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汇报6篇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汇报篇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嵌了三重“赋力效应”,启发、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赋力效应”
“赋力”(empower)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强壮自信,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也可指抽象的物。相应地,“赋力效应”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有益启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一个“大国”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权国家。二战后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输入与输出。从输出侧看,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与政治能力。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在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21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由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搭便车”现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足,阻碍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近年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金融治理、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umbrella term),为国际关系理论嬗变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为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气候治理、精准扶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取得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发展合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活水,中国自身构建过程中最典型的实践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与和平的丝绸之路,理念与实践成就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关决议。根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自贸区谈判、对外援助等稳步推进,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签署近280项合作文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南南合作提供一种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汇报篇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嵌了三重“赋力效应”,启发、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赋力效应”
“赋力”(empower)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强壮自信,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也可指抽象的物。相应地,“赋力效应”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有益启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一个“大国”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权国家。二战后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输入与输出。从输出侧看,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与政治能力。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在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21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由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搭便车”现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足,阻碍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近年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金融治理、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umbrella term),为国际关系理论嬗变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为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气候治理、精准扶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取得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发展合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活水,中国自身构建过程中最典型的实践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与和平的丝绸之路,理念与实践成就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关决议。根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自贸区谈判、对外援助等稳步推进,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签署近280项合作文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南南合作提供一种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汇报篇3
“自由事业终未竟,风雨飘摇两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全球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前途命运共同繁荣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提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对巩固各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范围内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已经不再局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整个世界。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的人文基础,尊重差异,以谋求人与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切生产趋一体化全球化,谁拒绝了它,谁将会被它淘汰。
树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类型学和共同的法规,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愿景蓝图。要逐渐对世界的内在结构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从旧单一的生产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产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两制”新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20xx年xx月xx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只有正确把握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与时代同行,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树立互鉴、共治和可持续的全球观念,继承和发展“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各国投入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的呼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将会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前途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推动国家间的联动发展和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全球视野、全球观念,充分认识“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坚定不移支持“中国方案”,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当代同进步、共发展。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厚植人类情怀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无我”状态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作为新担当,让国家政权更加牢固。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汇报篇4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
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
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汇报篇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汇报篇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推荐访问:共同体 思想汇报 构建 谈一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认识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认识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