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财政报告】关于通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报告

时间:2023-05-10 09:50:07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通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各位代表(委员):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请提出意见)。一、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通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报告,供大家参考。

【财政报告】关于通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报告


关于通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6年财政预算的报告



各位代表(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请提出意见)。

一、2005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05年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2005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的方针和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对财政经济工作的各项要求,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各项预算任务。

2005年我县全口径财政收入5,799万元,比预算增加699万元,增长13.7%,比上年增加942万元,增长19.4%。其中:国税局完成1,625万元,占预算的113.2%;地税局完成2,007万元,占预算的102.2%;财政局完成2,167万元,占预算的127.5%。

在总收入中,上划中央收入1,494万元,比预算增加181万元,比上年增加323万元,增长27.6%;一般预算收入3,794万元,比预算增加207万元,比上年增加359万元,增长10.5%;基金收入511万元,比预算增加311万元,比上年增加260万元,增长103.6%。

全县财政总支出28,057万元,比上年增加3,668万元,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5,564万元,基金支出2,708万元。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省级财政追加了社保、农业、教育等专项指标,县级财政收入超收、转移支付补助增加,使原定的预算支出发生了变化,全县一般预算支出由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16,618万元增加到25,349万元;超预算支出8,731万元,现提请大会审议批准。

2005年我县财政一般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46万元,下降33.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90万元,增长48%;农业支出3,634万元,增长0.4%;林业支出474万元,下降6.3%;水利和气象支出1,112万元,增长92.1%;文体广播事业费481万元,下降12.9%;教育支出7,692万元,增长10.9%;医疗卫生支出1,958万元,增长2.1%;其他部门事业费1,136万元,下降19.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96万元,增长37.2%;社会保障支出1,043万元,增长44.7%;行政管理费支出2,475万元,增长5.2%;公检法司支出1,382万元,增长33.7%;城市维护费支出550万元,增长55.4%;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763万元,增长72.6%;其他支出734万元,增长39.8%。

(二)2005年全县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94万元,加税收返还补助711万元、所得税返还补助215万元、专项补助5,45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6,173万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192万元、全部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补助1,795万元、调资补助4,277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765万元、结算补助1,236万元、上年结余110万元,收入总计25,725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25,56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5,349万元,上解支出215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61万元。

基金预算平衡情况:基金收入511万元,加专项补助1,208万元,上年结余989万元,收入合计2,708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70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为零。

(三)2005年预算执行中突出特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高度重视财政工作,及时解决财政运行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在预算执行中,支大于收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这一矛盾,2005年10月,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增收节支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增收节支的要求和措施,财政局密切跟踪预算执行情况,研究收支变化趋势,加强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各部门对此也十分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堵塞收支管理漏洞,消化部分减收增支因素,同时在财政部门向上积极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补助、结算补助及各类专项资金       23,028万元的情况下,使全县财政形势进一步好转,从而保证了全县预算收支大帐的平衡,并略有结余。

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一是确保全县职工干部工资同标准的及时足额发放;二是加大小城镇建设、旅游开发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共投资3,654万元,用于铧子山、二龙潭旅游景区建设、江边公园建设、通乡公路白色路面铺设、供热管网改造、地下排水工程扩建等。三是向弱势群体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及时安排了补助资金,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得到了及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由2001年的    人增加到2005年底的

人,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开展了民营企业和下岗职工信用贷款担保工作,安排担保基金400万元,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贷款难问题。五是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2005年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360万元,种子补贴899万元。六是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了886万元,对16所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在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县级财政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375万元。同时加大了对县镇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投入资金140万元用于一中新建教学楼及二中教学楼工程尾欠,投入110万元用于三中新校址的动迁。七是加大了国有企业改制并轨的投入,上级财政和本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597万元,用于52户并轨企业共4,914名职工的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八是偿还了历史陈欠债务506万元,其中:政府担保贷款160万元,乡镇级政府债务246万元,信用社贷款及利息100万元。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供给体制。一是深化了乡镇级财政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对乡镇级的转移支付制度,乡镇级财政收入上划到县级财政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也全部纳入县级财政统发,并对乡镇政府实行了部门预算管理,这些措施有力地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减少了乡镇债务的增加,改善了欠发职工工资的状况,保证了乡镇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有力地遏制了税收混级入库、中间分成现象的发生。二是深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部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转变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乱收乱罚现象明显减少。三是加强了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县直各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167户,全年支付资金    16,778万元,杜绝不合理支出48万元,有力地控制了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四是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2005年采购额达到889万元,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节省资金79万元。

几年来,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县财政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健全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县级财政实力显著壮大,2005年财政收入5,799万元,按可比口径比2000年增加2,584万元,增长80.4%,年均增长517万元,这对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县份来说,是一个不小发展。二是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大局,特别是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教育、农业、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领域的投入,较好地保障了我县各项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财政管理日趋规范,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对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在看到财政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刚性支出的加大要求也很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收支压力居高不下。二是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偷逃税款及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等措施着力加以解决,争取最快取得明显成效。

二、2006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

2006年,我县财政工作仍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从有利的方面看,一是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这对我县招商引资,申请立项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我县国民经济已呈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为财政增收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我县非国有经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从不利方面看,税收起征点提高、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势必影响税费收入。因我县主体财源匮乏,基础财源薄弱,后续财源、新兴财源不足,回报率低等客观现实一时难以改变,加之对“三农”、教育、社保、科学、文化、卫生、城建等各项公益事业发展投入的加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都需要财政预算安排支出,预算以外弹性支出不可预料,我县财政形势严峻,供需矛盾仍很尖锐。

针对上述形势分析,确定 2006年我县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及预算支出重点。

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奔小康”的战略目标和“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的总体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收入安排做到积极稳妥,应收尽收;支出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确保“三农”、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和科学等支出需要;深化各项财税改革,不断规范财政管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确保全年收支平衡。

(一)2006年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预算收入安排:按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财政收入增长比率按7%安排。

财政全口径收入安排6,204万元,在总收入中,上划中央收入1,652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153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00万元。在总收入中,国税局负责组织征收的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869万元,地税局负责组织征收的财政预算收入安排   2,148万元,财政局负责组织征收的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788万元。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186万元。

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科技三项费用230万元;农业支出1,561万元;林业支出351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809万元;工交部门事业费255万元;流通部门事业费151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560万元;教育事业费5,801万元;科学事业费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304万元;其它部门事业费739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305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40万元;行政管理费2,509万元;武装警察部队支出40万元;公检法司支出1,105万元;城市维护费267万元,专项支出95 万元,其他支出560万元,总预备费500万元。

基金支出400万元。

(二)2006年全县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06年全县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县地方本级财政收入4,153万元,加税收返还937万元、各项结算补助13,011万元、滚存结余161万元,减上解支出76万元,2006年可用财力为18,186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18,186万元,结余为零。

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0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为零。

(三)2006年财政预算支出安排重点

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深化改革的要求,调整财政政策取向。在确保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2006年县乡干部职工工资继续同一标准、同步统发。同时确保工资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安排其他支出。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压缩弹性支出等措施,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将财政支出逐步从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退出来,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的重点支出需要。财政对教育、科技的投入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同时,加大对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三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进一步完善加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进一步加大对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补助的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四是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保持社会稳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完成2006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财政工作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 以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为目标,加强收入征管。一是与征收机关加强协调配合,落实收入任务,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和我县收入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加强对收入执行情况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收的分析和预测,全面掌握重点税源的动态,深入开展税源调查,挖掘潜能,确保收入及时入库。三是坚持依法治税,严禁越权减免、违规减免、先征后返、异地交税等现象发生。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四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等应收尽收。

(二)以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为目标,加大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力度。2006年,继续实行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和程序。进一步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全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方式,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求和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

(三)以工业兴县为目标,推进企业体制创新,加强县乡财源建设。一是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投入,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培植后续财源,构筑工商业竞争新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贫困县及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三是大力加强县乡财源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一批立县重点项目,增强县财政的实力。四是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多方筹措、吸引社会资金,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对“稻、牧、林、药、矿”五大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植财源,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以建设法制财政为目标,加强财政监督,严格财政支出。

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要统筹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实行一般性支出零增长的政策,自觉维护预算的法制性、严肃性、权威性,切实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严格核定公用经费预算标准,严格预算支出项目,严格履行预算支出审批程序,强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不合理开支,强化预算编制管理。严格界定财政供养范围、供养标准,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规范财经秩序。

(五)以发展为目标,改进作风,服务大局。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安排收支始终从大局出发,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及部署上来。二是牢固树立主动意识。积极主动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想群众之所想、急发展之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三是牢固树立求实意识。说实话、办实事、算实帐、求实效,不搞虚报浮夸等形式主义。四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沟通、主动协调真心实意地为上级、为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

各位代表,完成2006年财政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中央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四次扩大会议对我县经济及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为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通河县 财政 报告 【财政报告】关于通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