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农业调研】天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08 20: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天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突破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之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天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农业调研】天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推荐)



天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突破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之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2004年至2009年连续6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天门是较早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领导力度、政策保障、发展环境、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等工作举措方面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已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产业化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理性思维、统筹考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天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全市上下按照“产业调新、品种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整体思路,已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8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6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8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3万亩;花菜生产基地3.5万亩;菊芋生产基地1.2万亩;西红柿生产基地1.5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1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1.2万亩;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小区)31个,1000头以上的“猪单元”162个,500头以上的养猪场168个;奶牛小区2个,100头以上养牛户30家,50头以上养牛户173家;年出笼60万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小区10个;水产基地18万亩。其中,优质稻、优质棉、双低油菜、生猪和水产品已纳入全省农业板块基地建设行列。2008年,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棉花总产达到4.3万吨,被省政府命名为“棉花大县(市)”;粮食总产56.9万吨;油料总产9.44万吨;生猪出栏超过100万头;家禽出笼1300万羽;水产品产量9.9万吨。全市已注册农产品商标56个,其中“黄金村”牌西红柿、“和玉”牌花菜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菊芋和菊粉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认定基地0.8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5个。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另外,还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40多家。市内生产的各种大宗农产品在本市都有初步加工(或贮藏)的能力,如宇丰米面公司年消化稻谷5万吨,昌丰棉麻公司年消化棉花4万吨,合福油脂公司年消化油料6万吨,张港鑫天公司年消化花菜5万吨,正和食品有限公司年消化罗非鱼1500吨、小龙虾3000吨。这些龙头企业年经营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带动农户2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6.5%;辐射基地40万亩,约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5%。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采取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措施,着力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计划新建和改扩建粮食、甜玉米、棉籽蛋白、林木、肉鸭等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新增投资2.5亿元。目前,中绿集团食品工业园和汉口精武鸭脖已开工建设。

(三)合作组织不断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积极发动农村能人、种养大户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龙头企业联接合作组织、合作组织联接千家万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02家,有社员1.2万人,联结农户2.6万户,联结基地近20万亩,服务范围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蔬菜、林果、农机服务等各个方面,带动社员人均增收300多元。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由拖市镇何场村种植大户宋宏林领办,主要从事“大西洋”马铃薯的订单种植,对种植户实行“六包一垫”,即包种子、包肥料、包薄膜、包病虫防治、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所有生产成本由合作社垫付。2008年,共有900多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马铃薯种植合同,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亩平纯收入超过1000元。今年,该合作社与上好佳、百事、好丽友等三家知名食品企业签订了产品供应合同,农户协议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2万亩。此外,运作较为成功的还有红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黄潭万场瓜果专业合作社、岳口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天西农民菊芋产销专业合作社、张港蔬菜营销协会等。

(四)市场体系日趋健全

全市依托优势板块基地,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张港花菜批发市场、小板黄金蔬菜批发市场、陆羽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宝花生交易市场和昌丰棉麻公司棉花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周边县市,甚至远到山东、陕西、黑龙江、新疆等省、自治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建成农家店249个,覆盖率达到85%;村级农家店(便民店)208个,覆盖率达到26.4%。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农村新型商贸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

(五)环境条件持续改善

近年来,全市先后实施了“绿色证书工程”、“农业科技行动计划”、“阳光培训工程”、“畜禽改良工程”、“动植物疫病防治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全市进一步强化支农惠农措施,大力开展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60万亩,高产农田发展到30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动植物新品种60多个,推广、应用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甜玉米综合利用技术等农牧业新技术90多项,农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2%,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软、硬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应不明显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加之农产品产前、产后服务脱节,致使产业规模小而分散,不利于基地的形成,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全市除水稻、棉花、油菜、花菜、生猪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外,其它产业总体上仍然规模小、分布散、水平低,特色产业有优无势、有产品无商品,形不成种养规模,千亩村、万亩乡基地少。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因原料不足而“吃不饱”,实际加工量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不能实现预期经济效益。一些乡镇和村在产业选择和经济发展定位上受行政区划限制,同时又缺乏科学论证,致使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主导产业差异较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

从数量上看:远低于周边县市,与我市农业大市地位和农业资源总量很不相称。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只有30家,而潜江、仙桃、汉川则分别达到了141家、70家和65家。一些特色产业(如水生蔬菜等)甚至还没有加工流通企业,处于有基地、无龙头的状况,难以步入产业化轨道。

从质量上看:一是企业规模不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虽然有健康集团、龙升棉麻、天德绿色、昌丰棉麻、景天农发、鑫天农业、永康油脂、康兴油脂、天源木业、福临化工等10家,但没有一家达到5亿元。二是科技含量不高。我市农业企业工艺装备普遍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多以初级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发展不够。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各地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各自为政,有什么产业就建什么企业,造成重复建设严重,大龙头小基地问题十分突出。四是产品品牌不响。创品牌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在全国范围“打得出、叫得响、销得畅”的名牌,产品呈现低档次、低附加值和低经济效益的“三低”状况。五是产业链条不全。同行业之间产加销联接不紧,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关联度大、配套性强、产业链长的特色产业群,地区行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以棉花为例,棉花是产业关联度最大、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我市又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以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闻名全国,按理说棉花产业完全可以做成我市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但实际上,我市现有的棉花加工企业中,中、小型脱绒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有些地方一个村就有两、三家,产能远远过剩;另一方面,纺纱、织布企业只能消化20%左右的本地棉花,印染企业仅汉城印染一家,制衣企业的布料几乎完全依赖于从外地布料市场购买。由于后续产业的发展不平衡,致使棉花产业链条脱节,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做大做强。

(三)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是数量少,规模小。一方面,社员占农业人口比率较低。全市入社社员只有1.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左右;带动农户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3%。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组织自身实力不强。多数合作组织为松散型模式,有名无实,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设施,进行市场运作和产业化服务的能力较差。

二是运行不规范。一些合作组织章程制定不严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设机构不合理,分工不清,职责不明,会员观念落后,办事效率低下,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政府对合作组织的引导、推动、协调不够,相关行业协会没有建立健全,无法规范行业内部各合作社之间的行业行为。

三是合作组织、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部分合作组织的服务内容仅限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和农产品的销售,在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加工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少,农民从合作中享受到的实惠有限。一些合作组织在农户当中缺乏公信力,在推动企业和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方面影响乏力。尤其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当市场行情低迷、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企业高高在上,压级压价;一旦行情看涨、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农民又不遵守协议,谁出高价就卖给谁。面对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纠纷,合作组织往往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听之任之,到头来只能是损害了双方的利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四)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

大多数产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检验标准,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既不利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形成。

一是农产品检验、检测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0611月起实施,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农产品准入制,要求具备产地检验、检测证书才能进入当地市场。但我市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检验、检测设备不完善、不配套,实施检验、检测的农产品品种不全,很多指标无法进行检验、检测。

二是农业生产环境堪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粮食、油菜、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因水污染造成的死鱼事件时有发生,肥水养鱼屡禁不止。

三是农产品、食品加工不容乐观。我市现有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工艺不新、卫生标准不高、管理不严,特别是一些村级食品加工企业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到全市农产品和食品产业的发展。

四是标准化生产差距较大。生产规范化程度不够,有些农产品虽有技术规程,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手段,过量施用化肥和高毒农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政府服务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服务错位。一些地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时急于求成,不是以引导为主,而是在没有摸透本地实际和市场行情的情况下盲目决策,甚至强令农户改变经营品种和经营方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失去了内在动力。

二是服务缺位。市场调研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调研队伍,不能准确、及时、全面、细致地获得市场信息,发布市场信息的力度不够、渠道不畅;涉农部门的服务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尤其对一些高科技种养加的技术指导落后于实际需要;对农业产业园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三是配套政策跟不上。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协调缺少相应的法规,对农业项目难以进行有效整合,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支持乏力,龙头企业融资难、农民群众贷款难;一些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如本可享受农电价格的龙头企业仍然按照工业电价收费;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特别是去年特大洪涝灾害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受灾粮农尚可获得每亩200元的赔款,广大棉农却因棉花未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而无法获得赔偿,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棉积极性。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有限目标、突出根本、抓住关键、凝聚合力”的原则,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运储保鲜能力、市场准入能力、合作组织能力以及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坚持科技先导,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天门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2、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菜篮子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围绕水稻、棉花、油菜、花生、花菜、菊芋、西红柿、马铃薯、甜玉米、生猪、肉牛、奶牛、肉鸭、蛋鸭、水产品、林产品等16类农产品建设高水平生产基地;建成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家,超10亿元的达到3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以上,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全国驰名商标23个,全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810个;建立完善超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形成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7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0%

(二)加快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1、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根据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方向以及我市的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水稻、棉花、油菜、生猪、水产、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花生、花菜、菊芋、西红柿、马铃薯、甜玉米、肉牛、奶牛、肉鸭、蛋鸭等十大特色产业。

2、合理布局产业基地。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突出规模”的原则,合理布局产业基地。一是种植业方面。建立以石河、佛子山、九真、皂市、胡市等丘陵双季稻产区和干一、马湾、多祥、麻洋、彭市、横林、卢市、净潭等滨湖中稻产区为主的8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以多宝、拖市、张港、渔薪、黄潭、蒋场、汪场、岳口等平原乡镇为主的6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以多宝、拖市、张港、渔薪、黄潭、蒋场、汪场、岳口、彭市、横林等乡镇为主的10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以多宝、拖市、蒋湖、渔薪等乡镇为主的3万亩花生生产基地;以张港镇、蒋场、蒋湖为主的5万亩花菜生产基地;以多宝、拖市、张港、蒋场、岳口等乡镇为主的2万亩菊芋生产基地;以小板、竟陵、杨林、开发区、岳口、张港等地为主的3万亩西红柿生产基地;以多宝、拖市、张港、蒋湖、汪场、岳口等乡镇为主的6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以沉湖、干驿、麻洋、多祥为主的3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二是畜牧业方面。以健康、天强、黄湖、沉湖、马湾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同时大力实施“百户千头”工程,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将年出栏3000头肉猪的养殖小区发展到100个,力争全市达到年出栏150万头生猪的规模;建立以胡市、皂市、九真、净潭、卢市、干驿、马湾、小板、横林、麻洋、多祥等乡镇为主的2000万只肉鸭、蛋鸭养殖基地和20万只肥肝鹅养殖基地;以多宝、张港、蒋湖、蒋场、汪场、岳口、彭市、麻洋、多祥等乡镇为主,建立沿汉江流域2万头肉牛、1万头奶牛养殖带。三是水产养殖业方面。以皂市、胡市、九真、竟陵、干一、马湾、横林等7个乡镇和合丰、张店、华湖、后湖等4个国有渔场为主,建设总面积11万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在竟陵孙湾村、横林镇大湾村、国营张店渔场建设水产板块核心区。四是林业方面。抓好绿色长廊建设,以省道、市道及通村公路等道路系统为骨架,在道路两侧建设林带,形成绿色通道林网体系,同时抓好工程造林和“四荒”地绿化工作,使全市森林总面积达到75万亩,其中杨树面积达到60万亩,打造“杨树大市”。在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促进主导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努力形成 “一乡一品”或“数乡一品”的生产格局。

3、加强农业产业园建设。用35年的时间,建设一批产业特色化、设施现代化、功能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由传统型、城郊型向现代型、都市型转变。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多宝花生产业园、张港花菜产业园、小板西红柿产业园、拖市马铃薯产业园、沉湖甜玉米产业园、多宝蒋场奶牛产业园、皂市肉鸭产业园、九真胡市水产品产业园、杨林生态农业产业园和仙北林产品产业园。加大项目整合和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园区高标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引进配备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具体项目包括园区主干道路、机耕路桥、农田灌渠、农田林网、电力设施、温室大棚、自动化灌溉系统等。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各类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专业大户入驻产业园投资创业,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增强产业园的生命力。通过将最优良的品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最现代的管理手段引入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聚集产业、典型示范和辐射引领的作用。

(三)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

1、明确重点扶持对象。围绕市里确立的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分层次、有选择地扶持若干龙头企业。实行有限目标、集中投入,坚持数年,重点支持35家规模大、前景好、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团)。

2、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 中央八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文件中有关税收、抵扣、金融、出口、运输、用电、用水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土地要素供给优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需建设用地视同重点项目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编制年度用地计划时予以优先安排;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设施农业用地等,视同农业生产用地,不办征用手续。各项规费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缴后还。

3、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扩张。鼓励、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和联营,组建企业集团。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吸引省内外知名加工企业、外资和其它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引导宇丰米面、石家河米业、恒泰米业等企业强强联合,组建粮食企业“航母”,形成1家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集团)。

4、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加工型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产品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一是粮食加工。重点发展优质营养米、米糠综合利用、碎米综合开发、稻壳综合利用项目,开展方便米饭、米线、营养强化米、营养米粉等传统大米主食品的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发展米制食品工业化生产。二是棉花加工。以精深加工增值为方向,对现有的棉花初级加工企业进行整合,解决棉花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产品质量差、总体生产能力过剩等问题,提高皮棉的初加工水平;加快发展棉纱纺织业,积极开发织布、印染及服装加工项目;配套发展棉短绒、食用油、棉籽蛋白、棉秆加工等项目。通过这些措施,逐步提升棉花产业层次,使棉花精深加工成为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三是油脂加工。重点扶持永康油脂、康兴油脂、合福油脂、华成生物、诚鑫化工、金诺棉籽蛋白等企业,开发生产精炼油、高级烹调油、调和油、专用油和保健油等,利用菜籽饼粕、油脚等副产物深度加工开发新产品。四是蔬菜加工。重点扶持张港鑫天公司、黄潭戴克森公司和杨场酱品厂等企业,大力发展净菜加工和连锁直销,做大做强干菜、泡菜、制罐加工,发展和研制技术含量高的脱水蔬菜、冷冻菜、保鲜菜、蔬菜粉、调味及调理蔬菜等系列产品,扩展国内、国际市场。五是菊芋加工。以海力菊糖公司为重点,大力开发生产菊粉、超高果糖、低聚果糖、粗饲料等功能性食品增补剂。六是马铃薯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上好佳、百事、好丽友等知名企业落户天门,大力发展鲜炸薯条、复合薯片以及各种马铃薯淀粉产品,实现资源的本地化加工利用。七是甜玉米加工。以中绿集团为重点,大力开发速冻甜玉米、玉米罐头、玉米乳、玉米饼、玉米酒等系列产品。八是畜产品加工。大力扶持汉口精武鸭脖、楚天鹅业公司等企业,集中引进一批肉牛、生猪屠宰加工和奶制品加工企业。肉类加工重点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形成品种多样化、规格系列化、档位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奶类重点发展液体奶、保鲜奶、无菌奶以及各种酸奶饮料,同时,开发牛奶甜点制品和免疫奶、功能奶、花色奶等。九是水产品加工。重点扶持正和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罗非鱼和小龙虾加工。十是林产品加工。重点扶持天源木业等木制品企业,大力发展木地板和高档家俱生产。

5、建立完善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和优胜劣汰机制。对龙头企业的认定要突出其带动能力、市场扩张能力和对本地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加强对市级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评价,实行两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制度,对评价合格的市级龙头企业,继续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及时把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的支持体系,及时淘汰没有带动能力的企业。

(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游乐、餐饮等体验性休闲活动,融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朝阳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旅互动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台湾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早在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就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农民开辟观光农园首先必须向乡镇农会提出申请,并由县政府和区农业改良场及省农林厅协同实地考察,适者纳入辅导对象,草拟计划由省农林厅审核后编立年度计划,再由“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达到50公顷,而且必须连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以观赏;有丰富农业经验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资助经费,经营主体亦提供配套资金。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办理示范性的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我市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要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1、科学编制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与农业区域布局相关联。要按照“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努力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经营。要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建设点单体设计起点要高,特色要鲜明,功能定位要准确。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农事体验融于一体。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极力避免将城市里的生活垃圾、环境压力等转嫁到农村,给农村带来“生态负担”。

2、注重突出特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农业产业、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立足于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建设上要突出“农”味,尽可能贴近农家生活。在强调“以农为本”的同时,也要重视“兴旅”,注重吸引游客参与,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3、选准发展类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有5种类型

一是基地改建型。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一些休闲、观光、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观光、度假、休憩、游乐等服务项目。我市可结合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这种类型。

二是生态旅游型。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自然生态为载体,以休闲观光为特色,为游客提供观赏、采摘、游玩等内容,使人们领略到生态高效农业的大自然乐趣。我市沉湖地区可结合甜玉米生产发展这种类型。

三是农()家乐型。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亲身参与农事活动,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我市九真镇张店渔场较适合发展这种类型。

四是休闲度假型。依托乡村自然优美的田间风光、舒适怡人的清新空气,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放松心情,尽心享受。我市佛子山、皂市等乡镇较适合发展这种类型。

五是特色餐饮型。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独树一帜的特色风味,绿色、安全、新鲜的蔬菜、家禽、水产品等,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一般来说,城郊、镇郊地区较适合发展这种类型。

4、提升管理水平。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培育和组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增强行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业务主管部门经常开展检查、指导和服务,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时化解风险,帮助解决困难。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经营规范、服务周到、安全卫生,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五)建设快捷高效的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1、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以及其它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工程”,重点扶持5个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全市80%以上的农户,所有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依托。鼓励各类人员领办或参与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对贡献突出的经纪人进行表彰。

2、强力推进营销企业建设。坚持以销促产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以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积极加强行政引导,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引进采购集团、创办大型物流中心、建立异地产销联盟等措施,形成农产品高效流通的格局。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努力实施品牌战略。抓好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建设,加大检测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等级标识制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积极推动生产基地和企业产品认证。到2020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覆盖率分别达到农产品总量的100%60%40%。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保护和宣传力度,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申请注册商标,申请费用由市财政给予补贴。鼓励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着力打造富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天门农产品”品牌。引导同行业企业向名牌企业靠拢,按照“统一对外,利益分享”的方法推动同类品牌整合,增强知名品牌的竞争实力。对首次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给予所在企业一定的奖励。

4、加强流通体系规模化和流通手段现代化建设。搞好规划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建设一批贯通城乡、联结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辐射市内外、具有集散地功能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鼓励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向超市、连锁店和便利店配送农副产品,鼓励大型超市、食品超市和便利店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建设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的农产品购销网上超市,建立农产品信息收集反馈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传统市场为基础、专业市场为骨干、新型业态为特征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

1、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以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载体,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试验、推广。在种植业上要重点推广高效新品种,推广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抗旱增产等技术;在养殖业上要重点推广快速高效饲养、水产优质高效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等综合养殖技术;在加工服务业上要重点推广农副产品加工、果蔬采摘后处理及气调保鲜和水产品速冻保鲜等技术。

2、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化。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机遇,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重点发展水稻、油菜、马铃薯、畜禽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抓紧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10万亩示范区。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的,给予信贷支持。

3、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自办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加快技术开发和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科研成果本土化,使之成为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化的中坚力量。

4、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市有站、镇有中心、村有技术员的网络体系。围绕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专项基金,促进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七)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一是建立政府农业产业化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贷款贴息、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培训、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展示展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二是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协调机制。将用于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小农水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及“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中可用农业项目的部分与农业产业化资金整合起来,集中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三是对于需要采取特殊财政政策支持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由政府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方式给予重点扶持。

2、打造“银企对接”平台。鼓励和支持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出让股权、基地和农户参股等途径,扩大直接融资。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打造龙头企业融资平台。不断创新金融理念,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拓展质押担保方式,落实金融配套扶持政策。放宽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授信管理;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允许以流动资产、林权、经济作物(果树)和动产(如牛、猪)等作为抵押,允许以大型超市进场权、网络无形资产等新的物权质押;允许龙头企业间的联合担保,允许法人代表、股东为龙头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龙头企业也要加强诚信建设,健全公司财务制度,建立准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3、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工商、民政等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审核和登记注册,要尽可能简化手续,减免费用,提供便捷服务;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自产农产品及经初加工后仍属农产品的,要免征增值税;金融部门对经批准成立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予以优先支持,并适当增加信贷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还款期限。

4、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棉花、奶牛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设立保险专项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确定保险业务承办机构,农业保险经营亏损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比例分摊。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消除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后顾之忧。

5、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格制止农产品流通中的各种乱收费行为,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无阻。农民进行田间耕作的拖拉机和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运送自产、自销、自用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自有车辆,可在收费公路上免费通行。农民在农村流动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予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费;进城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收市场管理费。

6、简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审批手续。凡属业主自筹建设资金或利用商业贷款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和备案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建和生产经营期间,各项规费按最低标准收取。对进入农业产业园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律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

(八)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统筹协调。农业产业化发展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必须进行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才能使其健康发展。市、镇两级要明确专门领导,落实工作专班,围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创新的思维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和工作举措的完善,以规划引导发展,以强有力的工作举措促进发展。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农业产业化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和政策措施落实督查制度,形成各部门鼎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2、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战场。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推荐访问:天门市 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 【农业调研】天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