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每年 5 月 15 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身为新时代的教师和父母,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借此契机,我认真研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也指出要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有赖于父母适度、有规矩、有责任的“爱”。没有父母不痛爱孩子的,但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所给与的爱应当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而不能是无规矩、无责任、无底线的“溺爱”。
3-4 岁的小班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形成的时期,对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我们既要尊重、保护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又要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规矩、规则意识。拿我们家孩子来说,我们通常这样和她沟通:“孩子,你提出的合理要求,比如饭后想吃点零食,说一遍爸爸妈妈就会答应;但是不合理要求,比如不想刷牙,即使你哭闹爸爸妈妈也不会答应”。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慢慢以适度有规矩的爱,培养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二,用 “ 心 ” 发现 孩子 成长规律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有着自己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父母应当学会用心发现孩子的自身特点,因材施助其成长。这种用心,我想主要体现在“耐心”和“留心”上。
我们家孩子属于“高需求”“执着型”孩子,有时会被她的各种“无理取闹”弄得很抓狂,这时就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一方面我们应当允许孩
子宣泄她的情绪,而不能一味地说“别哭了”来压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克制自己,始终以平和的情绪和孩子沟通。平时,我们也会和她一起阅读《情绪小怪兽》《赶走坏脾气》等绘本,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快乐、平静、生气、害怕、爱等各种情绪。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要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再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顺势引导。比如,有段时间孩子很喜欢学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安全教育网课,包括交通出行、食品安全、防溺水、防火灾等等,在她要求反复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视频内容和她的兴趣点给她讲解相关知识,比如这是水罐消防车、这是云梯消防车,它们的不同作用是什么,等等;看的多了有次孩子就说长大想当消防员。总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家长们要做的就是留心发现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顺应规律、科学引导。
第三,用 “ 趣 ” 引导 孩子 善于学习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父母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3-4 岁孩子,往往对好玩、有趣的事情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放下“身架”,保持童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成长,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在我们家,和爸爸“打成一片”的大灰狼追逐游戏,孩子变身“小兔子妈妈”的过家家玩法,时常斗得孩子哈哈大笑,也能在游戏中领会到责任、勇敢、坚持等品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