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正文

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分析全球经济大盘和中国经济大盘3篇

时间:2022-06-20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分析全球经济大盘和中国经济大盘3篇

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分析全球经济大盘和中国经济大盘篇1

  要严明工作纪律,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下班不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稿。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

  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决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发现,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愿意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才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经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际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的确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如,现在利息率是10%,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10%以上的项目才会被采取,如果利息率降到8%,收益率在8%到10%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采取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办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如,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显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初非常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减少,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2000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按照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该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进经济高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楚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情况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到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使劲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2003年前后仅为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5.25%时,收益率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1%的时候,收益率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使劲印钱,最后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发现,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用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许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发现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6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非常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3.5%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初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采取的政策是降息,现在加息就行。于是,2004年6月,美国加息,一直加到了2006年6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1%被加到了5.25%。结果,在利息率为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达到5.25%的时候,好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吸引来高质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使得经济可以高质量增长,进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降低成本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前面提到,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产品创新的速度降了下来,因此,要让全球经济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就需要一次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但问题是,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科技革命出现。所以,在新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的总市场规模基本不会变,全球经济很难实现高速增长。

  所以,全球经济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各国都要想办法降成本。为什么要降成本?因为总的市场规模已经确定了,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大家卖的都是老产品,老产品的价格上不去,企业要想赚钱只能降成本。谁的成本越低,谁的竞争力就越高,谁就能够抢到更大的一块“蛋糕”。于是,各国都在供给侧做文章。我们现在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产业升级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要不断实现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们的要素结构也在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所以,那时中国的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代表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储蓄总额也越来越大,当这些储蓄变为投资后,中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度就越来越大,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要素结构还在发生变化。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如何判断经济中存在不存在劳动力短缺?最简单的办法是数数。也就是说,当岗位数和劳动力人数差不多的话,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是平衡的。如果劳动力人数多余岗位数,就会出现失业。如果岗位数大于劳动力总数,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

  中国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这是低端劳动力短缺的标志。当然,我们在这段时间还出现了大学生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劳动力素质的变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消失。

  对中国来说,我们的资金越来越丰裕,外汇越来越丰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引进国外技术、资金、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要素结构。结构改变后,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产业升级,说明以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开始生产资金密集型产品;以前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产品,开始越来越多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方式生产。于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就导致产业的不断升级。

  产业升级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大。附加值大了,意味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变短了。那么,劳动者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实现了有钱和有闲。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本国经济能够生产出来的优质消费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老百姓享受到的商品,从数量、种类上变得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产业升级的好处。随着产业升级,单位劳动力的附加值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越有可能享受更多的闲暇。闲暇本身是个正常品,甚至是奢侈品。因为,有闲一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梦想。

  休闲慢慢成为正常品,甚至奢侈品,还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以前,随着收入增加,老百姓愿意多工作,这时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跟工资水平正相关。此外,劳动力供给还有个期待效应,就是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愿意多享受一些闲暇,少参与工作。当期待效应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抵消收入效应的时候,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就减少了。这时,如果工资再增加,期待效应将会大于收入效应,这样就会导致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这就是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变化的。高品质的经济表现,第一要有钱;第二是有闲;第三是健康。

  五、生活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保障

  人们不仅需要收入增长,同时还希望有更多闲暇,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人们更希望能够健康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不管人们要享受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在一个给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生产、生活的。所以,环境质量就成为我们生活质量的保证之一。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希望能实现消费安全。比如,人们希望能吃到绿色食品。

  现在,全球变暖问题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于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中国最近也把这两个目标写入了发展规划。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和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构成了影响。我们要构造一个良好的机制,比如,我们要让市场经济发挥基础性作用。因为,市场经济本身能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还能通过竞争机制协调不同当事人之间的行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要打开。这个流动包括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在行业之间的流动,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我们要让劳动者自由去选择,自由去流动。我们还要允许农村人口自由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比如,一个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可能一年只有五千块钱收入,如果这个劳动力到了城里,他可能一个月就挣五千块钱,一年就是六万块钱。这对宏观经济来说,GDP也能增加。

  谢谢大家。

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分析全球经济大盘和中国经济大盘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和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什么是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教材第40页插图)。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表现

  (1)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

  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2、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

  (1)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最重要、最直接)

  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前提)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探究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在这一解体过程中农民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联系?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促使近代企业的产生。

  过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外形势?为解决当时的问题统治者掀起了一场怎样的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从中归纳出时间、原因、主张、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内容、破产标志、和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二、洋务运动

  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为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他们学习西方,搞起了洋务运动,逐渐形成洋务派。

  2.代表及主张:在中央是奕?,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解决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4.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

  旗号:自强

  代表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近代军事工业的三个特征

  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

  第三,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旗号:求富

  代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

  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

  【探究2】洋务企业的性质是什么?

  ①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②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用劳动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探究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根本原因;

  ②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③顽固派的破坏;

  ④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5、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探究4】阅读教材42页“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1)有道理。

  (2)原因:

  ①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②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③基于上述认识,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也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历史学习的本质意义在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因此,对于洋务运动究竟是以肯定为主还是以否定为主,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技术,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开启了中国经济上近代化的进程。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市场、劳动力)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技术)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技术)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资本)

  2.概况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4)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探究5】阅读P42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平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从而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软弱性。

  课后小结

  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至此,中国的经济成分由鸦片战争前的单一的封建自然经济,演变成包括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资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共四种经济成分,但是自然经济仍然占主要地位。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取的是问题导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的了情景再现的形式。突出洋务运动给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在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而是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虽然这课整体处理还可以但是在细节上还欠缺。第一,在处理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时,由于学生不能把世界史的知识和中国近代史有机结合,理解较困难,处理的有些生硬;第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处理的较仓促。第三,在把握三维目标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三维目标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忽视了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出现以上现象我认为主要因为:一是对课标把握不到位。二是没有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差,学情调查还有欠缺。三是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和缺点,成为了以后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一定能够得到大的提高。

  课后习题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大规模实践的开端,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板书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解体

  1、自然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自然经济解体产生什么影响?

  二、洋务运动兴起

  1、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洋务运动的主张和目的是什么?

  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三、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分析全球经济大盘和中国经济大盘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镜头一: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提醒学生成就来之不易,是几代中国人170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努力换来的。切换到镜头二:鸦片战争前我国小农经济发展情况。指出,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此时,如同一辆旧车)在各种力量刺激下被迫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如同车的四个车轮,展示:三个变动。

  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表现

  (1)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

  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2、原因:(展示幻灯片:外国商品涌入中国)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

  (1)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最重要、最直接)

  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前提)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过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外形势?为解决当时的问题统治者掀起了一场怎样的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从中归纳出时间、原因、主张、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内容、破产标志、和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二、洋务运动

  (展示幻灯片:让学生自主学习讲洋务运动的主张及代表完成,并找学生展示)

  1.代表及主张:在中央是奕?,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解决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

  旗号:自强

  代表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旗号:求富

  代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探究】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呢?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探究】2.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史实中你能够得出哪些经验教训,作为我们今天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借鉴?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生代表展示)

  1、今天我们讲技术引进,不单单指生产技术上的引进,还要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思想。

  与此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出一条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才是正确的道路。

  2、洋务运动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只想到了引进外国的设备和技术,却忽视了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改变自己落后的事实,迎头赶上。5、评价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展示幻灯片,自主学习,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况,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1.原因

  (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市场、劳动力)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技术)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技术)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资本)

  2.概况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4)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探究】(结合材料和图片)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探究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平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从而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软弱性。

  突破教学重点二: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对中国社会影响?

  探究: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经济成分及其特征

  课堂训练:(学生自主完成,老师点拨。)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至此,中国的经济成分由鸦片战争前的单一的封建自然经济,演变成包括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资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共四种经济成分,但是自然经济仍然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