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正文

关于经典美术作品中的百年党史(精选范文4篇)

时间:2022-05-13 17:55:03 来源:网友投稿

经典读音jīngdiǎn英文名classics: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美术作品中的百年党史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经典美术作品中的百年党史4篇

第1篇: 经典美术作品中的百年党史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

作者:郝一甲

作者机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ISSN:1003-2592

年:2012

卷:000

期:007

页码:61-62

页数:2

中图分类:D2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红色经典;红色美术作品;历史印记;教育价值

摘要: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辉煌革命史中的重要篇章,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则是其重要组成元素。笔者从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及红色美术作品与革命历史的印记分析,认为正确认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创作历程,并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意义非凡,是实现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教育价值的必由之路。

第2篇: 经典美术作品中的百年党史

课 题:美术作品中的线

课 时: 1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时欣赏课。线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线都有所接触,但他们对美术作品中线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用各种有色颜料勾画出来的可见的线条上,而对艺术家利用线条创造艺术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这一功能了解很少。

本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会作为主要造型要素之一的线的功能和审美特征,为后面的实践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线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艺术传统。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对于线这一艺术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对线这一艺术语言的认识及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东、西方线造型艺术的比较,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

教学方法:

1.教法:比较法、分析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提问法。

2.学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东西方不同风格的线描作品。

学具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4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及其分类,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一个问题讲的是美术的定义,那么什么是美术呢?(生答: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2.第二个问题讲的是美术的分类,哪几类呢?(生答: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

3.那请大家看看这两幅是什么画?(出示两幅绘画作品:油画《拾穗》、国画《朝元图》)这两幅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油画是通过面的转折和光影的变化来塑造形象,而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

4.以线造型是我们中国画的艺术传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线的知识。

三:讲授新课(34分钟):

(一):什么是线。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术作品中的线,在讲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说说生活中的线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举例来说明。(是用丝、棉、金属等制成;细长可任意弯曲。如棉线、丝线。)

2:(归纳学生的答案)生活中的线是细长可以弯曲的,那么美术作品中的线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有平面的(绘画、图案)、也有立体的(雕塑、建筑、工艺),因为表现形式不同,所以线的形式也不同。那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下书。仔细阅读课文,请一个同学回答。

3:从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线,又叫线条,它在各类美术作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要素。因而它是美术家创造艺术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主要艺术语言。

(二):美术作品中线的作用。

1:让同学们看图片《克里特壁画》和《缠枝牡丹纹梅瓶》,来了解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以此来总结线的第一层涵义,线条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的要素。

2: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画(一幅由直线组成,一幅由曲线组成)。看见这两幅画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讨论:直线让人感到平静,曲线让人感到动荡。)

3:从这两幅画的组织上你能感觉到画家的心情吗?(学生回答:一种是平静,一种是激动。)
4:那画家的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是线条告诉我们的。)
5:(总结)那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了,线条的确回“说话”。所以我们说线条也是美术家创造艺术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主要语言。

6: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线条作为艺术语言也和口语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那么我们怎么来理解他的内涵了?我们来看这两根线。(在黑板上画出一根曲线和一根直线)

7:当你看见这两根线的时候,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学生答:曲线联想到棉线、垂柳,直线联想到木棍。)

8: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直线硬直线软。)

9:线除了具有软硬这种物理性质外,还具有感情的色彩呢。下面我们看下书上的范画《缠枝牡丹纹梅瓶》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你们体验到了什么,是如何理解作品中的线的?(讨论,发言)

《缠枝牡丹纹梅瓶》运用柔和、流畅的线条勾出瓶体修长的轮廓,周身布满相互牵绕的牡丹花,整个作品以曲线特有的含蓄、优美、流动感给人以和谐的阴柔之美。(归纳)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内到外均用直线,以直线特有的坦率、刚毅、沉稳感给人以和谐的阳刚之美。

(三):东西方线的造型艺术比较。

1:线作为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形式因素和造型手段,在中外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但在国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以线做为主要造型手段是国画的特点之一,他可以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

2:展示《人物夔凤图》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绘画作品,产生于战国时期,叫《人物夔凤图》,距今已有几千年,画面的形象代表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但国画已线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已非常明显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我国的画家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使线从最初仅用来描绘物象的轮廓,发展到表现物象的质感,传达人的情绪,抒发人的情感,大大提高线的表现能力。

美术作品中,以线作为造型手段,在东西方是相通的,但他们的形式美感却不同。东方注重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特别是我国的传统绘画,画家往往是借助笔墨来抒发自己内在的思想感情。

3:展示徐渭《墨葡萄》

这是我国明代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他开创了我国花鸟画大写意的画法。他是具有进步意识的画家、诗人,但因其刚正不阿,一生空有报国之志,得不到重用而穷困潦倒。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葡萄藤的线,错落低垂,左右摇动。

提问:那这种线表达了徐渭一种怎样的感情?(讨论回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4:展示梁楷的《太白行吟图》和毕加索的《女人像》。

比较《太白行吟图》和毕加索的《女人像》,看看用线造型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东方绘画注重的是表现情感,特别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就拿这幅《太白行吟图》来说,全画就寥寥几笔,就把那诗仙李白的那种傲然不逊,才华横溢的风韵刻画的活灵活现。而西方的传统绘画,则追求的是写实风格,如毕加索的《女人像》,他造型精细严谨,只有通过深刻的观察,才能勾画的那样准确。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与东方的绘画相比,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

(四):东西方线的融合。

美术作品中的线由于欣赏习惯、传统观念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他作为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要素,在美术作品中也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感。

大家看看下面这幅画

展示《流民图》

这是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在1942年画的,这幅画长26米,高2米。描写了在日本统治下中国人民苦难的生活。画中塑造100多个难民的形象,他们的悲愤、疾病、贫困、绝望被画家集中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家看看这幅画和之前我们看见的那些画在用线上有什么变化?(讨论回答在继承中国传统人物画强调的“传神”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明暗”画法。使之产生一种劲健挺拔的感觉,进一步加强人格表现力。)

(五):课堂实践(6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课本中的作品,体会“线”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区别及融合。(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代表谈下体会)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2、今天我们认识及理解线这一艺术语言。我们知道,线的含义及线的作用,即线有创造艺术形象和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两个作用。我们也分析的比较了东西方线造型艺术的不同。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我国的传统绘画,画家往往是借助笔墨来抒发自己内在的思想感情注重情感,线条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而西方绘画中的线却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虽然由于欣赏习惯、传统观念的不同,美术作品中的线形成不同的风格,但线作为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要素,在不同美术作品中具有同样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感。

五:作业布置(1分钟):

1、结合一件美术作品,分析线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课 题 (板书设计)

美术作品的线

一、什么是线

二、美术作品中线的作用

1、创造艺术形象

2、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艺术语言

三、东西方线造型艺术的比较

1、东方:注重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

2、西方:较强的理性特征

3、东西方融合

举例区

第3篇: 经典美术作品中的百年党史

课程名称:百色起义主题美术作品赏析

教育科学系 学前专124班 2012210160 刘思

统战是统一战线的简称,意思就是;阶级、政党、阶层、集团、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共同一致的目的而形成的联盟。

纪念馆的展厅设计犹如“时光隧道”,展线迂回曲折,象征着百色起义革命前辈所走过的曲折而光辉的战斗历程。1929年6月,当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有意与我党合作。我党抓住这一时机,于同年7月派邓小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化名邓斌到广西领导革命斗争。同时,中央还派张云逸、陈豪人等一批同志到广西工作。此图正表现了邓小平在南宁对俞作柏、李明瑞开展统战工作进行指导的场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衣着整齐得体举止文雅大方,代表的是中央的领导集体对地方根据地的重视。

图1:《邓小平在南宁对俞作柏、李明瑞开展统战工作》

俞作柏、李明瑞反对蒋介石的行动失败,广西政局动荡。邓小平审时度势,决定把工作重点从中心城市转移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广西右江地区。图中三人的位置真实的再现了三位领导人对百色右江区的统战工作态度。三人不管坐姿,站姿均体现了其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不管革命多艰苦我们都要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来到广西后,如何打开革命斗争的新局面,是个紧迫的问题。邓小平决定把统战工作作为党的工作重点,努力建立与俞、李良好的工作关系,进而使我党也打开了广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邓小平、陈豪人以省政府秘书的公开身份进出省首脑机关,对俞、李上层人物进行统战工作。通过与俞、李的合作,广西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9月中旬,在南宁召开了中共广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俞、李在广西执政期间,邓小平等共产党人成功地执行了革命的统一战线政策,广西实际上形成了当时全国仅有的“国共合作”局面。这个合作,推动了广西革命形势的发展。

图2:《邓小平开展土地革命调查研究》

邓小平在右江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各级革命政权,使红军发展到七千人,红色区域扩及二十多个县,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成为当时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个土地稀少,群山环绕的地区,邓小平深入群众开展土地革命,邓小平于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领导发动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举行的两次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起义后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当时我党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建立的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的建立,是邓小平独当一面领导一个地区的开始期。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是: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债务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图中邓小平和几个农民领导人于土地开展的土地调查研究,为了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邓小平不论环境的艰辛,革命的艰苦,依然深入大山。会议中有背小孩的妇女,说明了妇女也是这场革命的中坚力量。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邓小平,说明大家对这场土地革命很是期待,也说明了土地革命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为了不漏掉任何重要的信息,大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石山虽然土地少,但是要努力的把它耕种好。

第4篇: 经典美术作品中的百年党史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

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

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

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

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

性之美。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

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

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第一,古

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

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中世纪是基督教统

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这个时期的人们缺

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文艺

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革命。”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

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而近代先进的

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

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终于迎来的属于自己的曙光,这个时期的人们尽情地歌颂人,

歌颂人性,歌颂人的美是文艺复兴美学观的主旋律。美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大变革中

充当了主角,出尽了风头,走在了运动的最前面,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大画家,大雕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是这一运动的象征

和代表,他们犹如三座精神金字塔,永恒地屹立在西方美术史的第二次峰期之上。

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其作品所展现出的力量和暴发性向人们宣告文艺复兴的

不可阻挡的辉煌。

米开朗琪罗曾在著名画家吉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

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最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米

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

多芬境界的美术家。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

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

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有几个特点:一.在宗教题材作品中有鲜明的人民特色,他描写的是

穷人的宗教。二.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例如《大卫》的理想,《摩西》的愤怒,

《垂死的奴隶》的痛苦,《夜》的悲伤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回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那是时代的脉搏在跳动。三.作品反映了时代和个人思想上的矛盾,故带有悲剧色彩,

米开朗琪罗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这些作品好像是一串串峰标,它告诉人们,他有过向往激

情,痛苦和悲伤。

以色列古代的大卫王,少年是个牧童,当非利土人侵犯以色列时,大卫到前线给哥哥们

送饭。敌方的巨人哥利亚凶悍异常,以色列人正无法抵挡时,少年的大卫用甩石机杀死哥利

亚,挽救了民族。这段旧约上的神话被米开朗琪罗用来作为保卫共和国的象征。他说道:领

导人应当像大卫一样保卫民族。

1501年春,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秋天开始创作著名的雕塑《大卫》,至1504年

完成。当这件作品落成是时,整个佛罗伦萨城都沸腾了,人们都来瞻仰《大卫》的丰姿。这

座云石像取材于圣经,有趣的是,米开朗琪罗没有把大卫塑成一个牧羊少年而是赋予这个形

象以新的内容,把他雕成一个青年壮士的形象,在他的身上寄托着人类美好的理想。他不再

是圣经里的大卫,而是市民英雄的化身。米开朗琪罗以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表达了佛罗萨公

民保卫自由,反抗贵族专权和外来侵略的意志和决心。体现了人能改造世界的人文主义思想

特点。

《大卫》获得巨大的成功,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艺术上的成熟。《大卫》是一座立像,高

5.5公尺,是在一块被人损坏过,而没有雕刻家再敢于动手的,闲臵了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大

理石上雕刻而成的。《大卫》这一题材曾被多那太罗及委罗基奥表现过。米开朗琪罗对此题

材的理解完成不同于前辈艺术家。他的大卫表现了一个运动的“瞬间”。一个肌肉发达,体

格匀称的青年男子充满自信地直立着,右手拿着投石器,左手拿着石块,向地平线远处搜索

敌人。英武潇洒,具有巨大的内在力量和男性魅力。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全裸的,着重表现

了发达的肌肉,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雕像之一。这里的大卫,不是把敌人的头

颅踩在脚下,而是转过头去,逼视那越来越近的敌人。大卫的身体、脸部及肌肉紧张而饱满,

充满力度。大卫强壮的躯干,巨大的手和脚,不仅准确地再现了每一束肌肉,而且充满激情。

《大卫》是米开朗琪罗的不朽雕塑名作,使它颇负盛名的是作品所呈现的人物的性格魅力和

人格魅力,这绝不是拉斐尔的圣母身上的人性的特征,而是为正义而斗争的必胜信念即将迸

发的巨大的热情的性格特征。

人类的艺术史源远流长,无数传世精品博大精深,光彩照人,岁月的磨洗无法减少它们

蕴藏的瑰丽,反而经历过大浪淘沙的作品,让人类倍感弥足珍贵,视为天赐神品。是历史,

是人类的创造,是艺术家们思想深处的灵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让我们能深深体会这

个世界的奥妙和神奇,震撼和激情,圣洁与宁静。永远在心灵的深处感怀那些为我们创造这

片神秘世界的艺术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