训学员承担。

九、乙方应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乙方如发现学员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应及时与甲方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处理办法。

十、乙方应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15天,负责向甲方申报鉴定考核。

十一、每期培训班结束,学员经考核合格,乙方凭学员名册、培训券、学员就业协议,填写“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单位申请表”,向甲方申请培训补助资金,甲方应于受理乙方申请后5天内签署审查意见。资金补助标准为,培训合格率达90%,当期转移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100%,报*门核拨培训补助资金;培训合格率达不到90%及当期转移就业率达不到80%的,不予补贴。

十二、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培训任务转让或委托给第三方。

十三、乙方承诺负责学员的就业安置与跟踪管理服务工作。

十四、甲方有权了解和检查乙方的招生和教学情况,乙方应提供相应的便利。甲方检查发现培训条件、教学中存在问题,乙方必须给予答复并提出改进方案。若发现整改未到位,甲方有权取消培训资格。

十五、乙方应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数据和资料的采集、管理、上报和建档工作。在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将学员的详细资料按甲方规定的电子表格进行上报,并将原始资料保存一年,以备核查、确认。

十六、乙方根据不同的职业和培训时间,按物价局核定的标准计算培训费用,除甲方的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可由乙方向参训学员收取。

十七、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职业供求和工资价位信息。

十八、双方须严格履行本协议条款,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协商解决。

十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经双方协商同意可续签。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以附件的形式加入本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乙方:______

代表人:______代表人:______

地址:______地址:______

电话:______电话:______

协议签订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5篇)(扩展8)

——外来劳动力劳动合同 (菁华1篇)

外来劳动力劳动合同1

甲方: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

乙方: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劳动法》及《宁夏*自治区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办法》规定,*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1、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日止或工作结束止。

二、工作内容甲方分配乙方在____________岗位担任职务。在正常情况下乙方必须完成生产任务,具体生产任务为:

三、工作时间

1、甲方实行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工作制,如实行综合计算工时或不定时工作制,由甲方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实行。

2、因生产经营需要,经协商安排乙方加班加点,甲方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日加班不超过3小时,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

四、劳动报酬甲方按月足额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每______月______日为发薪日;工资制度和分配形式按下列第______项执行;

1、实行计时工资制,乙方完成生产任务,每日工资______元,每月工资______元;

2、实行计件工资制,具体标准为____________。

3、乙方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甲方每月应支付给乙方不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五、劳动保险

1、甲方和乙方按照自治区和当地人民*的规定缴纳养老等社会保险费。

2、乙方患病、工伤、致残、死亡等待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乙方的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纪律奖惩等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七、违约责任

1、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严格履行。

2、甲方克扣或者无故拖欠乙方工资的,除全额支付工资外,还需给乙方加发经济补偿金。

3、一方违反本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赔偿相关损失。

八、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九、因履行本同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均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本合同双方签订后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__年____月____日

鉴证机关:___________

鉴证人: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劳动力转移 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菁选五篇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