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住建报告】副厅长在全省建筑管理会议上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14 1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拓创新实现我省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省建筑管理会议上的报告副厅长王涌慧(2011年3月23日)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厅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工作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住建报告】副厅长在全省建筑管理会议上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住建报告】副厅长在全省建筑管理会议上报告(范文推荐)



围绕中心工作  积极开拓创新

实现我省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省建筑管理会议上的报告 

副厅长 王涌慧


2011323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厅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省2010年建筑业有关工作,部署2011年建筑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下面就我省建筑业管理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2010年全省建筑业管理工作回顾

2010年,我省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48.8亿,同比增长18%,其中省外产值194.2亿元,占总产值的14.4%,全省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73.4万平方米,省内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上升至七成。全省建筑业企业2889户,注册建造师13555人,从业人员78.2万。勘察设计业全行业完成合同额86亿元,营业收入66亿元,利润总额6.5亿元。全省勘察设计企业448户,甲乙级骨干企业占全行业的比例达59.38%,勘察设计类注册人员2418人,其中注册建筑师1064人,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1354人。建筑业对我省经济建设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一)实施产业提升计划,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按照建筑业发展规划,我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长吉图经济核心区(含四平、辽源两市)、西部能源区(白城、松原两市)和东部矿产资源区(通化、白山两市)为构架的建筑业产业格局。电力、矿山、冶炼、石化等行业的总承包企业和节能、智能化、电子信息、环境工程等新兴专业承包企业得到了重点扶持,以资源技术优势拓展市场、外向经营已取得初步成效。长期在我省从事建筑经营活动、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较强经济实力的外埠企业本土化经营得到支持,发展总部经济的工作目标开始实施。

通过实施产业提升计划,充分发挥资质管理的调控作用,加强了指导和服务,产业结构实现了渐进式优化,与2009年相比,房建、装饰、消防资质企业同比降低了6个百分点;市政、公路、水利企业提高了3个百分点;机电、钢结构、幕墙、管道等专业企业比例也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建筑节能和新型能源利用专业企业得到规范和扶持,为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和绿色施工技术打下了基础。梅河、东丰区域内以二级房建总承包企业为主体地域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辽源地区以制造业为依托的专业企业群体已具雏形。同时,围绕汽车、矿山和能源等领域一批具有产业特点和专有技术优势的建筑企业外向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改善发展环境,推进制度创新,强化管理手段

为了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我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管、设计、科技、安全、招投标、质监、抗震、造价、标准等各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企业提高融资能力的扶持意见》、《外省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吉林省承接业务备案管理办法》、《吉林省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管理办法》、《吉林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业标准》、《吉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吉林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成本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吉林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吉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等近二十部规范性文件,修正了《吉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和《吉林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两部地方法规。这些政策法规针对性地规范了各方主体行为,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还起草了《吉林省工程建设担保管理办法》并已报送省政府,准备在全省实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

我们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建筑业诚信体系,构建了我省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全面搭建了网络信用平台,制定了《吉林省建筑市场信用评价试行办法》和信用评价标准。开通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构建了企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数据库,已开始试行网上审批、备案及监管。启动了三类人员与特种作业人员网上培训考核系统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招标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初步统计全省招标项目2, 314个,投资额192亿元,公开招标率96.7%。其中,省管项目共计127个、306个标段。

(三)夯实工作基础,深化专项治理,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

去年,我们继续坚持施工现场和建筑市场“两场联动”,重点加强了各方主体的标后监管,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质量通病防治,实施了一系列现场执法和层级监督检查,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质量监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暖房子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质量和建筑市场等专项检查和综合执法检查。从严查处了建筑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有关企业和人员进行了处罚和集中培训,并在全省进行了通报。全年累计追究行政责任12人、刑事责任18人,罚单近400万元,3户企业被清出我省市场。

我省全面加强了标准化工作,成立了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在年初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工作会议,有效地指导了全省工程建设。并对已颁布5年的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进行了复审,废止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8项,标准设计55项,年内编制完成工程建设地方标准30项。核定了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超限资质。对省直机关、大专院校、医院等单位分批有序开展了房屋抗震性能检测(鉴定)工作,共鉴定8栋建筑,面积73150 平米。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全系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排查工作,特别是对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进行重点排查整改。共排查出问题493个,罚没款项累计1261.95万元,其中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罚没100.34万元,其他项目罚没1161.61万元。专项治理工作得到了中央扩大内需和专项治理检查组以及省专治办的肯定。

(四)推进建筑节能,规范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了行业整体素质

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我省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增量指标,全面实现了“十一五”期间13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蛟河市、通化县和集安市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全省示范面积已达871万平方米。有14个科研项目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占申报总数的35.9%。建设科技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和推广工作,认定建筑节能产品158项;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创建“吉林省建设科技产品推广应用网”和“吉林省名优产品展示中心”;成立了“吉林省建筑节能产品企业协会”,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勘察设计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明显,全省勘察设计企业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60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和专利技术230项。

2010年各部门按照“公开、规范、统一、严格”的原则,对全省监理人员、检测人员、施工三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三类人员、企业招投标管理人员、三级项目经理和外墙保温、地源热泵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万余人次,壮大了人员队伍,提高了队伍素质。建立了全省统一培训师资库和行业专家库,人才管理更为高效、合理。充实完善了建造师数据库,实行了建造师注册网络管理。对我省建筑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机构进行了认定公告。

二、我省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建筑业在201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足,与建筑业强省大省相比差距还在扩大。一是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筑业管理手段落后,利润水平低,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模式粗放,碳排放量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专有技术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二是产业结构和发展环境需要改善。行业壁垒森严,企业产业链难以延伸,综合性发展困难,外向发展压力不断增大,房建等领域低水平、低利润的过度竞争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资金短缺和税负压力始终困扰着大部分企业。三是市场秩序亟待规范。行业监管仍然存在盲点,行业监管效能有待提高,人员素质需要加强,市场各方主体违法违规行为依然普遍存在。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规避招标、不合理工期和低于质量安全成本价等情况普遍存在,出卖资质、转包、挂靠、非法分包、围标串标等情况屡禁不止,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质量通病防治任务艰巨。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三、2011年我省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转型调整的重要时期,城市化进程步了入快车道,我省建筑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房地产市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暖房子”工程等中心工作也对建筑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稳步推进全省建筑业的发展。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建筑业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围绕全省建设工作会确定的“四项中心任务”,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行业增长方式,推动技术进步,增强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巩固完善建筑业现有产业格局,建立区域性产业集团和以制造业为依托的专业化企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600亿,增加值600亿,分别同比增长15%,对外施工产值同比增长5%。从业人员超过80万,注册建造师突破15000人。树立绿色施工技术示范工程5项。

——勘察设计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和技术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全行业产值达到92亿元,营业收入达到7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7亿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和施工图文件审查率都达到100%。

——遏制招标投标违规行为,公开招标率达到100%,施工合同备案率达到90%以上;从严查处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施工现场监管覆盖面达到100%

——建筑节能2011年全省计划确保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3000 +500”改造目标,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配套进行供热计量改造500万平方米。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大以上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0年实现双下降。

——消除重大质量事故,质量通病治理成效明显,创国家鲁班奖一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20项。

(三)工作措施

1、建筑管理

1)巩固区域性产业结构,促进行业发展。要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继续实施主动资质管理。各地要依据全省建筑业年度发展规划,找准本地区建筑业发展的支撑点,调控企业的资质等级和专业类别。支持骨干企业突破行业壁垒,拓展经营范围,发展为具有综合资质的总承包企业,打造龙头企业集群;重点支持具有电力、矿山、冶炼、化工、通信及机电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外向发展企业集群;提升县级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打造区域性企业集团;延伸地域性工业产业链,打造以制造业为依托、具备专有技术专业承包企业集团。    

2)发挥建筑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继续实施“两场联动”,围绕“暖房子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执法。以建设工程标后监管为切入点,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施工许可制度。以非法转包、挂靠、不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造价低于安全质量控制成本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严肃查处各方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

3)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低碳建筑业发展。以即将下发的《吉林省低碳建筑业发展纲要》为指针,强力推动低碳施工技术和绿色施工工艺应用。结合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构建适合省情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要将建筑构件集成化、模块化、工厂化作为突破口,促进工程制造和装配技术发展,以及新型施工机械应用。通过示范工程和示范企业,引导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支持优势企业以工程为载体,提高管理、技术和装备水平。

4)充分发挥诚信平台的作用,构建长效机制。依托诚信管理系统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自律,以日常管理和执法检查记录为依据,实施省、市及行业协会按权重综合评定企业信用,将信用信息及时录入、更新,并与企业资质晋级及招投标挂钩,切实发挥诚信体系的行业监管作用。通过覆盖全省的高效、公开、透明的建筑业诚信体系,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全面落实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抓好防拖欠的有关工作。要建立建筑业产业发展数据统计上报制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5)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全面树立服务理念,加速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建立机构,设立外省办事处,为企业发展和升级提供服务。特别是省外任务较多的企业,要确定扶持名录跟踪服务。对于市场信誉好并列入扶持名单的企业,参与外埠投标时,可在现有资质基础上,提高一级颁发资质副本,帮助其加速发展。

2、勘察设计

1)夯实工作基础,推进重点工作。完成《吉林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组织编制《吉林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恢复外省入籍企业省级监管体制。及时出台“暖房子”工程设计工作指导意见和设计要点,确保建筑节能保温效果和消防安全。举办“吉林省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竞赛”,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户型优化设计,着力解决中小户型政策性、功能性、技术性问题。

2)加强动态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勘察设计质量专项检查。全面实施工程勘察施工现场监理制度和土工试验室认证制度及工程勘察重要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工程勘察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研究和探索审查机构有效工作模式。建立全省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质审核、人员注册网络信息化管理。创新规范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实行末位降级或淘汰制度,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大力支持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大型骨干设计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打造优势品牌。鼓励和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专业、新产业设计院的建立,推动中小设计企业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扶持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为设计与施工企业一体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加快科技创新,倡导低碳节能理念。在新建建筑中优先考虑应用建筑构件混凝土预制装配(PC)技术应用系统、轻钢轻板住宅体系、高强度安全结构体系等。研究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风能应用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政策和技术构造措施,推动太阳能热水技术在住宅建筑的推广使用。鼓励“四节一环保”、低碳绿色建筑、新型保温防火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勘察设计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并及时组织编制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提升低碳建筑节能设计水平。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立绿色和低碳建筑设计专门研究机构。制定我省低碳建筑设计标准,开展星级评定工作。组织以低碳建筑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考察和培训,提高全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观念认识和执行能力。

4)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制定《吉林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信用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勘察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诚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和诚信奖惩制度,维护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秩序。全面建立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BIM设计应用技术为基础,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推广应用新的数字化正版模拟软件。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理念,打造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工程设计文件(影像)电子化、网络化传输及备案,实现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5)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大力繁荣设计创作。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开展 “吉林省工程勘察设计青年大师”评选工作,培养和造就学科带头人。有计划地开展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勘察设计、审图人员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咨询服务,推进勘察设计业的第三产业化进程。在设计方案招投标中,提倡科技创新、低碳节能,突出现代气息、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继续组织开展设计“四优”评选活动。研究制定建筑方案设计所备案制度,鼓励方案设计所做精做细,繁荣建筑设计市场。

3、节能科技

1)利用“十二五”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政策和国家拟将我省“暖房子”工程列为“国家示范工程”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按照以热源或热力站辐射区域为单位进行整体化改造的原则,力争实现“十二五”的任务三年完。培育重点地区和市县实现五年任务一年完。优化符合实际的供热计量工艺,启动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重点市县和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争取更多国家资金政策支持。

2)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规模,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使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项目的指导和监管,确保示范项目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对具备验收条件的示范项目,联合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以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为重点,创新和完善技术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

3)依据政策法规,全面开展建筑节能产品认定和推广工作。加强建筑节能产品认定管理,编制《吉林省建筑节能产品购销合同》样本,专门用于建筑节能产品购销,进一步规范建筑节能产品销售及应用,逐步解决建筑节能产品以次充好、产品质量认定责任人不清等问题。全面开展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加大我省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省建筑节能产品企业协会”作用,落实《建筑节能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定期编制和发布《吉林省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目录》和淘汰产品名录。

4、安全生产

1)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着力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全面推进“吉林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平台”的应用。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平台,开工前启动“起重机械网络在线即时监控系统”,落实施工全过程的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人。争取出台《吉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突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主体责任,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

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建立覆盖全省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培训需要的教师队伍和能够满足各地区施工现场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论证工作的专家队伍。进一步加大对“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监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适应不同层面人员的考核办法。继续开展全省安全监管人员定期业务培训。

3)完善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白城市要尽快设立独立的安全机构,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结合“督查暗访”、“交叉互检”,重点在开工前、施工旺季、汛期、工程竣工前后等易发生事故的阶段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强化建筑安全层级督查力度,加大对发生安全事故地区、企业及个人的约谈督办和通报力度。坚持“四不放过”,及时对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坚持事故分析和专家点评制度。继续组织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局长示范工地、“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活动。

5、质量监督

1)围绕暖房子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中心工作,全面加强质量监管。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吉林省既有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工程验收办法》,制定并完善“暖房子”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检查方案,参与暖房子工程检测和验收,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对质量薄弱地区及县(市)的工程实行差别化管理。加大对地铁、深基坑、重大投资等难度大、技术高、工艺复杂项目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强工程实体质量通病治理,编制《常见质量通病处理工作手册》。开展监督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2)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的监管水平及建造水平。各级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吉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监管程序,完善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模式,积极推行暗访、巡查、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见证取样制度,加快出台《吉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实施细则》,保证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督促施工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各项检测标准,杜绝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粗制滥造。

3)加强工程监理和检测行业动态监管。推行实施工程勘察监理制度。实行监理企业资质动态审查和差别化管理,落实外埠入吉监理企业备案制度。继续做好监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及诚信评价工作,建立监理整改通知单即时上传系统。修订完善《吉林省检测项目收费标准》,争取出台新的收费标准,修订《吉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监督检测信息监管平台,全面实施力学设备检测数据上传,淘汰不满足标准条件的检测企业。

6、招标投标

1)进一步强化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以及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监督管理。试行对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简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投资限额(省级1000万元、市级500万元、县级300万元)以下的小型工程项目,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符合项目承包资质、市场信用良好的承包人。

2)重点推进招标投标和评标工作的电子化,逐步开展网络招投标、远程评标等工作。利用计算机辅助评标,从技术手段上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采取网络下载招标文件、网上报名等方式,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提高工作效能。逐步推进招标项目统一编码,招标人网上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人远程投标报名、下载相关资料;实现招投标文件的电子化,初步建立起全省统一的网上招投标工作机制。

3)推行《吉林省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防止出现歧视性条款、排斥潜在投标人和对投标人不公平的内容。改进评标办法,受理企业投标时,首先在全省建筑诚信体系平台上核对企业信用记录,真正体现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完善评标专家库,加强评标专家考核管理。

4)对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重新进行核查,实行分类管理。依法应招标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重要材料设备采购),必须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交易。对设计招投标工作,依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令第2号《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等相关规定,引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地域文化、诚信评价机制,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评标细则。同时,依据《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市[2008]63号),加强方案设计的招标投标管理。

5)完善合同(信息数字化)备案制度,加强标后跟踪管理。进一步完善投标投诉受理、处理制度和招标投标投诉复审制度,严格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注重加强人员培训和发挥协会作用。

7、工程造价

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广泛进行宣传,使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及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和掌握《办法》。组织编制和发布《吉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计价定额》,并全面贯彻实施,及时指导长春地铁建设。进一步完善“暖房子”工程计价定额的子目、子项,制定和发布“暖房子”工程质量安全成本指标。总结《吉林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成本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一年来的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继续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成本指标发布工作,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以建设工程造价信用平台为载体,动态公布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结果,规范造价咨询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行为,结合建设工程造价资质检查和咨询成果检查,清除达不到资质标准要求和信用等级差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人员。广泛征求收集09版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为新版建筑工程计价定额的修编工作做充分准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8、抗震防灾

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抗震防灾责任。以应急专家库的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抗震防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制度,开展全省抗震设计质量检查工作。在延边州、蛟河市开展农村抗震民居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工作,真正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强化超限高层及超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同时,认真配合各级校安部门,全力做好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验收工作。依托吉林建工学院,加快建筑工程抗震科普基地建设。

9、标准化建设

围绕中心任务,发挥标准化委员会作用,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推进标准化建设。围绕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建筑业节能降耗和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饮水安全、沼气建设,以及太阳能、风能、建筑节能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实用安全施工工艺完善等编制相关标准。结合建设行业各领域的实际发展需要,编制相应管理与工作标准。同时加强标准修订、宣贯和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

10、信息化建设

1)充分发挥网络化手段对行业管理的推进作用。通过覆盖全省建设系统的政务专网,实现省、市、县三级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办理。各专业网上审批要做到指标数据化、流程标准化、信息公开化,五月份全面开通网上审批系统。进一步完善施工企业安全许可证管理系统功能,实现无纸化审批。

2)加快各类管理系统和平台建设。重点完善吉林省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平台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结合数据库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开展资质再就位工作。加快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网上教育培训系统等各系统和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对接。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改变监管模式,堵塞监管漏洞。同时逐步建立企业信息化云平台,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3)要加强队伍培训和制度建设。管理信息化是行业监管和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要切实加强行业监管和企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全系统网络应用水平和安全水平。要根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制定和落实各岗位各环节的责任制,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手段更新,全面提高行业监管效能。

同志们,2011年是全省建筑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我省建筑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厅党组的统一部署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为全省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报告 副厅长 建筑 【住建报告】副厅长在全省建筑管理会议上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