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正文

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思想研究

时间:2022-10-30 0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时期传统孝文化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和学校、社会关于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传统孝文化观念日渐薄弱并伴随着一系列不恰当的行为表现,针对大学生传统孝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大学生传统孝文化观念和培育大学生德育思想的几点举措,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大学生;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不仅反映了中央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孔子认为“孝悌之仁为本”,可以看出孝文化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孝文化观念薄弱、孝文化教育缺失等现象,我们对待孝文化应该撇开封建泡沫,肃清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德育价值。

一、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一)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孝”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说文解字》中就有对孝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文化最早起源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早在《孝经》的《开宗明义章》中就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孝经》中明确界定了不同阶层、不同能力的人行孝的三重境界,即“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的第一重境界是“事亲”,孔子则将不损伤身体发肤作为行孝的第一步,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除了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侍奉双亲时要做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祭则至其严”。由于我们古代倡导的是“家国同构”的格局,那么国家就是对家庭的延伸,子对父的孝就自然地转化为臣对君的忠,因此孝的第二重境界就是“事君”,在《孝经》的《广扬名章》中就明确指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就使孝不仅仅局限在家庭伦理道德的范畴之中,更使它成为一种政治伦理要求。孝的第三重境界是“立身”。在《孝经》的《开宗明义章》也曾提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使孝文化突破了传统孝道的局限,让其成为一种能够培养人们德行的文化。

(二)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地位

在《孝经》中孔子就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确定了孝文化的地位,指出了孝是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化的依据。之后孔子在《三才章》和《圣治章》中又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这些论述就进一步强调了孝的重要性。

自漢代以来,儒家学说就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在儒家的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之中,孝作为“八德”之首不仅影响了统治者的国策,同时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汉代以来统治者就选择以孝治天下,到了宋代,孝道更是被推到极端,甚至出现了“愚孝”,“愚孝”这种行为无疑是错误的,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孝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二、大学生传统孝文化缺失的行为表现

(一)大学生亲情观念淡薄

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家庭伦理。新时期大学生理应成为优秀传统孝文化的遵循者和实践者,但恰恰相反,现今大学生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养亲,指赡养父母,是中国传统孝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孩子在整个家庭中长期处于中心位置,另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心让孩子长期以往下去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反哺意识,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不去主动关心父母。二是敬亲,指尊重父母,这是孝的更高层次。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往往会感觉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面对父母的关心态度往往是十分冷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索要生活费的经济上的纽带。当与父母发生意见相左时,出现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的情况。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中国传统孝文化提倡在家为孝子,在朝为忠臣,将事亲孝推于事君忠,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小孝事亲,大孝事国”成为孝文化的深层内涵。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社会意识和大局意识,但大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却往往令人失望,安于现状和贪图享乐成为现在大学生的代名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过分地强调对利益的追求,有些人甚至把利益的得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他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义利观,在这种错误的义利观引导下,大学生会形成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必然会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理解的偏差

传统孝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现今大学生认为传统孝文化就是简单地要求子女要孝顺父母。当我们向大学生宣传古人孝顺父母的一系列行为事迹之时,大学生往往又报之以无视的态度,殊不知其中蕴含的礼仪规范、规矩准则却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另外很多大学生都强调对潮流的追寻和对个性的张扬,错误地认为传统孝文化会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并认为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给予抛弃。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理解的偏差使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产生一种抗拒心理甚至是逆反心理,使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所倡导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置若罔闻。

(二)学校对传统孝文化教育的忽视

在古代很多统治者将孝道作为人才选拔依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孝文化观念的养成。现今学校教育强调要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德是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学校片面地把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重智育轻德育现实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迫的环境之中,造成大学生道德思想的缺位。另外高校虽然设有定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陈旧的教学内容、空洞的理论讲解和落后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大学生传统孝文化的缺失与学校对道德教育的忽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多元化信息对传统孝文化的侵蚀

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使网路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是在网络中宣传传统孝文化的网络平台却是凤毛麟角,加之现在对网络的监管不到位,这就使得网络中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无形中会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外,现今世界各国意识形态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西方国家更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加紧宣传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而来解构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西方社会等多元化信息的入侵正不断侵蚀着大学生传统孝文化观念的养成。

四、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孝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应转变对传统孝文化认识的错误观念

大学生是传统孝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传统孝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因此大学生及时转变对传统孝文化的错误理解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大学生要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孝文化知识的学习,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使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在进行传统孝文化学习之时,必须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提高对传统孝文化的辨别力,尽可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认真学习传统孝文化之后,必须要用优秀的传统孝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做到知行合一。

(二)学校要提升对传统孝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在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教育的方式、丰富教育的内容和改善教育的环境来更好地实现高校的道德建设,同时我们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增设传统孝文化的相关课程,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传统孝文化观念。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职责的准确定位,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给学生传播道德思想,在高校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来对学生的道德培育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老师在传播道德文化之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向的理论灌输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課堂中去,主动学习有关孝文化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需改善对传统孝文化不利的宏观环境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使大学生树立关于传统孝文化的正确观念,不仅要加强学校教育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更要着力创造孝亲敬老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尽孝为荣、不尽孝为耻的舆论导向,通过榜样示范和宣传教育的方法在全社会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

在通过舆论导向改善全社会宏观环境的同时,我们也要可通过政策法律手段对敬老养老的要求和措施进行必要的规范,对不善待父母以他人的人给予惩治,使敬亲孝亲成为每个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要加强大学生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认知,使大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用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热爱社会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黄宛峰,黄炜玮.《孝经》与孝文化[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05.

[2]丁宏.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3]王芳,王兰文.浅析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与对策研究[J].前沿,2014(1).

[4]殷国宇.孝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4).

[5]王永强.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学生孝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2(2).

推荐访问:德育 文化与 当代大学生 传统 思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