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正文

2024年度(20篇)有关党建研讨发言、总结汇报、经验交流合集【精选推荐】

时间:2023-12-03 16:18: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0篇)有关党建研讨发言、总结汇报、经验交流合集【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20篇)有关党建研讨发言、总结汇报、经验交流合集【精选推荐】

有关D建研讨发言、总结汇报、经验交流合集(20篇)

XX地委直属机关工委在全国机关D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以高质量机关D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XX地直机关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服务中心大局、持续正风肃纪,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实施“铸魂”工程 打造政治建设“主战场”

  A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地直机关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持续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深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会议精神、A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作为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大会、支委会的“第一议题”,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形成书记领学、支部讲学、培训研学、活动比学、实时督学的“五位一体”学习体系,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示范带动党支部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地学习,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地委直属机关工委创新党员教育形式,通过开办《党课开讲啦—书记讲党课》等示范栏目,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增强运用新理念新思想引领机关党的建设的能力。

  实施“强基”工程 锻造堪当重任“生力军”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地委直属机关工委制定印发《XX地直机关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地直部门(单位)和县(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分领域、分片区每季度对所属机关基层党组织进行全覆盖指导。地区各级机关广泛开展学理论、学DS、学业务,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能力、比作风、比奉献“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作出承诺7.5万余项,设立党员先锋岗8000余个,2.4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600余支,每年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场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实施“凝心”工程 当好服务发展“助推器”

  A总书记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D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D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地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机关D建工作,班子成员深入分管领域调研,研究破解D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等问题的具体举措,制定印发《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地区机关D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并从工作机制、经费等各方面为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按照“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的思路,地直机关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紧紧围绕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地委工作要求,坚持D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考核”,以单定责、照单履职、跟单问效,不断压实D建主体责任。实施“书记领办工程”,打造“D建+水利”等20个机关D建品牌,切实将D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D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积极引导地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实施“聚力”工程 深耕机关D建“责任田”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地委直属机关工委全面落实年初安排部署、年中指导督促、年底述职评议考核的工作机制,制定地直机关D建工作要点,组织召开地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导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专题研究机关D建工作,履行主体责任,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职责范围内D建工作。机关党委书记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落实D建重点工作的指导督促。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党支部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做“挂名书记”,坚持D建业务“两手抓、两手硬”。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干部大学习、岗位大练兵、能力大提升,做全能型党务干部”行动,举办地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带动地直机关各部门(单位)抓好党务干部的全覆盖培训,真正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D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

  实施“清风”工程 严守纪律规矩“高压线”

  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地直机关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强化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持续加强纪律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抓好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筑牢机关党员干部思想防线。2022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教育活动820余场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年轻干部纪律教育,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坚持抓住“关键少数”,注重抓早抓小,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谈心谈话6500余人次,在职党员全部建立廉政档案,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压实。新时代扬帆起航,新使命激荡人心。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XX地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将以百倍的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奋进新时代,以新担当、新作为闪耀新征程,奋力开创新时代机关D建工作新局面。

XX市XX街道抓D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成效在全市抓D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

  D建引领强融合  联农富农促振兴

  XX街道以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通过唤醒沉睡资源、找准改革切入点、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发展活力动力,闯出了一条在探索中发展、发展中共享、共享中认同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一、以建强组织体系为“本”,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雁阵”

  一是统筹谋划重布局,制定《XX街道基层D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十二条措施》,聚焦组织振兴,以“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为目标,构建以集镇核心区,东翼美丽乡村、西翼红色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带、乡村治理示范带、现代农业集聚带的“一核两翼三带”D建工作格局。

  二是选育结合强“头雁”,一体推进“头雁”的“选、育、管、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把握村级党组织的需求点,对300余名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多轮次培训,以乡村振兴为重点,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大比武”活动,引导村党组织书记找差距、补短板、转思路、扩视野,推进1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地见效。

  三是细抓常管育“雏雁”,带头做好“传帮带”工作,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建立村后备干部库,储备村级“雏雁”206名。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真正把技术、技能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积极把致富能手、青年人才培养成党员15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33名,实现“双向奔赴”“群雁齐飞”的培养格局。

  二、以抓实组织领办为“体”,实现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一是激发活力齐参与,为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单打独斗、生产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进一步强化党组织领办功能,突出整合资源资金、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产品销路、实现抱团发展,通过组织培训、观摩学习、走访动员等方式,广泛动员群众入社,22个村(社区)实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覆盖。

  二是靶向定位细分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发展方向,形成资源类合作社9个、综合类合作社6个、产销类合作社4个、服务类合作社3个,实现村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双提升,2022年村集体经济达100万元以上2家,其余村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2023年上半年经营性收入村均增长14.5万元。

  三是多元联结开新路,采取多类型利益联结发展机制,以摩所营村“乡街子”为代表的“市场式”联结、以凤仪村为代表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以朝阳村高桥玫瑰协会为代表的产业化联合体、以招霸村露天蔬菜种植基地为代表的订单合同等模式逐步形成,通过基层党组织领着干、党员干部带着干、社会各界帮着干,实现产业发展有带动、产品销售有保障、农民收入有增长。

  三、以D建、产业双链融合为“线”,助推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以链聚势、多链融合,串联花卉、水果、蔬菜3条特色产业链,成立产业链联合党委,在45个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中成立党组织,以D建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整合XX辖区60多个农特产品,创树“XX优品”区域公共品牌,建成XX优品体验馆,搭建起“1个街道电商服务中心+20个供应链仓储中心+28个村级服务点”物流体系,在XX市率先建立电商党支部,实现电商行业D建与农产品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食用玫瑰花”等地理标志农特产品触网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网络零售额达1.5亿元,D建赋能产业发展提档加速。

  通过深入落实省、市关于D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关要求,XX街道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绿美乡镇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022年在XX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中位列45家城乡结合乡镇(街道)第3名,2023年一季度在XX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中位列33家涉农乡镇(街道)第3名。XX街道抓D建促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深入领会普部长讲话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XX市国资国企系统D建“塑形工程”经验分享

  XX海洋文旅集团发挥D建引领作用 做优做强文旅主业

  今年以来,XX海洋文旅集团认真贯彻市委基层D建“创新突破年”以及市国资委党委D建“塑形工程”部署要求,强化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增强国企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日照东方太阳城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以下简称“景区公司党支部”)在XX海洋文旅集团党委领导下,培优势、谋创新、强服务,做优做强文旅主业,走出一条高质量D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游线串联,“联接”运营新优势。景区公司党支部创建“红心向党 拥抱太阳”D建品牌,建设“初心映日”阵地,打造可观、可游、可感的东方太阳城红色D建游线,与日照市“一路清风”廉洁教育专线,与刘家湾赶海园、金沙岛景区、涛雒风情水镇、丁肇中祖居等景区组成的太阳文化深度体验游线有机串联、互融共促,引领公司绿色旅游、蓝色旅游、文化旅游全面协调发展。集团党委主要领导靠前对接,促成与XX省书香研学旅行社战略合作,累计向景区输送研学团队3万多人次。景区公司获得XX省研学线路大赛二等奖和“XX省精品旅游研学先进单位”等荣誉;
成功中标山钢日照公司工业旅游项目,拓展了研学旅游空间,丰富研学内涵。多阵地、多平台、多元融合的D建游线,建强了东方太阳城D建与研学活动阵地,丰富了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承实践,凸显了东方太阳城独特文旅优势。

  创新赋能,助力景区质效提升。立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景区公司党支部创新实行经营“三个一”,即由每位支部委员包保一个景区、培育一个新业态、打造一个新增长点,把支部建在经营点位上,培育露营、康养、旅拍、体育旅游等新业态,举办太阳文化节、诗歌会等活动,开展《旸谷·观日颂》等演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落实集团全员营销大会精神,把党旗插在重点客源市场上,支部委员带队在XX、临沂等重点客源地展开“地毯式”营销,客源市场遍地开花,上半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带头开展抖音短视频直播,实现景区短视频总曝光2.7亿人次,天台山旅游区、刘家湾赶海园分别位居“日照市游玩榜景点第一名”和“日照景区销售热榜第一名”。创新开展跨境电商运营,年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打造了党支部引领高质量运营的样板。“红心向党 拥抱太阳”获评2022年度市国资国企系统“优秀D建品牌”。

  服务至上,营造共享旅游环境。积极落实省市提振文旅消费政策措施,累计减免门票2500万元,发放文旅惠民券,推出优惠旅游套票和畅玩年卡,举办东方太阳城“好客XX贺年大会”,加入全市“先游后付”旅游线路信用体系,促进文旅市场回暖,获评“XX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将文明单位创建与对客服务相结合,设立“党员先锋岗”“巾帼文明岗”,推出太阳般温暖的服务,获得全市导游员讲解大赛第一名和日照市“首届文旅公共服务品牌”,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切实营造主客共享美好旅游环境。支部委员分别挂帅金汇时代广场市级人才公寓、“XX手造”(XX)展示体验中心项目运营,助力我市“招才引智”和文旅品牌形象宣传;
与区、镇联合举办乡村旅游后备箱节、粽子文化节等活动,实现景区运营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利共赢,连续两年入选XX省“好客XX·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下一步,XX海洋文旅集团党委将继续全面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强化D建引领,推动D建与生产经营深入融合,大力发展精品旅游,为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XX市国资国企系统D建工作经验分享

  XX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打造流动党员管理“星火相连”新矩阵

  党的20D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今年以来,XX交通能源发展集团以全市基层D建“创新突破年”活动为契机,聚焦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学习难覆盖、活动难开展”等现实问题,扭住联合联建、教育提升、作用发挥“三个关键”,实现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为“三个应有”,创新打造了“星火相连”特色品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流动支部、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模式,《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给予宣传报道。

  突出联合联建“塑形”,确保流动党员“有家”

  一是立足实际求实效。针对集团驻外项目点多面广、党员队伍分散,流动性强的实际情况,集团结合前期的管理经验,提出流动党支部、流动党员管理“星火相连”计划,打造了“星火相连”品牌,通过D建品牌化创建,积极发挥品牌示范带动效应,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为驻外项目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目前集团共设立流动支部5个,星火e站11个,流动党员约占集团总党员人数的35%。二是因地制宜求质效。与业主、监理、施工方、地方政府、当地企业、经销商等通过D建共建等形式,建立联合流动党支部,设立星火e站,为因工作原因离开“娘家”的流动党员找到“婆家”,把支部打造成流动党员的温馨家园,把e站打造成流动党员的精神堡垒,既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也建立愈加宽广的交流平台,让流动的党员时刻铭记身份,心有归宿、干有平台、学有目标。三是着眼常态管理求长效。为解决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集团建立“全链条”管理办法,助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常态长效。摸清底数,完善台账,通过“流出前报告、流入时报到、流出后报备”的“三报”管理模式,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保持联系,双方共同管理。

  突出教育提升“铸魂”,确保流动党员“有学”

  一是注重形式创新。针对外出销售和外出施工的党员流动性强,日常学习不系统等问题,集团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依托办公管理系统建立了星火e站管理小程序,二是注重分类施策。推行“双报共管”管理模式,长时间外出党员经过支部审批、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双向管理;
短时间外出党员通过支部备案、流动地打卡,跟踪管理。通过采取同步推进、比对印证等办法,及时了解党员流动情况,进行流动党员排查,动态更新流动党员数据库。三是注重量体裁衣。对所有入册的流动党员实行一人一码,通过专属二维码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基本信息、日常动态和学习情况。同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精心设置内容载体,并为流动党员定制专属的“流动党员包”,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一枚党员徽章、一本DS书籍、一本学习手册、一个党员微信群二维码、一封致流动党员的信、一份政策文件,让流动党员跟紧组织,离家不离“心”。

  突出作用发挥“聚力”,确保流动党员“有为”

  一是流动党员扛起基建重任。XX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成立以来持续夯实“大交通、大能源、大智造、大健康”四大产业板块,集团产值连创新高,建设项目产值占比39%左右,流动党员是基础工程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其中参与济东高速、青兰高速、济高高速、广西天巴高速等市外重点项目的流动党员占参建党员数的90%以上,XX综合客运站、迎宾路快捷路、北京北路、疏港高速、日职公寓楼、高值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众多市内项流动党员占比达到40%以上。二是流动党员担起拓展使命。集团成立以来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随着业务的拓展,集团开始走出XX、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市外、省外项目达40多个,同时晟华管业在德州设立分厂,设立淄博等5个办事处,阳光合源电器制造外销占70%,沥青销售远赴川渝、京津冀、陕甘宁等市场,销售团队遍布全国,市外市场正成为企业的主战场,流动党员正成为闯市场的主力军,目前市外产值已占集团总产值的40%以上。三是流动党员树起示范标杆。随着集团“星火相连”计划的实施,一大批一线流动支部、e站联建共建强堡垒,为流动党员充电赋能,引导流动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规范组织生活,激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大批流动党员双向奔赴展作为,涌现出一大批像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技能技术大师安平为代表的先锋模范,近三年集团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党员中,60%以上的是冲锋在一线的流动党员,流动党员成为集团一股流动的“红色力量”。

D建工作经验交流 XX县委老干部局:强化政治引领 凝聚银发力量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XX县委老干部局党支部围绕“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用好“银”字招牌、用心擦亮“银”字品牌,不断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依法治疆,突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深入贯彻A法治思想,致力打造模范政治机关。一是夯实思想教育“压舱石”。采取“菜单+点题”方式,发挥老年(老干部)大学主阵地作用,开展“每月一讲”老干部课堂和每季度1次老干部党课,推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A法治思想等走深走实。争取援疆资金60余万元,先后组织老干部90人次赴井冈山、延安、遵义开展教育培训,不断加强老干部的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二是画好模范机关“矢量图”。开展“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活动,实施全要素岗位练兵,结合每周五干部集中学习,由科室骨干讲业务讲政策,干部轮流上讲台、相互学、促提升,使每名干部成为老干部业务的“百事通”。开展学习标兵、工作标兵、党员示范岗每季一评,充分调动党员争先锋做表率积极性。开展党员“承诺、亮诺、践诺、评诺”活动,落实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服务活动,指导鼓励党员认领岗位、履职尽责。常态开展廉政教育,立足抓早抓小,不断锤炼老干部工作者过硬作风和实践能力。三是筑牢先锋力量“同心圆”。实行党员“双主题党日”活动,即每名党员每季度至少参加1次社区大党委活动,每月参加1次本单位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谈心谈话、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观念。

  强化精准服务,尽显“银龄关怀”真情

  聚焦团结稳疆,强化关心关爱、精准服务,把老干部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一是深耕政治关怀“责任田”。认真落实干部荣退相关要求,明确对干部职工退前谈话、举行退休仪式等5项具体措施,县委高规格举办2次集中荣退仪式,今年以来,全县各部门举办荣退仪式48场次,赢得了老同志的高度赞誉。同时,将情况通报、参观调研作为常态化制度抓实抓细,让广大老干部在民生发展一线感受XX新变化,更加坚定建设“两优一高”新XX的信心。二是细作用心服务“大文章”。在全州率先出台《在职干部全覆盖联系离退休干部制度》,全县3450名在职干部联系3300名退休干部。将老干部阅文读报、体检、走访慰问等纳入各单位“月提醒工作清单”。每年重大节日期间,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让老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开展“上门听意见  问计老干部”活动,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引导老干部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诤言献良策。三是把好生活关爱“精细关”。针对离休干部“三高期”和人数锐减态势,紧盯就医、生活起居等难题,协调县医院、残联等部门为13名离休干部办理了州、县7家医院的绿色就医通道卡,并配备了沐浴椅、助行器等生活用具,每月上门巡诊1次,每逢生日、重大节日等,老干部局全体人员上门看望。协调相关单位做好老干部有关退休、养老、医保等方面政策解答,近年已为28名特殊困难老干部争取帮扶资金近10万元,把对老干部的关心关爱切实送到每一位老同志身边。

  强化品牌建设,激发“银添新彩”动能

  聚焦文化润疆、富民兴疆,围绕“芳香XX·银龄增辉”品牌建设,以D建工作引领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余热显能量。组建了“银龄之声”宣讲团、“银龄沐企”指导员、“银龄献技”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23名老干部宣讲团成员围绕党的理论政策、DS国史、民族团结、红色教育等主题,采取“宣讲+”、小课堂等方式,三年来,累计开展宣传宣讲277场次,受益群众近万人,“银龄之声”宣讲团志愿服务荣获2023年全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3名老干部担任“两新”组织D建指导员,联系13家企业开展专题党课、红色故事、法律宣传、实地指导等活动,涌现出徐学群、高泽中等一批受企业欢迎、员工信任的指导员,在助力“两新”组织D建有形有效覆盖方面发挥作用。38名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老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切实发挥“引领员、指导员、先锋员”作用,为全县“米袋子”“菜蓝子”“果盘子”安全献技献力。活动多样展风采。结合重要节点,依托老干部文艺队、老干部协会等文艺团体,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展文艺演出、文化下乡和“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等活动,不断丰富广大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组织407名“五老”包联服务617名青少年,开展爱心助学、心理疏导等活动,持续深化“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活动。

  聚焦长期建疆,筑强堡垒,将政治过硬、能力素质强、认可度高的党员,充实到党支部班子,配齐配强支部力量,不断增强党支部领导能力。近两年,选派12名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参加区、州两级培训,县委老干部局每年举办全县老干部工作者业务培训、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联络员培训班,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者队伍业务素质。实行《县委老干局工作人员全覆盖联系单位(部门)制度》,6名干部联系61个单位,班子成员带头推进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单位。采取“实地调研、电话询问”等方式,每季度开展1次现场指导,推动各单位老干部工作有序开展。

D建工作经验交流 XX县医保局:打造模范机关赋能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XX县医保局以“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和“四个合格”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坚持D建与业务有机融合,聚力打造“医保暖心·万家欢心”D建品牌,紧贴民需民盼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工作落地见效,用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全力构建D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突出D建引领,打造“医保姓党”的模范机关

  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确保A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高质量落地见效。强化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日常自学和集中研讨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在线学习相结合,安排专人及时整理上级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关于医疗保障领域相关工作论述,汇编整理成册,常态化组织学习50余场次,让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强化理论修养,提高政治素养。提升能力素质。结合上级医保部门出台的新政策新要求,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业务骨干轮流讲、邀请专家专题讲等形式,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活动10场次,不断为党员干部在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方面“充电蓄能”。坚持用“五心”服务法提升服务质量,用“五制”工作法亮明服务方式,用“五个办理”理念规范服务流程,切实提高广大医保干部工作能力水平。促进融合发展。把抓好D建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关键,聚焦D建与业务“双促进”目标,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在“服务窗口”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评选出“学习标兵”“业务标兵”“服务标兵”各2个,广大医保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切实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医保暖心”的模范机关

  将群众办事“少跑腿、随时办、舒心办”作为服务关键,推行异地就医网上办、问题咨询电话办、节假期间值守办、综合业务预约办“四办”经办模式,让办事群众方便、舒心。突出便民利民。将4大类35项经办事项全部下放乡镇社保所,将业务下沉、服务前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医保经办服务,实现县域内同城通办。设置老年人服务窗口,针对老年人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不让老年人在网络时代受冷落掉队。进一步简化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取消提供异地居住证明、填表、盖章等各项备案手续,取消定点医院的选择,采取柜台、电话、网络服务等“零跑腿”“不见面”便捷式备案服务,为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突出数字赋能。新医保信息平台顺利上线,参保群众可通过手机自助办理医保业务,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得到实现,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位居全州第三,医保移动支付全州第3家通过国家验收,企业网厅、个人网厅占比持续增大至35.6%、9.8%,柜台经办占比降低至54.6%,有效提高了参保单位及群众的知晓率、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突出宣传引导。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阳光医保”党员宣传队2个,常态化下沉一线开展“医保政策法规基层行”活动8场次,发放宣传单页1000余份,“点对点”入户宣传、精准走访、答疑解惑60余人次,解决问题23个,实现群众满意率和民生诉求量“一升一降”。

  突出为民初心,打造“医保解忧”的模范机关

  牢记医保为民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好医疗保障政策,管好用好参保群众看病就医的救命钱,为群众看病就医解决后顾之忧。聚焦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其中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1.12万人次530万元,医保手工救助778人次182万元,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聚焦医保制度改革,持续落实城乡居民“两病”用药保障机制,“两病”门诊专项保障6496人次16.4万元,两病“三筛一比”做法在全州推广。在全州试点启动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实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8个病种中医门诊治疗的按病种付费。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全面参与并落地国家、自治区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338种427个品规、高值医用耗材11大类,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耗材价格平均降幅80%以上。聚焦医保基金监管,开展打击“三假”专项行动,解除医保服务协议1家,暂停医保网络15家,追回医保基金143万元,行政罚款39家,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救命钱”得到有效守护。

D建工作经验交流:XX村D建引领谋发展 “三抓三明”促振兴

  XX县XX镇XX村立足“散户养殖理念落后,畜牧养殖规模小,整体收入偏低”现状,积极发挥阿合依哈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群众”的产业格局,借力“三抓三明”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出路广、带动强、获益高的骆驼特色养殖致富路。

  抓D建,明核心,强化“三个到位”

  组织完善到位。指派XX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合作社D建指导员,并于村委会设置特色养殖推广办公室,专职负责骆驼养殖产业推广及合作社日常发展。

  效能发挥到位。着眼合作社发展规模,及时组建合作社党支部,并将合作社打造为全镇“D建促发展”学习教育基地,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镇党委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致富能手等进行培训观摩,扩大合作社D建引领作用发挥。

  产业保障到位。积极对接后盾单位,定期指派技术员到合作社指导骆驼养殖、驼奶保存等工作,解决企业各项技术问题。由村党支部牵头,整合全村26万亩草场,按照“党支部主导+合作社承包+群众受益”的思路,切实保障企业大规模养殖后续发展。

  抓示范,明引领,谋划“三个注重”

  持续发挥合作社龙头带动作用,紧密联系党支部、散户、群众关系,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散户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模式。

  注重经济分红。党支部采取资产入股分红形式,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的同时,稳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2023年可实现分红52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百万村”目标,并逐步为30户困难群众提供7.5万元托养收入,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注重资源整合。采取“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售卖”方式持续加大企业竞争力,集中收购伊犁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等161户养殖户驼奶,年收购驼奶1800余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注重致富增收。以合作社为平台,发挥“先富带后富”发展思路,就地就近带动36名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左右,年度可实现务工创收216万元。带动全村42户村民参与骆驼养殖,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抓促进,明发展,紧盯“三个基础”

  合作社紧紧依托群众教育、争取效益及发展思路三大重点,通过三项措施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教育培训,夯实群众基础。采取每周一次网络教学+每月一次集中培训+问题难题实时解决“三位一体”方式,对有意向参与骆驼养殖的群众予以技术指导,全力提升特色养殖影响力度和范围,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加深宣传力度,夯实盈利基础。通过全覆盖、多频次开展会议,面向散户及其他小微企业介绍骆驼养殖投入低、产值高、经济效益稳定的显著优点,积极争取合作伙伴。同时持续推进精细化喂养,为实现有效盈利树立品质保障。

  拓宽发展链条,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骆驼全身都是宝”的发展理念,在挖掘驼肉、驼峰、驼绒、驼皮等附属产品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后续计划以合作社资产入股形式,与相关企业持续签订合作协议,打造集养殖、加工、培训为一体的农牧业专业合作社。

D建工作经验交流:农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XX县XX乡XX村充分利用毗邻中华福寿山4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积极探索“D建+旅游”模式,以实现美丽宜居乡村、旅游富民为目标,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休闲林果业上精准施策,以花为媒,以旅兴农,带领村民搭上“旅游快车”。

  D建引领明方向,下好文旅发展“先手棋”

  支部引领,开辟新路。过去的XX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依靠传统种植,守着旅游的“金饭碗”过着生活的“苦日子”。为了带动村民致富,村“两委”认真谋划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意愿,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80余条,组织13名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前往乌鲁木齐南山、内地乡村旅游示范村实地“取经”,确定“以景带旅、以旅兴农”发展思路,开发休闲体验游、生态观光游等旅游项目。

  党员带头,多方参与。为打消村民顾虑,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鼓励六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120万元,成立XX村云间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本村在外经商党员企业家回村投资兴业,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成立XX桃缘文旅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建设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综合服务、产业发展、生态观光、避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精准谋路,提质增效。针对农家乐管理、餐饮经营、园艺培植等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邀请州、县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导游、酒店管理、烹饪等专业人士开办主题培训班3期、80人次,开设实操课程,现场教授客房布置、餐饮服务、接待礼仪等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解决就业58人,人均月增收4000元,让群众端好用好旅游“金饭碗”。

  融合发展添动能,下好文旅发展“关键棋”

  阵地优化靶向领航。以村级开放式办公阵地为依托,将固定场所与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有机结合,在满足议事协商、文化浸润、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等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咨询引导台、惠农直播间、文创展示区、特色商品售卖区、快递寄存服务区、打卡拍照区、休闲娱乐等7个区域,设置休息长廊、八角亭等室外活动场所,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

  功能扩展步稳提级。优化服务功能,同步推进村民办事和游客服务,完善轮值接待、首问负责等制度,在服务大厅设立特色展销区陈列特色商品,邀请农牧民党员、致富能手参加民情议事会,提供业务、旅游等咨询引导服务,合理分流游客,群众方便办事,解决各类诉求130余件,实现村民、游客“只进一扇门,即办所有事”。

  文旅品牌持续升温。针对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覆盖面窄等问题,依托特色展销、快递寄存、惠农直播等服务功能,开辟助农、惠农、便农通道,开展直播带货培训班、播放培训课程,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推介会100余场次,惠及群众900余人,对有意愿的村民进行帮带引导,XX村外宣平台粉丝人数突破3000人。特别是由村党支部与双客汇公司合作的网络认购项目“我在XX有只羊”活动,吸引各地游客认购牛羊700只,产品经济效益260万元,提升了XX村党支部文旅品牌知名度。

  以文促旅注活力,下好文旅发展“一盘棋”

  探索文旅产业集群。聚焦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打造XX县首个XX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对村民房屋进行外立面修整、打通上下水、整合部分院落等改造,建设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的江南小院,融入道家元素、山水相接,栽种着冰菊、月季、鼠尾草等植物,打造出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带。铺设绿色生态发展底色。积极争取项目资金600万元,完善路灯、道路硬化、人行道建设、村级绿化等项目,倾力打造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生态宜居的示范乡村。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房前屋后整治、闲置土地绿化和环境提升活动,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19户,推选阳光服务、微笑服务和诚信服务“最美农家”6户,为旅游产业发展夯实着力点。释放旅游产业无限活力。借力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将现有房屋、空闲庭院改造为民宿、农家乐,扩大生态庄园、农家乐、民宿规模,由企业主导经营,吸纳村民参与经营或管理,推广“集市展卖+庭院采摘”新营销模式,鼓励沿路群众利用小商品展柜售卖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等。截至目前,共打造主题民宿庭院3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40余人。

D建工作经验交流:三峡电缆:D建引领激活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继去年产值同比增长10%后,XX三峡电线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电缆”)今年再传捷报,前6个月,电线电缆产量足额完成目标,其“拳头”产品BTTZ矿物绝缘电缆、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等产量超额完成,分别同比增长8%、10%,累计产值7.81亿元,同比增长14.81%,企业利润迈上新台阶。

  问:为什么三峡电缆发展如此迅速?

  D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激活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答:今年以来,三峡电缆坚持以D建为引领,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以“D建+”积极推动D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既“有形”又“有效”,既“凝心”又“赋能”。

  D建+理论提升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狠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作为首课、主课和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内容形式载体,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推动中心工作的能力。先后开展“学习党的20D 齐手乡村添新绿”“D建共建聚合力 科技创新促发展”等5次主题党日活动、6次专题党课

  D建+联建互动

  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持续深化“结对共建”模式,开展“结对联建”活动。三峡电缆与XX工商大学会计学院、XX三峡银行江津支行等4家企业单位签订D建结对共建协议,在协同作战、市场开拓、产业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积极构建“理论共学、D建互联、业务共进”的D建工作新格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充分研判乡村需求和企业优势,开展“企村联建”行动,帮助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开展精准帮扶,先后帮助珞璜镇同福村建成95亩柑橘园、先锋镇完善基础设施等,着力提升联建村集体经济实力。

  D建+生产经营

  铺就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三峡电缆积极发挥“小网格、精管理”优势,建立“党员结对子”“老带新”机制,让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结合多年从事生产经营经验,带领新成员下沉一线,营造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的活跃环境,助力新成员快速转变角色、迅速适应岗位、提升能力素质。在公司深化技改、产品研发、安全生产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突击队”驻扎到一线,主动承担攻坚中的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以“红色引擎”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二季度产值预计大幅提升。

  “目前正在赶制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生产轨道交通资阳线临空车辆段等项目的配套产品。”三峡电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D建引领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拿下了4个超亿元项目订单,并与中建二局、富力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三峡电缆的亮眼成绩是珞璜临港产业城全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效能治理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的一个“缩影”。接下来,珞璜临港产业城将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充分发挥D建引领作用,抓D建、带全局,加快推进D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进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探索实施“链”上D建,为产业链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产城融合发展,做好“蹲点服务”“靠前服务”,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有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现代化新江津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D建经验交流:州委编办以高质量D建引领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州委编办作为党委机关,坚持以高质量D建引领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D建引领 把准政治方向

  一是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学习宣讲20D精神活动,认真对照党的20D就重要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认真梳理出党的20D报告涉及机构编制工作21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落实措施,确保党的20D精神在机构编制系统不折不扣落实。二是突出D建引领,把D建作为推动工作的总抓手、强本固基的先手棋,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始终,与业务工作统筹谋划,搭建载体,融合推进。坚持D建引领,围绕产业发展、园区经济、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改善营商环境、创文创卫、民生领域等重点任务统筹机构设置,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见行见效,确保机构编制工作与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同向同力、同频共振。

  聚焦D建堡垒 激活机构编制“新引擎”

  一是持续深化“两个革命”,扎实开展“大比拼、晒成绩,重实干、提质效,争一流、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模范科室、模范之星擂台比武两期,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推动干部能力素质、作风效能双提升。积极选派14名党员干部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组织两批次机构编制系统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推动了转观念、强素质、增能力,促进干部素质提升。二是全面推行“D建工作人人参与,党务工作人人熟悉”的D建工作模式,6名业务骨干分别担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在支委会和党小组会议上把学思想研业务有机结合,并在各业务科室设立学习党员示范岗,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精的干部树为身边学习榜样。三是以“精编通政 服务发展”D建品牌为依托,对标州委“拼经济、破困局、开新篇”的工作要求,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紧扣社会热点、民生痛点、发展难点,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优势,加大审批服务、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研究和改革力度,开展调研课题攻关,助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开展D建促业务“一月一评”和“白州机构编制讲堂”“机关干部每月一讲”,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定期研讨,并建立学考机制,开展“比学督考评”活动,着力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同时,建立述职述廉评议制度,实行季度班子点评、半年述职测评、年终盘点总评,激发机关干部的内生动力,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务实担当的机构编制铁军。

D建如何抓 经验交流:XX街道:“三线”工作法 擦亮居民幸福底色

  “基础设施有人维修,道路花草有人养护,小区治安有人维护,停车秩序有人规范……我们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尽情享受生活就好。”居民马大爷说。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XX街道大西门社区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强化D建统领,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探索“三线”社区工作法,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凝聚“党员线”,强化D建统领

  D建促基层治理,关乎根本、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大西门社区坚持D建统领,不断凝聚“党员线”,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精细化、联动化水平。

  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社区组织链条,设9个网格党支部,8个小区网格党支部,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4个楼栋党小组,配备专职干部9人,覆盖联系辖区17个网格,实现组织架构纵向到底。深化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等机制,深入推进“D建统领+社区+组织+活动”, 发挥社区400余名党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探索建立“四联”工作法,与辖区D建联席成员单位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建立“三张清单”,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实现双向认领、信息资源互通。2021年以来共协调各类纠纷30余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宣讲会等50余场。

  健全“自治线”,突出居民主体

  社区治理要“活起来”, 居民自治必须“动起来”。

  近年来,大西门社区结合城区特点,建立“社区干部-党支部书记(兼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微网格长(网格党员志愿者、楼栋长)-热心业主”六级服务队伍,通过网格群、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建立民情档案等多种手段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和诉求,按照分类归纳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灵活采取“直接办理、归口交办”等方式分类处理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就地可化解”。

  “有话好好说·议事小圆桌”是大西门社区自治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社区成立“有话好好说”协商议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议事厅,对矛盾纠纷问题确保及时响应现场办、突出重点集中办、提前谋划主动办,条块结合协同办,多元参与共同办,数字赋能智能办,推动社区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不断健全的“自治线”,让大西门社区治理,特色凸显。社区共开展保护母亲河、关爱空巢老人、慰问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收集并解决群众具体问题60余条,开展政策、法律等宣讲80余次。

  延伸“服务线”,便民高效服务

  “社区组织的免费理发就在‘家门口’,太贴心了。真是暖进我们的心坎里。”近日,大西门社区在金桥港湾网格开展“2121服务为你”便民志愿服务活动,居民胡阿姨在网格联络群看到了活动通知,一大早便前来理发。

  “2121服务为你,顾名思义就是在每月21日,在17个网格、2万余名居民的家门口为其提供理发、磨刀、衣物缝补等便民志愿服务。”XX街道大西门社区负责人介绍道。不仅如此,近年来,大西门社区还组建了小区夜间巡逻队、银发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了健康监测、家电维修、公益理发等便民服务进小区的活动,开设了“周末兴趣课堂”,“七彩课堂 伴爱成长”暑期公益课堂等,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课外学习辅导,形成了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公安局D建经验交流:守正创新 融合赋能 谱写D建引领公安工作新篇章

  今年以来,XX市公安局党委发挥“把方向顾大局抓落实”作用,以高站位推进“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示范创建为引领,高标准发展中心工作提档升级,护航XX市城市发展和安全高质量发展。

  聚焦“守正创新”  瞄准创建任务

  发挥组织效应。发挥党委主导作用、支部主体作用、党员主力作用,细化量化创建标准,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为抓手,先后召开3次部署会、推进会,形成高站位推动良好布局。细化创建措施。在43个党支部形成“一支部一品牌”特色基础上,围绕警种序列开展分级创建,细化“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创建工作措施42条,明确时间节点、实施挂图作战,确保创有方向、推有典型,形成矩阵辐射全局。点面结合推进。按照“典型带动、示范提高、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塔什库勒克派出所、墩买里派出所等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党支部示范点,联合州公安局机关党委、市直单位等部门先后开展4次“互鉴互学”观摩交流活动,总结提炼“一四五”党小组工作法、“D建+室队引领”警务模式等特色亮点,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能力提升”  盯牢创建过程

  坚持“两个不变”。“每周集中学”和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的“每周+每月”节奏不变,“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学习节奏不变,深化运用“视听云D建”“小警述学”等D建品牌,开展各类学习2652场次,推出“视听云D建”等音视频65期,发挥好红色文艺宣讲小分队D建领学促学作用,用歌曲、舞蹈、快板等多种文艺形式送学宣讲,凝聚全警思想共识、做到学以致用。坚持“双向提升”。党委、党支部两级党务工作者同频共振、业务能力同步提升,打造警营首个“党务工作实训基地”,通过“党务授课+情景再现”等方式,分层分批开展“一对一”“交叉式”回炉实训,今年以来开展党务实训25场次610人次,200余名民警辅警在自治区、州市党委各类岗位比武竞赛荣获第一二等奖,助力支部创建。坚持“两项覆盖”。围绕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谋划推进“三学三亮三比”岗位大练兵,打牢全局“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创建根基,对党员民警辅警分类施训全覆盖,开展各类培训270余次、练兵比武竞赛45场次,培训人数3700余人次。今年以来,评定“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12个,选树州市示范点3个,圆满完成全区公安机关政治工作观摩交流活动,受到公安厅、州公安局党委充分肯定。

  聚焦“双融双促”  深化创建成果

  D建引领主责主业高质量落地。打造“专案经营、专业研判、专班打击、专项攻坚”的专业侦查队伍,提升业务实战能力;
整合法制大队、警务督察,成立督法大队,最大限度发挥执法执纪的监督作用,确保各项警务工作高效运转。D建业务深度融合。探索运用“D建红+警察蓝”的“双融双促”模式,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党务引领警务助力派出所改革提档升级,理顺基层党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推进派出所“一室四队”警务机制改革,实现“站室合一”、警网融合“加速度”。成果亮点转化突显。健全D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户籍业务“网上办”“容缺办”;
加强“杨小胖调解室”“红星管家”“王SIR直通车”等“线上+线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品牌示范引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的服务领域不断延伸。

  下一步,XX市公安局党委将进一步深化全局“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D建工作质量。持续深入探索D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新思路,有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市国资国企XX银行D建“塑形工程”经验分享

  XX银行:创新党业融合“六化赋能”

  A总书记指出,“要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D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今年以来,XX银行以党业融合“六化赋能”创新深化项目为抓手,持续营造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推动XX银行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资产、授信、存款规模分别达到3000亿元、2400亿元、2200亿元,综合实力保持全市银行业首位、省辖城商行前三位。

  聚焦党业融合“向哪干”问题。为了发挥D建“最大政绩”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作用,加快补齐基层一线的经营管理短板,压实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出台《中共XX银行委员会2023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D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深化创新开展“党业融合”七寸问题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非常明显。出台《XX银行基层党组织星级管理办法(试行)》,深化创新开展基层党委、党总支星级管理,星级评定结果运用于发展党员工作、党内评先树优、运用“四种”形态、绩效薪酬兑现等方面,其中每年扣回一星级基层党组织书记、分管D建工作班子成员上年度应发绩效薪酬的3%,扣回其他班子成员应发绩效薪酬的2%,扣回党务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发绩效薪酬的1%。

  聚焦党业融合“谁来干”问题。出台《XX银行党务工作者序列管理办法(试行)》,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重点内容。彻底打通党务工作者与其他序列人员选配、提拔、职级、薪酬等通道,对优秀党务工作者优先纳入领导岗位、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范围,实现跨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转换。出台《XX银行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专兼职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针对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党务工作者,专项设计“A、B、C”三个类别教材,实施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考试制度。进一步促进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不断更新强化自身知识体系,为D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聚焦党业融合“怎么干”问题。出台《XX银行D建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党业融合推进、示范作用突出、党员群众公认”的原则,大力支持基层党组织创建以个人名义命名的D建工作室。通过个人名义命名的D建工作室的建设,不断夯实地方金融国企的基层D建工作基础,进一步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出台《XX银行党内荣誉表彰实施办法(试行)》,深化创新搭建“党业融合类、战斗堡垒类、先锋模范类”三大类别党内荣誉表彰体系,健全正向引导的荣誉保障机制,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个人类党内荣誉表彰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下一步,XX银行将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奋发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金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自然资源局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把老干部工作摆在党的建设大局中谋划,在优化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传递关怀温暖、加强融合发展中持续提升建设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模范力,不断推动离退休干部D建工作提质增效。

  创新管理模式,在完善机制中促进建设力

  以开展“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促使退休党支部建设日趋规范。将退休党支部与在职党支部放在同等位置,纳入机关党委工作进行整体谋划、通盘考虑、落实保障,不但规范调整退休人员党组织的设置,还创新建立以“一党员、一队伍、双联络”为内容的退休人员党员“双向管理”管理模式,使退休人员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教育管理半径范围内。

  强化政治功能,在服务大局中提升组织力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老同志持续增强政治自觉、政治责任和政治能力。严格落实集中研学、云端自学、上门送学为内容的“三学”机制,促使老同志常学常新。此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推进“融合共享式”退休人员党组织的阵地建设,用好用活“广西老干部”“鸳江夕阳红”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常态化管理、运行“金秋家园”“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等活动场所,让老同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性教育和熏陶的同时,也能享受周到贴心的便利服务。

  传达关怀温暖,在困难危机中彰显凝聚力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的全过程,彰显对老同志“离时有人惦,难时有人帮”的服务情怀。及时了解老同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并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及时提供帮扶,成功协调解决局宿舍单元楼餐饮油烟污染、房屋漏水等疑难问题,累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总价值3.48万元覆盖45人次。紧贴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开展写春联、包汤圆、红色研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老同志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增进感情。

  加强融合发展,在发光发热中展现模范力

  发挥党组织号召凝聚的作用,组织退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攻破自然资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瞄准自然资源工作中心与“老国土”专业能力互融互促的契合点,组建“自然银发”志愿服务队,除定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外,还注重加强和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团体的组织沟通,常态化联合开展上门服务企业活动,为破解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瓶颈出实招。截止目前,“自然银发”志愿服务队成员人均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达84.2小时,成功协助广西梧州日新塑料实业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解决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问题,助推“交地即开工”工作常态化。

抓D建促增收工作经验交流:D建引领产业兴 增收致富基础牢

  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A同志到XX村调研,肯定了曼杭混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做法和成效,勉励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XX村党总支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深入推进边疆D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兴、百姓富。

  巩固传统产业,端牢稳收“铁饭碗”

  一是做优大米产业,党组织始终坚持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与“民之小事”相结合,近年来,持续深化与XX大学多年再生稻团队合作,引进华大集团,打造1000亩多年再生稻基地,创立“曼拉一号”品牌,每公斤售价从11元提升到66元,提高了村民种粮积极性。

  二是抓好甘蔗产业,党组织注重引导村民加强甘蔗生产机械化耕作、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良种+药膜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推广,不断提高蔗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甘蔗亩产超过7吨,每亩助农增收3000元以上。

  三是发展生态茶产业,党组织从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着手,采取“茶园+经济林果”等方式,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园附加值,全村打造2923亩生态茶园。目前,全村有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4个,茶叶企业8家,与村内1271户茶农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助农户均稳定增收6700元。

  抓牢特色产业,做好增收“大文章”

  一是鼓励发展傣味烧烤,积极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组织“烧烤大户”和有意愿从事烧烤产业的农户召开座谈会,带动村民发展傣味烧烤。目前,全村从事傣味烧烤经营的农户500余户,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二是规范发展水泥雕塑,XX村积极争取省级2023年抓D建促乡村振兴“四位一体”项目,打造产品展销中心,成立村级集体公司(XX寨建筑有限公司),采取“党总支领办合作社+大户+公司+农户”模式,规范生产,创立品牌,引导制作大户入驻展销中心,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预计年底,43户水泥雕塑制作大户,户均年增收20万元;
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年人均增收2万元;
村集体收益45万元以上。

  三是推动手工艺品制作,组织村民开展竹编、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制作培训,动员50户中老年人从事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通过乡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方式带动销售,户均可增收5万元以上。

  发展乡村旅游,拓展致富“新路子”

  一是美丽村寨促增收,通过组织实施“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沪滇项目等建设,建成曼拉、曼岗等一批具有勐海特色的边疆D建长廊美丽乡村示范点,将示范村寨串点成线,规划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带动村民发展餐饮民宿,就近就业创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带动户均增收1万元,实现“村寨好风景”变成“致富好钱景”。

  二是创意景观促增收,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发动村民连片种植油菜花,种植彩稻绘制“喜迎20D”主题画,积极筹办香米农耕文化节、泼水节、渔乐节等节庆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创收110余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三是研学旅游促增收,用好XX大学实验站等科研机构资源,打造集研学、青少年户外营地、亲子游于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园,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今年来,推出“把课堂搬进田园”活动项目,接待游客1000余人,收益10余万元。

抓D建促增收工作经验交流:D建引领促发展 带农增收谋振兴

  近年来,XX镇始终牢记A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紧盯集体经济发展和“两个增收”目标,围绕边疆D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N”的利益联结新模式,构建“产业兴、村庄美、旅游旺、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格局。

  抓资源经济,擦亮乡村旅游名片

  XX镇主动融入“两城两区”建设,立足优势资源,大抓旅游产业,努力构建多业态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链。2023年以来接待游客177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4.84亿元。一是用好资源,激发庭院经济活力。聚焦县城及周边“半小时生活圈”,推出曼龙勒傣装作坊、曼旦“非遗”研学、曼赛烧烤、曼它拉火锅等“庭院经济”,串联南腊河“星光夜市”和城区7个村寨,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体验经济圈,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二是村企联动,探索乡村发展路径。与望天树景区、河马公司等文旅企业合作,重点打造会龙、曼龙勒等旅游村寨,通过组织化参与、企业化经营,打造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A级望天树景区”“3A级南腊河康养度假营地”“周末生态赶摆场”等旅游名片,发展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作坊120余家,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三是挖掘“非遗”,激活文化旅游潜力。依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创建“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培育学员3000余人;
保护和传承“章哈”“织锦”等“非遗”文化,推出“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旅游”等经营项目,接待游客近1.34万人次,创收60余万元,持续丰富了文化旅游新体验。

  抓农业提升,强化乡村产业支撑

  XX镇立足特色资源,力促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努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和农民基础收入。一是延伸橡胶产业链。聚焦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创新区建设,推进低产胶园提质增效,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制胶企业通过用工促进农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
5895户农户与合作社和橡胶企业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全镇1.5万吨干胶销路稳定,产值达1.67亿元,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持续稳定。二是发展香甜果业。探索村社合作经验,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打造“种、采、售”一体的精品火龙果基地,带动曼龙代村集体经济收入11.3万元,110户社员年增收3.5万元。目前,全镇已发展种植火龙果、人参果、苹果枣、柑橘、菠萝等1.05万亩,年产2万余吨,产值超1.2亿元,热带水果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三是做优冬季农业。优化“三熟四栽”轮种模式,深挖土地效益,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大户+基地”推动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全镇种植冬季作物2.1万亩,产量2.09万吨,产值870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抓林下经济,挖掘乡村振兴潜力

  XX镇依托3个国家森林乡村和1个省级森林乡村资源,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价值链。一是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曼庄社区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食用菌25亩,为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曼龙代村和曼旦村共同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打造50余亩食用菌基地,两个村集体经济合计增收可达20余万元;
产业带动农户就近务工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发展林下药材种植。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林下引种阳春砂仁1万余亩,发展种植何首乌、莪术、百部等中草药近600亩,覆盖农户500余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三是发展林下蜜蜂养殖。以“小蜜蜂”做“大文章”,发展养蜂1200户,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拓展了农户增收新的甜蜜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强总理调研时强调“组织要强、产业要兴、村庄要美”的要求,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D建引领,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机遇,创新实干,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绽放异彩。

抓D建促增收工作经验交流:D建引领经济发展 绘就布朗茶香画卷

  近年来,XX乡紧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把牢优势产业主线,以边疆D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D建引领“一盘棋”

  坚持“兜底、增收、减支、强基”多措并举,下好D建引领增收棋。一是实施政策兜底。82个基层党组织和664名党员宣传动员脱贫户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一般户参保率98.11%,全年共发放6299人次低保资金186.99万元、544人次临时救助资金62.86万元、306人次特困供养资金31.45万元。二是提供就业岗位。搭建“乡就业中心+党支部+群众”务工供需链条,为茶企、茶农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企业提供短期用工共计9000余个,上半年实现务工收入5万元以上;
全乡为152户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152个,促进年户均增收9600元。三是开展创业服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期1500余人,扩宽群众求职渠道;
助力自主创业促增收,全年办理信用贷款1828笔3.3亿元,其中,创业贷款112笔6612万元,全年新注册经营的农业专业合作社40余家,解决1000余农户茶叶销售难问题的同时提供就业岗位250余个,年均增加工资性收入3.6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一片绿”

  始终聚焦生态优势、绿色发展,结合全乡产业发展实际,坚持“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一是聚焦做优品牌助农增收。依托全乡茶叶种植面积24.64万亩的产业优势,打造全国、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XX村和曼果村,使用结良茶、XX茶、老曼峨茶、章家茶、曼新竜茶地理标志5个,认证有机茶园2万亩。2022年全乡茶产业总产值14.34亿元,助农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以一片树叶,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中国普洱茶第一村”XX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二是聚焦“双绑”机制联农增收。持续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实现4家茶企+1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137户脱贫户5102人之间建立“双绑”,实现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发挥大益、陈升、七彩云南等优质茶企驻乡优势,带动全乡农户茶产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发动全乡23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同4000余户茶农签订茶叶收购协议,稳定茶农收益,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聚焦特色产业带农增收。采取“党组织+”模式,坚持“粮糖茶”传统产业为主导,培育坚果、柑橘、香冬瓜、章家辣椒等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种植坚果5800亩、柑橘2000亩、香冬瓜800亩、章家辣椒400亩等,助农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项目推动“一个乡”

  聚焦“项目为王”,为全乡边疆D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开篇布局。一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新突破。抓住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沪滇协作、“四位一体”等项目契机,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落实落地。目前,XX乡XX村和XX镇XX村签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协议,投入600万元联合建设XX口岸茶文化体验馆,把XX优质茶产业和口岸优势结合发展,持续打响XX品牌,发展做强集体经济。二是大抓招商延伸产业发展新链条。以项目为根基,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打破有产业支撑无财政收益的局面,分别引进小罐茶(年迹茶业勐海有限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设“年迹XX(坝卡龙)基地”项目和香港恒基集团投入2900万元建设“老XX天籽文旅基地”项目,将开发配套系列产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茶旅模式,预计将覆盖XX五寨农户200余户,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吸纳就业100余人,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探索茶旅融合新业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文化旅游潜力,打造XX五寨乡村振兴示范园、千亩茶园景观、卫东百丈崖瀑布等旅游环线,切实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预计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户均增加茶叶销售收入2万余元,将实现群众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的增收。

抓D建促增收工作经验交流:D建引领谋新篇 蓄势赋能促发展

  D建引领谋新篇  蓄势赋能促发展

  今年以来,XX镇党委聚焦产业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延伸全域D建工作触角,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围绕强产业、活旅游、促贸易三大目标,走出了一条D建引领兴产业、产业兴旺促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固本强基,激发干部“源动力”

  以“作风整顿年”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抓实干部管理和人才培育工作,激发干部、人才队伍内生动力。一是创新考核增活力。采取“干部述、群众评、支部议、党委审”的方式,对全镇22个村委会169个村小组652名小组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评议,并根据考核结果,分类采取镇村两级谈话并限期整改、岗位调整、通报表扬等方式,使干部精气神进一步提振,作风效能得到大幅转变提升。二是培育人才强支撑。邀请330余名本地在外干部参与“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2个。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将1460名“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纳入本土人才库;
培育发展新型农民1320人,为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典型引路促发展。推进边疆D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组织召开抓D建促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研讨会,成立7个工作专班,点对点开展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旅游发展、项目建设工作,采取“示范引领、四级联创”方式,打造曼董、曼将、勐宋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D建引领示范村。

  统筹布局,多措并举“调结构”

  采取“四个帮带”D建引领工作方式,抓D建促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兴优势产业、促农民增收。一是传统产业稳增收。党委紧盯传统产业发展,巩固提升橡胶、茶叶等产业,创新小糯玉米种植生产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7.6万亩,橡胶种植面积达29.9万亩,一季度种植小糯玉米2.1万亩,人均增收1.6万元。二是承包流转促增收。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引导群众积极承包村寨周边农场胶林地5000余亩、空闲土地8000余亩,通过对胶树进行抢割和种植冬季蔬菜,带动群众增收850余万元,年户均增收5.6万元。三是就地务工创增收。党委深入研判发展情况,助推现有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扩厂,通过“党组织+企业+种植大户+劳务队”模式,组织辖区群众到宏臻菌业、橡胶厂、小糯玉米厂就地就近就业,全镇累计务工收入6.3亿元,人均务工性收入9000元。

  党委搭台,多业并举“推发展”

  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为经济发展优势,搭建各类平台着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是文化产业推发展。依托XX镇独特优势,党委搭台推动村寨发展节庆经济。通过举办曼费首届“边贸互市节”、康湾“甜角节”等活动,布局民宿、餐饮、夜市、地摊相关业态,先后吸引游客8.53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91万元,村集体增收54万元,探索出一条乡村特色节庆经济发展之路,助推夜市经济、地摊经济复苏。二是口岸经济推发展。XX镇致力于建设全州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阵地,依托XX(240)通道区位优势,通过“1个党支部领航+N个边民互助组”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村集体+脱贫户”模式,推进“互联网+边民互市”,促进集体增收120万元,带动2000户户均增收1.3万元;
组建跨境运输队和劳务队166支2300余人,集体增收150余万元,人均增收1.54万元。三是旅游业态推发展。与景洪市平台公司协商打造XX多彩旅居游览线。重点围绕“一带五脉三核多点”总体框架(一带:多彩旅游观光带;
五脉:山脉、水脉、田脉、文脉、人脉;
三核:文化核、产业核、生态康旅核;
“多点”: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房车营地、边境风情、温泉养生、傣医药等等)开展规划,盘活辖区资源,串联8个特色村寨和11个景点,布局民宿、农家乐、滑翔等业态,打造2日观光游,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两个增收”。

  下一步,XX镇将按照省委“3815”战略,州委“七个大抓”工作要求,及全镇“强产业、活旅游、促贸易”三大目标,以基层D建的“新活力”激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助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两个增收”。

抓D建促增收工作经验交流:D建引领强保障 多措并举促增收

  近年来,XX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省委“3815”发展战略目标,以打造边疆D建长廊先行示范区为抓手,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旅康养及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基础规范化、产业动态迭代升级。

  立足资源优势,做大旅游产业

  依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旅游资源,按照“旅游强镇,旅游兴镇”的思路,推动旅游业发展。一是在“引客”上下功夫。以“罗梭江联合D建+”平台为载体,打通植物园到周边村寨、植物园到镇区的2条游客通道,探索建立一张门票游XX模式,重点推出青苔节、柚子节、曼打鸠周末渔市等文化活动,达到“处处是景点,天天有游客”的全域旅游效果。今年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万人次,同比上升140%。二是在“留客”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引进企业策划运营,打造植物园至城子村委会、大卡村委会、曼边村委会3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吸引游客体验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特色民宿、美食、鸟塘、科普研学等。着力打造以“吃住行娱购游产学研”一体的沉浸式旅游。三是在“待客”上下功夫。推动旅游民宿、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产业发展,推出西双版纳傣糯小玉米、蜂蜜柚子茶、热带水果干等特色产品,其中傣糯小玉米成为游客喜欢的伴手礼,农家乐、民宿客栈等生意火爆,旅游收入也成为我镇群众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今年以来全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同比上升200%。

  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传统产业

  一是做强橡胶产业。依托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重点打造天然橡胶存储、橡胶原料精深加工等,不断深化橡胶产业链。目前,全镇橡胶种植13.2万亩,年产干胶15万余吨,产值15亿元。二是做优热带水果产业。围绕热带水果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的需求,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础上,提质提量,深入挖掘我镇热带水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镇有菠萝、芒果、香蕉、红毛丹等热带水果8700余亩,实现经济收入达1.5亿元。三是做响特色品牌。以柚子节暨婻捧凰香发公主选美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XX柚子知名度。与三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蜂蜜柚子茶,延长柚子产业链。目前全镇柚子种植面积达8660亩,年产柚子1.4万吨,产值在8000万元以上。

  用足资源优势,转化科研成果

  发挥D建在园地协同发展中的引导、带动、示范作用,依托植物园强大科研优势,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一是推广陆稻种植。在全镇范围内种植陆稻1460亩,稻谷增产500余吨,实现了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余元。二是推广跳蚤草种植。通过植物园研发、群众种植、企业生产,推出跳蚤草喷雾剂和止痒膏两款产品,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跳蚤草产品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发成功案例,亮相加拿大蒙特利尔COP15大会。目前,大卡老寨种植跳蚤草600余亩,带动全村农户增收160万元。三是探索红豆蔻林下种植。我镇积极探索林下经济产业,通过植物园引进红豆蔻林下种植,以“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推广,今年试种39亩,预计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

  下一步,XX镇将以今天会议精神为指导。一是紧紧围绕西双版纳州“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勐腊县“三区”建设目标,全力推进XX特色小镇建设。二是以D建引领产业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抓D建促增收工作经验交流:用好“四个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促增收

  今年来,XX镇认真贯彻党的20D精神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扣州、县部署要求,聚焦“三个经济”,凝聚优势促发展

  用好热区优势“保”发展增收

  一是守住粮食安全“保”的底线。守好2.77万亩耕地底线,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6000亩,完成粮豆种植3.5万亩,发放2.7万亩17万元种粮补贴,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2.6%。二是筑牢橡胶产业“稳”的根基。按照稳面积、保产量、提品质、增效益的橡胶产业发展思路,确保植胶面积稳定在12万亩,开割面积7.6万亩,干胶产量0.7万吨,橡胶产业产值7000万元,人均植胶收入6000余元。三是拓展热区作物“增”的渠道。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热带水果、香水莲等热区经济作物,种植热带水果10余种3.7万亩,产值1.5亿元,40余户水果合作社带动增收,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

  用好旅游优势“促”发展增收

  一是打造全域旅游优质环境。以打造集“文旅康养体学智”一体的宜居宜游宜业旅游小镇为目标,创新“四级联创”“四个帮带”“五抓五促”模式,先后投入9000余万元实施“四位一体”、边境幸福村项目,完成集镇和8个抵边村组全域旅游环境提升。二是提升景区旅游体验质量。游客中心、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等边境旅游小镇工程纳入边合区项目申报,签约实施龙利特色村、金水商业街等全域旅游项目,加快勐景来、独树成林景区及国门周边提质改造,积极申请恢复跨境旅游。今年以来XX旅游景区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均占全县95%以上,旅游收入1108万元。三是加快星级旅游品牌创建。坚持抓D建促旅游行业规范,加快推进边疆D建长廊先行示范区XX示范带旅游环线星级评定申报,创成A级景区后纳入市场化运作。

  用好区位优势“带”发展增收

  一是领办合作社促增收。探索产村融合发展新模式,以边民互市、旅游、进出口等产业为主,在XX村率先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XX镇国有平台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建立“镇办企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公司+职业经理人+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增加农户收入,合作社首单边民互市交易获利1万元。二是区域联盟促增收。依托区域D建联盟,发起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跨区域联合发展共同体组建,XX村与XX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共同投入600余万元建设XX口岸茶文化体验馆和进口干毛茶加工厂项目,预计年收入400万元以上。三是边境贸易促增收。投入4000万元建设边民互市场,于3月通过省级功能性验收。以“党组织+合作社+边民”模式组织1000余户边民参与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预计年收入200万元以上,边民预计年收入1万余元。

  用好口岸优势“扩”发展增收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配合申报勐海(XX)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中XX口岸核心区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计划投资100亿元实施边合区项目20个。口岸建设区域已征地1200亩,已报批可建设用地380亩。二是积极谋划产业布局。口岸经济落脚园区经济,依托沿边优势打造商贸综合服务、进出口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撬动社会资本1000余万元筹建冷链物流仓储和进出口加工平台,同步对接勐海县数字茶叶大数据中心,推进口岸茶文化体验馆产品溯源,谋划跨境电商产业,推动口岸贸易数字化拓展。三是积极推进口岸建设。落实州、县口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要求,加快推进联检楼、查验货场、粮食指定监管场所等项目提升改造,XX口岸2月底正式恢复客运通关,1~5月出入境人员人次同比增长32倍,进出口货运量35.6万吨,边民互市贸易额8370万元,口岸税收同比增长185.5%。

  下一步,XX镇将转变思维、打开格局,立足国际化、现代化口岸城市建设新目标定位,用实实在在的兴边富民成果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

推荐访问:(20篇)有关党建研讨发言、总结汇报、经验交流合集 党建 合集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