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2-05-12 19:55:02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由杨磊执导,徐兵、孙强编剧,张鲁一、陶虹、周一围、李天柱等主演的抗战剧。该剧以淞沪会战后沦为孤岛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身怀绝技却隐居做小会计的徐天,因帮共产党运送物资和保护恋人田丹而身不由己卷入了腥风血雨的厮杀,最终与日本人展开生死对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4篇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篇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也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堪称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在红军长征中,蒋介石纠集重兵,"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于死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党的内部也发生了正确指导思想与错误指导思想之间的尖锐斗争。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惨重损失,湘江一战,全军折损过半,由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才使得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后来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长征中的红军一再面临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但是,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了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了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了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先后到达陕甘地区。1936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静宁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13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如今,人们习惯地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称为"长征精神"。长盛不衰的长征精神,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永恒的话题。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其中,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今天,红军长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篇2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也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堪称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在红军长征中,蒋介石纠集重兵,“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于死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党的内部也发生了正确指导思想与错误指导思想之间的尖锐斗争。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惨重损失,湘江一战,全军折损过半,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才使得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后来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长征中的红军一再面临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但是,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了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了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了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先后到达陕甘地区。1936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静宁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13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如今,人们习惯地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称为“长征精神”。长盛不衰的长征精神,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永恒的话题。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其中,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今天,红军长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历史已经走过70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也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堪称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在红军长征中,蒋介石纠集重兵,“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于死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党的内部也发生了正确指导思想与错误指导思想之间的尖锐斗争。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惨重损失,湘江一战,全军折损过半,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才使得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后来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长征中的红军一再面临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但是,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了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了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了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先后到达陕甘地区。1936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静宁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13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如今,人们习惯地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称为“长征精神”。长盛不衰的长征精神,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永恒的话题。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其中,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今天,红军长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篇3

赓续红色血脉 锻造机动劲旅

无;

【期刊名称】《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我支队底蕴深厚、战功卓越、英雄辈出,部队前身各单位历经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福州战役等大小战役战斗400余次,涌现出东天桥排、大嶝岛战斗模范连、98抗洪抢险模范团等荣誉称号单位,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自组建以来,支队注重赓续红色血脉,让官兵在重构传统中正本清源,在宣扬传统中积蓄力量,在续写传统中彰显担当.有力推动了官兵筑牢“四个意识”、践行“三个维护”。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机动;锻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洪抢险;红色资源;正本清源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E296.94

【相关文献】

1.赓续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江西省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纪实 [J], 古乃全[1]; 罗来明[1]; 王春春[2]

2.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第72集团军用好用足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纪实 [J], 曾涛[1]; 陈连鑫[1]; 胡贺[1]

3.锻造应急铁“拳头” [J], 沈为民

4.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J], 田远

5.吉林省整合红色资源,弘扬抗联精神——传承血脉,提振精气神 [J], 张显锋[1]; 屈雷宇[2]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篇4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也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堪称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

  在红军长征中,蒋介石纠集重兵,“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于死地。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党的内部也发生了正确指导思想与错误指导思想之间的尖锐斗争。

  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惨重损失,湘江一战,全军折损过半,由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才使得红军变被动为主动。

  后来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

  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长征中的红军一再面临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

  但是,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了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了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了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先后到达陕甘地区。

  1936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静宁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