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秉承新海诚作品的最大优点,那就是画面绝美,影片精美程度保持了一贯水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7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1动漫电影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天气之子》秉承新海诚作品的最大优点,那就是画面绝美,影片精美程度保持了一贯水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7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1
动漫电影近年来不断在内陆开映,日本动漫更是独领风骚,今天谈谈新海诚的最新作--天气之子吧。
这是一部关于选择的电影,画面依旧追求极度唯美,面对暴雨,牺牲自己的阳菜,面对爱情,牺牲世界的帆高,面对自己的利益选择牺牲晴女的须贺……片子聚焦青少年犯罪等问题,但小可不愿讨论这些太大的话题,我们,谈谈我的感受吧。
愿意放弃一切去爱,森岛帆高经典的日式爱情,正如影片配乐《大丈夫》中所唱:“你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世界。”天野阳菜,就是帆高的世界。“曾经想征服这世界,可到了最后才发现,这世界点点滴滴,全部都是你。”为了追逐一片阳光而来到东京,又为了一个人放弃阳光,正符合了青少年对浪漫而有一点中二气息的美好爱情的幻想,是的,帆高做出的选择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与*传统的舍己为人精神更是大相径庭,但这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于我看来,阳菜是被这个世界吃掉的,“你们什么都不知道,或者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帆高的控诉不禁引人深思。同时,没有任何理由为了东京不淹没而牺牲一个少女的一生和一个少年的挚爱,东京重新变成海是三年缓慢的过程,步步撤离的情况下几乎不会伤人,所以我认为,帆高在鸟居的纵身一跃,是感人至深的,他对阳菜的爱可以令他无惧警察的追捕,无惧铁丝网的阻拦,无惧众人的责备……最终熬过三年后在暴雨中的相拥,如同晴天一般美好。
天野阳菜,16岁的女高中生,我们可以在她身上看到坚强,善良等最美的人性光辉,不仅从能力上是100%晴女,心灵上,她同样是给人带来晴天的那个人。
从一开始送给帆高汉堡,到后面牺牲自己换取晴空,她的爱同样伟大,为了母亲成为晴女,为了笑容祈愿晴天,最终为了帆高与众人选择神隐,天放晴了,天空中却只有一个女孩低低的哭泣。所以帆高跳了,他跃入了天空,“跳!”一句呼唤便足以令阳菜甘愿追随他从天空跳下。坠落之时三浦透子的歌声响起,影片也随着帆高的大声告白来到最高潮;
然而在最后“阳菜,为自己祈愿吧。”歌声却已沉寂,不过低声细语,却最动人心,十指相扣,额首相贴,心晴如霁,祈愿雨天。不得不赞叹影片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帆高做出了选择,他抓住了阳菜,选择了雨天,失去之后才有找寻,才有追逐,才有回归拥抱感人至深;可以说,东京三年的大雨是由所有主要角色共同参与选择的,若无夏美的摆渡,须贺的奋勇,小凪的最后一推,帆高又怎能纵身一跃?
影片泪点基本集中在高潮一段,小凪的那句话正好掐住小可的泪点,那是层层铺垫的成果。后面的坠落告白,最终三年后的重逢相拥,都是爱意最美的蔓延。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都比较完整,其中对新海诚的作品也有联动,《你的名字》中立花泷与宫水三叶都有戏份,总算是满了一些强迫症观众对《君名》末的追求,影片同样延续了新海诚电影每一帧都可以作壁纸的传统,在天空中和放晴时的画面精致如画,男女主颜值也不低,鉴之。
结以动人,天气之子的美在于青涩的爱情,在于不顾一切的勇气,在于初遇相依失去找寻重逢等待珍惜,相贴的心,岂管晴雨?生世遇伊,交心相聚。为你,晴天不惜,生命不惜,为你,无惧。
《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2
写在前头的半点闲聊。
赶着第一天上映去看了电影,和电影非常契合的雨天,今年日本的雨季特别的长又是几年以来7月温度最低的夏季。可能正是非常写实,在看到熟悉的事物不由得跟小伙伴相视一笑,池袋北口的塔,歌舞伎町路过的求人广告车,桌子上的伊右尉门,抽屉里的DHC,无一不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看到陽菜做饭时,豆苗和葱只剪最上面一层,留着长长再噶,还有原本在山手线游荡的主角越住越远,入大学时租房租到了国分寺,真实到穷人落泪。
刚看完出电影院我心里就只剩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个电影了。
画面音乐精良上至业界一流,剧情台词尬比大鱼海棠。
首先例行夸奖诚哥的作画质量,住在东京的人会很有感概,对于我来说也算梦回东京之旅。不得不说诚哥是真的很有美的眼光,这次的主题从樱花散落换到了朦胧雨季,整片几乎都在下雨的场景中度过,无论是天台的雨中对话,高楼丛立的都市中投下的阳光一束还是雨停破晴,俯瞰东京的花火大会,无一不表达了诚哥的美学功底,精美的作画把天气演绎的淋漓尽致。单是为了作画,我觉得都值得进电影院一看。唯二要吹的就是这次的原声,作为RADWIMPS十年老粉,在你的名字之前,完全不知道他们居然能配原声,观影中觉得配音非常出众,观影结尾的音乐猛的发现又是RADWIMPS有点出乎意料。请吃我这一发宝藏乐队安利。
接下来就是批评部分,非常主观,完全臆断,请小心食用。
总的来说天子的剧情真的是一言难尽,可以说是你的名字的缺陷放大版,任何你能在前作感受到的尬点,在这作都可以加倍体验。以至于看到最后10分钟,我简直是坐立不安,观影完毕后和小伙伴无言走出电影院。天气的巫女的故事来看,整体上故事构架还是boy meets gril。都市传说民间故事,云层里的*原,大气里游动的鱼,这些提前设定好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有一定的诉述野心的,应该好好利用才是,结果全部成为了恋爱的配菜。诚哥在表达上淡化了主角的生活有多么糟糕,让两个人都互相扶持着,周围的鼎力相助,到了后来为了惨而惨,让人觉得实在是太强行。生硬的恋爱戏,尴尬的台词,不敢说诚哥老了不懂恋爱的故事了,但是对比秒五那种含蓄而真诚的情感叙述,这次的层次实在是低太多。尽管放下了脑子观影,也觉得帆高的前后转变太不合理。当帆高喊出“我只是想再见她一次而已”的时候,我回想起了几年前在电影院里初闻那句“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心里由衷的期愿下一作再不要写这种低魔世界的恋爱故事了。我爱诚哥我爱秒五,在原创动画电影式微的今天,希望诚哥加油。
《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3
相信大家看《天气之子》,很多都是奔着“新海诚”这个招牌去的。不过,新海诚表示这一次的《天气之子》不会是想要和《你的名字》一样,成为一种标杆,所以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这就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价产生了影响。
虽然看得人挺多,但是评价却是较为两极分化。目前各大网站的*均评分基本上是中等偏上的级别,既不是非常不好,也不是非常优秀的感觉,一些低评价的观众给出的理由是对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产生问题,并且观影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有些失望。
其实,新海诚应该突破《你的名字》中的一些刻板印象,这就像是一个演员需要演绎出不同的角色一样,若是只能记住一个经典,那他是一个好演员,但是这样恰恰是这个演员自身无法接受的后果,新海诚应该也是如此吧。
《天气之子》这部作品,或许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部要超越《你的名字》的作品,而是一部有意的远离《你的名字》的作品。或者说,就像新海诚在访谈中所说的那样,一部“充满了任性”的作品。确实,在世界与少女的抉择中毫不犹豫的选择阳菜的帆高,这种“直球”出现在一部如此体量的片子中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任性。
但是,让我最疑惑不解的是,在人们异口同声地提到他们无需为天气的骤变感到愧疚,无需为世界的改变承担责任之时,在最后的场景中,目睹朝着淹没的城市献上祈愿的阳菜,帆高却坚决地否定了人们的看法,用最肯定的口吻说出:“不是这样的,世界并非从一开始就是疯狂的。是我们改变的。是在那个夏天,那片天空的穹顶上,我选择的。比起青空,更重要的是阳菜,比起众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阳菜的生命。于是我们也祈愿了,无论世界的形态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会单纯地活下去。”
但是与这坚定的口吻所不相符,帆高的脸颊却流下了莫名的泪水。面对阳菜的“没问题吗”的疑问,帆高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又找回了坚定的口吻,发出了整个作品中最强有力的的台词,最有信息量的结尾。
如何看待这个结尾,我还没有能够将心中的这股感受整理完毕。不过,或许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小说版的后记中,新海诚提到,这个结尾在制作过程中一直没有最终决定下来。他一直没有能够准确捕捉到两人在此时的情感。最终让他做出决定的,是洋次郎一开始提出,但是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用处的曲子。于是新海诚这么说道:“他们的心境全部都已经写在这里了。”
《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4
带妹妹一起去看了《天气之子》,主题和《少年的你》很像,少年对抗世界。没去看之前就看到听到一些声音,说中二,日版郭敬明什么的。果然,还是需要眼见为实,我并不觉得哪里中二,而且我也不觉得郭敬明有什么问题。
这么多年了,新海诚的商业转型很成功,他用一种讲故事的模式,具有相似少年感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画电影的票房传奇。其实《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在结构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在奇情的设定上,晴女的巫术设定特别本土化,显然没有男女互换来得吸引全世界的人,所以难免会让那些抱着看第二个“你的名字”的观众失望。
我想提一个概念,什么是一个作者的创作风格呢?实际上作者风格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表达中形成的,研究一个导演,研究的不是他每一部新电影出现了什么新东西,而是要看他的新电影还保留了什么旧东西。比如是枝裕和电影里的创伤症候群,邮筒,孩童视角;宁浩电影里中年危机的男人;陈凯歌电影里的京戏与奋不顾身的诗意;岩井俊二电影里的书信。新海诚也是一样,火车,雨天,离家出走的少年,神明的旨意和少女的胸部。苛求一个创作者在这上面创新是不公*的,我看到一个被顶的很高的影评说要泼冷水,批评《天气之子》浪费了一个应该做成大格局的设定。新海诚所有电影的落脚点几乎都是早熟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怎么可能大格局呢?而且难道不是大格局的电影就不好么?
生活太苦了,有时我们就是需要这么一个甜美的小品文调剂味道。就如同电影里的警察告诉男主帆高,女主阳菜只有15岁,男主泣不成声时,警察来了一句“好烦啊”一样,在成年人的话语体系里,这种少年的大悲大痛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对于成年人来说,利益,秩序,法律,规则才是牵动自己喜怒哀乐的东西。用艺术片的标准衡量《天气之子》是不公*的,艺术片要前卫、先锋、崇高、有深度、有大量的符号隐喻,这不是一部类型化的商业动画电影应该做的。那些口诛笔伐这部电影的人们自己难道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热的先锋艺术追求中么?如果不是为什么还要要求别人呢?强硬的艺术话语体系埋葬了很多这样的好作品,这种人就像是电影里的警察,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颐指气使,欲加之罪。
成年人的世界很残忍,少年人的世界很美好。这就是新海诚所有电影的表达,就是这么浅显,可那又怎么样呢?这就是少年啊,禁忌的爱,不可能的爱,早开的爱,对抗全世界的爱,这些少年的爱横眉冷对千夫指,宁可大雨倾盆千年不止也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是多么任性又多么浪漫的抉择啊。看完新海诚的电影总有一种,做个少年真好的感觉,如果可以,真希望一辈子不要长大,在一个孩童般稚嫩的脸面对自己声泪俱下的时候,我可以抱住他安慰他和他一起暴风哭泣,而不是像个老成的中年人一样说一句:“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当帆高带着铁丝网在脸上留下的划痕,戴着象征成年人世界规则的手铐,扔掉象征成年人世界话语权的枪去神社找女主的时候,音乐响了起来,第一句就是“一无所有降生于世界的我啊”,我彻彻底底被这个画面感动了,与全世界为敌也好,放弃长大*的权力也好,我没有一丝犹豫,也不会有一丝胆怯,我就是要救回你,就算是人间变成炼狱,就算是三年四年一百年的等待,我也不管不顾。扪心自问,你们这些看着这部电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能做到呢?做不到也别嫉妒呀,不理解就急着否定贴标签说“中二”?
对比来看,《少年的你》和《天气之子》在同一主题下运用了大相径庭的表达形式。它们都是创作者感知到的世界,也是他们内心创造出来的世界。前者带着对现实世界的使命感,用冷峻又暧昧的镜头语言诉说着少年人的苦难与美好;后者没有丝毫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我自横刀,守着自己的爱情小美好,表达成年人早已丢失的少年不顾一切的倔强。在集体主义和民族大义面前,后者是多么的卑微,甚至卑鄙,它的价值观多么不符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啊。但难道这就是错的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当然,在政治正确大于一切的今天,懦弱的社会大多数一定不敢赞美这种价值观吧。甚至会有人狗急跳墙的奋起谩骂。也许新海诚要讽刺的正是这些人吧。《天气之子》不同于新海诚商业尝试的第一作《你的名字》,很罕见地把前期的节奏放得奇慢无比,用来刻画男主来到东京之后,*世界的众生相。人们把这种忙碌的白道社会与阴暗面的*交易用一个词加以粉饰,叫“脚踏实地”或者“务实”。
看完电影的那一刻,我跟妹妹说:“很开心”。我是真的好开心,无论从视觉体验上还是故事结局,都给我一种美满的感觉,我可以暂时放下时刻保持理智观察镜头语言和符号隐喻的脑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沉浸在一个美丽而圆满的故事里,真好啊,我相信只要这世界还有人在诉说着这样的故事,就说明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少年人在拼命与世界对抗,为心中所爱奋不顾身,那还要啥自行车啊,开心就完事了。开心过后也不影响你们这些精英们和我这种小笨蛋追求崇高的艺术不是?别骂了,有这时间多去看两部安东尼奥尼、法斯宾德、维姆文德斯、安哲罗普洛斯、让吕克戈达尔、贝拉塔尔、塔可夫斯基吧,你们要的高级都在里面。
《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5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正值雨季,江南的小雨连绵也不知几时能止。在这种天气下进行观影,即使我是看枪版,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完以后,我确实觉得很感动,也有很多体会。日本的动漫确实不愧是世界顶级的。新海诚导演确实在《你的名字》大火之后,也拿出了一部很优秀的作品。
我看完以后虽然看到豆瓣上面有很多负面评价,最终它的评分是7.1分。在我心中确实有很多的疑惑。但我本人觉得可以给8分左右。唯一我认为电影没有做好的就是。对于人物感情色彩的具体描绘,让人很难接受为什么帆高和阳菜突然之间怎么就成为了恋人的关系。我看的时候确实很自然,但事后一想确实不太习惯。当然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就是它的音乐和精致的画面。
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结尾的时候那首《大丈夫》的响起,整个人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也许这就是少年应该有的疯狂,男主角的中二生活和女主对自己解脱造就这样一个故事。实在是太妙了,我也想在某家麦当劳里遇见某个100%晴天女孩,的确如果抱着对君名的期待来看这部电影是挺让人失望的,这一部电影没有君名那样让人一看特别的揪心,而是仿佛在预料之中,完全就是一种自然的感觉。但是它依旧有很多感动之处。
我作为一个不是对电影有很深研究的人,但我认为对于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渴望能有一个这么疯狂的故事吧。这种说上就上,敢爱就爱的勇气,任性的自我主张,面对心爱之人不顾一切的男主,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正如我看到影片短评中有羡慕男主的遭遇的,离家出走之后就能遇到漂亮的双马尾美少女,就能有一个抠脚大叔安排一份工作,还能有漂亮的御姐相助,包括最后拯救女主这一段里,男主几乎被所有其他配角帮助过,这一幕幕的剧情确实我们已经看过了很多。但我看到这一幕内心还是很有触动的。哪一个男生不希望自己能够拯救一个漂亮的女孩子,然后你懂得。
这种英雄救美的情怀,这种舍弃晴天拥抱爱情的冲动,谁能说不去试一试呢。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更多还是羡慕的,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里面我们遇不到这样巧合的事情,我们也碰不到阳菜这样的女孩。才会寄托于电影中的实现,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表现形式,确实具有打动人心的能力,这样一部青春的日式电影带给每一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天气之子》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男女主角高空中跳落长达两分钟紧密相连在一起的画面,很唯美,中二的男主说这每一个青春期男孩都想说出的告白话语。女主被打动最后安全和男主一起生活了下去。这里的歌曲非常好听,叫做《逃离地面》非常推荐。总而言之,天气之子我给它8分。我很期待新海诚接下来的作品,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6
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比起来我觉得后一部会更加好。
后者我愿意打9分,但是前者最多7-8。
前半场我觉得他在讲,恋人也和这个世界相连,她同样属于这个世界,而不是单纯只属于一个人,两个人的靠近就像两个世界的靠近一样,彼此碰撞摩擦。
后半场就有点画风歪斜了,是延续了日剧一贯的套路,我们都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却在彼此眼中闪闪发光,还是在讲这个世界本身很疯狂,有你的时候才会有救赎和晴天?
说实话我不属于圣母的性格,牺牲一个救天下我还真没那么大的胸怀气魄。但是把人生至于这样的“特殊选择”之中,本身就像艺术手法一样,用夸张而明艳的色彩去碰撞情感和心灵本身,而与新海诚原先淡淡的忧郁底色,和成长之中本身细腻的情感矛盾却实在有所冲突。
看你的名字的时候,就算是高空和远景,同样是夕阳下的男主和女主,当时只觉浩瀚虚缈,寥寥几笔就把灵魂,神话传说,和我们联系起来了,流星的分镜本就寓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就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看见了同样的场景。甚至最后的结局,与马克李维《如果一切重来》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天气不是这样的。
虽然大家都是抬头仰望天空,但是云层的变幻恰如无根之浮萍。如果说流星的寓意是「恋人彼此千年一遇的心动瞬间」,那么我又该如何去定义这一场绵延不绝,范围广阔,淹没尘世,又艰难抉择的大雨呢?
仅仅只是想说,感情来的时候,荷尔蒙就如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天崩地裂?
拜托,我们不是在演凹凸曼。
而一段负责任的感情,要和这场大雨一样,绵延持续好多好多年?
如此说来,这个世界的确很疯狂。
《天气之子》电影观看心得篇7
业界一流的作画与分镜、RADWIMPS质量上乘的音乐、令人振奋的声优演技,我本以为新海诚能为我再现《朝花夕誓》的感动,结果他却把这一切都搞砸了。肤浅如小时代的故事注定无法支撑起那应接不暇的绝景,突兀的音乐插入总会使人游离于电影之外,单薄的人物塑造导致我走不进任何角色的内心。
在豆瓣上,我看见不少人为《天气之子》贴上了超现实、青春与叛逆及个人的弱伦理等等抽象、高大上的标签,然而这样的解读无疑是在哗众取宠。与其说《天气之子》是超现实,倒不如说是新海诚控制不住剧中的现实,导致一部写实的半成品电影不得已地成为了童话故事,哪怕它是为了艺术性舍弃逻辑也在我的接受能力之下,可事实上整个故事的逻辑缺失竟然单单是为了那一文不值的戏剧性。
另一方面,新海诚对于青春与叛逆的理解让我一度觉得是郭敬明在编导,年轻成为了青春的唯一主人,成长后背负的责任反而成了无聊的代名词,这样的刻板印象让每个在生活中挣扎的*感到心寒。让我们回忆一下,为什么太宰治的文学被称为青春文学吧,因为叛逆始终是青春唯一的特性。青春不是某个年龄段专属的所有物,而是叛逆的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么叛逆的又应该通往哪里?我想,那一定不是免责的贪欲,更不是踩在无数个现实尸体上的只有自己能够幸福的布尔乔亚式嘴脸,这仿佛在嘲弄每个曾经热爱新海诚的观众,这是在开倒车的肤浅青春。青春与叛逆不是疯狂的代言人,更不是一则童话故事的主题,真正的青春是在叛逆中痛苦地成长,并在失去中得到尤物,在责任与尊严中徘徊的物语。新海诚竟然什么都没有触碰到,他对于青春的理解从《秒速五厘米》一直在走下坡路,而爱情是他青春里唯一美好的制服,可是爱情根本不是青春的特征,爱情甚至可能成为落俗的罪魁祸首。
那些强社会与弱伦理的解读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说到底,新海诚的野心继《云之彼端》又一次失败了,而这一次所构建的日本并不是架空式的历史,而是在写实世界展开的童话。但是,你不能把你控制不住的东西说成是艺术,你也不能把你自己的贪欲说成是世界的疯狂,你更不能玷污青春与叛逆把它们说成是抛弃责任的免罪金牌。帆高和阳莱在叛逆中没有得到任何的成长,也没有改变世界,他们只不过是在肤浅的青春下做着黄粱一梦,并在责任与生活面前落俗下坠。
如果不是新海诚,我也不会为了一部垃圾的作品说这么多,就到这里吧,点到为止,冷静,再冷静。之所以选择这一点着重说明,是因为新海诚一天不明白这一点,他就一天也不能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他会一直退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