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后,宣州区法院迅速掀起学习的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篇1
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后,宣州区法院迅速掀起学习的高潮,通过三个层次各有侧重的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精神贯穿到法院各项工作中。
一是党组会传达学。召开党组会,及时传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组办公室通知要求,先行集中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部分章节,提出全院学习、践行计划,做到领导干部先学习、先领会、先践行。
二是全体干警集中学。区法院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主要内容,突出四道考题的内容,要求将学习该通讯纳入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学习教育中,和“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做好自我剖析工作。
三是干警自学与感悟。在内部局域网发布《面向未来的赶考——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全文,让每位干警在工作之余都能对照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交流感悟。
全院干警围绕四道考题,坚定理想信念,加快“四风”整改,从而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狠抓执法办案,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毛泽东洪亮的声音,一幅从开国大典到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再到朱日和阅兵、上海自贸区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9月16日起,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每日两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该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生动讲述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为新中国建立国家影像,为国家做历史典藏
“该片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政治工作部联合打造的,从去年12月交办创作任务到现在用了近10个月时间拍摄完成。”专题片总导演闫东告诉记者,该片是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为新中国建立国家影像,为国家做历史典藏,这也是纪录片应有的历史使命。
基于这个目的,主创团队以事实和真实为生命,用当下视角去解读历史,用影像丰富的艺术手段去表现这个宏大主题。
闫东表示,他希望这个主题不仅中国人民感兴趣,也让全世界关心中国伟大历程的观众通过该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人民为什么能。
因此,作为总导演的闫东,一直致力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70年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伟大历史在片子里表达出来。
为达到这一目的,闫东在拍摄之初仔细揣摩创作要求,并为团队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首先建立了撰稿组,策划撰稿方向。撰稿组成员主要是研究党史、新中国史的专家学者、影视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保证了电视片的学术水准和艺术水准。
其次建立了导演组。闫东介绍,编导以央视科教频道为主,然后全台范围内调配。因为每集的题材和内容各不相同,而每个导演驾驭内容的能力也各有特点,必须举全台之力才能做好这部大型文献专题片。
再次是建立了影视资料组。这也是闫东多年来的拍摄习惯和理念,所有工作一定是资料组先行,这样才能为编导、撰稿提前供应所需要的素材。资料组检索资料总时长超过2万分钟,许多资料首次发现并公布。
此外,剧组还建立了动画组,精心创作近100分钟的视觉动画,作为节目宏大叙事和细节呈现之外的重要表现形式,让年轻观众对历史和今天有更深入直观的理解。
记者了解到,剧组建立了问题倒逼机制,设立非常精准的时间表,哪段时间必须完成哪些任务,都有明确规定,不能把上个阶段任务带到下一阶段,以此来保证拍摄工作有序推进。
除了主创团队,剧组还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央党校、国家博物馆、军事科学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等单位的人员参加,并取得他们的资料支持。
为了提高创作质量,主创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先后参观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筹备中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参观了当时正在装修中的香山革命纪念馆等,查阅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相关资料,为脚本创作打下了基础。
剧组派出八路外拍摄制组前往东北区、西北区、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等八个片区,累计行程3700多公里,拍摄素材约40t,拍摄到了许多鲜活的镜头,并派出摄制组走出国门,到境外收集拍摄相关内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辉煌是创造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专题片首先集中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历程。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全国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领导下,在艰苦奋斗中奋发图强。
1960年2月动工的“引漳入林”工程,也叫红旗渠,历经近20xx年的时间,于1969年7月竣工。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在数百米高的峭壁中间开凿出一条总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闫东告诉记者,要想在坚硬的砂岩上凿出一条宽8米、深4.3米的主干渠,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年的工人们将一根绳索系于腰间,飞崖下堑,如壁虎般附于绝壁之上,打钢钎,凿炮眼,这看似洒脱的一举一动背后,时刻面对着生死的考验。
为表达这一奋斗精神,专题片使用了时任红旗渠排险突击队队长任羊成的采访录像,他说:“我早晨就把被子抱着了,到工地去排险以后,中午回不回来呢,那就很难说了。跟你说实话,这么荡起来,我要粉身碎骨以后,牺牲了,别人掂开我的被子,往棺材里面一放,那不就回老家去了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周恩来曾说,红旗渠——这条盘绕在太行山千嶂绝壁上的蓝色飘带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
从抗美援朝到“两弹一星”再到红旗渠,以及几十年来新中国经历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其中的艰难困苦都被中国人民一一战胜,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谱写出一曲曲奋斗之歌。
专题片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78年,邓小平看到新中国虽经过艰苦奋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经济和科技上,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很大,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进行真理标准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村、城市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港澳回归,中国加入wto,经济腾飞……其中,浓墨重彩展示三峡大坝、青藏铁路、亚运会、奥运会申办成功等成就。
党的xx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文化建设、军队建设和外交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港珠澳大桥、嫦娥四号、国产大飞机、北斗导航、复兴号高铁、5g技术、“中国天眼”,一项项圆梦工程创造着中国奇迹。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米袋子充盈,菜篮子丰富,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中国产量都是世界第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辉煌是创造出来的!
历史已经证明,“兴国之光”成了“富国之光”“强国之光”
专题片集思想性、理论性、历史性、文献性、观赏性于一体,采用大量历史文献影视资料,生动呈现了70年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许多资料首次公布,一经播出就引发观众热议。
专题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随后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很快医治了战争的创伤,让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赶考’体现的是一种斗争精神,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江苏省灌南县纪委监委干部葛正洲表示,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揣“赶考”的心,一棒一棒接力,中国人民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谈起观后感,四川省通江县纪委监委干部蒲江涛说:“从建党,到成立新中国;从战乱,到和平;从贫瘠,到富强……新中国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已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走出了自信,走出了自强!”
“从列强入侵到黑暗中的探索,从寻求阳光到为光明而战,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最终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满目疮痍的中国以其坚韧不屈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正踏着自信脚步走在伟大复兴康庄大道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干部戴文娜说。
家住云南省昌宁县的观众倪慧芳感慨道,在国歌评选的故事中,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坚持,是对居安思危的最好诠释。创业难,守业更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正在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走上强国之路,但机遇伴随着挑战,我们要树牢危机意识,传承革命先辈的优秀品格,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一个个黑白的历史镜头,为我们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坎坷与辉煌。”江苏省灌云县纪委监委干部乙秋月感慨道,“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精彩的一瞬间背后,往往沉淀经年累月的积累和不为人知的艰辛,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这条路,比我们所知所想的还要艰辛和困难,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数奋斗者为了国家、民族牺牲小我,才换来如今美好的生活。”
“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看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十分惊奇。从这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点点滴滴细小的事情上,他发现了共产党人的一种伟大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叫做‘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河南省息县的观众张金雷告诉记者,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兴国之光”成了“富国之光”“强国之光”。
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篇3
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是我们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力量所在
只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永葆“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今年4月25日,正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血战湘江突重围”展陈。在油画《陈树湘》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凝视良久。离开纪念馆前,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这是红军血战湘江突重围的重要支撑,也是我们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力量所在。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做到学史增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些历史场景或许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1927年4月,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面对反动派的刽子手,李大钊高呼“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英勇就义;1928年3月,湖北汉口余记里刑场,面对敌人的生死威胁,夏明翰挥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壮烈牺牲;1935年6月,福建长汀,瞿秋白到达刑场后,盘膝而坐,微笑着对刽子手点头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一路走来,为了理想,靠着信仰,多少义无反顾,多少壮怀激烈,多少坚毅前行。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有多强大的意志,就有多光明的未来。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找到了这条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都应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追求的宏伟目标有着坚定信心,才可能创造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必胜信心,坚信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我们深知,前进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必然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但我们深信,只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永葆“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篇4
3月23日是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的日子。为纪念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从中汲取力量和动力,主题就是深入学习“赶考精神”,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强调的“赶考远未结束”重要论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砥砺奋进,走好新时期的“赶考路”。下面我结合实际,重点讲三个问题。
1、深刻理解“赶考精神”的丰富内涵
我们首先重温一下“赶考精神”的来历:1948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党面临着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的历史性转折。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他兴奋地对周恩来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同志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紧密相连,对我们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集中回答了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的考验。对河北的党员干部来说尤为珍贵,因为“赶考”精神的发源地就在河北。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赶考”精神内涵,时刻居安思危、不骄不躁,不断加压奋进、砥砺前行。
(1)“赶考”精神体现了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安而不忘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警句都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孟子·告子下》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欧阳修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都是对忧患意识的郑重提醒。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北京后,因胜而骄、因骄而奢、因奢而腐,为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毛主席向全党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警示了几代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样面临着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与考验。我们要把“赶考”作为永远的警醒,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吸取骄必怠、奢必贪、贪必腐、腐必败的历史教训,时刻践行“两个务必”,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努力做到修身正己、敬畏法纪,忠诚事业、勇于担当,勤勉敬业、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二)“赶考”精神体现了党强烈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也是党“赶考”的考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使命与担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一句句铿锵的话语,彰显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和历史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的担当。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面临的任务问题将更多更难,工作要求将更高更严,责任担子将更大更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大家必须增强使命意识,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不懈奋斗。
(三)“赶考”精神体现了党强烈的斗争意识。赶考路也是奋斗路。如果没有斗争精神,就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激情燃烧的建设改革时期,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幸福安康为念,同全体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懈斗争,取得了令世界为之侧目的伟大成就。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风险与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我们要深刻理解、深入贯彻总书记要求,在新时期“赶考路”上深思细察、直面矛盾,时刻准备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攻坚克难,尽责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积小胜为大胜,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四)“赶考”精神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离开西柏坡之际,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党将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任务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京“赶考”考什么?“赶考”的评判者是谁?无疑是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毛主席进京“赶考”的比喻包含了两层意思,既包含了两大考题:共产党能否在夺得政权后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能否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包含了两个问题:“靠谁执政”、“为谁执政”,这关乎党的执政之基和价值取向。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从这种意义上说,不管赶考者是谁,最铁面无私的监考只有一个——人民群众;最权威的判卷人也只有一个——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标准也只有一个——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
2、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赶考远未结束”的重要论断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时隔60多年,总书记为何重提“赶考”?
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党在阶段性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考试”仍在继续,一张张“考卷”还需要书写答案,继续“赶考”的严峻考验还在前面。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曾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的十八大指出,当前党面临着新形势下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正因为面临着如此严峻复杂的考验和危险,所以,总书记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考和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其次,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虽然党未来的“赶考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应该看到光明的前景,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认识到风险与机遇并存,考验与希望同在。《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意思是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树立坚定的志向。这里的“止”,既是一种理想目标和至善的境界,也是一种底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树立远大目标,也要有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只有树立底线思维,喜不忘忧、防患未然,以积极有为的姿态迎接考验、逼近顶线,才能蹄疾步稳地走好未来的“赶考路”。
3、以“赶考精神”为引领,走好新时期“赶考路”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必须将“赶考”精神融入“赶考”新实践,用“赶考”精神引领“赶考”新征程。这不仅需要思想自觉,更需要行动自觉,做到“五讲”。
一要讲政治,把牢正确方向。讲政治,就是要善于用政治的眼光看待事物、站在政治的高度开展工作,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诸多方面,这是管大方向的。走好“赶考路”必先讲政治,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甚至走上歪路、邪路。讲政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而是是实际的、具体的。讲政治,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同党中央“对表”,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做到讲政治,必须坚持为人民。大家要始终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关乎党和政府形象。必须要讲政治,保持政治定力,坚定政治方向,确保人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要讲情怀,常怀感恩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在人防建设的“赶考路”上,我们既要矢志不渝地不断前进,又要经常回望来路,铭记历史,感恩前辈,继往开来。如果说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那也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我们要牢记前辈们的功绩,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把他们开创的人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同样,我们当前干的每一项工作,也是在为未来的人防事业打基础,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大家都要有这种历史使命感。
三要讲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练就七十二变方能应对八十一难”。走好人防“赶考路”、答好新时期“人防考卷”,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万万不行的。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求全党同志“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关于学习,我也几乎是逢会必讲,意在提醒同志们增强学习自觉性,通过学习,提高攻难题、克难关、搞改革的素质能力。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变化很快,知识更新也很快。一个人只有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大家是否意识到,过去学的知识,昨天用一些,今天用一些,就渐渐告罄了,如果不及时“充电”,明天的“赶考路”上我们拿什么来应对?每个人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努力增强本领,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否则就难当重任,甚至被时代淘汰。
四要讲担当,树立图强之志。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迫切需要干部职工担起该担的责任,不甘人后,发愤图强,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做到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勇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境界,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敢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眼界胆识,有“胆”才敢“担”。《礼记·杂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古人尚有如此认识和觉悟,我们党员干部倘若少胆识、不担当,就更说不过去了;善于担当,就是要有担当重任的能力,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躬身实践,总结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要讲实干,下足精勤之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走好新时期人防“赶考路”,归根结底要靠实干来实现。对人防干部职工来说,我们都要争当实干家,不能当清谈客。实干家所以谓之“家”,是因为实干者把事业当成自家的事来干;清谈客所以谓之“客”,是因为清谈者自诩超脱,惯于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一副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但无助于成事,还可能误事甚至坏事。崇尚实干必须要下“精勤”之功。所谓“精”是相对于“粗”而言的,就是要求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精准、精细、精致,打造精品,不能大而化之、粗枝大叶、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虎头蛇尾。所谓勤,通俗讲就是做事尽力不偷懒。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生之计在于勤”、“天道酬勤”等名言警句。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应该做到“四勤”。一是眼勤,勤于学习多读书;二是脑勤,勤于思考多请教;三是腿勤,勤于调查多研究;四是手勤,勤于工作多干事。只要我们下足“精勤”之功,实干实政,就一定能够把“赶考路”走扎实。
总之,“赶考”精神是我们走好新时期“赶考路”的重要指针和强大动力。我们要继承“赶考精神”,弘扬“赶考精神”,发展“赶考精神”,走好“赶考路”。
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篇5
学校召开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新华社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
全体党员干部要始终捉住学习不放松,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有落实,保持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要围绕提出的“赶考”四大考题,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要学习焦裕禄同道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公仆情怀,以“三严三实”的精神内核要求自己,牢固建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线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获得让师生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二是重视学习效果;三是加强检查评比,严格学习要求;四是兼顾统筹,做到活开工作两不误、两增进。同时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自学,认真做好笔记,每位党员干部职工近期要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集中学习,大家纷纭表示,提出“赶考”题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审阅作风,勇于承当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要珍惜岗位、勇于担当, 抓实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的赶考》通过回访指导河北省展开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总开关”拧得紧不紧,作风“竹篱”扎得严不严,发展轨道正不正、政绩观正确不正确,“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四个关键考题,对深进展开第二批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大家充分感遭到了深进展开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感遭到了我们党在面向未来的赶考路上正不断书写着优良的答卷。
赶考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新的赶考之路心得体会优秀篇6
赶考在继续。指出,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人民群众认识党、拥护党不仅要看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是否符合和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且还要看党是否有好的作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火热进行中,党员干部要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在作风建设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党的作风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密切,党就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同样,我们党成立90多年了,执政60多年了,最宝贵的是要永葆青春、永葆生机活力。这就要不断改进作风,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只有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随着反 “四风”的深入,社会风气大为改观,以往常见的请客送礼、迎来送往大为减少;以往门庭若市的高档酒楼,变得门可罗雀。种。种迹象表明反 “四风”切中了要害,找准了靶子,起了作用。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推荐访问:赶考 心得体会 之路 赶考之路感想 赶考路上是什么意思 赶考心得体会范文 赶考路上图片 赶考之路作文 “赶考” 重温赶考之路 赶考之路什么意思 赶考心得微感言 赶考心得体会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