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2022《觅渡》读书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5 14: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觅渡》读书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觅渡》读书报告(全文完整)

 

 《觅渡》阅读报告

 梁衡,在今日这个似与巨匠诀别了的时代,也算是哲人高手。小学课本上便摘、节了他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一篇《夏感》。当时读之,不以为然,只觉《跨越》一篇枯燥无味,倒是《夏感》还有些韵味哲思。读罢这两篇后,便与梁衡在精神上又断了联系,还是不以为然。直至今日,才与梁君重逢,一路从他那“大情大理”读至“理性人生”,既有颇多赞许,也有良多感触,更有几句怨言。就先从好处说起吧,依我个人之见,以梁先生游山访水之多,若将“大情大理”几篇写成游记式的文章也未尝不可。可他偏不,只是单以风景为线索写起,一直写至中共党史上几颗明星的思想、精神,读来大有金戈回响、荡气回肠之感,更是为我这等粗通党史但知之甚少的人物指明了一条去路。就这几篇文章而言,总体上都与“觅渡”的中心相呼应,个人或政党在风雨飘摇中苦苦寻觅通向彼岸的渡口,分外厚重而不压抑,既有古苍之意又有空灵和超脱。

 “青史如镜”更显古意,其中兼杂诗词格令,读来朗朗上口,再加梁衡目光敏锐如电,稍加点拨便揭露出人物真性情,对我更是极有裨益,于我就像阶梯,不用翻阅史籍,查看经典便已在脑海中勾勒出了柳、李、辛等词人模样。而后有“理性人生”,总体上呼应觅渡之苦、之乐、之难之余又根据见闻,旁征博引地借游览之名行议论之实,淋漓尽致地突出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草草读完全书,一扫前见之余顿生赞赏、钦佩。

 此书最佳的立意,在我看来,就在“觅渡”二字。觅渡,既有芸

 芸众生苦寻渡口、追寻真理的沧桑难尽,又有佛学众生苦修,超度苦海的仙风道骨和空灵。陷于“觅渡”的小小境地,我竟像是身处大千世界。是啊,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心机、智力和情感,你的渡不对我开放,我的渡你却不理解。放眼望去,我的渡口在何方?寻寻觅觅,就算寻得又有何种方法能助我渡海,超然寻道悟理?也罢,梁衡也只教我们觅渡,还是先穷尽力量觅渡再望河求渡吧。凡事都要循序,人生也不例外。还是先觅渡再求渡得好,若真能到得彼岸,那才不负此行,而后也便可再作打算。

 学生共同研读,自己又独自思索了很久的压卷之作,是一篇评价瞿秋白的散文。秋白去世半个世纪了,为什么人们至今以至永远怀念他,纪念他?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还是因为他的从容赴死?当然有这些因素。而梁衡在散文中却绕过这些,突出地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对生,秋白本来才华横溢,如果他静坐书斋,作文、绘画、行医、治印,必能真正实现他的文化价值,但他不怀才自惜,一旦民族大众需要,就以书生之躯扑向大风大浪,好像用一块纯玉代替一块石头,去堵决口。梁衡认为这是一种最大的无私。对死,秋白不追求轰轰烈烈,而以柔弱之躯,靠理性力量淡然处之。梁衡认为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用勇敢、坚强已无法概括他,秋白是“达到了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对名,秋白在生命就要画完整句号之时,偏偏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剖析一遍,向世人昭示他是一个多重色彩之人。对此,梁衡写道:“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

 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地思考。” 几十年来,描写秋白、纪念秋白、评价秋白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梁衡是第一个从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层层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读者心中搅起了轩然大波。难怪此文一出,先后有百多家报刊转载,难怪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

 诚哉斯言!信哉斯言!记得当年《觅渡》一出,我们几个先睹为快的人,便不约而同,相互推荐。此后的几年里,我读此文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就觉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总觉得和秋白有说不尽的话。秋白一生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梁衡的《觅渡》是一篇读不尽的散文。再如《大无大有周恩来》,照我看,是恩来百年诞辰纪念文章中最有影响的一篇。为什么?恐怕也是因为写了的人格。为什么在中华大地上无处不有?是因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是因为他的忧国忧民之德?还是因为他的见贤思齐之明白……这当然是人人皆知的缘由。梁衡的散文,却绕过这些,独辟蹊径,为归纳了六个“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思,劳而无怨,去不留言。这六“无”,层层逼近人性的最高境界,这就在亿万怀念的读者中,引发

 了刻骨铭心的、新鲜而无尽的话题。

推荐访问:2022《觅渡》读书报告 完整 报告 读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