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仅供参考)

时间:2023-05-10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哈尔滨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哈尔滨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2010年预算执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仅供参考)


关于哈尔滨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哈尔滨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大项目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保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8.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5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7.9%。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5.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6%;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0.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7.1%。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加减结算项目后,全市当年净结余1.4亿元,市本级当年净结余0.1亿元。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6%。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86.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69.2%。 

为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依法聚财,科学理财,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是我市实施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项目建设提速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新战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筹集资金的职能作用,以服务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筹措落实资金,确保了全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大力支持园区基础建设,努力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群力新区金融商务文化产业区等园区给予财政政策扶持,兑现扶持资金7亿元,加快培育新兴财源。拨付财源建设资金1.3亿元,用于区县(市)招商引资费用补助、财源建设考核奖励和扶持重点工业园区、重点财源项目,调动了区县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抓住国家大力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通过市本级财政投入和争取国家、省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专项资金支持,累计投入资金26.3亿元,重点支持了哈飞汽车新产品研发、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50万伏变压器、汽轮机厂压缩燃气轮机、海格科技白光LED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扶持了葵花药业、天顺化工等800多户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壮大规模。支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拨付资金2.5亿元,用于改制企业人员安置、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经济补偿等。三是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加大旅游产业投入,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旅游品牌。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及时兑付汽车、家电下乡等补贴资金3亿元,有力拉动了农村消费。四是积极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的投入。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及时足额拨付粮食补贴和产粮大县奖励等资金18.3亿元,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二)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市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整合和调度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民生领域投入,集中财力解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际问题。一是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市区失业保险金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72%提高到78%;百岁老人敬老费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300元,并在全省率先为市区80岁以上无基本养老金的高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高龄津贴。确保了企业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低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认真落实惠民行动任务所需财政资金,保障了为44万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惠民购物卡及惠民年货、1503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及无障碍设施改造、在106个社区建立居家老人生活照料站等惠民项目实施。积极贯彻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及大学生“三支一扶”补助资金,重点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扎实开展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961笔,金额9697万元。二是加大教育文化事业投入。全市教育支出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在确保中小学校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需要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了13所城区中小学校舍改造、1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我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全市文化体育及传媒支出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有力支持了37个基层文化站室、115个农家书屋及社区图书馆建设和1300件(套)公益健身器材购置安装等。三是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重点支持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四是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市财政多方筹措落实资金25.7亿元,用于592万平方米棚改项目建设、4.3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1000户经济适用住房补贴、1.4万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五是加大供热供水等事业投入。投入资金1.8亿元,落实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对供热企业2009-2010年度承担居民供热所增加的成本支出和城市困难家庭热费给予补贴;投入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热网改造和小锅炉并入热网,确保群众住上暖屋子。拨付资金2087万元,对居民用水给予补贴,减轻群众负担。六是加大公交事业投入。市财政投入资金1.8亿元,对公交企业落实老年人、伤残军警、学生等乘车优惠政策给予补贴,并大力支持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公交营运车辆,方便市民出行。七是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全市公共安全支出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支持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等公共区域增设电子监控设备8000多套,实施“天眼工程”二期建设。积极落实资金,为公安部门购置社区警务巡逻车500台、警用摩托车100台,增强公安部门快速出警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八是维护物价稳定,落实困难群众生活补贴。投入资金6070万元,用于支持“一圈两带”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畜禽类养殖基地建设和生猪储备等,增加供给,平抑物价;拨付城乡困难群体价格临时补贴、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学校食堂补贴717万元,确保困难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改善发展环境。一是以支持城市“中兴”战略实施为重点,着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容卫生环境。市财政投入资金36.2亿元,用于项目资本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大项目融资担保,引导金融信贷资金投放112亿元,有力支持了城区路网改造、松浦大桥、阳明滩大桥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北国水城”骨干工程量完成14.9%,被国家确定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投入资金6.8亿元,重点支持裸土地面集中整治、清理牌匾广告、扮靓城市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三大战役”实施;支持启动了“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沿河垃圾清运全面完成,河道整治按计划推进;保证了街路清扫保洁、清冰雪等资金需要,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二是着力支持改善交通环境。投入资金4952万元,用于增设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护栏、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为综合整治交通秩序、保障交通顺畅提供有力支持。三是着力支持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减轻企业负担和治理乱收费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停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市本级和区、县(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分别由137项减少到84项和87项,并重新编制《2010年哈尔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2010年哈尔滨市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向社会公开。全面开展财政部门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确保有关财政规章制度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四)狠抓财政收支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一是加大财政收入组织力度。积极协调税务部门落实年度征收计划,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对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入库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减收因素;强化小型企业税收等零散税源征管力度,深挖房产税收增长潜力,严禁越权减免税及税收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行为。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对市本级92个部门、431个执收、执罚单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稽查,防止滞留、截留、挪用、坐支非税收入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租赁价格明显偏低、租赁期限过长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将资产经营使用收益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的实施意见》,强化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庆典节会支出管理,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稳步推进了市直单位第三批公务用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三是深化财政改革。继续开展部门预算改革。将2010年市本级部门预算与政府预算一并上报市人大审议,缩短了部门预算批复的时间,加快了财政预算执行进度。研究制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约束力。深入开展参与式预算改革,将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资金,通过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方式,由公众参与讨论、决定,并进一步扩大参与式预算数量和资金额度,全市实施参与式预算项目382个,比上年增加71个,项目资金4.7亿元,比上年增加2.6亿元。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施政府采购“采管”分离,市政府采购中心由财政部门划出,由市政府直接管理。通过实施规模化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工作程序电子化操作、对采购代理机构公开招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全年实际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1亿元,节约资金1.9亿元。四是加强财政同步监督。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收支实时监控,并开展部门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完成评审项目2559个,评审金额140亿元,节约财政投资17.5亿元,评审项目数量、评审金额和节约财政投资额分别比上年增加31.2%、110.5%和94.4%。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推进了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种形式的“小金库”。充分发挥派驻财务总监作用,强化政府投资大项目单位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对大项目单位招投标、合同签订及资金支付等实行严格监督,保证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积极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工作,研究制定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相关措施,确保我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继续发挥融资职能。五是推进财政法制建设。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各位代表,2010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规模小,财政对公共支出的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二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预算安排情况 

我市2011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紧紧围绕我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45.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06.3 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8%。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3.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40.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7%。根据收入安排情况和上下级结算政策,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安排是平衡的。 

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51.8亿元,与上年持平;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94.9亿元,与上年持平。由于政府性基金属于专款收入,在支出安排上以收定支,相应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51.8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94.9亿元。 

三、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围绕落实市人大本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2011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为牵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壮大财源。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机遇,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引导。一是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用好用活有关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哈南工业新城和科技创新城完善基础设施。按照“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方案要求,用活招商引资、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达产,促进项目集聚发展,努力培植、壮大财源。二是支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支持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软件、服务外包、动漫、物流等产业发展。加大旅游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核心,全力打造“松花江湿地旅游”品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融资担保机构壮大规模。三是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配套等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重大产业科技创新项目,扶持民用航空、铝镁合金材料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科技投融资五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积极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支持现代农机装备建设,积极发展大中型农机合作社。加大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等方面投入,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打造农业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支持做好养老保险和低保工作。扩大新农保覆盖范围。支持被征地农民、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完善低保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家庭救助水平。二是支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扩面和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工作。支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三是加大教育文化投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重点支持实施第十批薄弱中小学校行业规划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集中办学工作,扶持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继续安排乡镇社区文化站、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建设资金,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四是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着力支持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五是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大力支持城市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足额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补贴资金,促进百姓住有所居。六是支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加大财政对公交发展的资金投入,用于国有公交企业运营车辆更新补助、公交场站建设、智能公交发展、既有公交基础设施隐患治理等项目。继续对公交企业承担社会福利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支持设立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基金。七是支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深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继续支持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新能源、农村饮水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三)以“中兴”战略为引领,支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广筹资金支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使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确保完成阳明滩大桥建设、松花江公路大桥拓宽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支持地铁一期工程和城市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板块”路网工程;确保三沟一河治理、居民庭院及健身广场改造等项目顺利实施。积极争取国家、省治污项目政策、资金支持,促进松花江流域治污、饮用水源地保护、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体系建设,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快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步伐。 

(四)进一步强化财政收支监管机制,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奠定良好基础。一是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保证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强财政直管的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严格土地出让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挖掘增收潜力。健全部门、区县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提高税收收入征缴效率。规范税收秩序,坚决制止各区县之间违规争拉税源问题。二是抓好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完善资产管理平台,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及收益监管,进一步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全过程制度体系。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监管。三是坚持厉行节约,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从严控制公务接待、会议庆典、因公出国、专项奖励等经费支出,逐步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四是认真开展财政同步监督和专项检查,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和财务总监对大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工作,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五是防控财政风险,确保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健全政府债务实时监控、统计制度,加强政府债务分析预警,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五)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以全市“政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新举措,努力实现行政效能的最大化。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完善市级部门预算项目库管理,提高项目分类科学性。大力推进区县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提高区县综合预算编制水平。逐步深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改革,选择部分绩效评价项目进行重点评审。强化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编制有效衔接,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到预算安排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完善参与式预算工作制度,对上年度各区县实施的部分参与式预算项目进行检查,促进参与式预算工作规范发展。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拓宽预算信息公开渠道和形式,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着力打造阳光透明财政。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继续扩大集中支付改革范围,逐步将具备条件的专项政府性资金(基金)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增加专项资金支出透明度。继续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财政支付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积极制定和完善我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提高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提高政府采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