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3年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4篇(完整)

时间:2023-08-29 15: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11月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4篇

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1

  11月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张謇,祖籍江苏常熟,出生于江苏海门,光绪二十年考中状元,我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为何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呢?

  实业救国的赤子情怀。1894年,41岁的张謇终于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张謇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入。中国士大夫一向耻于经商,“状元办厂”在当时更是新鲜事。但张謇毅然放弃功名仕途,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此后的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都是根源于此。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清末民初的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办好企业的雄心壮志。立志从商之后,张謇意识到,棉纺织业关系人民生活,制铁事业关系国家生存,发展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于是他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1895年,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选址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厂。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张謇还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不仅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也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张謇是办好一流企业的榜样。

  言商向儒的侠骨柔肠。张謇进军工商领域并取得成功,但他始终没有摆脱儒家知识分子的烙印。他言商仍向儒,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理念,认为“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他倡导通过实业壮大国力,又通过教育来为国育才。在发展实业初见成效后,张謇运用积累的资金着手创办新式学校。张謇为南通教育总计投资257万两白银,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师范、纺织、医学、农业等高等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近400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先是兴办实业,尔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张謇把他从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有人总结说,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

  鉴往事,知来者。张謇是民营企业家的标志性先驱,他勇担责任、救国图强,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启发。我们要从张謇等中华民族优秀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并转化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无穷力量。

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新时代新征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长效机制,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中华大地添花草锦绣,为美丽中国绘生态长卷。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先污染后治理”的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悖,短期行为只能带来短时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自然规律,经济效益的“单兵突进”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自身的利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线”与“民生线”是内在一致的并行线,生态保护是“民生事业”,更是“一辈子的事业”。端牢“生态碗”才能吃上“长久饭”,保障“好生态”就是保障“大民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发扬“右玉精神”,以民为本、以新应势、以实创优,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举措和决心写就中华大地“大美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形势下,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路牌”,更加注重保护与开发的统筹性,局部与全局的系统性,当前与长远的协同性,以全面、辩证、客观的眼光,科学、系统、规范的理念平衡好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巩固原有优势、加快补足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加速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革命,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发展动力。要推动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水十条”“土十条”深入实施,探索实践城镇治污设施建设、水生态保护和农村垃圾分类、垃圾超市等鲜活经验,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行动,为大局服务、为长远谋划,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价值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式,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让“两山”理论走稳走实走深,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青山绿水赢未来、为子孙后代谋利益。

  绿色,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也是人民幸福的鲜明底色。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既要从秦岭违建、腾格里沙漠污染、延安削山造城中汲取惨痛教训,也要从云南腾冲、浙江余村的“生态经”中汲取发展经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中谱写“十四五”生态篇。各级各地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强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社会引导,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生态种养殖业、生态旅游,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打造星空璀璨、青山叠翠、花香鸟鸣的生态宜居环境,让宜人山水点亮幸福生活、擦亮小康成色,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

  推动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非一时一日之功。强化制度保障是切实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制胜要诀。要着眼各级各地实际列出问题清单、实行挂图作战,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尺度、更密的频度防范化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拓宽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管的渠道;要“亮剑”企业“小散乱污”、降尘除噪、垃圾分类处理、水环境治理等环保问题,不折不扣地推进整改措施全面落实;要做好产业规划、项目审批、建设实施、绩效评价等全链条的监督监管,树红线、守底线,扎紧制度篱笆,集聚环保督察力量,防止“掠夺式开发”,为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要让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成效的有机统一中,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中落地生根,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走出生态良好、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发展道路,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省苏州市考察, 重点调研了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 充分体现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 必须度续精神“根脉”, 建强智力“梯队”, 打造科创“堡垒”,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立足“文化传承”“根本点”, 腐续精神“根脉”, 为高质量发展“强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 最深沉、 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的作用是深邃的, 它影响着一个民族, 影响着一个国家。 中华民族在华夏大地上繁衍了 五千年, 创造了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大力康续文化“根脉”, 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要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 云端化的发展趋势, 聚焦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形态, 以新技术与新手段包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打造出“近悦远来” 的文化符号, 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要培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高校、 企业、 馆藏场所要加强合作,搭建人才成长链条, 培养适应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锚定“人才建设”“发力点”, 建强智力“梯队”, 为高质量发展“聚人气”。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 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教育、 科技、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 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向纵深加速演进, 站在时与势叠加交汇的特殊历史节点, 谁的队伍更强, 谁更有“人气”, 谁就能在波橘云诡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支本领过硬、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应有之义。 要突出市场化、 实用化导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聚焦技术前沿、 市场一线, 打造一支能战能胜的人才队伍。 要在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上下功夫, 将育才和用才结合起来, 构建从成长到成才的全链条, 大力提高人才的使用率和适用率, 推进形成教育链、 人才链、 产业链、 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 打造科创“堡垒”, 为高质量发展“添新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打造科创“堡垒”, 必须大力推动基础创新, 打造原始科技创新策源地, 铸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石。 要加强关键核心领域的基础科技创新, 探索企业、 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新模式, 持续加大基础科技领域的攻坚力度。 基础科技领域是一个见效慢、 投资大的攻关重点, 对资金支持的要求高, 政府部门要制定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 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 促使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要加强创新成果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联合市场、 工商等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保护所有人合法权益, 维护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年轻党员学习在江苏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4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 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 不搞贪大求洋、 盲目 蛮干、 哗众取宠; 坚持出实招求实效, 不搞华而不实、 投机取巧、 数据造假;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 竭泽而渔、 劳民伤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为广大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进一步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明确了 目 标、 指明了 方向。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就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不搞贪大求洋、盲目 蛮干、 哗众取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不搞贪大求洋、 盲目 蛮干、 哗众取宠”“要笃实好学, 尊重实际, 不违背规律”。 这一重要论述,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 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推进、 有序开展。 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越是千方百计抓经济、 谋发展的时候, 越要谨防罔顾客观实际情况,贪大求洋赶数量、 盲目 蛮干求速度、 哗众取宠造假象、 热衷上马“形象工程” 要顺应发展大势, 遵循经济规律, 坚持实用原则, 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和建设重点, 稳中求进、 循序渐进, 力戒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 对于“无实事求是之心, 有哗众取宠之意”, 热衷于搞引人注目 、 沽名钓誉、 急于求成、 大干快上“看点工程” 的错误做法, 要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新征程上,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规律、 科学实干, 真正做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就要坚持出实招求实效, 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 数据造假。“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成功源于实干, 祸患始于空谈。 只有坚持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狠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歪风, 不图虚名、 不务虚功, 才能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用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 干部落实“重实践” 要求,匡正干的导向, 增强干的动力, 形成干的合力, 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鼓足干实事创实业的精气神, 恪尽职守、 担当作为,迎难而上、 敢于斗争, 向拈轻怕重、 躺平甩锅、 敷衍塞责、 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说“不”, 向华而不实、 投机取巧、 数据造假、 瞒报谎报说“不”。 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坚持出实招求实效, 积极主动抓落实, 聚合众力抓落实,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 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就要坚持打基础利长远, 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 劳民伤财。“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拓展长远眼光、 涵养广阔胸襟, 多做为后人作铺垫、 打基础、 利长远的好事实事, 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既要狠抓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 多办打基础、 利长远的事, 防止搞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注重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统一起来, 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加以强调,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 立足当前, 就是要把工作做得务实一些, 坚定“功成必须有我” 的担当, 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集中精力办好本地区本领域本部门本岗位的事; 着眼长远, 就是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 的胸襟,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进。 我们必须有识变的自觉与求变的主动, 跳出“打基础就是重复老一套” 的思维窠臼, 赋予“打基础”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现形式,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不驰于空想、 不鹫于虚声, 不搞急功近利、 竭泽而渔、 劳民伤财的蠢事。

  不畏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心怀“国之大者”,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书写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奋斗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