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正文

关于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精选范文4篇)

时间:2022-05-13 17:45:03 来源:网友投稿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这个门类,例如书法、摄影等。“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4篇

【篇一】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1.对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进行艺术赏析。

赏析:范宽是北宋时期的画家,因为他狂放不羁的性格,造就了他作的画具有豪迈奔放的内涵,通过对山水的描写与点画,通过作画时笔的用力程度以及用墨的浓淡程度,意在追求一种个人身心与大自然融浑一体的理想境界。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具有墨色深厚、峰峦高峻、气势逼人的景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把自己心中的豪情寄寓与山水,以情予景,以景衬情,达到情景互融的境界,通过山水的再现,从而达到视觉传达与思维的统一。

然而,对于《溪山行旅图》这幅作品来讲,其给人的思维空间非常大,让人有无限的遐想,作者对山的点画用了较浓的笔墨,例如:画面上部三分之二是满满的一座山峰,以粗笔浓墨勾勒山石的轮廓,然后以雄厚的中锋,依石纹反复加皴其独特的点皴,再层层笼染墨色,山石坚硬的质感异常强烈。然而在右边半山之石缝,一股清泉几经盘桓,一泻直下,途中遇阻,分作两绺溅落深渊,看似空悬的瀑布,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加深了“高远”之势,又使坚固的山体包孕了柔和的动感,大山仿佛因此有了生命;而此幅作品的下部则精细地刻画了巨石山岗,溪水潺湲,古树茂密,楼阁隐现,一条崎岖山路横穿其间,隐隐可见行来一队旅人,四头骡马载物艰难跋涉。驻足分秒,自己和宏伟的大山相比,显得如此渺小,瞬间让人心胸开阔,所以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很雄浑的景象,站在画轴前,只觉得大山压顶,咄咄逼人,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而它之所以被后人既如此多画家所推崇,主要在于它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山头杂树丛生,充满顽强的生命力,细密的点子皴,更是把大山刻画得坚实与传神;同时,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整个画面充满着幽深、静谧和伟大的气象。

再者,对于此幅作品的构成上,其主次和谐,前后递进,用水贯通整幅画的灵魂,用笔清雄,浓淡了然,以墨骨取胜。山石以“雨点皴”积攒而成,山石轮廓坚劲韧练,达到了各个部分的统一。

综上所述,《溪山行旅图》确实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世作品,一直为后人所赞赏。

2.对唐周昉《簪花仕女图》进行艺术赏析。

赏析:周昉,中国唐代画家,他用笔朴实,气韵古雅。他的画以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通过对画中人物的色彩勾画以及外表装饰,赋其以生动逼真的景象,仿佛画中既是静止的但又是运动的,给人一种形象逼真的感觉。

而对于《簪花仕女图》这幅作品来说,它描述的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图中为一妇女在佣女的陪同下正细心赏析花,另一幅为一妇女在拈碟。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突出显示了那个时代妇女们的装束;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而她们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经过多少春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画面中的她们,形态表情各异,也表现出她们漫不经心的慵懒神色,仿佛即便是再有趣的东西也不会引起她们的兴致。她们虽然形体丰肥,但从其垂弧的肩颈和纤细的手腕看,仍可显出贵族妇女柔弱的风致。在这颇为连贯的场面中,画家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她们雍容华贵的仪态,而这些不同的神态,也正是反映她们在宫廷中内心世界的空虚与寂寥。画面的意境、情调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神态地刻画表现出来。作家正是这样对人物传神地刻画,较为细腻地揭示出宫女的心理活动,使得这幅画真正鲜活起来,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不朽之作。作家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这也正是其作品历经千百年来仍得到人们认同的原因之一。

3.对明徐渭《墨葡萄图》进行艺术赏析。

赏析:徐渭,明代画家。他的画以山水、人物、花鸟为着手点,尤其是水墨写意花卉方面很有造诣。

《墨葡萄图》作为绘画史上杰出的佳作,充分代表了徐渭作品的特点。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图中全是葡萄之影,枝叶密连,叶子不勾经脉,葡萄果实只画下垂的一串圆点,画面构图奇特,一杆老枝自画面右方斜穿至左面而出,由老枝生出欹斜藤蔓,倾泻出无数墨叶和墨点,左边一款题诗和垂落下的藤蔓相互呼应,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这种险中求稳的新颖构图,给欣赏者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力。他的笔墨极为桀骜不羁,有一气呵成之感,仔细观察细部更是能感受画家的癫狂之气,把抽象与具体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动作与情绪美。当然这些风格也是他人生经历与背景的再现。他不机械地复写客观世界,也不拘于陈法,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在作者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

此幅作品在结构上,主体外形为三角形,画面右侧的葡萄及葡萄枝、文字与下面的小葡萄枝、与右侧的横线形成了很好的平衡感,中间留有大量倒斜三角形,与主体图幅相得益彰。所以,本幅作品各个部分相互照应、相互关联,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明显的平衡感。

所以,经过这么多年画家们的鉴赏,其都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将一直作为后人的珍品被流传。

【篇二】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鉴赏美术作品

1多种知识参与--------形象、色彩、创作风格

--------人文知识(中外历史、社会生活、性格心理)

2鉴赏过程中--------谈论充满生命活力、色彩明亮可人的美好形象

-------分析使我们心灵震撼、美丑颉颃的作品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评论:中国绘画与西方古典绘画写实的手法不同,

1.追求“写意”

2.中国的文人画追求画趣中包含诗意,诗又深化了画意,诗境与画境相互补充。

3.诗、书、印、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印章即点缀和提神的作用)

举例:郑板桥画竹,提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经提诗,画意更深一层。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公认的杰作,是齐白石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齐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运用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恰到好处。在该图中,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康定斯基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俄国人,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热抽象”

蒙德里安-------- 20世纪几何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是荷兰三大画家之一在经历了荷兰画派、印象主义及表现主义的洗礼后,于1917年创立风格派,发展出他独特的构图理念,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图形的排列,建立起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 “冷抽象”

孙家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40.12—)北京人。1959年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毕业后去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漆画和木雕研究。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研习雕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导师、博士生导师。1986-1987年应邀赴约旦YABMORK大学文学院教授素描、水彩、雕塑、并赴欧洲考察。作品以木雕为主,有《老北京》、《老把式》、《大姑娘》、《老母亲》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陶雕《牧归图》、《山里红 》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等。创作的大型人像雕塑和纪念碑矗立在北京、陕西的公共场所。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日本、法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
  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孙家钵的命运。
  孙家钵在远离北京的福建省度过了文革期间的十几年,其中有五年是呆在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在文革及文革之前的中国文化艺术系统里,所谓工艺美术实际上包括了地方上流传着的所有的民间艺术种类。作为学雕塑出来的孙家钵,在这个研究所里,跑遍了几乎所有的福州,泉州一带的木雕工艺品厂。1978年,孙家波从福建回到北京的母校——中央美院读研究生班的时候,他的行囊中多了一把斧子。
  这斧子是福建木雕师傅打木雕时开大荒所用。在任何一家木雕厂里,开大荒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开大荒的师傅就是经验最多,技术最高明的老师傅。好的师傅开大荒,会合理利用木料的尺寸形状和木头的纹理走向,做到省料又结实,几斧子劈下去,木雕人物或动物、植物的形象,虽眉眼手足衣饰细节未具,精气神却已经呼之欲出。再往下一个工序,刻画手足眉眼细节的,反而是年轻一些,功夫差一些的师傅。可以说,孙家钵从美术学院毕业后,是福建的老木雕师傅给他另外补上了一堂雕塑造形基本功的课。这一课在学院里是学不到的。
  1980年孙家钵研究生班的毕业作品,木雕创作“屈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把并不起眼的斧子,顶面是正锐三角形,侧面几乎呈正方形,乌青锋利而又简单纯朴,从那时起就成为孙家钵打开雕塑艺术之门的钥匙。同时,借助这把斧子,孙家钵把自己已经被改变了的命运,再改变一次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从此后,一件件木雕从斧头下诞生。“半截子美展”上,孙家钵参展的作品已经是成了系列的“老北京”木雕。1985年,孙家钵分到了王府井老美院留学生楼10层上的一间12平米的工作室,其间斧凿落在木头上的“邦、邦”声就没有中断过。
  1997年,在美院搬迁到酒仙桥二厂之后,当时雕塑系的通道画廊里,举办了孙家钵的个人木雕作品展。展出的作品除了“老北京系列”,又有了“大姑娘系列”。
  2000年,孙家钵在下苑建起了自己更大的工作室。老北京四合院的大拆迁,给孙家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木料。工作室里的“邦、邦”声,持久地回响着。
  孙家钵是中国雕塑家中不多的,几乎没有淌过“装饰性抽象雕塑”的“水”的艺术家之一。其实他并非不懂抽象。他在1986年就去过约旦,90年代也在巴黎的美院画室呆过。他是在坚持自己的立场。他的立场即:把握木雕造型上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度”。正是这个“度”被钱绍武,邵大箴等称之为“写意雕塑”(当然,这有点关起门来续写中国美术史的意思)。
  孙家钵创作木雕作品,审美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诗学的“比”,“兴”方法之上,建立在中国写意绘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标准上,建立在福州木雕“开大荒”的方法上。
  展出:
  1982年 法国巴黎春季沙龙(法国巴黎)
  1984年 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 中国美术馆)
  1985年 半截子美展(北京民族文化宫)
  1986年 日本东京美术学院展(日本东京)
  1992年 “二十世纪·中国”展,并获学院奖(北京 中国美术馆) 巴黎国际艺术成就展(法国巴黎)
  1997年 孙家钵木刻展(北京中央美院)
  1998年 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展(北京太庙)
  《读、勤、洁》(合作)、《翔》,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牧童》,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八女投江》(合作),入选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获优秀作品奖;

【篇三】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美术作品比赛活动方案

一.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发展特长,弘扬个性,增强身心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特举办本次展览。

二、展览项目彩笔画、素描、蜡笔画、卡通画、图案设计、剪纸、粘贴画、风景画等等。

三、作品要求:1.主题:不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校园生活进行创作)2.规格:彩笔画、素描、蜡笔画、卡通画、图案设计、剪纸、粘贴画为8开纸

四、参加人1---6年级学生.作品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进行作品准备,并在规定时间上交,之后推荐--幅作品上交进行评比。

一二年级立体手工作品,三四年级绘画作品,五六年级粘贴画,剪纸作品作品.(作品请交到王冬老师办公室)

五、时间安排2018年5月16日前收集齐所有作品。每班交幅优秀作品。

六、布展及评分标准

1.展览时间:2018年5月30日

2.展览地点:润信楼二楼

3.布置:美术老师

4.评委:行政领导 美术老师

5.美术作品评分标准 学生作品要求;健康向上,独立完成。

6.评奖比例:学生作品评一、二、三奖、请同学们踊跃参与精美奖品等你来!

临河回校

2018年5月7日

【篇四】美术作品经典系列党史

中西方绘画作品中的美

美术鉴赏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来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且开发智力、潜能,提高艺术修养和陶冶思想情操。从中西方经典绘画作品中,我们能对美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谈一下西方绘画中的经典的作品:以"光为画面主角"的印象派最伟大的大师莫奈曾经画过二幅《撑阳伞的女人》,一幅作于1875年,一幅画于1886年。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这幅画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画面的人物,女人半侧着身子,衣褶因为她的转动也在旋转,动态的呈现着这一微妙的动作,而平衡女子动作的是她手持的阳伞。阳伞的灰绿色调与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与画面结合又跳出背景澄明的天空。画面中的远处的小男孩儿又拉深了画面的层次感,不仅突出了撑阳伞的女人也把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高远。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画面真正的主角"。在这幅画中,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所以印象派的胜利在于它不仅仅是开拓了一条奇路使人们耳目一新更在于它可以把画家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传递给他人。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是其他流派所无法比拟的。

蒙娜丽莎,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人们过分地喜爱她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人们惊叹列奥纳多,上帝一样的智慧,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于是,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人们惊叹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画中人由面部五官到双手,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几乎伸手可及,这是凭空想象无法完成的。倘若没有真实人物作参照,达.芬奇纵然有天大的才气也不可能画得如此生动细腻。每一个了解绘画的人都懂得,肖像画并不等同于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画首先要体现作者与表现对象间的互动;画家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铸进了画中人物,这样观众从画面上读到的肯定比真实人物要丰富的多。

在西方经典绘画艺术,再从中国古典的绘画艺术角度来看。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由古至今的中国绘画艺术经历了几个阶段。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各科画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于健美飞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与山水画,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卓越成就。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整个明代绘画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相互交替衔接的。清代的绘画艺术,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造成了形式面貌的更加多样,愈加派系林立。

《春山积翠图》作于明正统十四年,是戴进六十二岁时的作品。整幅作品用二大块斜向切入,近景以浓郁的松冠为主体;中景山岩以重浓墨点出树林;远景用谈墨稍示山形,施以苔点。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自然推出,简洁明快,颇具气势。视觉中心几株苍劲虬松屈曲盘桓,生意盎然。松下一高士曳杖缓行一书童抱琴侍随,一前一后行进在高岭小径上。中景和远景的两座山峦相互交叉,左右相切,之间的茅舍隐隐约约,含蓄有致,与前景的人物相呼应。此图云气采用浸化渲染留出空白,隐无笔痕又弥漫流动。烟霭于画底油然而生,依山坡斜势施以皴笔,虽寥寥数笔,但将山坡质地表现毕至;小景山峦用笔轻快疏爽,虚实相映;山腰虚处薄雾环绕,宛如轻纱遮盖,穿过两山之间,消失在谷底尽头。使峡谷中的茅舍树林深幽隐藏,景致愈远愈迷濛。不仅加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感,而且充满了静谧空幽,使整幅画呈现出一种高古清远,悠闲舒适的土大夫的生活情趣。《春山积翠图》很典型地代表了戴进中晚期画风的演变。作此图时,戴进已经窘迫不堪, 在京城已难以立足, 画这种春山积翠、隐土携琴的题材只能抒发不得其志的抑郁之气,重温昔日“遂名海宇”的旧梦,表达对自然景色的依恋。

欣赏着这些各种各样的展现出来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品,细腻的绘画笔法,生动的颜色深浅对比形成鲜明的轮廓感,清晰地绘画线条飘逸地表现出绘画者的艺术思想。观赏艺术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是思想的洗礼。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艺术家的汗水和长期艰苦的练习。我为自己生活在充满艺术熏陶的年代感到高兴,为艺术家们的努力付出与超人的才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