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搞调查做研究要带好“工具箱”

时间:2024-09-09 14:18:01 来源:网友投稿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高质量发展到建设农业强国,党中央出台的大政方针都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前奏曲”。作为年轻干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牢牢把握方法要领,校准为民“指南针”,让调查有方向,拿好查摆“放大镜”,让问题有角度,用实转化“螺丝刀”,让研究出结果。

  校准人民至上的“指南针”,锚定民忧民扰的“北斗星”,让调查研究更有“方向感”。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开展调查研究,同样要坚持群众路线,只有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才能了解民意民情,有效解决民忧民扰。现阶段,一部分基层年轻干部只要“面子”,不顾“里子”,习惯了在办公室“敲敲打打”,把到村入户视为难以跨越的“天堑”,对于基层实际不了解,对于群众心声不上心,工作开展难免止步不前。百闻不如一见,作为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敲敲打打的“手上功夫”,必须练好串门入户的“腿脚功夫”,带着问题、感情沉下去,主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在土炕板凳上和群众“唠家常”“讲土话”,做好民意的记录者、民声倾听者、民心的维护者,以“第一视角”体验“民忧民忧”,真正把民声听进去,把方法带回来,把问题解决掉。

  拿好问题查摆的“放大镜”,紧扣急难愁盼的“老大难”,让调查研究更具“紧迫感”。调查研究不是“演话剧”“走过场”,“拿着稿子念,坐上车子走”就一切万事大吉,关键在于带着“听诊器”下去,拿着“药方子”回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针对反腐斗争、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诸多重要指示,推动我国发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树立“解题”思维,切忌大而化之的“糊弄”,切实增强调查研究的“方向感”,不要浮在水面,浅尝辄止,要扎进水底,摸清“底细”,聚焦于乡村公路的修建、乡村医生培养、饮用水保障、厕所革命、危房改造、公益性岗位设计等具体的民生问题,真正地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切准实际,打中要害,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让调查研究直击“靶心”,温暖民心。

  用实成果转化的“螺丝刀”,聚焦大事小情的“起手式”,让调查研究更添“责任感”。调查研究就像是“望闻问切”,成果运用就如同“开方拿药”,“望闻问切”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评价调查研究行不行、好不好,关键要看有没有发现“病灶”、开出“药方”,标准在于能不能做到“药到病除”。年轻干部要克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急躁心理,秉持“移山”精神,在调研完毕以后,要全面汇总情况,从普遍中提取规律,在特殊中发掘本质,在抽丝剥茧中发现问题。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备忘录”,明确整改责任人或单位,实行“一件事一个号”的销号整改模式,形成整改“路线图”,制定落实“时间表”,进行全过程跟踪问效,确保整改落实落细,善于运用数据图表,形成“可视化”的方案支撑,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提出“可落地”“能执行”的具体对策,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