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6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2 20: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6篇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1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一、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大学生成本会计的实习心得大学生成本会计的实习心得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二、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会计专业课程,或者说课堂上的知识也掌握的挺不错的,但是实务毕竟是实务,让你一下子就去接触实务的各种资料,你肯定是跟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这次会计实验室的建成对我们这一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所提供的实习软件也是实务和理论二者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不断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模拟实习中公司外购动力费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比较小,不需要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费计入“直接材料” 成本项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选择会计收获消耗量;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可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进行分配等。

  当然成本会计的知识并不是会计实习收获与体会存在的,还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紧密联系,在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本软件提供的厦门明光机械厂进行外购材料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时我采用借记“物资采购”这个科目,经同学的提醒,才求职简历范文财务会计中有关的知识点,即若要求要计划成本入账,采用借记“材料采购”的会计体会。还有像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该案例提供的老师个人总结背景要求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二)提高职业素质,培养严谨、刻苦、认真的态度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特性在成本会计工作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头两天自己可以看到收获体会实习公司经济业务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答案,每次都是很粗心的完成一项任务,被旁边同学问起时,不知道如何解答。正因为如此,也在心里下定决心,在以后几天的实习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完成成本会计的实习任务,不仅要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连那些细节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从而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挺重视软件提供的模拟实习的企业概况,我们做的厦门光达机械厂的案例就提到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 60周年演讲稿核算这句话,这可关系到后面的工资费用的分配,即辅助生产车间不管是车间人员工资还是管理人员的工资都直接进入“辅助生产成本”的科目。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自己做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2

  所谓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以成本控制为主的各种方法,设定成本限额为目标,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在执行决策过程中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实现降低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降低成本支出绝对额的过程。广义的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指管理方面通过有效措施,以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使之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它是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它既包括生产阶段的产品制造成本的控制,也包括产品开发设计成本的控制,同时还包括产品的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气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耗费的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对于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赢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产品成本的高低对于企业赢利水平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于所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经济业务,都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和成本控制方法,其控制手段越严谨、完善,效果越好。

  (二)成本控制的实施为财务物资的安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包括货币资金、存货等)的收入、保管和使用,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的。通过成本控制制度,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中采用的内部牵制制度,就能避免贪污盗窃、浪费丢失、计量不准等弊端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这是成本控制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成本控制在企业诸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成本控制是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能够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整个企业的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四)成本控制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

  从宏观角度看,除了企业微观成本控制以外,国家对生产力的配置,国民经济比例的协调等都是成本控制的体现,它能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分配相对合理,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从而缓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资源需求量大,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的矛盾。

  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约为标准,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

  (二)对成本的功能变化认识不足

  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产量。现在不少企业仅仅考虑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的容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足,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这好比一个人跑的方向错了,你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从而形成不断降价的恶性循环,这样企业的生存也会面临很大的障碍。

  (三)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更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没有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四)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目前较多的考虑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外科手术“,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改制改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另外,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检测不力,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习惯于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忽视对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采购、销售、投资和日常管理活动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3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一、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大学生成本会计的实习心得大学生成本会计的实习心得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二、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会计专业课程,或者说课堂上的知识也掌握的挺不错的,但是实务毕竟是实务,让你一下子就去接触实务的各种资料,你肯定是跟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这次会计实验室的建成对我们这一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所提供的实习软件也是实务和理论二者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不断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模拟实习中公司外购动力费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比较小,不需要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费计入“直接材料” 成本项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选择会计收获消耗量;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可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进行分配等。

  当然成本会计的知识并不是会计实习收获与体会存在的,还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紧密联系,在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本软件提供的厦门明光机械厂进行外购材料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时我采用借记“物资采购”这个科目,经同学的提醒,才求职简历范文财务会计中有关的知识点,即若要求要计划成本入账,采用借记“材料采购”的会计体会。还有像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该案例提供的老师个人总结背景要求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二)提高职业素质,培养严谨、刻苦、认真的态度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特性在成本会计工作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头两天自己可以看到收获体会实习公司经济业务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答案,每次都是很粗心的完成一项任务,被旁边同学问起时,不知道如何解答。正因为如此,也在心里下定决心,在以后几天的实习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完成成本会计的实习任务,不仅要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连那些细节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从而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挺重视软件提供的模拟实习的企业概况,我们做的厦门光达机械厂的案例就提到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 60周年演讲稿核算这句话,这可关系到后面的工资费用的分配,即辅助生产车间不管是车间人员工资还是管理人员的工资都直接进入“辅助生产成本”的科目。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自己做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4

  近几年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热。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引发了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赢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组织而言,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

  关于质量成本计算问题

  考察质量成本要结合企业战略。在质量成本构成诸要素中,外部因素影响最大,所以要格外注意。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企业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应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质量成本包括3个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

  降低质量成本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3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为重要。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因为评估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转变观念 走出误区

  对获证组织而言,“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组织未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导致出现“质量管理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应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

  明确职责

  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注重培训 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第二,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使其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通过他们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5

  近几年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热。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引发了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赢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组织而言,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

  关于质量成本计算问题

  考察质量成本要结合企业战略。在质量成本构成诸要素中,外部因素影响最大,所以要格外注意。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企业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应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质量成本包括3个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

  降低质量成本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3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为重要。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因为评估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转变观念 走出误区

  对获证组织而言,“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组织未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导致出现“质量管理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应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

  明确职责

  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注重培训 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第二,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使其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通过他们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体会篇6

  所谓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以成本控制为主的各种方法,设定成本限额为目标,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在执行决策过程中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实现降低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降低成本支出绝对额的过程。广义的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指管理方面通过有效措施,以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使之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它是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包括了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它既包括生产阶段的产品制造成本的控制,也包括产品开发设计成本的控制,同时还包括产品的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气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耗费的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对于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赢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产品成本的高低对于企业赢利水平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于所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经济业务,都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和成本控制方法,其控制手段越严谨、完善,效果越好。

  (二)成本控制的实施为财务物资的安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包括货币资金、存货等)的收入、保管和使用,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的。通过成本控制制度,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中采用的内部牵制制度,就能避免贪污盗窃、浪费丢失、计量不准等弊端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这是成本控制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成本控制在企业诸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成本控制是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能够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整个企业的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四)成本控制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

  从宏观角度看,除了企业微观成本控制以外,国家对生产力的配置,国民经济比例的协调等都是成本控制的体现,它能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分配相对合理,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从而缓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资源需求量大,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的矛盾。

  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约为标准,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

  (二)对成本的功能变化认识不足

  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产量。现在不少企业仅仅考虑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的容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足,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这好比一个人跑的方向错了,你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从而形成不断降价的恶性循环,这样企业的生存也会面临很大的障碍。

  (三)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更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没有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四)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目前较多的考虑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外科手术“,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改制改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另外,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检测不力,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习惯于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忽视对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采购、销售、投资和日常管理活动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