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1篇

时间:2022-05-02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1篇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政治品格,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思考谋划贯彻落实措施。要坚守初心使命,准确把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特有的政治属性,充分发挥“驻”的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开展政治监督、同级监督、日常监督,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2

  “当代青年沐浴着时代的春风成长,自当承担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新青年学习并用行动响应中央一号文件责无旁贷,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我会努力学习课内专业行政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三方面重点工作贡献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的“两新”不懈奋斗。”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3

  丰收节里悟“丰”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是农民最期盼的、最高兴的事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来之不易,它承载着汗水和智慧的艰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值一年丰收节,我们要在这节日里深悟“丰”,深悟“丰”的意义非凡。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悟党的引领之“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三农”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等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新观点、新政策,大力推进落实了一大批新举措,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三农”更好地发展。只有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开创“三农”发展的新辉煌。要在丰收节里要深悟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拥护、支持、融入党在“三农”改革发展中各项工作。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深悟党员干部担当之“丰”。发展农业,改善乡村面貌的落脚点就是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想和得的中间是“做”,就要为广大农民打造一副副“金扁担”,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广大农民个个挑起“金扁担”,不断增强劳动的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的荣誉感,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力争年年都是丰收节,年年都是好光景。同时,要把丰收节的“丰”字内化于心,根植于心,始终把实现更多更大的“丰”作为干事创业路上的不懈追求。

  “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深悟人民群众勤劳勇敢之“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勤劳勇敢,我们才造就了无数让世人赞叹的发展奇迹,写下了伟大的中国之“丰”。俗话说,锄头口上出黄金,风浪里头练行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就要举起“锄头”不断去耕耘;就要敢于驶向大江大河去劈波斩浪,勇于去探索。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要不断引导、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加浓厚社会“勤劳之风”“奋勇之志”,去创造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做全力以赴奔跑着的追梦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在“丰”字里不断汲取力量,始终朝着更强、更美、更富去奋斗。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4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这个孕育生机的季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精准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号文件要求,要继续坚持发挥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作用,通过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和加大政策保障与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靓丽答卷,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密不可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始终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让人民吃饱饭也是历代统治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近百年的反抗历史中,农民始终是改革与革命的坚实力量与基础,促进乡村建设成了乡建派孜孜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率先支持工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最为生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始终是事业的核心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当前,乡村振兴是“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与使命,做到一切为了农村发展、一切服务农村治理、发展成果由农民群众共享。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三农”事业发展更需要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实施“神农英才”计划,打造一流的农业科技领军队伍。在“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时刻,解决好保基本的粮食供给“够不够”问题,保多样保质量的“优不优”问题,突破前沿争尖端、抢占创新制高点的“有没有”问题,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到了非壮大不可、非强健不行的时候。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和优质人才的持续外流,广大农村地区也急需各类新鲜的血液与力量。“三农”事业的发展需要拓宽人才来源来激发振兴的源动力,尤其需要的是拥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农科学子。

  强农兴农为己任,稼穑青年勇担当。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培育农业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各个战线上为三农事不懈奋斗。忆往昔,一代代农大学子不改朴实与奋斗的底色,有的长期致力于攀登学术的高峰、有的长期扎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与岗位,都在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与富庶之梦不遗余力地努力着、奋斗着。看今朝,农大学子更是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锐意进取、笃行不怠。农大青年参与社会实践调研的身影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躬耕砺读、投身劳动的汗水滴落在作为劳动教育基地的涿州教学实验场里;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笑容也永远留在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和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的纪念册上。走进中国农大的校门,就是开启了终身相伴的稼穑之缘;走出中国农大的怀抱,就是踏入了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奋斗的新征程。

  乡村振兴的未来,辽阔而美好,任重而道远。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定能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农村不仅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青年一代施展才华抱负、实现人生理想的广阔舞台。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农大青年当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谆谆教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成长为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5

  乡间的绿水青山游人如织,地道的农副特产火热销售,别致的网红民宿一家家脱颖而出……近些年,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如何持续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则是各地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面临的新课题。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有几条更是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

  文件指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这无疑为乡村旅游进一步优化提高指明了方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邻近区域的乡村进行串联,有助于单体吸引能力不高的乡村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开发精品线路有助于形成特定主题的旅游产品,比如赏花海、观日出、芋头宴……进而发展成稳定的乡村旅游名牌。有了响亮的品牌,才能维持乡村旅游的生命力。

  笔者还注意到,文件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这一点非常重要,乡村旅游之所以能火热发展,一个原因是其满足了人们尤其是城市人寻找乡愁、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不过,乡村旅游开发,并不意味着每个乡村变成景点,也不能将每个乡村做无差别的规划与建设,更不能忽视乡村原有的生态和人文习俗。目前,有些地方追风模仿,将村庄改造成千村一面,有的甚至新建仿古建筑代替原有古建,盲目开发让乡村失去了个性和吸引力,这种乡村旅游开发的败笔,值得警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就乡村交通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土地政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内容看上去似乎与乡村旅游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于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民宿的落地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2月23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旅游示范者。”这些政策,无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相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中,乡村旅游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6

  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7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陈秋霖表示。在他看来,加强民生建设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要抓手。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建议明确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措施。

  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表示。

  民生领域改革将持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认为,在推进“十四五”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的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陈秋霖表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规划建议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就需要提升民生建设效率。“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除了加力补短板外,还要在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比如,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围绕提高民生建设效率展开的。”

  此外,围绕社保改革,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对记者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攻关时期。应努力通过完善居民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政策、落实全国统筹、推进制度参数式调整改革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等具体改革措施,努力实现构建覆盖全民、多元主体共担、保障水平适度、效率改进和发展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改革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郑功成表示,未来要重点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教育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医疗卫生制度,通过继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发展。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8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2日正式公布,文件指出2022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会议从全面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其中保障“菜篮子”供给、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与我们农业工作者息息相关,也为我们2022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生态农产品标准化管控,加大养殖技术的推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要使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推广高质量家禽养殖技术。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养殖技术推广打好坚实基础。其次,要加强原生态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深入到广大养殖户中去,提供耐心热情的周到服务,真正的把养殖技术“落实到户”。

  二、从根上把控产品质量,加强种质资源的普查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战略高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我们作为农业工作者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实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普查责任,做好普查收集工作,摸清畜禽种质资源家底,切实做好保护种源工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农业农村工作者划清了工作重点。我们要始终秉承无私奉献精神,实实在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尽自己全部青春与力量。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9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高屋建瓴、意义重大,对新时代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新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部署。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三篇。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0

  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四条线”

  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准“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利用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预警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强化政治责任落实,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等纳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粮食生产“线”。“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必须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稳产高效、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高品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条件,完善水利、输电设备等田间基本设施,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打通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增加种粮补贴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增强农民种粮意愿。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灾害天气进行及时预警,降低天灾对粮食产量带来的影响,让粮食丰收有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拼科技、拼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连接种业支撑“线”。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建立自己的种子库。持续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在提高种子抗风性、缩短成熟期、增加产量上下功夫,造好农业“芯片”,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种子研发工程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种并进行应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划出节约保护“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费法实施进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用法律托举粮食安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走进机关、校园、企业等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纠正“光盘”即“寒酸”、“剩宴”为“盛宴”的错误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边人,坚决抵制奢侈浪费的风气,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加强对各种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厉行节约之风作表率。

学习2022年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11

  人生如战场,两军对垒,光有皮夫之勇是不行的,必须有计谋,有一定安排与计划才可以,做任何事,都要仔细思考,不能盲目去奋斗,以免去不必要的浪费与失败。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去年,《人民日报》刊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政策解读聚焦中央一号文件①)》深度解析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文件精神,详细回答了现阶段扶贫工作从何处发力、收官之年如何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政策总体走势等关键性问题。收官在即,待到丹桂飘香时,驻村扶贫合格卷该长什么样儿?

  两不愁三保证全面达标,拿全基础分。20xx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证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证,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判定贫困户是否脱贫,两不愁三保证是国家标准、最低标准、必答选项,拿不到满分就是不合格。作为合格卷,必然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充盈,肚子能吃饱,身子能穿暖,吃穿有富余;现行脱贫标准和程序下全面脱贫,两不愁三保证指标持续达标,相关佐证印证资料齐全、完整、可追溯,群众认可度高;脱贫成果经得起各级检查、群众质疑,受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

  特殊困难户政策兜底要兜住,解决老病根。综合各方面信息,贫困群众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已经得到很好保证,基本医疗问题还没有得到好的解决。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关于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证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关于于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要经过综合社会保证政策兜底,不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作为合格卷,应该是贫困群众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吃得起药,力争先看病后掏钱或不掏钱,残疾等特困户纯收入稳定达到或超过现行脱贫标准;看病分级分类诊疗、费用分层分类兜底政策体系有效运转,除开就医支出,群众收入能稳定在现行脱贫线之上;凭自身收入难以达到脱贫线以上生活标准的,都能享用到社保政策兜底,应兜尽兜、应补尽补。

  返贫致贫风险逐一关于账销号,实现真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一号文件强调,各地要关于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关于账销号。以往扶贫工作中,摸索形成的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四季攻坚重点、大走访、大排查,补短板、强弱项,大整改、大提升工作方法等,关于推动扶贫攻坚、试验脱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是值得推广、延用的经验和做法。作为合格卷,开展整村人口普查、落实已脱贫人口排查,查找返贫风险点,台账管理、关于账销号,提早制定整改措施并且监督落实是应有之意;锁定致贫高危人群,采取各种措施,动员社会力量,解决他们实际困难,阻断其致贫路径亦是应有之意。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工就业收到一定冲击,在产业和就业扶贫方面应提早谋划。

  吃住在村啃脱贫硬骨头,坚持驻村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们住的怎么样、吃的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哪户生产有困难、哪户就业受影响、哪户临时需帮助,就医费用报销落实没、临时救助到了没、帮扶措施见效没这些都需要驻村干部待在村里才能即时掌握、即时回应、即时解决。生活贫困往往和思想保守僵化交织在一起,思想上的贫困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问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朝夕相处才能拉近与村民心理距离,他们才愿意说出埋藏心里的秘密,扶贫才能逐步驱除他们心里的贫困执念,带领他们移风易俗走向新生活,物资思想共通迈入小康门。作为合格卷,驻村工作队应坚守扶贫岗位,与村民们在一起,和他们真心交朋友,当好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需求之间的纽带,既完成上级交办的脱贫任务,又维持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关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朴素追求。

  讲好脱贫攻坚一路生动故事,写好脱贫史。我们正在走的是前无古人的全面小康路,打的是人类减贫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脱贫攻坚战,关于世界减贫的贡献率将超过70%。这一路走来,必然有许多历史性时刻值得铭记,无数扶贫志士前赴后继感人事迹值得抒写,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接续奋斗摆脱贫困的精神值得弘扬这些都值得去发掘、去总结,去书写、去礼赞,去记录、传后世。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总结好脱贫成果,宣传好脱贫典范,用客观事实、鲜活案例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展示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是卷中题、题中意,作为合格卷,应关于题中意积极回应。驻村工作队是脱贫攻坚直接参与者、历史书写者、成果见证人,是最有资格、也是最能讲好中国减贫故事的群体。

  收官不是结束,一号文件明确:脱贫攻坚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关于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研究加强解决相关于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作为合格卷,驻村工作队应总结脱贫经验做法,为转战乡村振兴战场积蓄力量,积极关于接十四五发展计划编制,同步做好前瞻性、基础性、铺垫性工作。

推荐访问:市县 心得体会 纪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