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12篇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改革开放史学习体会研讨发言 一、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1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改革开放史学习体会研讨发言一、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完成了新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某”结束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陷入危难之中。某同志深刻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某中全会胜利召开,对“某”的十年进行深刻反思与总结,打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0多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40多年来,中国由一个国民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
答和应对了“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难题和挑战,扭转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挽救了党,挽救了新中国,党和国家由此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进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新中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矛盾尖锐,同时西方国家也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打压封锁,发生在我国周边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西方某势力企图封锁包围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这一时期,某同志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同时在1978年底敏锐提出,“最近我们的同志去国外看了看。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多么落后”“必须承认自己落后,我们的很多做法都不对头,需要加以改变”“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决定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促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发展引擎。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三、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上确立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进行了
社会主义改造。经过艰辛努力,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这些充分说明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分析是完全正确的,然而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党内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而忽视了经济建设,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十年“”的爆发。
因此,十一届某中全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要求全党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自觉摆脱历史虚无主义,充分肯定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接续总结,生动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
四、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因为它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回首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幼小走向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形成,归根结底在于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人民群众也逐渐摆脱贫困奔向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某届某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发展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开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将人民群众放在内心最高位置,结合党史教育,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一批各族群众心里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篇二: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三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一篇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二篇国际部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的第三次集中领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专题学习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坚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砥砺奋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1年底)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01年)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持续推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
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正如“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三篇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概括的讲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保证,推进科学发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一、这是从我们党近30多年来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成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即一般规律性上把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这是破除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现实中,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比如河北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中出改革重拳为科学发展清障,最为典型的就是对房地产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审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围城”,打开科学发展之门。
三、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发展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关心和参与科学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顺民心、应民意,就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科学发展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科学发展征程上能够集中更多的群众智慧,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篇三: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心得体会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回顾伟大进程,总结成功经验,讴歌历史功绩,对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人仅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浅谈几点认识及心得体会。
一、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成果的
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理论结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社,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四、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使我们的人民温饱达到了初步小康,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篇四: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三篇第一篇: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最新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制度演进的基本方法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创造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障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基本方式。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一种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将和一切死去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邓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流血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一切存在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特色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探索,既是实践的探索,又是理论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探索总坚固践探索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中国改革的华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还少吗?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经验,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别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是开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亿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四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
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动乱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第二篇: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最新
四十年前的12月18日,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光荣与梦想,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骄傲、纪念、书写。这四十年,可以让蹒跚学步的幼儿成长为国之栋梁;这四十年,可以使奔流的大河冲荡出广袤平原;这四十年,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昔日沉寂的华夏重获荣光。
十一届*中全会以来的四十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四十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
新月异的四十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四十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四十年。
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与刚实现民族解放的国家一样,迫切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被动地位,迫切希望能够达到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中国也不例外。由于重工业建设的特征与当时中国的资本禀赋、外汇支付能力以及资金动员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的赶超战略背离了比较优势的发展思路,因此并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
反而出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甚微、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农民与工人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国际视角来看,选择了赶超式发展战略或者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因此经济是否能够良好发展,无关社会制度。
党的十一届*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及时拨正航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决定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之路,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思想大解放,带来了经济大发展,“要想富,先修路”造路工程在全国各地掀起了高潮,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形成了全国联成一体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把城镇与乡村,内地与边疆连结起来,把国内与国外连通起来。带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园区的发展,使物质资源与劳动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调配和合理使用,加速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带动了农村的农业现代化,使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在一个稳中求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农村建设也在迅速发展,脱贫致富,村村通公路已是必然趋势,从单车道的水泥路发展成双车道的柏油路。连边远贫困山区也在各地党组织的带领下,劈山开路走出大山奔小康。如今乡村公路沿线在绿色理念指导下绿化、美化,
成了中国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美丽乡村的旅游之路。加速脱贫奔小康,中国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中国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并非偶然,这一跨越式的发展的背后是对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禀赋,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沿海五省率先实现经济腾飞。而且,增量改革的形式也大大减少了阻力,在把“蛋糕做大”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利益的受损者。
在今天,中国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和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中国的“大国担当”不仅体现在“一带一路”的号召中,也不仅体现在亚洲基础设施
投资银行的成立上,更加体现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与声声赞美中。
风雨同舟四十载,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一代又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着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披荆斩棘、无畏向前,以前无古人的气魄推动着中国前进,让华夏大地重新勃发盎然生机。
四十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如今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回望来路,不改初心。从改革发展,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和现实鲜明地昭示,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第三篇: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最新
上海市委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以来的第三次集中学习,市委书记李强主持会议并强调,学习改革开放史,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更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以敢闯敢试的精神状态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力争形成不一般的改革开放成果,为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从1978年到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亿元提高到超过***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OP从226美元上升到10000美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基本为零,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岁。所以,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踏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使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
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篇五: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三篇心得体会就是你观看或学习了什么方面的知识后,从自己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感想。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一篇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开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芒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开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忆,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翻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忧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决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根本原那么的底线,尤其是坚决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1/4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二篇国际部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的第三次集中领学,在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专题学习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坚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砥砺奋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1年底〕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22年〕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持续推进〔2022年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本钱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本钱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局部人承当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
2/4
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开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正如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心得体会三篇改革开放与科学开展的辩证关系,概括的讲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科
学开展的动力和保证,推进科学开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这是从我们党近30多年来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科学开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和最新理论成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即一般规律性上把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开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3/4
二、这是破除科学开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实现又好又快开展的现实需要。现实中,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开展观的思想观念,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开展的突出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比方河北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中出改革重拳为科学开展清障,最为典型的就是对房地产行政审批和收费工程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审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围城,翻开科学开展之门。
三、这是广阔人民群众参与科学开展、推进和谐开展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广阔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关心和参与科学开展,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顺民心、应民意,就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科学开展始终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科学开展征程上能够集中更多的群众智慧,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总之,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开展观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开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把全社会的开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开展上来,进而为实现科学开展、和谐开展和又好又快开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4/4
篇六: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从改革史中汲取力量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按照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要求,学习改革开放史。这段历史时间跨度是从1978年至2012年,通过深入学习,我们会发现这段历史创造了许多让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一段奋斗史、改革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的唯一真理标准”。一定程度上否定“两个凡是”。随后,在当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1982年,十二大召开在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的明确提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在这一精神指引外,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一组数据就能进行很好的说明,从1952年到2020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101.6万亿元,实际增长1496倍;
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7.26万元左右,实际增长679倍。2020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高铁营运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5G终端连接娄,均世界第一。上述成绩得取得十分不易,是我们国家实现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努力持续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进行努力奋斗。我们要在改革开放史学习中积累哲学思想,在今后的发展运用好哲学,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改革开放史,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筑牢发展根基。在哲学上讲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快速发展。正如一句名言所讲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习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2015年10月29日,我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说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哲学中的发展观点,而不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犯刻周求剑那样的错误。但是,在发展过
程中我们要吸取大跃进时期的教训,不能只要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发展。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二、我们要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改革开放史,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确立正确方向。在哲学上讲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去当时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我们的制造业薄弱、生产资料需要按票供应等实际矛盾。习总书记在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所以,在实现两个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按照习总书记在党史动员大会的讲话要求,扎实开展好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百姓身边的闹心事,糟心事儿。通过矛盾解决,不断增强全国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在此过程中也不断提升我们的成就感,实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我们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我们要用意识的眼光去看待改革开放史,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统一思想意识。在哲学上讲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正确的意识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在改革开放史中,十二大提出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理论就是正确的意识,解决了当时许多实际问题,如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全国人民统一了思想思想意识,埋头苦干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新长征路上,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讲话,与党中央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
篇七: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党史学习教育之改革开放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党史学习教育之改革开放专题学习会心得体会今年是___成立100周年。这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青年政治组织,作为团员思想武装和团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大契机,要引导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3月25日,我团支部召开了以改革开放为专题的党史学习会。党史学习会分为五个部分,从内容简介讲起,介绍背景历史,重点关键部分“十个结合”,总结历史经验和分享历史意义。“腾飞筑梦神州兴,昂首康庄步劲遒”,40多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回首过去,我们43年的风雨历程,岁月征途艰辛,但收获颇丰,改革开放43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加,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1
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创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中国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发展,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巨变。
我们的改革,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先由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开始,之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西部地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实验区等。
还有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大型客机C919,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研发,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中国新建航母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活力爆发的最根本源泉是来自于被承认,并唤醒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此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_____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通过这次党史学习会,同学们对于改革开放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
2
已经展开。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3
篇八: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最新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__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思想、____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____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今天我们的__人民,在____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阔步前进。一系列的殷殷嘱托,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
无论是谁,尽管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小角色,但是同样也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我的力量,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新__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以来的第三次集中学习,市委书记李强主持会议并强调,学习改革开放史,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更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以敢闯敢试的精神状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力争形成不一般的改革开放成果,为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__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__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__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__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__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从1978年到____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提高到超过10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OP从226美元上升到10000美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基本为零,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岁。所以,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踏入中等发
达国家的门槛,使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__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__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__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__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__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__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__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__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当然,改革开放也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改革。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长期看改革会让所有人受益,但短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承担代价。改革是一场试验,凡试验都可能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每一阶段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突出的矛盾,但同时可能引出新的矛盾,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__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与时俱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__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__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__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__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__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学好党史国史,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历史述的是治国理政之大道,能给当下以镜鉴和警示,予未来以启迪与烛照。因此,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勘透历史,便能够把握大道,汲取智慧,看清前途,增强定力,坚定信念,开创未来。
首先,通过学习党史国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这一大道,能够洞悉历史发展的方向,看清各种发展道路与社会制度的前途,从而坚定走__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而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保持治国理政的战略定力。
其次,一个国家的治理模式必定根植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通过学习国史,深入了解__延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总结蕴藏其间的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有助于探寻出更加适合我们自己的治理路径与方法。当代__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只能从__的现实条件出发,通过汲取传统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并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才能更好实现。
最后,学好党史国史,有利于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持久的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篇九: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学习《改革开放简史》心得体会《改革开放简史》全书共七章44节,约26万字,阐明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壮阔实践史,立体辩证概括了40多年改革开放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历史经验,是一部全面阐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觉醒、伟大创造、伟大革命、伟大飞跃的力作;是一部体现改革开放理论最新成果和填补改革开放历史研究空白的历史。
《简史》共分七章,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又一个创造性思想成果的来龙去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集中展现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和实践探索的壮丽画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占据了全书相当篇幅,突出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简史》叙述的时间为1977年4月至2021年7月,清晰完整展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砥砺前行的历史,阐明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到全面展开、开创新局、在科学发展中深化、新时代全面推进的伟大历程。用事实和学理说明,
1/4
改革开放是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
《简史》在再现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决策部署的历史过程时,大多按照“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改了之后又如何”的逻辑思路展开,犹如剥洋葱一般,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地展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带领读者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中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的发展逻辑。
通过阅读《简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40多年改革开放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简史》通过阐述“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无不让人感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在时间上,《改革开放简史》把40多年改革开放史置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历
2/4
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的大历史逻辑线索中,让人感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空间上,《改革开放简史》把中国改革开放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历史”宏观框架中。比如,在谈到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时书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变化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是符合实际的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论断。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0多年风云激荡,40多年砥砺奋进,40多年披荆斩棘,40多年春华秋实。
《改革开放简史》深刻阐明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是党领导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材料。
《改革开放简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系列重要论述,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完整、准确、系统、简明回顾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
3/4
铸就的伟大精神。《改革开放简史》以史为纲,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
对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到全面展开、开创新局、在科学发展中深化、新时代全面推进等各个时期的叙述与评价中,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实事求是地叙述历史的本然,又鞭辟入里地论述历史的所以然,对于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好地学习理解改革开放史、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简史》讲清楚了解放思想成为改革开放先导,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在改革开放史上的重大意义,描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犹如春雷唤醒神州大地,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
《改革开放简史》以史为名,重在说理,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讲清楚了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为增强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有力支撑。
4/4
篇十: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同志在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及关于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司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则标题包括三个被印发文件的标题看起来相当繁冗复杂对此可采取概述法将印发文件名称概括统称为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学习改革开放是历史前进的大逻辑心得体会四篇
【篇一】
心怀梦想,是人类天性使然。从远古到现代,从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追寻梦想的历程。
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的过程,都是祖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恰巧出生在80年代,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还留存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什么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具有浓郁计划经济特征的产物我有幸见识过。那时候流行即使有钱也未必能保证买到商品,虽然,普通家庭也确实没有钱。但是,在我父母的心里总是盼望着有一天能见到市场放开的情景,购买物品不再受票据的束缚。
40年过去了,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想要的家,也有了自
己的房子。不用在夏天的傍晚找地方乘凉,也不用在冬天的夜晚抢“汤婆子”。小时候梦想的电话已经过时,黑白电视已经淘汰。再看城市变化,将航空、高铁和汽运完美结合,城市交通更加井然有序,轻轨、地铁阡陌纵横。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生在了这个追梦的年代,并能将梦很快的转化为了现实,同时我有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人人都会有梦想,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但身在这个时代,我感觉很自豪,是时代的发展给了我梦想成真的机会,是梦想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人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现在我依然有个梦,梦想着“收入倍增计划”逐步落到实处,让所有中国人都圆了“住房梦”,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真正实现“中国梦”。
4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4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xx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现在社会在提倡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和谐凸显出了社会的发展,和谐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和谐更表明了时代的特性,开放与开明。纵观世界,放眼国内,无处不体现这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工业、农业、交通、国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处处展现迷人的风彩,让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
现。
【篇二】
历史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这条路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以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从“历史的深处”把握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逻辑演进,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历史前进的大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历史前进的逻辑”,就是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总是按照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前进逻辑的根本主线和客观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中国改革开放就是通过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对历史前进逻辑的最精彩、最全面的实践把握。改革开放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我们党带领人民从始至终紧紧抓住历史前进逻辑的根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使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好办法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篇三】
历史发展的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实践,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既是问题倒逼的结果,又是党和人民在问题面前充分发挥主动性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发展生产力,热切期待改善生活。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尊重自然历史过程与人民选择的统一,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
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列宁说过,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四川一批工厂发起的国有企业改革,到“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经济特区,从个体户、乡镇企业、私营经济、自由集贸市场、三资企业,到电子一条街、众创、“互联网+”、共享经济、移动支付……我们党正是尊重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的愿望、智慧和经验加以概括提高,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改革开放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
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以往、现在和今后的改革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好办法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篇四】
读史寻正路,明史通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多读一点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起伏,隐藏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以史为镜,鉴往知来,必须具备历史的大视野,读懂历史的大逻辑。
历史之中有大势。读懂历史的大逻辑,需要有拨云见日的功夫,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看大势、谋大局。事实上,讲究“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中国史学,一直把“时与势”
“变与常”作为分析历史兴衰的重要概念,强调对历史大势的理解和洞察。孟子有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看大江大河的走势,一定要从波澜壮阔处着眼。有了对历史潮流和历史大势的把握,才会在展望台海形势、两岸关系时,拥有“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的自信;才会有在面对逆全球化趋势时,以三个“不会停滞”,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总是能够从长线程历史的大逻辑中,找寻方向、汲取力量。
历史之中有大道。“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的重视,反映出“读史”与“识道”的辩证关系。“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人所说的“大道”,既是指治国安邦之道,也是指历史的大逻辑、发展的大潮流。我们今天读历史,就是为了在历史中寻找可资借鉴的治理之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正是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中汲取智慧,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找到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
历史之中有未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只有善于察大势、明大道,才能开启未来之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纵观中国“数千年大历史”,认为“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他回首世界百余年历史,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些判断和思考,都以明澈的历史大视野、清晰的历史大逻辑,抓住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指明了世界未来的方向,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更多确定性的力量。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眼光和战略视野。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站在风云际会的新时代潮头,我们对于昨天、今天和未来有着更加深切的历史感悟,也更会自觉地在“历史之变”中探寻和把握“历史之常”。拥有“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的坚定信心,我们就能在把握历史大势中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述往事,思来者”,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今天,我们作为历史的“剧中人”敬畏历史、认识历史,就要从历史的深处把握
现在,让中华民族沿着人间正道浩荡前行,创造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
各类公文写作技巧五篇
篇一【摘要】公文标题写作不仅要注重严肃端庄规范,也讲究美学视觉韵味。本文选取独特的视角,从结构的严谨美、语言的简约美、表述的精准美、外观的规范美等方面试做抛砖引玉,与广大同仁共同探究公文工作者美学素养提升之道。【关键词】公文标题美学视角结构语言表述外观标题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则公文的“眼睛”,也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公文标题写作是项严肃、庄重的工作,同样也是件需要运用美学原理的技术活。受特定行文目的和规定程式等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与一般文章的标题不同,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范。一则好的公文标题往往蕴含着可贵的美学因子,包括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语言的简约之美、表述的精准之美、外观的规范之美。这就要求公文撰制者、审核者加强美学修养,自觉从美学视角来审视和指导公文撰拟实践,不断提升公文整体质量、擦亮单位窗口形象。依笔者的浅见,公文标题之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一则公文标题,如同一个人一般,同样要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符合语法规范,既不能“缺胳膊少腿”,也不能“随机组装”、变换位置,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和任意变通的空间。关于公文标题的结构,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要求三要素必须兼具,不得随意省略成分,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严格来讲,除了这三个实词性元素,还包括两个虚词性元素,即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的连接介词“关于”、事由和文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一般而言,这五个元素的顺序不能调换,要严格按照“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的总体结构和规范格式进行排布。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不能缺省介词“关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又如,《关于××集团有限公司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其中发文机关是“××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挪位至介词“关于”之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再如,《××集团有限公司表彰决定》尽管标题三要素兼有,但要素之间缺少连接词,且事由未作具体说明,不能笼统用“表彰”二字概括,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表彰××××的决定》。二、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公文标题的简约之美主要反映在标题语言的简明扼要、精约简省。一方面,要尽量使用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词语,方便阅读者记忆或转述,切忌冗长拖沓、晦涩难懂。一般来讲,公文标题以不超过三行为宜,如果字数确实过多,可以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关键性词语等作合理简化。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同志在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及关于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司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则标题包括三个被印发文件的标题,看起来相当繁冗、复杂,对此可采取概述法,将印发文件名称概括统称为“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另一方面,应力求语义简洁明确,言简意赅,力避重复累赘,让阅文者和受文单位“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一看便知公文主旨和行文目的,起到准确、有效地指导公务的作用。叙述事由时要用精炼浓缩的文字高度概括出正文的主题,避免事由中的动词同文种在字面和词义上的重叠,同时应注意词语的搭配得当,避免出现歧义和语病。如《××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请求××省财政厅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危房改造的请示》,事由显得比较啰嗦,其一,“××省财政厅”系文件主送机关,可不必在标题中赘述;其二,“关于请求……的请示”系语义重复,属于“过度客气”;其三,类似“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危房改造”这样的兼语短语可改用动宾词组形式表述成“拨付危房改造专项经费”更为简练。综合来看,这则标题若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拨付危房改造专项经费的请示》,则既礼貌得体又干净利落,彰显简约之美。此外,对于有多层转发、批转关系的情况,公文标题的事由概述更应简明扼要。如某集团公司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经转发的《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标题如下:《××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可见,一个标题中出现多个介词“关于”、多个助词“的”和多个文种名称“通知”,显得十分臃肿,读起来别扭,理解起来也困难,使阅文者不知所云。对这类公文标题的处理,可以省去中间的所有转发环节,直接由发文单位转发,并可省略两个“关于”和“通知”,因此这则标题可改为:《××集团有限公司转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转变文风、作风的角度而论,笔者认为,应当彻底扫除长期以来层层转发文件的积习,让一级转发一级、照搬照抄照转的做法退出历史舞台,为确保政令畅通、决策执行、精神落实赢得时间和空间。具体到涉及需要转发上级文件的情况,可以采用工作要点提取法,将上级文件中明确要求本单位贯彻执行和组织开展的工作,提取成本单位发文的事由,必要时可在事由前强调“贯彻/落实XX单位指示/要求”。据此,上例可做如下修改:《××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坚决落实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要求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或《××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作为事由的核心元素,明确此次部署的安全生产工作与以往的不同或侧重,具体以上级文件中所作的专项要求为依据)。
三、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这里的“精准之美”,其一是事由表述的精准性。公文标题中的“事由”应与内容高度相符、契合,要通过准确提炼,全面、清楚地反映出公文的主旨,避免出现事由概括不准、表意不清而引起歧义、费解甚至误解等问题。要使阅文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以及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内容,从而提高公文阅读和流转的效率。例如,《××大学关于土地问题的请示》这则标题便让人无法从字面上获取关键信息,是单位想申请划拨用地还是转让现有土地,是解决校舍用地面积不足问题还是协调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属于典型的表意含糊,阅文者只能通读文件后才能得知发文机关请示的真正意图。特别是若出现同一单位需要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发文的情况,不论是对发文单位还是收文单位,都会造成公文收发办理、档案查找借阅等多个环节的不便或麻烦。公司标题事由表述精准、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其二是文种选用的精准性。《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为15种,不可随意生造文种或叠加文种名称。从公文标题中的文种使用,可以看出发文单位和收文对象的关系,也能反映出行文的基本意图。办什么事,用什么文种,这是拟制公文应当遵循的起码原则。公文文种的界限非常明确,文种的选用也是非常严格的,文种使用不对或不妥,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文的质量和效用,也会影响受文者的感受及其对文件的处理意见,直接关系到文中所反映的问题能否顺利得到解决,行文目的能否得以实现。比如,同样用于表彰和嘉奖先进,公文文种可用“令”“决定”“通报”,但三者在行文单位层级、表彰规格、适用范围、行文目的和侧重点、行文格式及发布形式、法定效力等方面又各异;同样用于请求办理事项,上下级相隶属机关之间用“请示”,而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则用请求批准性“函”。因此,要深刻认识各文种的特点和彼此的联系与区别,切不可把行文方向弄错、把行文关系搞乱,以免造成笑话、贻误工作、影响形象。毋庸置疑,一则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美的标题,能为公文整体质量添色不少,能引起公文流转办理者、审核阅批者的重视和好感,从而使公文得到有效传达和快速办理,否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文处理效率和单位外部形象。这就要求广大文秘工作者从把好公文标题写作关入手,着力培养自身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共同提升公文处理工作水平。四、标题外观的规范之美除了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公文标题还要讲究外观形式的规范之美。一直以来,国家党、政、军等各类机关都对公文标题的美观性做了相应的要求。如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则进一步提出“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从规定中可见,公文标题排版的美观性主要体现在其所处位置、语句断行和整体排布形状上。当公文标题字数不多、可一行排下时,排版的美观性自然不成问题,居中排布即可。关键是标题字数偏多、需要分行排列时,应把握好标题排布的原则,即分行时须有所讲究,不要把各行上下对齐排成等长,行与行字数相差也不可太悬殊。有两行时,可排成“上短下长式”或“下短上长式”;需三行时,可排成从上往下递减式的“倒梯形”或从上往下递增式的“正梯形”,也可排成“上下短中间长”的菱形。要避免使用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断行时要避免割裂题意,尽量保持词或词组的完整性以及字数搭配上的匀称,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词组拆开排在不同行的首尾,回行时不要把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等专用名词拆开,尽量保持词或词组的完整性,这是保持标题美观、庄重的一个重要方面。毋庸置疑,一则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美的标题,能为公文整体质量添色不少,能引起公文流转办理者、审核阅批者的重视和好感,从而使公文得到有效传达和快速办理,否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文处理效率和单位外部形象。这就要求广大文秘工作者从把好公文标题写作关入手,着力培养自身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共同提升公文处理工作水平。篇二意见是办公室文秘人员在来文处理过程中所撰写的应由哪位领导审批、哪一部门承办以及承办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提出的初步处理意见,它是供领导批办文件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办公室在文件处理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节省领导工作时间的有效措施之一。拟办意见的撰写非常重要,要根据来文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事项,视不同问题、不同要求、不同情况撰写不的“拟办意见”,不要统统写成“请××领导阅示”或“请××领导批示”等一个模式。一、拟办意见撰写的范围并非所有来文都要撰写拟办意见,一般来说,以下四种来文需要撰写拟办意见。(一)上级机关主送本机关并需要贯彻落实的文件;(二)本机关所属部门或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三)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四)一些重要的保密性较强的资料以及所属部门、下级机关主送机关的情况报告和信函。二、拟办意见撰写的前期准备拟办意见的撰写看似简单,但要写出恰当的拟办意见并非易事。要写好拟办意见,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文件,吃透文件内容,全面了解文件所提
出的问题和要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弄清来文主送和抄送机关,已发或应发的领导和部门,初步确定批办和阅知范围。(二)根据文件的标题和内容,确认来文是请示性还是报告性文件,来文中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否需要办理。如果来文在结尾写有“如有不妥,
请批示”,“不妥之处,请予批示”等,就属于可办可不办的范围。掌握的原则是有问题需要答复为“批办”,无问题不需要答复为“阅知”。(三)弄清来文的内容与何人何部门有关系,是何人何部门主管,需要何人何部门了解,从而根据领导分工确定由谁或哪个部门承办,涉及到
几个部门承办的由哪个部门牵头,应由哪位领导批示需要哪些领导和部门阅知。(四)弄清来文的密级和紧急程度,以便分清急缓,本着方便工作、有利保密的原则,确定分送范围。对绝密文件按绝密文件的处理规定办理。三、拟办意见的写法拟办意见的撰写无固定不变的格式,但总的原则是文字要准确,观点要鲜明,要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对上级机关主送本机关并需要贯彻落实的文件,要根据文件的要求和需要落实的问题,提出拟请哪位领导批示,由哪个部门承办以及需
送哪些领导和部门阅知的意见。对需要几个部门承办的来文,拟办意见要写明主办部门或主办人。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批示,请××领导审阅,拟请××部门办理”或“请××领导审示,拟请××部门会同××部门办理”或“请××批示,拟请××部门商××部门承办”。对上级下发的阅知性文件和重要的保密性较强的资料以及所属部门、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的情况报告和信函,要根据其内容提出阅知和分送意见,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阅处”或“请××领导审阅请××部门阅”,或“请××领导及××领导(部门)阅酌”
(二)对本机关所属部门及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要根据文件所请示的需要答复的问题和要求,提出由哪个部门承办和如何办理的拟办意见。对涉及面广、内容比较复杂的请示性文件,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拟办意见。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阅示,××部门阅办”或“请××领导批示,拟以××部门主办,会同××部门阅办”。紧接着简明扼要拟提如何办理的意见。
(三)对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要根据文件提出的需要办理的事项,商洽的问题,提出由哪位领导审批或哪一部门承办和如何办理的拟办意见。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批示,××部门承办”。紧接着拟提如何办理意见。
(四)对重大问题不便撰写拟办意见或者不能确定应该由哪个部门来承办的,则拟办意见一般只写“请××领导批示”或“请××领导阅示”即可。
四、撰写拟办意见应注意的事项(一)对一些难以提出拟办意见的,或认为所提拟办意见没有把握,应先与来文机关或有关部门联系商洽,确有把握再撰写拟办意见,以免拟办意见不准而造成公文旅行。(二)为使领导准确批示来文,拟办意见要随有关资料、政策依据、背景材料一并呈送,供领导批办时参考。如果来文同本机关、其他机关以前发的文件有关,应将有关文件一并附上;如果来文以前涉及过同类问题,应将过去的来文和处理情况附上;如果有关领导对此类来文过去作过批示,最好仍请原领导批示,若原领导不在或调离或调整,拟请其他领导批办时,应将原领导批办意见附上或在拟办意见中注明,以免天长日久批办人很难件件记清或批办人不同导致批办意见前后不一致。(三)对承办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后转回来的文件,应根据承办部门所提意见及要求再次写出拟办意见。(四)对抄送本机关的请示性文件,一般不写拟办意见,只分送有关领导和部门阅知。(五)撰写拟办意见要注意政策把关篇三如何写好新闻稿应该是大家共同的难题,很多人会说我又不是学新闻专业毕业的,不会写,写作其实并没有那么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好新闻稿呢?第一、学会阅读和模仿学会阅读和模仿,这是显而易见、立竿见影的方法,很多优秀的写手都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他人的新闻稿件,学习他人的写作的技巧,把学习都到东西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风格。第二、尽可能的多写其实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高的更快。第三、善于请教他人好稿件是改出来的。一篇好的稿件,只有反复修改、润色才能以最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修改稿件是很痛苦的事情,自己写自己改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这个时候你可以多请教善于写作的人员,让其帮忙修改,在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方式,经他人精心修改的稿件会带给你最大程度的惊喜。
第四、寻找不同的角度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可能会有许多相同的稿子需要写,我们许多活动,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所站开展的各种活动,比如包饺子,如果从所站人文关怀等方面来写,包饺子活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二、特色角度,结合节日开展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三、工作角度,要注意研究职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注意上级布置的任务,注意工作中的新举措等等,又可以写成一篇报道。四、时间的角度。要注意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一定时期内能成为职工关注的焦点。第五、增强新闻敏感性写好新闻稿,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新闻稿件做注重时效性,所以新闻的敏感性一定要提高,特别是一些好人好事的报道,提高自身的敏感性,也要提高他人的敏感性。这样写出的新闻稿件才是真正的新闻稿件。篇四通知是公文中使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体,现就其行文问题谈点看法。一、通知的使用要恰当。就是说要搞清什么样的文件需以通知下发,什么样的文件不可以通知下发。需用通知下发的文件大体有三类:一是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二是需要下级机关办理和周知的事项;三是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这三类公文均可用通知下发,但也并不是说非用通知下发不可。如同样需下级遵守的规章性的公文亦可用指示、规定发文;需要下级机关办理和周知的还可用?决定?、?意见?、?方案?、?通报?等红头文件直接发文。这就有一个准确把握通知特点,恰当使用通知的间题。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通知较为恰当。一是需顺应人们接受文件的认识过程时使用通知。有的文件不用通知下发,人们亦可一眼看出文件的内容、范围及发文机关的要求,如《中共xx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从题目可以看出文件的内容——德育和市委的态度——加强改进,往下看便是意见的条目,符合人们的思维程序和认识过程,人们可自然接受,故不必再用通知下发。但是有的文件就需以通知下发,如xx市《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实施办法,此办法如直接用红头文件下发,受文单位就会感到突然甚至迷惑。产生是职能部门的意见还是市委的意见?市里发此文意图有哪些?对实施此办法有哪些要求?等疑问。故将此办法以市委、市政府两办通知下发,讲明了原由,注明了此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请遵照执行?字样.再细读实施办法原文,使人们能够从感知到抽象,从了解到理解,顺应了人们接受事物的过程。二是使非本级决策层意见上升为本级决策层意见时使用通知。如领导的某一专题讲话,直接发文,会被人们认为是个人意见,用领导机关的通知印发,就会使之成为领导集体的意见;还有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的?方案?、?意见?、?办法?、?规定?、?报告?等,如不以通知下发(印发、转发或批转),就不能表明本级领导集体的态度。只有通过通知写明?此件已经党委研究通过??请认真执行?等相关字样,才能增强文件的强制性,使之得以贯彻执行。三是需详细具体地布置某方面工作时使用通知。这种通知的特点是带有指令性;用正式文件行文(没附件),但它又与指示有不同之处,区别在于:指示的原则性、指导性强于通知;权威性、强制性也较通知高。通知则具体性、操作性较强。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对当前商业、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评价之后,从指导方针、改革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以及加强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要求;但就如何具体去做的问题没有提出操作性的办法。相比之下,通知则具体很多,如中纪委《关于整顿纪律的通知》,在指出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间题并指出其危害后,提出了整顿纪律的着眼点,方法、重点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内容。二、种类选择要适当。通知的种类包括指令性通知、转发性通知、一般性(告知性)通知、任免通知等在通常情况下,通知种类的选用是很自然的、容易的,有些问题也需要注意。如,指令性通知,转发性通知,一般性通知之间具有可容性。如某县县委讨论通过厂职教部门提出的,为提高乡局干部文化素质,鼓励于部续读大学本科和进修第二大专学历的意见,此意见可以用县委通知批转,但如果县委对本项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并对原意见具体条目改动较大,亦可将原意见作为指令性通知直接发文。再如某县防讯工作指挥部提出指挥部成员调整方案,经县委研究通过后,既可以县委(或县委办)通知转发,也可直接发告知性通知。究竟发哪种通知更适当,一是看哪种通知简便,二要考虑领导的关注程度。三、通知的结构要妥当。通知的总体结构便于把握,但也有值得研究的间题。如,在转发性通知中是把“主题词”、“发文机关”、“印发时间”等文尾内容安排在通知之后?还是安排在被转发件之后?有的文件把文尾内容安排在通知之后,被转发件之前,这是把通知作为公文主体,而把被转发件作为公文附件来考虑的,这种安排也有一定道理;但如从公文的整体看,通知往往只是领导机关的态度和具体要求,被转件才是文件的主体内容,二者是一个整体,因此把文尾内容放在被转件之后更为妥当.再如,有些附件内容如果简单,可直接写入通匆中,如某县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层层成立治
保组织的方案,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县委成立治保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和小组办公室成员就不必附件下发,只在有关条目上写清即可。此外,有些通知,标题中有了发文机关,落款处仍有发文机关,而还有些通知只在标题或落款的其中一处保留发文机关,那么,究竟两处都保留还是只保留一处?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划一。一般来说内容较重要、主题较大的通知,如指示性的、批示性的通知等,标题和落款都需保留发文机关,以保持文件的严肃性。一般告知性通知则保留一处即可。有些时限性较强的通知,可把行文时间直接写在通知标题之下,而通知末尾可省略行文时间,等等。
四、通知的语言要精当通知反映领导机关的态度和要求,态度有严有缓,要求有高有低,内容有轻有重,而这些都靠语言表述,因此通知语言必须精当。如对下级文件批准并转发用“批转”;对上级同级和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的批转用“转发”;颁布实施本机关有关政策法律用“颁布”或“印发”。在领导机关的态度上,有“同意”、“通过”、“原则同意”、“批准”、“决定”之分。在要求上,也有“遵照执行”、“参照执行”、“认真研究贯彻执行”、“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好落实”等区别。尽管许多词语形同意近,但在程度上还是有区别的,使用时需精挑细选。篇五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一种公文,是机关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文种。作为一名机关文字工作者,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请示文稿,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好请示的特点一是请求性。请示,顾名思义就是请求指示,即下级机关为了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工作中的某一具体事项或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发出的。它的请求性主要体现在下级对上级指示、批准的一种请求渴望。二是单一性。指的是行文的对象比较单一。即在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之间,只有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才能使用请示文种。三是事前性。这里主要讲的是行文的时间。在请示有关事项时,一定不能“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要尽早准备、事前行文,待上级机关作出明确的指示、批复后才能启动执行。四是时效性。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比较紧急、迫切。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不能等、不能靠、不能拖,要超前谋划、提前着手、及时发出,以免久拖不办、贻误时机、耽误工作。把握好请示的内容一是请示的理由。即请示的基本依据、主要原因和出发点。只有把请示的缘由写得具体、充分、恰当,陈其理、叙其事、表其意,才能更容易得到上级机关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请示的目的。二是请示的事项。也就是请求的具体内容。要直截了当地把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批准的问题或者在哪些环节上给予的支持、帮助等内容分门别类、和盘托出,让上级机关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三是请示的结语。请示的结语具有收束全文、完结表达的作用。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所注意。常用的结束语有“是否妥当,请批示”“妥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复”等。把握好请示写作的技巧一是角度要选准。角度选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请示的目的能否顺利达到。要从需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方面入手,把请示的理由写得更具体、更充分、更有力,让上级机关感到信服、充分肯定。二是理由要充足。理由足,向上级请示才能更有底气。要注重运用上级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等,以最能打动、说服上级机关的典型事实和材料作为请示理由,把情况讲清、道理讲透、内容讲好,争取获得上级的批复。三是论证要透彻。就是根据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实际情况等因素,理出有关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逻辑,把要写内容的先后顺序排列好、组合好,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环环相扣。四是语气要恭敬。请示作为一种上行文,语气必须庄重严肃、谦恭有礼,以示对上级机关的尊重。所以,在请示的写作中,一定要注重礼节、语言诚恳,多用平实、简洁的语言。把握好请示的禁忌每一种文体的写作都有一定的禁忌,请示也不例外。所谓禁忌,就是撰写请示时要注意的事项。一是不可越级请示。一般情况下,下级机关如果遇到问题,要直接向隶属的上级机关请示,而不是越过上级机关向更高层级请示。因为越级请示,一方面不利于发挥各级机关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上级机关的负担。二是不可多头请示。多头请示的主办机关不明确、责任难落实,容易出现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现象。所以,请示原则上只能主送一个直接上级机关,即使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请示,也要写明谁是主送机关、谁是抄送机关。三是不可多事请示。一份请示文稿中,同时请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情的情况是不允许的,一般只能请示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否则,上级机关很难及时作出指示、给予批复。
篇十一: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通知强调,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学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学习“四史”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认知历史本原,将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化为后人的智慧,这样读史才能真正使人“明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以史鉴今,告诫人们通过学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把学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站在改革开放40多年、执政70多年、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全党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学习“四史”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学好“四史”?
1
为什么如此重视“四史”学习2019年7月底,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时又加上了“改革开放史”的学习要求,指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加上了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要求,重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4月,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今年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之所以如此重视“四史”学习,是因为“四史”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四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带来的精神激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2
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四史”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学习“四史”可以让党员、干部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更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本质,进一步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以科学的方法学“四史”学习“四史”不是简单地追溯过往,而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读史使人明智”,一般地讲,这句话是对的,但由于历史不是自我呈现,而是被叙述解释的,因此,学习“四史”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认知历史本原,将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化为后人的智慧,这样读史才能真正使人“明智”。如何学习“四史”?核心要义是史实、史观、史鉴。史实,即搞清楚客观存在过的过去;史观,即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解读、评价;史鉴,即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启迪未来。这三重要义是相互关联的。史实是理解、解读、认识历史的基石,我们说“口说无凭,以史为证”,说的就是历史学习要从事实出发。史实依赖于史料,但史料不等于史实,史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只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才能一步步地接近历史的“本然”。当然,历史的“本然”也不等于历史,某一历史现象、人物或事件,会因人们对史实构成的复杂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立场的不同,而作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和评价。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会影响或左右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吸取,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见,学习“四史”首先要以准确的史实为依据,史实是史观的骨肉,而史观源自对史实的尊重和归
3
纳,史鉴也有赖于史观的价值和逻辑引领,如果没有科学的史观为统领,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历史、辩证地认知历史事实,就不可能对“四史”有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和理解。
历史的“本然”是既成的、不可更改的,但人们认识历史“所以然”的能力却是不断提高的。以我们今天达到的认识高度,能够更客观地认识到,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波浪式的发展和螺旋式的前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胜利、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最终使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在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失误之后,终于走上了在改革开放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抓住了历史机遇,大步地前进了。如果把“四史”贯通起来并置于宏阔的历史纵深与历史比较中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新中国头30年虽然有失误,但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物质基础,如果没有毛泽东那一代人的无私奉献,也很难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局面。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两个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历史过程有连贯性,但却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
4
的发展时期。知“四史”以鉴今所谓“以史鉴今”,就是从历史中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用以指
导、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就有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目的。古人重视史学的借鉴作用,是因为它往往与国家的治乱兴衰连在一起。“以史为鉴”之所以可能与有效,是因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也说:“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之过程者也。欲知现在,必溯原于既往。明乎既往,即知现在之所以然。现在之所以然明,即事物之真相得。事物之真相得,则应付之术,不待求而自出。”所以,历史虽然有过去性的特点,但它是人们了解当今社会、理解一切变化与延续的最主要途径。而“四史”因具有初心、使命的鲜明主题、深厚的实践基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鲜明的与时俱进特质,更是成为党员、干部获取精神养料,探求为政之道、把握发展规律的知识源泉。
“以史为鉴”最为重要的是“以史为戒”“以史为训”,要有对历史的自觉反省与反思。当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局限,虽然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的历史水平,但不等于说我们不应该对它产生的根源、失误进行科学分析和认真研究,否则我们何以对历史的经验有清醒的认识?何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刻的理解?比如,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
5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因为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所有制的具体结构状况不是由少数人主观设定,而只能由经济发展的实践来决定。正是遵循这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向前演进。所以,学习“四史”既要注意从历史实际出发,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进行评价,也要以历史为镜来观察现实。这样,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就会有更多的历史眼光和认知理性,就能更自觉地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以史为鉴”还要科学对待“四史”中经历的挫折。一方面,历史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的,因此,就思想方法而言,无论是对待成功还是失败、胜利还是挫折,都不能采取绝对主义的态度,而必须坚持客观的、历史的态度,采取分析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又必须勇于正视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善于从所犯的错误中见微知著、发现问题。同时,还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前进,不断重新认识历史,从中吸取智慧和借鉴。所以,看一个政党、一个领导集体和领导者在政治上是不是高明,不在于是不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科学地对待所犯的错误,能不能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能不能找到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的政党,尤其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这部“结合”史,
6
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使社会主义百年实践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7
篇十二:改革开放专题的党史心得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心得体会改革,汉语词语,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心得体会经过近一段时间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联系当前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确有很多感触和领悟,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英明,真切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国家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众所周知,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然后是一个个的不平等的条约,最后的《辛丑条约》彻底把中国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之后又是军阀混战,直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才彻底改变这一混乱的局面。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从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各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这样100年过去了,但大家都应该清楚,历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老人他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
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行动,在动乱的年代为中国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煤油灯下统领大军为广大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工农红军的长征历程,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江,横跨铁索桥再艰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最终,我们牺牲了很多很多的英勇的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队伍走天险,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少胜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取得了长征的最终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像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精神将会永远是一首精神之歌、力量之歌,会永远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
当然,我们的历史也有巨大的创伤,那惨烈的日军对中国30万同胞的南京大屠杀,至今仍然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的抗争。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的党充分运用聪明才智,紧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这当中,有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有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救国的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英勇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
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现在不同,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像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将今后的百年谱写成更加辉煌的奇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心得体会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重温党史、新中国史,进一步理解守初心、担使命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就是要让学习教育变成“家常便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如同家家户户吃家常小炒。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各民族的食俗五花八门、各有风味,提到好吃的家乡菜,似乎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回味无穷。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该像老百姓吃家常小菜般稀松平常。“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修好必修课,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从心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党史、新中国史这道“家常小炒”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我们的家常
便饭中蕴藏着健康的秘密,吃对了就是大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些风雨兼程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斗前进的现实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展“学党史、新中国史”主题活动要注重实效,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好似烹饪美酒佳肴般令人唇齿留香,久久回味;也可以自学自省、汇报思想,如同烧几道粗茶淡饭,也能更接地气,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将党史、新中国史这道“家常小炒”炒成一道“舌尖上的中国”。走遍大江南北,尝过山珍海味,最惦记的还是家乡菜,尤其是妈妈做的家常小炒,清爽不油腻,充满家的味道。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是由一位位革命先烈、一位位共产党员用血泪谱写的壮丽诗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的家国情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更要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融入到工作生活之中,强化爱岗敬业意识,矢志追求、努力拼搏,以工作实际彰显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壮丽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