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正文

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时间:2022-10-26 14: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是我国基层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新时期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需立足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主要从合理优化党支部的结合、加强党支部骨干队伍差异化建设、规范党支部日常工作等方面着手,立足自身,坚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可有效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及教书育人的实践力,为我党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034-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15 [本刊网址]http://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新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标准不断提高,国家对高校的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民办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民办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势在必行。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层党建组织力建设不足。具体表现为,在其基层党建组织力建设中存在结构力受制、领导力不强、文化力不成系统等问题,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高校顶层设计策略性不强、高校党支部动力源偏失、党员先锋意识不强等。故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适应新常态,提升党建组织力,加强创新,在政治意识、全局意识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理论

在十九大报告中,用了大篇幅文字重点阐述了关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和時代课题,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其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被作为重点人物之一进行重点解读,同时报告还指出要将强基层组织建设,就需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现任中纪委书记、政治局常委赵乐际同志认为:这个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什么这么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各地各单位巡视巡察反馈的意见看,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是普遍性的问题。这其实就是基层党建组织力不强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在民办高职院校同样存在。由此可见,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党的执政理论,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更加能直接地在民办高职院校党建理论层面完善党的执政理论和先进性建设理论以及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理论。

(二)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坚定办学方向

一直以来,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在办学体制、学生生源、办学经费、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就整体而言,在与公办院校的各方面竞争中,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但无论是民办高职高校还是公办高职院校,其办学目的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社会建设所需。但是民办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保证在与公办高职院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需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之外,还需进一步坚定办学方向,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而民办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总体来说,民办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任,其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其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坚定党的建设,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办学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特色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三)有利于构建新型民办高职院校基层治理体系

判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其首要标准应该是政治标准。同样,判断一所大学办学方向是否正确,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科学,其首要标准就是能不能培养出政治素养合格的人才。所以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政治素养合格的人才,必须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工作贯穿始终,确保实现其办学目标,满足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费较高、学习基础薄弱、进取意识不足以及得不到社会足够的认可,这就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不足以及过度重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强调享受,不注重自身成长等。这些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设置了难题。因此,民办高职院校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有利于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向取。

二、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力受制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支部设置基本符合高校实际,一般情况下高校党支部设置基本遵循教职工党支部设在专业、系部、基层学术组织,学生党支部设在专业上。这样的设置方式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存在,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如民办高职院校基于自身发展而进行的分院整合、专业调整,为党支部的设置制造了困难,进而产生了结构不稳定、文化不传承、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不利于党支部持续有效发挥其功能。新时期,有的民办高职院校把党支部设立了在公寓,成立了公寓支部,使党员老师和学生联系更加频繁,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公寓支部和专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在一定程度上重叠,公寓支部形式是好的,但往往会造成名存实亡。在支部设置上,如何迎接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更加合理化、结构化,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领导力不强

当前民办高校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现象:第一,民办高职院校的流动党员较多,有的甚至民办高职院校领导都是流动党员,这是民办体制所造成的。这点和公办院校区别很大,流动党员主要注意力在自身的工作上、自身发展上,并不关心自己的自己组织关系问题,对于参加党员活动也是漫不经心。第二,民办高职院校担任支部骨干,往往都是兼任的。在这点上无法保证时间和精力的投人,在工作、科研、教学、党务,只能把党务工作放在末位,积极性不强。民办高职院校优秀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大二下学期被发展为预备党员,此时学生也面临着学业、就业、专升本等各项事务,在参加党团活动的精力和时间也有所冲突,积极性减弱。第三,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党务工作者业务不强、热情不够。对于上级党委布置的工作和平时一般性工作没有区别对待,也没有深层次研究,易造成党委精神学习不透彻、不到位。同时,支部建设没有个性化,也没有长远规划,存在着上级党组织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吩咐就不做等现象,不主动、不进取。总体而言,这些现象都是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不强所造成的,必须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确保党的核心领导起到重要作用。

(三)文化力不成系统

民办高职院校党委缺乏自身系统的分析,党建工作和自身学院发展工作结合度不够,党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影响力不够强。在学院党建特色活动上没有很好的传承,往往领导一换,特色党建活动就停止不前。新时期,在“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八個一”“学习十九大精神”,民办高职院在这些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但力度还不够、时间上也不固定、计划上也不明确等。

三、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办高职院校顶层设计策略性不强

新时期,民办高职院重视基层党建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民办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策略性不强。一是民办高校领导层不稳定,调动频繁,顶层设计好后持续性不够,往往随着领导的调动而随意更改。二是顶层设计前瞻性不够,缺乏大局观。新时期民办高校形势也变化莫测,需要民办高校根据新时期的变化大胆创新,结合自己学院的发展改革,同时对一些不利于学院发展的现象要进行及时批判,并做出相应的策略。三是顶层设计只在表面。对上级组织文件的精神只是一般性的传达,没有根据文件,结合学院自身,开展深层次的学习。同时,在顶层设计时,未将各高校一些好的做法,一些好的经验,一些好的机制进行剖析,没有形成自己的制度、品牌,使顶层设计失去了创新性。

(二)民办高职院校党支部动力源偏失

民办高职院校党支部活动往往都是学习文件。“三会一课”大多都是理论学习,民主生活等活动单一。党员活动和团员活动未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员、团员、群众距离较远,也没有与学生关心的生涯规划、创新创业、专业学习、学风建设、就业等产生联动,失去了党支部的源动力,失去了群众的力量。

(三)党员先锋意识不强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党员先锋意识不强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②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选、竞升及利益分配都和教学业绩、科研、学生工作为考核依据,容易造成党员理论学习积极性不够和行动的散漫性;③部分教师党员荣辱感淡化,随着新的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冲击,教师党员过分注重自身发展,对党的集体活动参与度不够,认识不强;④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党员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制度保障,往往是民办高校领导一言堂,使教师党员积极性受挫。学生党员意识不强主要现象是,入党前和入党后截然不同。入党前学生积极性高,参加各项党团活动,入党后学生未及时改变自身身份观念,没有更加的从严要求自己,反而认为只要自己参加会议就足够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都存在着“利己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这种消极思想一旦蔓延,会对党支部的凝聚力、文化力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一)合理优化党支部结构

合理优化党支部结构,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更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现实需要。要从有利于开展党内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合理设置好党支部,使党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首先民办高职院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根据自身学院发展,学院特点,灵活合理设置党支部。再次,要适新应变,创新突破,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形式,如党支部走进公寓,网上开展组织生活的新模式,增加党员凝聚力、促进组织力提升。最后民办高校教职工党支部设置要和专业、业务等相结合,使党支部带动业务,促进学院发展。

(二)规范党支部日常工作

根据上级党组织统一部署,学院党委要有计划性布置每个月党员主题日,针对性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相关教育学习要进行相应考试,对达不到要求的党员要再次进行集中学习。支部活动融人日常,党内教育经常化,使党员同志勤勉敬业、廉洁自律,切实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支部活动要有创新意识,党员教育活动和支部案例建设相统一,围绕学院发展、专业建设,找准切人点,努力设计起点高、立意好、影响力强的主题,体现支部个性,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及时做好支部活动总结,有特色、立意好、影响力强的活动要有持续性并固定,同时做好提炼、推广。

(三)加强党支部骨干队伍差异化建设

师生党支部骨干队伍的建设必须差异化,实事求是,分层分类。差异化建设可采取差异化激励、多样化激励、奖励性激励和惩罚性激励交叉应用、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并重。①差异化激励。根据支部骨干队伍的业务能力、奉献精神、科研能力等进行党员星级评定,激励要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使骨干队伍更有干劲,更有凝聚力,第一时间解决好骨干成员的实际困难。②多样化激励。激励单一化也不能满足骨干队伍的现实需求,仅凭薪酬物质奖励已不可行,可采取荣誉、精神激励、竞升等相结合,不拘泥以往的单一形式,创新突破,使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③奖励性激励和惩罚性激励交叉应用。一味使用奖励性激励容易使骨干队伍出现膨胀的现象,适当的惩罚性可使队伍保持清醒性保证在高校各种意识形态交叉的情况下,能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培养社会主义人才。④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并重。个人身份和团队身份不可分离,凸显团队同时激励个人,使个人付出有针对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团队作用下个人能茁壮成长。

(四)强化民办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与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

新时期,各种思想观点、各种价值观在高校碰撞、汇合,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也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前沿阵地。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人人心。思政工作者、党建工作者要相互结合,要及时解决老师、学生困难,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对一些存在的误区要及时讲明、讲透、讲的理理直气壮,讲到学生心坎里。要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十九大精神教育,推进重要讲话、重要精神“进教室、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解决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问题。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各项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组织力的提升要紧扣新时期党建发展的需求、学院实际的发展、专业发展新趋势,关注支部活动建设、党员之家建设。强化思政工作与基层党组织相融合解决信仰问题,优化党支部结构提升结构力,规范和创新党支部促进文化力,加强骨干队伍差异化建设提升领导力,从而提升党建组织力,提升党建效果,适应新时期发展,为社会培养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

推荐访问:新时期 党建 探究 路径 基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