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2年两会心得4篇

时间:2023-04-28 13:1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两会心得

  

  观看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观看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一

  三月的北京,草木萌发,春意盎然。2022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

  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数千名代表委员从四周八方汇聚北京,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共商国是、共谋进展、共襄伟业。今年的两会必将广泛分散共识,激发奋斗动力,团结亿万人民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再创辉煌。

  回望来路,骄傲无比。2022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形势错综简单,挑战艰难特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取得战"疫"重大战略成果,领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宏大历史性成就进展的宏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无比顽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有力证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集中呈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

  放眼明天,信念满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此刻,百年变局仍在加速演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到新的关口,民族宏大复兴使命催征。多重蕴意,多项任务,多个挑战。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团结是最强的力气。以全国两会为契机,广阔代表委员们要坚持建言资政和分散共识双向发力,努力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凝心聚力履职尽责,画出最大"同心圆",查找最大公约数,形成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向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新起点呈现新气象,新征程须有新作为。进入新进

  展阶段、贯彻新进展理念、构建新进展格局,要瞄准关键点,聚焦"十四五",抢抓创新进展机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通过不断扩大开放完善进展新格局,明确施工图和时间表,全力确保开好局、起好步;要夯实基础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连接,着力解决好进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进展差距,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进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有,为民族复兴积蓄动力;要找准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广阔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春风浩荡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放眼百年目标,志在宏大幻想,我们需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士气、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我们信任,在这个布满盼望的季节,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顽强领导,有14亿中国人

  民的团结拼搏,我们定能迈准迈稳新征程的第一步,干出新气象、干出新成效,制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观看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二

  过去一年,我们克服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宏大历史性成就,在不平凡之年书写了非凡答卷。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医学卫生领域的代表和委员将带来哪些备受关注的建议?

  葛均波建议:培育高质量医学人才,警惕圈地挂牌附属医院

  合理的医学人才培育机制始终是近两年来医学训练界热议的话题,去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得我国医学训练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高校附属中

  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今年带来多份提案,其中关于《关于建立更合理的培育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医疗人才质量》的提案,连续呼吁建立合理的医学人才培育机制,一方面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全科和专科医生;另一方面让导师和讨论生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葛均波表示,目前我国医学本科生培育以5年制为主,毕业后是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保留了8年制医学博士培育。然而,数个简单的体系并存让师生产生困扰,其中包括了科研型硕士(科硕)、临床型专业硕士(专硕)以及"四证合一"硕士等,这也令同学始终处在疲于应付考证和考试的状态,没有时间潜心钻研科研课题,更不行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他建议,以目前的医学训练为基础,构建新的以培育全科医生为重点的"5+3"一体化医学博士学位培育体系。明确"5+3"一体化是以培育合格的医生为重点,参照国际医

  学学位标准,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此外,针对近年来高校和医院合作过程中所暴露的"跑马圈地"、"唯数量论"等问题,葛均波带来了《关于警惕急功近利跑马圈地式挂牌附属医院》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指出,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在业内"排名",忙着办医学院;医学院为了提升在行业的声誉,开头盲目圈地挂牌附属医院。有的医学院上午挂牌一所附属医院,下午在另一个地方挂牌另一所附属医院。这种盲目扩张管辖的做法导致一所医院同时成为多家高校附属医院现象更为普遍,还有某医科高校附属医院甚至多达50多家。

  葛均波院士认为,目前部分高校对挂牌附属医院分工不明确;同时,对于高校挂牌的附属医院资质的审查也过于宽松。他建议,高校与医院确定附属关系后,就要明确双方的义务与权利,高校应对附属医院做出明确的工作认定和区分;此外,对挂牌医院数量要加以掌握,坚决消退唯

  数量论思想,原则上一所医院只能被认定为一所医学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医院挂牌之后重视质量掌握,严格管理,以保证医院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并定期进行再审核。

  王岩建议:设立"健康管理师"岗位,把好疾病预防关口

  近年来,我国基层卫生气构逐步实现全掩盖,大健康模式已经初具雏形。然而,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正在逐年上升,目前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糖尿病患病人数1.3亿,基层卫生气构健康管理压力增大,健康管理体系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岩表示,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数量不足,且仍以治病开药为主。依据《卫生与健康统计年鉴xx据,至20xx,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2.2人,距2030年每万人5名全科医生的目标,有近40万的缺口。

  此外,健康管理人员缺乏、工作强度大与医护协作不畅,这些因素制约着家庭医生的进展,家庭医生也无暇深化社区、入户指导。居民也尚未形成"治未病"的思想和"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理性择医观念。

  为把卫生健康从"得病就医"连续前移,把以治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健康维护、未病先防、慢病防治、康复护理、老年颐养"的防病保健模式,王岩建议在城市社区设立"健康管理师"岗位,从而形成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三位一体"健康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王岩建议,加强医疗保险对健康管理的资金支持,健全服务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让健康管理师得到社会认可,让健康管理概念深化人心。

  杨杰孚建议:出台AED国家标准,提升心血管急救力量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在心血管疾病死亡中,因心脏猝死者超过一半,其中一大部分猝死发生在院外。猝死的发生气制是心室抖动,对于心室抖动最有效的就是除颤器除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建议出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国家标准,并培训推广AED使用。

  杨杰孚表示心脏病猝死患者的抢救黄金时间是4-6分钟,要求第一目击者准时施救。由于绝大多数状况下第一目击者不是医务人员,错过抢救时间而发生死亡。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AED,但由于社会上对AED知晓率低,许多人既不知道AED的功能,也不会使用AED除颤。即使有人会使用,也担忧救治失败担当法律风险而不敢施救,所以我国AED推广受到许多限制。

  为了进一步推广AED的普及,杨杰孚表示,他在提案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我国人均拥有AED的数量相比发达国家较少,首先国家要大幅增加AED数量,由国家出资、企业捐赠、单位自行购买等方式在机场、车站、体育馆、企事业单位等地放置AED。

  二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国家标准,由行业学会联合培训推广AED使用。在培训推广过程中,通过公共媒体、互联网,让老百姓了解、知晓、应用AED,争取使已经配置AED的单位人人都会使用。

  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施救者权利。避开施救者因急救失败而担当法律责任。另外,要通过大力宣扬,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尤其要鼓舞表彰施救者,促使公众树立全面急救意识,树立全民道德风尚。

  陈静瑜建议:将器官捐献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将提交一份《将器官捐献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标准的建议》。

  陈静瑜表示,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30。

  陈静瑜在建议中提出,在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市民满足度"部分,提到了市民对捐献骨髓、器官等行为的认同率50%。但实际操作中很难量化,建议将器官捐献率作为文明城市考核的衡量标准之一,明确文明城市需达到上一年度全国平均的器官捐献率(20xx百万人口5.6)。

  刘璠建议:创新"互联网+",把慢性病管起来

  慢性疾病已经严峻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调查显示,75%以上的老年人都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如何管理好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既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是长期以来医疗服务的重点难点。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高校附

  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带来一份关于开创公立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建议。

  刘璠盼望通过健康体检等手段,尽早发觉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同时,建议公立医院乐观作为,借助"互联网+"等创新方式,用更多力气、更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来改善慢性病易发、高发、防控难度大的现状。

篇二:两会心得

  

  关于2022年两会的感想

  感想一

  又是一年两会进行时,每一次两会的到来都承载着美好期待。党的十九大上以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精彩,许多老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也都有了实质性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住房问题也一直都是

  “两会”中人民关注的热点。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居民住房,让住房问题,真正不再成为老百姓的负担。这几年,我所在的区县也竖起了一栋栋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许多棚户区也都拆迁让老百姓都搬进了崭新的楼房,更多的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得到了提升。我相信,随着两会召开,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说到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事务就是教育医疗了。面对“二孩儿”政策的开放,针对不断扩大的学龄儿童入学需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但政府出资兴建更多的公办学校、引入优质教育力量,提供更多的学位,更加鼓励民间资本投建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可以说,哪里人多、学位需求大,政府就到哪里建学校,真心实意的解决老百姓的切实需求。当然,政府教育的公平也没有忽略外来工子女。根据人口流动现状,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入学、考试政策。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会让他们对自己服务的城市有了更强的认同感。不仅是教育,医疗事业在近期也有好消息。政府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突破口,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让小病不出村镇、社区卫生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全、方便就医。特别是今年实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进行整合,以基本养老、医疗、生育为主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使广大百姓都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保障,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更加要不忘初心,贡献自身价值,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感想二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是2022年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全国两会在3月3日召开,这次的两会备受关注。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确定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改革仍然是重点。我党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反腐问题也是要加大力度的着力点,因为在过去一年,我国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打击了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给那些没有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的政府人员沉重痛击和警醒。而正因为党和国家的大力治理,一些公款吃喝、腐败等现象大多都销声匿迹,因此今年的深度改革官员执政观念等行动更加吸引人们关注。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召开的一次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大会,虽然是本届人大、本届政协最后一次会议,但开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稳中求进、合理预期、深化改革、政府责任、民生建设”等词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要深刻把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并且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工作岗位上。

  今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于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2022年两会精神,是我们作为普通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感想三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时代使命,在好好学习专业课知识外,我还要积极要求进步。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关心,万众瞩目。“两会”的代表和委员,顺应人民期待,肩负人民重托,齐聚一堂,共议大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两会”的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开好“两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在此形势下,今年“两会”任务尤重,既要充分剖析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又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从而作出正确的应对决定和措施。

  面对两会的召开,身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想向敬爱的党组织汇报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党组织的指正和帮助。“两会”是事关民生的会议,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当前,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强调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要肩负起民生的责任,把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篇三:两会心得

  

  2022两会深刻体会习近平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心得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要始终围绕营造“三个环境”来推动组织工作,切实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凝聚党执政的政治力量、群众力量、物质力量、精神力量。

  一是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提升抓经济抓发展的能力,聚焦落实“三新一高”,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加强对认识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产业链、低碳经济与现代能源、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向北开放与对内开放、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动力及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培训,加强对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化和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培训;着重把抓发展成效显著的干部放到综合经济部门负责人岗位,进一步改进高质量发展考核,坚持在发展主战场看干部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等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是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升处理急难险重问题能力,深入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正确的政绩观教育、斗争精神教育,推行“领导干部带头领办难题、揭榜领题”机制,将干部在推动“双碳”工作、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征拆一线等方面的实际成效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不断推动领导干部掌控局势、化解危机、精准“拆弹”的能力。开展换届后班子

  运行情况调研评估,把干得好的干部适时放到重要岗位进一步磨炼,对不胜任不适宜的干部及时调整,使干部队伍结构更优、领导班子功能更强。

  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党委(党组)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九个坚持”工作要求,主动落实管党治党的领导主体、落实主体、工作主体和推进主体,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管党治党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建设、管理、监督中,体现在对干部的健康成长负责,尽心竭力抓班子、带队伍、正风气,争做廉洁从政的表率。

篇四:两会心得

  

  2022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农民问题谈了多年,但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

  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不见增长,是中国近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粮食生产由于农民种粮不赚钱,几年来呈下降趋势。不赚钱的原因在于粮价上不去,而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费等)。农民种粮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不计劳动力,也只能持平。若遇灾年,种粮越多,越赔本。

  种粮不赚钱,除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外,还大大挫伤农民种田积极性,导致农民弃田不种,外出打工。其后果,中国粮食产量一直下降,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拿2022年来说,粮食耕种面积比1998年减少15%。同时,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大落后。就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来说,近几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022年的农民收入比1997年人均减少100元左右。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按此速度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学术和实践中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电视机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

  农村家庭中几乎少有家具陈设、厨房用品、卫生设施。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1978年中国改革伊始。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就应该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30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同中国的经济奇迹,今日的中国贫富不均,已举世公认。这已成为今日

  的严重社会问题,也必将涉及到中国执政党的信仰和执政基础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真正富起来,这不光是农民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是执政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要再“打土豪,分田地”,而是执政党如何利用国家掌握的经济资源,政策权力,对社会进行更公正的再分配问题。温家宝提出的三年取消农业税,就是以税收杠杆,把国家所摄取的收入再分配给农民。这是一个晚到的,但不无作用的政策。在费税改革上,中国应该采取“先养鸡,后下蛋”的做法。坚决把这300多亿农业税从农民身上减去,即使这会导致有些地方财政不足,影响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国家还应防止“收费”回潮。本来农民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由农村的“一事一议”来让农民承担,而应该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来解决。如在城市修路,不是由城市居民出钱,同样,农村的路为什么要农民们来付之?

  需依靠农村自治机制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光依靠取消农业税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农村结构性调整,取消现有乡镇体制,加强村民自治和村委会作用。乡镇的作用,日渐减小,如征粮、募兵、计划生育等。更多的乡镇已成农村改革的包袱和阻力。

  大部分乡镇人浮于事,负债累累(实际已破产)。有些乡镇转嫁危机困难于村民,如任意挪用其掌管的农业税附加费,而这笔钱本应用于农村建设。

  要使农民收入真正提高,在国家提高对农业投资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环节,直接落实到村里。现在农村自治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

  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都是可以使国家的农业投资,优农政策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的有效保障机制。现在的“六小”工程,农村基础建设有多少一部分落实到农民收入上,使农民真正获益?有很大部分是被消耗、浪费掉。要么前期工作跟不上,要么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健全,要么建后不配套。如果能将这些工程项目直接落实到村里,由村委会负

  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明晰项目产权,管理责任,把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

  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应走出一条新路,而不是一味的征地,建造城市。关键是应把重点放在减少城乡差别上。减少城乡差别,定位应放在将现有的村落改造成花园村庄,逐步将农民改变成居民。通路、通电、通水,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以县划范围,视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县内建造城市,数目取决于本县人口和地理范围。城市的功能是为本县居民和农民提供工作、商业、消费及休闲。而居住在花园村庄的居民不必拥挤到城市里居住,却可在城里上班、消费,同时又可享受到田园式生活,不必遭遇到大城市里的污染、噪音、拥挤和交通堵塞。

  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可以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差别,又可防止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去,避免中国城市发展墨西哥城化。如果按中国政府的计划,每年以百分之一的速度城市化,到2022年,将中国城镇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15%至16%,那将意味着3亿至5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就是说,中国要再造40多个上海,才能容纳这么多人口。这显然是个严重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一味城镇化,应是中国之路。

推荐访问: 两会心得 两会 心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