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文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文章指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作为党的革命事业接班人、红色血脉赓续者,广大年轻干部要传承伟大延安精神,汲取其中宝贵的延安力量,让“青年初心”在“延安之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坚定“风雨不动安如山,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理想信念,让“延安之光”辉映青年的“忠诚之心”。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我们党从一个最初只有58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把一个一穷二白、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建设成一个整体摆脱贫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绝非偶然,而是由其独特优势所决定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年轻干部,要永葆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念,始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确保思想不迷茫、思维不迷航、行动不迷向。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欲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宗旨,让“延安之光”辉映青年的“爱民之心”。“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延安时期,我们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历史证明,人民最真实也最讲感情,只要把人民“高高举过头顶”“牢牢装进心里”,就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支持与拥护。广大年轻干部要涵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公仆情怀”,始终树牢人民观点、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行人民之所嘱。要保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感和“时时放心不下,时时牵挂不断”的紧迫感,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要求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让“延安之光”辉映青年的“奋斗之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意志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团结带领人民跨越各种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在不断地艰苦奋斗中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不断加大,关键时刻下更需广大年轻干部挺身而出扛大旗、挑大梁。要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直面前行路上更多更艰难的“娄山关”“腊子口”,鼓足“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姿态在艰苦奋斗和顽强斗争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