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网发布《2022年十大用典》,文章记录在2022年系列重要讲话“妙语连珠、引经据典”的金句,为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南。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回顾2022年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典故妙语”,读懂“用典”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典”亮“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斗争精神”的滚烫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忠诚”“奉献”“拼搏”的姿态奋力开创新的历史荣光。
“典”亮“一片丹心永向阳”的理想信念,以“矢志不渝、一心向党”的忠诚姿态奔赴复兴山海。“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引用“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勉励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不移其志,才能推动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有志者,事竟成。”中国共产党的志就是所确立的崇高目标追求,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从“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到“坚决战斗,坚贞不屈”的杨靖宇,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到“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朱治国......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安危时刻始终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迈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务必要牢记“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殷切嘱托,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为勇毅笃行、勇立潮头。
“典”亮“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姿态奔赴复兴山海。《淮南子》有言,“治国有常,立民为本”,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是利民。在二十大报告中引用,“治国有常,立民为本”,充分释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号、彰显了“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到“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从“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路上”的廖俊波……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投身于服务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牢记“治国有常,立民为本”的善治逻辑,赓续为民血脉、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将人民“置顶”,主动到基层一线中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书写出不负人民期盼的历史新答卷。
“典”亮“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拼搏姿态奔赴复兴山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引用“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寄语新时代青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坚持敢于斗争是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回首来时路,从南昌起义到在三湾改编,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从改革开放到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党始终在斗争中诞生、发展、壮大,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崇高品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还有许多“娄山关”要过、“腊子口”要闯,青年党员干部务必要牢记“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时代希冀,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知难不畏难,知险不惧险”的韧劲,勇于接“烫手的山芋”,敢于啃“最硬的骨头”,主动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练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硬脊梁”“铁肩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