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正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14篇

时间:2023-07-30 10:10:02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14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14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1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2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

一、评价方式

1、课堂评价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2)生生间谈论

二、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三、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四、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全期活动的表现情况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应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进行。教师评价应将近评语与评等相结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3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4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常见教师过分追求热闹的形式,以为每个幼儿都动手做,就是一个好的活动,在活动目标中常常冠以激发幼儿兴趣之名,很多活动“被兴趣”着,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缺少由成功应对挑战而带来的愉悦、因获得认知上的进步而产生的满足,仅仅是在活动中“走过场”。面对此类情况,我们沉下心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才是一个好的活动。思考的结果是迫切需要有效指导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状态作出正确的解读,对活动的质量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幼儿的参与作出适宜的支持。由此,我们尝试聚焦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以“投入”为基点,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幼儿的活动状态。

一、关于幼儿活动评价的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如何合理评价幼儿的活动状态存在以下误区。 (一)缺乏对幼儿活动状态的深刻理解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幼儿参与了、尝试了就可以了,忽略了参与、操作、尝试并不等于投入,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多表现出表面、形式的参与,而少全身心的投入。

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应该要看幼儿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看幼儿是否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看幼儿通过什么样的认知方式完成目标,以及看幼儿的个性、能力、情感等发展情况。这其中包括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投入时间、投入程度、投入方式、投入品质以及投入的效果等方面,而不是仅仅看幼儿是否在活动中操作了或游戏了而已。只有认识到位,才可能使“幼儿投入活动”有别于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避免出现“幼儿园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但实际幼儿学习并不深刻”的现象。 (二)缺少对幼儿活动状态的客观评价指标

过去,集体活动后多评价教师少评价幼儿,多主观印象少客观指标。通常,对幼儿的描述只用寥寥几笔带过,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等。粗略的分析评价指标不能起到正确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自己如何教,而缺少对幼儿“学”的观察和关注,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上并没有真正落实以幼儿为中心。活动后,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以主观印象为主。尤其在公开活动后,由于不同的评价者对活动的理解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活动,也可能同时出现好和不好两种差异很大的评价取向,使活动组织者感到无所适从。同时,现有的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活动的质量高低简单归因于教师的执教水平、教学能力,容易造成教师的反感,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和调整的作用。

二、 关于幼儿活动状态的解读

针对以上误区,我们提出“聚焦幼儿的真实活动”,收集观察案例,围绕案例中幼儿的活动状态是否投入、投入的程度进行评价,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状态,与材料、教师和同伴互动的方式、表达内容和表现作品等,作为分析幼儿投入程度的依据。借助这些素材,让教师思考“为什么幼儿会有这样的表现或反映,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判断、反思采用什么教育行为更为适宜。通过上述的思考与实践,我们理清了在解读幼儿活动状态时的几对关键问题。 (一)目标导向还是过程导向

无可厚非,考察是否达成目标是我们通常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均衡,往往只关注教师“教”的目标,而不关注幼儿“学”的目标。

比如,刚升入中班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玩沙活动,鼓励幼儿想办法为瓶子堵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在玩沙上,而不是堵漏。教师们普遍认为活动没有达成教师预设的目标,就堵漏这个目标而言,幼儿是不投入的。

但在解读案例的过程中,我们仔细分析了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很投入。有教师描述道:“他将瓶子放进沙子里,用手把沙堆起来,把瓶子埋好。然后就往瓶子里装沙,他看着沙子慢慢流到瓶子里,很高兴,一直把瓶子装满。而后,他把瓶子提起来,沙子漏了,他于是又像刚才那样把瓶子埋起来„„”很多教师都描述了孩子投入玩沙时的专注情形。同时,很多教师也认为,教具的设计(在瓶底挖了一个洞)对幼儿是有挑战的,能让幼儿深切体会到沙子的流动,通过幼儿的行为或语言表现可以观察到幼儿对沙子这一特性的关注和好奇。

这一对矛盾的结论让我们思考本次活动儿童的发展需求是什么、他们在这样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什么。通过细致分析,我们认为儿童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在“玩”上,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玩,了解沙的性质是流动的,是可以堆砌成型的。从这个角度,这个活动为幼儿的体验创设了很好的情景,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是有价值的。

类似情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常见,因此我们有必要倡导,解读案例时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导向,要看到活动中的幼儿、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活动中幼儿的发展。 (二)看教师还是看幼儿

看教师还是看幼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切入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幼儿为主体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发现,将解读的视角定位在幼儿身上,聚焦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能够让老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比如,一次早操活动,同在一个场地做操的大四班和中一班幼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大四班的充气跳马操器械新颖,操节编排互动性强。孩子们坐在充气跳马上,伸展自如,做得比较认真。而另一个班级——中一班选择了比较老套的凳子操,操节编排的趣味性并不如大四班,可是孩子们眼睛紧盯着老师,全神贯注跟着老师做操,似乎比大四班更认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幼儿的投入程度在教师认为编得好的早操中,反而不如教师认为编得不好的呢?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原来大四班的早操是沿用上学期的,幼儿都会了,所以虽然认真,但更多表现出轻松和自然的状态。中一班的早操由于是新编的,幼儿呈现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略带紧张的状态,与大四班幼儿松弛的状态相比,显得更为投入。教师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孩子来说,越是新颖的、有挑战的活动,投入程度越高。很多教师反思,有时误以为给了幼儿操作的机会,幼儿参与了、尝试了就是投入,但事实上只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幼儿才可能实现高投入。

前后对比的观察和解读让老师们认识到:一个设计得再好的活动,当它变为常态或者反复使用后,幼儿的投入程度就会降低,只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在活动中的高投入。这样的发现让老师们沉下心来,活动中不再片面追求幼儿的“参与”和活动的“热闹”,不再满足于低难度、低挑战、简单肤浅的各类“伪探究”活动,而是努力设计和实施能让幼儿真正投入的活动。

(三)凭印象还是凭事实

解读是评价的基础。因此,解读是否站得住脚就很关键。我们尝试让教师自己设计幼儿活动投入的观察记录表。

为了提升教师对幼儿活动状态的深刻理解、摸索出客观评价幼儿活动状态的指标,我们尝试通过“收集案例、解读案例、分享交流、再解读”的反馈研究法,克服教师在观察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活动中,看课的教师们一起解读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什么、活动的挑战在哪里,如何支持幼儿的活动。看课后的评课环节中,授课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起又再度解读活动中的幼儿,然后授课教师进行反思。最后,当所有表格又返回教师手中时,教师再进行一次分析和整理。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不断积累事实,尤其是细节,为深入解读打下基础,保证了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关于幼儿活动状态的评价

在收集的大量幼儿活动案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一次次的看评活动,引导教师描述被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最投入和最不投入的情况是怎样的,从教师对幼儿状态的描述中,我们不断抽取关键词,和教师一起反复揣摩、体会,逐渐形成了分析幼儿活动状态的一个基点、四个要素和四个层次。 我们把“投入”作为评价幼儿活动状态的基点。所谓“投入”,是指幼儿在认识和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在与教师、同伴以及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其认知、情感和行为呈现出的积极状态,包括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这三个方面,细化为四个评价要素,包括注意、情绪、思维和行为。

1、注意:注意力不易转移,一直专注于某个活动,持续时间长,不为外界所动。 2.情绪:对活动有兴趣,很高兴,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很积极。

3、思维:做事有目的,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伴随想像、创造。 4.行为:能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尝试多种方式进行探究,遇到问题能寻求帮助(合作)。

四要素有助于教师找准观察的切入点,提升对幼儿发展的敏感度,建构观察幼儿活动、分析教学的有效模型。在四要素的基础上,幼儿活动的投入状态可分为四个层次。

层次一:高投入。很高兴、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反复试验、带有目的地思考、遇到问题能坚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持续时间长、不为外界所动。

层次二:较投入。认真、坚持但有点例行公事、遇到问题浅尝试。

层次三:一般投入。完成任务、从众、被动、没有动脑筋、遇到问题放弃(畏难)、易受外界干扰。

层次四:不投入。不感兴趣、做其他事情、无聊、游离。

这四个评价层次以“投入”为基点,考察活动是否满足了幼儿的“真”的需要,能否让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进而促进我们反思活动设计是否得当、支持策略是否有效。在“聚焦幼儿的真实活动”进行评价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应教学内容。由于活动不同,儿童在活动中的状态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在认知上的投入以动作表现为主;而在语言类的活动中,儿童在认知上的投入以思考和语言表达为主。具体到各个活动当中,还能看到更为细致的差异。因此,活动的评价不应是统一的,而应该针对不同的活动设计不同的观察记录表或者评价表。

针对活动过程。由于教学环节的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投入的程度一般是有起伏的,按流程或环节对投入的程度进行评价更能反映活动中真实的儿童。这种结合活动过程的评价是针对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活动结果的。

针对幼儿反思。我们引导教师反思时多关注幼儿,比如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幼儿的活动状态、幼儿状态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落差、后续教学活动如何调整、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情景和机会来支持幼儿的进一步学习等。我们让教师把评价建立在解读的基础上,在解读幼儿表现的基础上解读教学的策略,思考教学的问题,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以“投入”为基点的幼儿活动评价,我们感到将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幼儿,将关注的重点从结果的达成转向过程中幼儿的真实表现,帮助教师提升了解读幼儿、支持幼儿以及教学反思的能力,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是“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与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5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四、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

1、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设想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进行评价。

4、收获与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活动征文、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反映,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活动成果来评价。

五、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1、“档案袋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4、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

导后继的活动,并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做为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六、具体操作

(一)学生评价

1、自评内容包括

(1)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采用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互评内容包括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二)教师自评

1、评价内容

A、工作评价

(1)你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抱积极态度?

(2)你是否有一个活动方案和活动情况记载?

(3)为指导学生活动,你作了哪些;隹备?

B、过程评价

(1)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

(2)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

(3)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

(4)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

(5)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C、效果评价

(1)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

(2)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3)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

(4)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三)学校评价

组织: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选择是否恰当。

2、活动设计是否科学。

3、活动组织是否周密。

4、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

5、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采取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

3、召开学生座谈会。

4、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

5、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选题:1.《树叶贴画》2.《中国结》3.《贺卡传真情》4.《泥塑的制作》5.面具制作6.水果拼盘7. 我们的眼睛8. 我们一起玩游戏

9、 春风吹来野菜香 10.走进小蚂蚁的世界 11.做个自护小能手12.。走进动画片13.漂亮的手工凉鞋14美丽的剪纸15精美的布贴画小手工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6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

作为一名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是一项常规工作,而听完课后的评价则是必备的一项业务。评价得当,教师心悦诚服,是教师努力进取的推动力;评价不当,则不但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还易导致逆反情绪,影响其以后工作。因此,就要求我们自身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准确、科学、合乎时代精神的评价。下面就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构进行价值上的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了解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根据幼儿园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

教学应促进幼儿认识、学习策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应尽可能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尝试和发现等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适宜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教和学;教学应当具有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产生问题、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应该让幼儿感受挑战、应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针对幼儿园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结合自己深入课堂的实践,我觉得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从以下六点来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状态自然规范;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而在以上几点中“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度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等。

(1)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幼儿实际; (2)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幼儿以新鲜的感觉;

(3)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4)是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活动组织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幼儿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幼儿活动时间过少现象。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有简单的内容,也要有难一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幼儿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即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看教态是否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幼情感交融。

3、看语言是否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4、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教学效果

1、教学效率是否高,幼儿思维是否活跃、气氛热烈。

2、幼儿收益是否面大,不同程度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

3、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幼儿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三、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鉴于以上对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阐述,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应该做到: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要全面、准确、加强正确指导、追求积极评价的效果。

1、要尽可能挖掘教师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2、要敢于提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要及时准确的给教师指明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 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确立研训一体化的评价功能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有着“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评价一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为幼儿的“学”而评,幼儿是以什么态度什么方法去学的?幼儿在学习中获取得了那些对终身发展有益的东西?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制约着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及教学行为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对一节课的优劣的评定,更不是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性考察,而应该是一种研训活动,真正的意义在于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自觉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促进专业化成长,同时使幼儿的发展也深受其益。

(三)重视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应刻摈除“一言堂”的作风,扩大“主评者”的对象范围,让教育的实践者也有机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评者”。消除受评者和主评者两元对立的关系。一线教师既是受评者,也可以是主评者;我们作教育理论工作者既是主评者,也可作为受评者。这样可以听见来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从而形成“互动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一线教师在接受他人的点评前,首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进行自评,把自己的反思亮出来,然后再借鉴主评者的点评,进一步反思自己自评和主评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其有效的成份和不足之处。主评者也可以事先听取执教者或其同行的评价,对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有所了解,然后适当调整自己原先的一些看法,再做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的点评。最后也要把自己形成的评价与受评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定的共识。这样公正、客观、平等的对话式互动式评价能够最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也使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在使用语言表述时,不玩弄专业术语造成的语言理解上的障碍,更切近实践者的可接受性,两方在研讨中各有所得。

总之,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使教师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教和学的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使评价成了教师和幼儿发展的有效平台,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7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常见教师过分追求热闹的形式,以为每个幼儿都动手做,就是一个好的活动,在活动目标中常常冠以激发幼儿兴趣之名,很多活动“被兴趣”着,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缺少由成功应对挑战而带来的愉悦、因获得认知上的进步而产生的满足,仅仅是在活动中“走过场”。面对此类情况,我们沉下心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才是一个好的活动。思考的结果是迫切需要有效指导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状态作出正确的解读,对活动的质量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幼儿的参与作出适宜的支持。由此,我们尝试聚焦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以“投入”为基点,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幼儿的活动状态。

一、关于幼儿活动评价的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如何合理评价幼儿的活动状态存在以下误区。 (一)缺乏对幼儿活动状态的深刻理解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幼儿参与了、尝试了就可以了,忽略了参与、操作、尝试并不等于投入,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多表现出表面、形式的参与,而少全身心的投入。

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应该要看幼儿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看幼儿是否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看幼儿通过什么样的认知方式完成目标,以及看幼儿的个性、能力、情感等发展情况。这其中包括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投入时间、投入程度、投入方式、投入品质以及投入的效果等方面,而不是仅仅看幼儿是否在活动中操作了或游戏了而已。只有认识到位,才可能使“幼儿投入活动”有别于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避免出现“幼儿园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但实际幼儿学习并不深刻”的现象。 (二)缺少对幼儿活动状态的客观评价指标

过去,集体活动后多评价教师少评价幼儿,多主观印象少客观指标。通常,对幼儿的描述只用寥寥几笔带过,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等。粗略的分析评价指标不能起到正确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自己如何教,而缺少对幼儿“学”的观察和关注,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上并没有真正落实以幼儿为中心。活动后,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以主观印象为主。尤其在公开活动后,由于不同的评价者对活动的理解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活动,也可能同时出现好和不好两种差异很大的评价取向,使活动组织者感到无所适从。同时,现有的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活动的质量高低简单归因于教师的执教水平、教学能力,容易造成教师的反感,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和调整的作用。

二、 关于幼儿活动状态的解读

针对以上误区,我们提出“聚焦幼儿的真实活动”,收集观察案例,围绕案例中幼儿的活动状态是否投入、投入的程度进行评价,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状态,与材料、教师和同伴互动的方式、表达内容和表现作品等,作为分析幼儿投入程度的依据。借助这些素材,让教师思考“为什么幼儿会有这样的表现或反映,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判断、反思采用什么教育行为更为适宜。通过上述的思考与实践,我们理清了在解读幼儿活动状态时的几对关键问题。 (一)目标导向还是过程导向

无可厚非,考察是否达成目标是我们通常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均衡,往往只关注教师“教”的目标,而不关注幼儿“学”的目标。

比如,刚升入中班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玩沙活动,鼓励幼儿想办法为瓶子堵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在玩沙上,而不是堵漏。教师们普遍认为活动没有达成教师预设的目标,就堵漏这个目标而言,幼儿是不投入的。

但在解读案例的过程中,我们仔细分析了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很投入。有教师描述道:“他将瓶子放进沙子里,用手把沙堆起来,把瓶子埋好。然后就往瓶子里装沙,他看着沙子慢慢流到瓶子里,很高兴,一直把瓶子装满。而后,他把瓶子提起来,沙子漏了,他于是又像刚才那样把瓶子埋起来„„”很多教师都描述了孩子投入玩沙时的专注情形。同时,很多教师也认为,教具的设计(在瓶底挖了一个洞)对幼儿是有挑战的,能让幼儿深切体会到沙子的流动,通过幼儿的行为或语言表现可以观察到幼儿对沙子这一特性的关注和好奇。

这一对矛盾的结论让我们思考本次活动儿童的发展需求是什么、他们在这样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什么。通过细致分析,我们认为儿童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在“玩”上,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玩,了解沙的性质是流动的,是可以堆砌成型的。从这个角度,这个活动为幼儿的体验创设了很好的情景,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是有价值的。

类似情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常见,因此我们有必要倡导,解读案例时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导向,要看到活动中的幼儿、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活动中幼儿的发展。 (二)看教师还是看幼儿

看教师还是看幼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切入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幼儿为主体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发现,将解读的视角定位在幼儿身上,聚焦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能够让老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比如,一次早操活动,同在一个场地做操的大四班和中一班幼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大四班的充气跳马操器械新颖,操节编排互动性强。孩子们坐在充气跳马上,伸展自如,做得比较认真。而另一个班级——中一班选择了比较老套的凳子操,操节编排的趣味性并不如大四班,可是孩子们眼睛紧盯着老师,全神贯注跟着老师做操,似乎比大四班更认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幼儿的投入程度在教师认为编得好的早操中,反而不如教师认为编得不好的呢?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原来大四班的早操是沿用上学期的,幼儿都会了,所以虽然认真,但更多表现出轻松和自然的状态。中一班的早操由于是新编的,幼儿呈现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略带紧张的状态,与大四班幼儿松弛的状态相比,显得更为投入。教师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孩子来说,越是新颖的、有挑战的活动,投入程度越高。很多教师反思,有时误以为给了幼儿操作的机会,幼儿参与了、尝试了就是投入,但事实上只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幼儿才可能实现高投入。

前后对比的观察和解读让老师们认识到:一个设计得再好的活动,当它变为常态或者反复使用后,幼儿的投入程度就会降低,只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在活动中的高投入。这样的发现让老师们沉下心来,活动中不再片面追求幼儿的“参与”和活动的“热闹”,不再满足于低难度、低挑战、简单肤浅的各类“伪探究”活动,而是努力设计和实施能让幼儿真正投入的活动。

(三)凭印象还是凭事实

解读是评价的基础。因此,解读是否站得住脚就很关键。我们尝试让教师自己设计幼儿活动投入的观察记录表。

为了提升教师对幼儿活动状态的深刻理解、摸索出客观评价幼儿活动状态的指标,我们尝试通过“收集案例、解读案例、分享交流、再解读”的反馈研究法,克服教师在观察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活动中,看课的教师们一起解读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什么、活动的挑战在哪里,如何支持幼儿的活动。看课后的评课环节中,授课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起又再度解读活动中的幼儿,然后授课教师进行反思。最后,当所有表格又返回教师手中时,教师再进行一次分析和整理。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不断积累事实,尤其是细节,为深入解读打下基础,保证了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关于幼儿活动状态的评价

在收集的大量幼儿活动案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一次次的看评活动,引导教师描述被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最投入和最不投入的情况是怎样的,从教师对幼儿状态的描述中,我们不断抽取关键词,和教师一起反复揣摩、体会,逐渐形成了分析幼儿活动状态的一个基点、四个要素和四个层次。 我们把“投入”作为评价幼儿活动状态的基点。所谓“投入”,是指幼儿在认识和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在与教师、同伴以及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其认知、情感和行为呈现出的积极状态,包括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这三个方面,细化为四个评价要素,包括注意、情绪、思维和行为。

1、注意:注意力不易转移,一直专注于某个活动,持续时间长,不为外界所动。 2.情绪:对活动有兴趣,很高兴,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很积极。

3、思维:做事有目的,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伴随想像、创造。 4.行为:能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尝试多种方式进行探究,遇到问题能寻求帮助(合作)。

四要素有助于教师找准观察的切入点,提升对幼儿发展的敏感度,建构观察幼儿活动、分析教学的有效模型。在四要素的基础上,幼儿活动的投入状态可分为四个层次。

层次一:高投入。很高兴、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反复试验、带有目的地思考、遇到问题能坚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持续时间长、不为外界所动。

层次二:较投入。认真、坚持但有点例行公事、遇到问题浅尝试。

层次三:一般投入。完成任务、从众、被动、没有动脑筋、遇到问题放弃(畏难)、易受外界干扰。

层次四:不投入。不感兴趣、做其他事情、无聊、游离。

这四个评价层次以“投入”为基点,考察活动是否满足了幼儿的“真”的需要,能否让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进而促进我们反思活动设计是否得当、支持策略是否有效。在“聚焦幼儿的真实活动”进行评价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应教学内容。由于活动不同,儿童在活动中的状态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在认知上的投入以动作表现为主;而在语言类的活动中,儿童在认知上的投入以思考和语言表达为主。具体到各个活动当中,还能看到更为细致的差异。因此,活动的评价不应是统一的,而应该针对不同的活动设计不同的观察记录表或者评价表。

针对活动过程。由于教学环节的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投入的程度一般是有起伏的,按流程或环节对投入的程度进行评价更能反映活动中真实的儿童。这种结合活动过程的评价是针对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活动结果的。

针对幼儿反思。我们引导教师反思时多关注幼儿,比如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幼儿的活动状态、幼儿状态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落差、后续教学活动如何调整、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情景和机会来支持幼儿的进一步学习等。我们让教师把评价建立在解读的基础上,在解读幼儿表现的基础上解读教学的策略,思考教学的问题,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以“投入”为基点的幼儿活动评价,我们感到将评价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幼儿,将关注的重点从结果的达成转向过程中幼儿的真实表现,帮助教师提升了解读幼儿、支持幼儿以及教学反思的能力,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是“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与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8

团日活动评价

12月23号去观摩标志性团日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给10级新的团支书介绍了相关团费缴纳问题,下学期举办标志性团日活动的评比,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汇总,10级团支书注意基层团组织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本不是团支书的我,这次给我的收获并不大,只感觉团组织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众组织。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评价。

下面我做一个我班团日活动的评价。

我班于这学期举办了一个以“我与团共发展”为主题的活动,这次活动在我班同学的积极配合下圆满结束。

从黑板报的制作到整个活动流程,都凸显了我班的特色,我班人用心的结晶。开始,主持人动员全班同学,活跃现场气氛,首先邀请支部成员上台表对歌唱祖国的朗诵,同学深情的朗诵的,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感,诗歌朗诵完毕,夹杂一个相声,内容紧扣三个代表,不仅娱乐了他人,也增进了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接下来着重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我班团支书奇思妙想,让我班团员用地方方言给大家阐述这一思想,,更让同学们将其铭记于心,在沉重过后,来一个小游戏,游戏需要上场的人同舟共济,这就明确展现我班同学 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最后以一个大型诗歌朗诵结束,前后呼应。但本次获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同学的参与率不高,没有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让本次活动有一些瑕疵。

总之本次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增进队团组织的认识,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并增强我班成员间的凝聚力与积极活泼向上的青年团员精神,能紧跟时代变化,体现当代大学团员精神风貌。

此次活动成功举办,是班级团结的体现,通过本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历史,也领悟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家都表现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9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

作为一名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是一项常规工作,而听完课后的评价则是必备的一项业务。评价得当,教师心悦诚服,是教师努力进取的推动力;评价不当,则不但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还易导致逆反情绪,影响其以后工作。因此,就要求我们自身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准确、科学、合乎时代精神的评价。下面就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构进行价值上的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了解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根据幼儿园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

教学应促进幼儿认识、学习策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应尽可能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尝试和发现等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适宜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教和学;教学应当具有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产生问题、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应该让幼儿感受挑战、应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针对幼儿园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结合自己深入课堂的实践,我觉得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从以下六点来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能以纲要为指导,体现年龄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状态自然规范;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而在以上几点中“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度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等。

(1)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幼儿实际; (2)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幼儿以新鲜的感觉;

(3)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4)是看教师在活动中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活动组织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幼儿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幼儿活动时间过少现象。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动是否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要有简单的内容,也要有难一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幼儿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即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看教态是否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幼情感交融。

3、看语言是否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4、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教学效果

1、教学效率是否高,幼儿思维是否活跃、气氛热烈。

2、幼儿收益是否面大,不同程度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

3、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幼儿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三、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鉴于以上对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阐述,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应该做到: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要全面、准确、加强正确指导、追求积极评价的效果。

1、要尽可能挖掘教师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2、要敢于提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要及时准确的给教师指明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 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确立研训一体化的评价功能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有着“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评价一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为幼儿的“学”而评,幼儿是以什么态度什么方法去学的?幼儿在学习中获取得了那些对终身发展有益的东西?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制约着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及教学行为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对一节课的优劣的评定,更不是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性考察,而应该是一种研训活动,真正的意义在于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自觉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促进专业化成长,同时使幼儿的发展也深受其益。

(三)重视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应刻摈除“一言堂”的作风,扩大“主评者”的对象范围,让教育的实践者也有机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评者”。消除受评者和主评者两元对立的关系。一线教师既是受评者,也可以是主评者;我们作教育理论工作者既是主评者,也可作为受评者。这样可以听见来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从而形成“互动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一线教师在接受他人的点评前,首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进行自评,把自己的反思亮出来,然后再借鉴主评者的点评,进一步反思自己自评和主评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其有效的成份和不足之处。主评者也可以事先听取执教者或其同行的评价,对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有所了解,然后适当调整自己原先的一些看法,再做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的点评。最后也要把自己形成的评价与受评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定的共识。这样公正、客观、平等的对话式互动式评价能够最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也使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在使用语言表述时,不玩弄专业术语造成的语言理解上的障碍,更切近实践者的可接受性,两方在研讨中各有所得。

总之,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使教师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教和学的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使评价成了教师和幼儿发展的有效平台,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10

团日活动评价

12月23号去观摩标志性团日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给10级新的团支书介绍了相关团费缴纳问题,下学期举办标志性团日活动的评比,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汇总,10级团支书注意基层团组织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本不是团支书的我,这次给我的收获并不大,只感觉团组织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众组织。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评价。

下面我做一个我班团日活动的评价。

我班于这学期举办了一个以“我与团共发展”为主题的活动,这次活动在我班同学的积极配合下圆满结束。

从黑板报的制作到整个活动流程,都凸显了我班的特色,我班人用心的结晶。开始,主持人动员全班同学,活跃现场气氛,首先邀请支部成员上台表对歌唱祖国的朗诵,同学深情的朗诵的,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感,诗歌朗诵完毕,夹杂一个相声,内容紧扣三个代表,不仅娱乐了他人,也增进了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接下来着重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我班团支书奇思妙想,让我班团员用地方方言给大家阐述这一思想,,更让同学们将其铭记于心,在沉重过后,来一个小游戏,游戏需要上场的人同舟共济,这就明确展现我班同学 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最后以一个大型诗歌朗诵结束,前后呼应。但本次获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同学的参与率不高,没有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让本次活动有一些瑕疵。

总之本次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增进队团组织的认识,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并增强我班成员间的凝聚力与积极活泼向上的青年团员精神,能紧跟时代变化,体现当代大学团员精神风貌。

此次活动成功举办,是班级团结的体现,通过本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历史,也领悟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家都表现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11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

一、评价方式

1、课堂评价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2)生生间谈论

二、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三、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四、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全期活动的表现情况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应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进行。教师评价应将近评语与评等相结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12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四、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

1、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设想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进行评价。

4、收获与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活动征文、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反映,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活动成果来评价。

五、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1、“档案袋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4、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

导后继的活动,并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做为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六、具体操作

(一)学生评价

1、自评内容包括

(1)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采用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互评内容包括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二)教师自评

1、评价内容

A、工作评价

(1)你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抱积极态度?

(2)你是否有一个活动方案和活动情况记载?

(3)为指导学生活动,你作了哪些;隹备?

B、过程评价

(1)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

(2)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

(3)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

(4)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

(5)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C、效果评价

(1)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

(2)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3)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

(4)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三)学校评价

组织: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选择是否恰当。

2、活动设计是否科学。

3、活动组织是否周密。

4、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

5、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采取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

3、召开学生座谈会。

4、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

5、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选题:1.《树叶贴画》2.《中国结》3.《贺卡传真情》4.《泥塑的制作》5.面具制作6.水果拼盘7. 我们的眼睛8. 我们一起玩游戏

9、 春风吹来野菜香 10.走进小蚂蚁的世界 11.做个自护小能手12.。走进动画片13.漂亮的手工凉鞋14美丽的剪纸15精美的布贴画小手工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13

(一) 评价内容

1、参与态度。是否主动热情做好活动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经常为学生作具体指导,与其他教师协作。

2、指导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调整活动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

3、继续学习。是否主动学习课程的前沿知识,能根据学生探究的内容钻研有关知识,掌握有关科研方法,提升指导水平。

4、指导效果。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指导的小组有相当的成果展示。

(二)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采用“协商研讨评定”方式,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与学校评价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1、问卷调查: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小组评价。

2、察看案头工作:是否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做好指导工作记录。

3、成果展示: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每学年举办一次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价活动,对指导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并从中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三)教师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篇14

(一) 评价内容

1、参与态度。是否主动热情做好活动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经常为学生作具体指导,与其他教师协作。

2、指导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调整活动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

3、继续学习。是否主动学习课程的前沿知识,能根据学生探究的内容钻研有关知识,掌握有关科研方法,提升指导水平。

4、指导效果。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指导的小组有相当的成果展示。

(二)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采用“协商研讨评定”方式,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与学校评价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1、问卷调查: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小组评价。

2、察看案头工作:是否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做好指导工作记录。

3、成果展示: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每学年举办一次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价活动,对指导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并从中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三)教师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推荐访问:综合实践活动 评价 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