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财政报告】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完整)

时间:2023-05-09 18:10:06 来源:网友投稿

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财政报告】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完整)


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

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下,全市财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依法理财,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保障了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到位,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为“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全市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2100亿元,完成2908.8亿元,增长46.1%。其中,一般预算(含国资经营预算,下同)收入完成1488.2亿元,增长46.2%;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20.6亿元,增长46.1%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908.8亿元,加中央补助、上年结转等1843.4亿元,减上解中央21.5亿元后,全市支出预算由年初2614亿元变动为4730.7亿元,实际完成3961.7亿元,增长44.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573.5亿元,增长45.5%;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88.2亿元,增长42%。当年收支平衡。

(二)市级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一般预算。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2011年市级收入预算459.5亿元,完成618.9亿元,增长43.4%。经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支出预算调整为529.6亿元,加执行中增加的中央补助等转移性收入642.1亿元、当年超收159.4亿元、上年结转264.9亿元,减执行中增加补助区县等转移性支出394.4亿元,支出预算变动为1201.6亿元,实际完成919.8亿元,增长46.8%

基金预算。经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2011年市级收入预算535亿元,经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调整为543.3亿元,完成889.1亿元,增长66.8%。支出预算423.3亿元,加执行中增加的中央补助等转移性收入46.4亿元、当年超收345.8亿元、上年结转77.4亿元,减执行中增加补助区县等转移性支出36.1亿元,支出预算变动为856.8亿元,实际完成721.6亿元,增长44.6%

一般预算超收159.4亿元,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已审定分配33亿元。余下126.4亿元中,税收超收27.6亿元拟用于微型企业、收入分配改革、教育、社保、卫生、文化、安全等民生支出,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非税超收98.8亿元拟用于城市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和购买污水处理服务等。基金超收345.8亿元,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国有重点企业资本金补充和征地成本补偿等。

(三)预算执行特点

第一,增长持续高位,收入规模再上台阶。2011年,在经济转型升级、对外开放提速的进程中,全市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效益显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5%,进出口总额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5%,有力支撑了全市财政收入持续高位增长。

总量再创新高。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488.2亿元,连续24个月增长超过40%,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全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税收支撑有力。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81亿元,增长41.7%,增幅居全国第2位,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长40%以上,五个税种增收209.6亿元,对税收增收贡献超过80%。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增收185亿元,对税收增收贡献超过70%

区县增长强劲。“一圈”、渝东北和渝东南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7.8%55.2%40%,其中税收收入分别增长43.3%47.7%41.5%。区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市级4.8个百分点,18个区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区县间协调性不断增强。

财政收入高位增长,得益于全市经济加快发展、持续向好,也与征管加强、政策调整等因素相关。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和跨年清算入库、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和征收率、取消契税减半优惠,拉动税收增长8.2个百分点;两江新区建设提速、扩城战略提升土地价值、笔记本电脑等新兴产业效益显现,拉动税收增长3.7个百分点;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政策、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拉动税收增长1.1个百分点。上述因素对增收贡献为13个百分点,全年税收收入常态增长28.7%,与经济增长水平相协调。

第二,多予少取并举,推动经济跨越发展。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积极对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资金,加强和改善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优化财税环境。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等减轻税负150亿元。出口退税65亿元促进汽摩、机电等特色优势产品扩大外销。兑现50亿元财政补助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清理市级扶持政策。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1项。通过落实税费扶持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低税率、广优惠的财税环境。

支持对外开放。围绕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开发区发展定位,分类设计财税政策,注入资本金和兑现补贴135.2亿元,加快开发建设,推动完善功能。安排58.3亿元,落实铁路、机场建设征地拆迁资金和地方配套资本金,兑现港口航运货物补贴,促进渝新欧铁路运输和铁海联运,支持开辟中东、欧洲等国际航线,打通对外通道。安排5.2亿元,支持企业投资矿产、农业和承接海外工程等,奖励商品出口,补助信用担保和融资担保,推动企业“走出去”。

加快结构调整。围绕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企业产业集群打造,量身定做物流、出口、订单等扶持政策,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加快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安排19.6亿元,支持重钢环保搬迁、千亿汽车城打造,推动机电、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安排7.1亿元,兑现金融落户奖励政策,加速集聚金融机构,支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推动物流业一体化、标准化建设,打造西部物流中心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筹集3亿元,支持旅游产业整体营销、提档升级。筹集9.8亿元,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和购物、会展、美食之都建设。安排16.6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改,支持清洁生产,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保障平稳运行。积极应对,新设立12亿元财政专项,补助电煤储备和外购电,避免拉闸限电,满足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用电需求。安排22亿元,补助成品油储备,增加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等燃油补贴,切实减轻群众出行负担。安排8.2亿元,增加粮食、食用油等物资储备,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筹集4.2亿元,支持服务平台建设,提供项目、融资、技术、人才等服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安排1.8亿元,支持企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及安全生产“双基”建设。

第三,保法定重基础,社会事业统筹兼顾。坚持公共财政方向,优先保障法定支出,注重社会事业投入,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支出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三农”支出584亿元,增长40%。财政水利投入64.1亿元,增长44%,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有效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有力提升了防汛抗洪能力。统筹35.3亿元,重点支持粮食、蔬菜、柑橘、畜禽、林果和渔业等产业发展,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落实5.7亿元,注资兴农担保公司,补助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建立“三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金。安排31.9亿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落实种粮农民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筹集47.9亿元,推进农村公路、巴渝新居和农民新村建设,对村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落实扶贫资金14.2亿元,增长21.4%,推进整村脱贫、移民搬迁和贫困村村级互助金试点。政策和资金的落实,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市教育支出318.5亿元,增长32.5%,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4%,其中市级教育经费占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例达到23.5%。投入33亿元,提高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27.7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改善城乡中小学校条件。落实11.2亿元,推进“爱心午餐”、“蛋奶计划”,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安排6.8亿元,启动幼儿园改扩建,缓解“入园难”。安排25亿元,提高市属公办本科、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推动化解高校债务,支持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发展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投入21.8亿元,建立覆盖学前、中小学、中职和大学的教育助学体系。政策和资金的落实,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全市科技支出24.2亿元,增长35.2%,其中,市级应研资金支出5.2亿元,投入达到了《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有关规定的要求。落实2.4亿元,壮大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做实科技担保公司资本金。兑现奖励政策2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实扶持政策,推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落户。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支持公益类科研院所改善条件,推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政策和资金的落实,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了经济加快发展。

全市文化体育支出30.8亿元,增长28.3%。安排2.4亿元,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保障机制。增加演出场次补贴,鼓励精品创作,提高演职人员待遇,推动文艺院团改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推动美术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安排1.6亿元,支持公益广告建设和重庆卫视改版。大力支持文物保护、人文社科研究、“唱读讲传”和文化产业发展。安排2.9亿元,加快农民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路径、登山步道等体育设施建设,培养体育人才,支持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十二运”备战。政策和资金的落实,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了文化发展繁荣。

全市卫生支出142.3亿元,增长50%。筹集52.8亿元,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120元提高到200元。落实12.8亿元,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15元提高到25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档案等20项公共卫生服务。安排6.7亿元,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筹集1.1亿元,支持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实施标准化改造。安排2.8亿元,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筹集3.5亿元,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支持建立全程监控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出台财税扶持政策,支持食品行业发展,维护群众饮食安全。政策和资金的落实,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第四,资金落实到位,重大决策保障有力。围绕推进“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和实施“共富十二条”,进一步解放理财思想,更加主动作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支出,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投入均得以保障和落实。

继续推进公租房建设。财政投入128亿元,争取融资203亿元,加快公租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在全国率先开展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调整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征管政策,落实主城区首套按揭房补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继续加大投入,筹措12亿元直接补助资本金,扶持新创办4万户微型企业。完善配套政策,积极跟进设计税费优惠、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创业培训、政府采购等配套政策,让微型企业办得起、可存活、能发展。

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前实现全覆盖。筹集36.7亿元,养老保险覆盖城乡居民,36060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待遇。筹集32亿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农转非及超龄人员养老金。安排16.2亿元,完善节假日送温暖长效机制,支持市儿童福利机构“爱心庄园”开办运行。

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统筹175亿元,加快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轻轨建设,支持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安排8.8亿元,全面推进主干道建筑立面改造和40个住宅小区整治。筹集35.2亿元,推进长江两岸绿化造林、天然林保护和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推动次级河流治理和园博园、城市公园建设,支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筹集7.9亿元,拓展交巡警平台,完善校园安保长效机制,加快阳光政法系统和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工程建设,提高群众安全感。

坚持财力向区县、“两翼”和基层倾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年市对区县各项补助总额达到1053.3亿元,增长34.7%。其中,财力性补助366.8亿元,专项补助686.5亿元。通过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推进生态功能区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提升31个远郊区县社会服务功能,支持112个市级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全市一般预算的75%以上用于区县,区县最低人均财力超过7万元,为区县推进重大民生项目提供了财力支撑。

发挥财政分配调节作用,促进缩小收入差距。安排45.9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和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水平,支持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和物价挂钩的“双联动”机制。落实31亿元,保障教育、卫生等单位绩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规范机关单位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对资金筹措的要求,面对有限财力与各方需求不断增长的平衡矛盾,面对宏观调控带来的信贷紧缩,坚持以前瞻的思维应对挑战、以宽广的视野配置资源、以科学的方法平衡资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资金需求。一方面,多方筹资,统筹平衡。加大整合力度,集中使用财力。提前调度资金,保障国有集团和区县重点项目建设。合理统筹收入,实施年度间滚动平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财政与国资的协作互动,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全年民生支出1418亿元,占一般预算55.1%。另一方面,严格管理,提升绩效。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措施。优化支出定额,滚动项目预算,统筹结转结余,提高预算约束力和支出均衡性。开展家电下乡、技能培训、中职教育、廉租住房等财政惠民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认真落实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在市级党政机关开展“四清四定”,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追加。推进预算公开,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透明度。

各位代表,近年来,政府财政工作坚持依法征收与涵养财源并举,扶持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保障重点与压缩一般统筹,规范管理与提高绩效兼顾,探索出了一条体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要求的科学理财之路,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要清醒看到,2011年一般预算增收中也有政策性、一次性及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基金收入中搬迁安置、土地整治等成本性收入占比超过六成。与此同时,在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收入结构有待优化,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一些区县和部门论坛、会议较多,专项资金使用仍存在浪费,债务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此应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预算草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2012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按照民生导向、共富发展要求,更加注重扶持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缩差共富,保障完成内陆开放、“五个重庆”和“民生十条”主体任务,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提高绩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预算拟作如下安排: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710亿元,增长15%。加中央补助收入减上解中央支出后,可供当年安排的财力为2413亿元。支出相应安排2413亿元。

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1420亿元,支出相应安排1420亿元。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69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391.4亿元,非税收入301.8亿元。加转移性收入743.3亿元,减上解中央22.8亿元和补助区县755.8亿元后,本级支出拟安排657.9亿元,增长22.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6亿元,增长12.8%;公共安全支出38.9亿元,增长21.1%;教育支出61.2亿元,增长30.1%;科学技术支出9亿元,增长28.6%;文化体育支出8.2亿元,增长2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7亿元,增长19.6%;医疗卫生支出12.4亿元,增长23.1%;节能环保支出23.6亿元,增长15.2%;城乡社区和国土资源等事务支出106.8亿元,增长14.9%;农林水事务支出23.6亿元,增长23.2%;交通运输支出72.7亿元,增长23.4%;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7.9亿元,增长17.4%;保障性住房和扶持政策等重点支出100.3亿元,增长31.2%;预备费7亿元,占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1.1%。上述支出预算确保了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社会保障、政法维稳等法定和重点支出需要。

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889.1亿元。扣除补助区县土地出让金150亿元后,本级支出拟安排739.1亿元,其中:城乡社区和国土资源等事务支出711.2亿元,交通运输支出等27.9亿元。

(三)支出安排重点

安排377亿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主要是继续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开发区、特色园区财税扶持政策,打造低税费投资环境,提升内陆开放水平;支持壮大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物流、会展、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汽摩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大力支持发展微型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兑现家电(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推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落实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补贴,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蔬菜、柑橘、畜禽等现代农业,推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支持电煤、天然气、粮油等重要物资储备,保障市场供应及物价基本稳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重点项目节能技改、污染企业环保搬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安排682亿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是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轻轨和机场建设,打造西部交通枢纽;支持桥梁、换乘枢纽、公交场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主城及外环线网;推进公租房、巴渝新居、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创模”;加大水利投入,支持农田水利设施、人饮安全工程和骨干水源等建设,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开工建设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和餐厨垃圾收运系统,继续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安排217亿元发展教育文体事业。主要是保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奖补区县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营养计划;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校园安保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加大对学前教育、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和民办教育的投入;健全学前教育、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继续推进文艺院团改制和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文物保护和人文社科研究;加快文化、体育公益设施建设;支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

安排286亿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动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信息产业等招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实行育龄人员免费孕检,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孤儿、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支持开展节假日送温暖活动,关心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安排590亿元支持区县加快发展。主要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区县最低人均财力水平;实行分类扶持,促进“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支持启动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提速发展;落实远郊区县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完善功能,加大生态功能区及资源枯竭城市补助力度;大力扶持贫困区县,推动脱贫摘帽;继续补助市级中心镇、重点镇建设。

安排142亿元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主要是保障党政机关、立法监督机构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正常运转、履行职责;支持政法机关装备、信息化和消防安保、灾害应急救援建设,增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加大刑事案件侦破和反恐、维稳、处突等经费投入,提高治安管理水平;补助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推动疑难信访问题化解和大综治格局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执法,维护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支持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强化农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拓展基层阵地和群众活动场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坚持有保有控和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对重庆实现“加快”、“率先”,具有重要意义。财政将围绕全市重大决策部署,科学谋划,主动服务,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财政 报告 重庆市 【财政报告】重庆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