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名师基质》读书报告,供大家参考。
《名师基质》读书报告
《名师基质》该书既有名师成长的机理探究,更多讲述的是名师成长的故事,名师“打造”的案例。何谓名师,对于这一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我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懈的教育追求和永恒的教育情怀的知名教师,对所在领域和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的教师。名师,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稀有资源,也是学校教师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作者认为名师有四点共同基质,那作为普通教师的一员,对照比较,我们与名师还有多少差距呢? 一、对职业价值的执着追求,这是名师成长的原动力 我将这一基质理解为对教育事业永恒的热爱,唯有永恒的爱才能迸发出持久的动力,一朝一夕成不了名师,有才华、有能力成不了名师,名师的成长需要的是持久的动力,那便是热爱。
我不禁反思,我热爱我的工作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问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吗?好像答案又不那么肯定了。好像还没有热切到钻研教学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这是否就是我与名师的差距呢? 爱事业才能成就事业,对事业的爱有多深,事业的成功率就有多大。我一直以为,教师这个职业绝对算不上最好的职业,但它确实是一个很神圣、很崇高的职业,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生命、一个故事,我们的职业就是帮助孩子成就他们美好的生命,帮助孩子编织美好的人生故事。教师这个职业也绝对不是人人羡慕的职业,但它确实能够在教育生活的创造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的思想,可能由你
的学生传递下去;你的精神,可能在你的学生身上流传下去;你的生命,可能通过你的学生延续下去。我还记得因长时间讲课嗓音沙哑时,孩子们会善良地劝我,老师你要多喝水哦!当我完美示范动作时,孩子们会一脸崇拜的高呼老师你真棒!当有孩子们一脸骄傲地告诉我,老师你教的跳绳方法比我爸教的厉害多了!这时我会对我的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幸福感。看来,名师成长的原动力我也有啊!
二、安静与不安分,这是名师成长的心理特征 名师的心态似乎很矛盾,既安静又不安分。我的理解,安静是因为他们保持有一颗平常心,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远离社会的浮躁和功利的诱惑,以一颗平常心读书、思考和研究。但是这种安静又绝不是一种封闭和停滞,不安分使他们处在不断想突破的状态。名师应是理想的实践家,对理想有着不懈的追求,对现实有着不断的实践,他绘制的是未来美好的蓝图。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安静和不安分,那你就不具备名师的基质。
《挪威的森林》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一个人都象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那里是灵魂的所在地。身处暗室,闭门独处,正是为了面对真实的自我。”《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为了静心沉思,听从内心的召唤,去森林中过一种隐士生活,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事,全心全意记录自己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想成为一位名师,就要让自己拥有一个“地下室”,一个属于自
己的“瓦尔登湖”,在其中守卫孤独,忍受寂寞,自我咀嚼,自我思考。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静的事业,是生命间的活动。我反思自己,我静下来了吗,有不安分的心吗?好像还差一些。
三、文化底蕴与才情,这是名师成长的能量与优势 成尚荣先生说“一个文化背景单薄,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师,视野不可能开阔,底气不可能很足,专业也不可能很强,当然离名师的距离不会很小。” 我觉得我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每天都有可以教给学生的新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时代更迭,日新月异,但我教给学生的东西变化并不大。在跟班走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这个内容教过了、那个内容也讲过了,反复地在炒夹生饭,学生学的无趣,我也教得乏味。我们的课堂如果不够丰富鲜活,而是一潭死水一成不变,或者永远停留在一个平面上,它就疏远了学生的天性。疏远了学生天性的课堂,也必被学生所疏远。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次要的,有时候方法技巧的东西研究得越多,越容易迷失在种种误区之中。如果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不够扎实,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出问题。
作为名师,一定是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与才情的人。大凡有创造性、有魅力、受学生喜欢的名师,都有丰富的情感,无处不在的才气。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不能仅局限于体育专业知识的涉猎,要博闻杂览,既做专家又做杂家,当我们有了这样开阔的大视野与大格局,那距离名师就更近了。当大家把兴奋点和重点都放在了专业发展上,无形中就把专业从整体素养中分离出来,这样你只能成为一名专业的
体育教师,而不能成为一位体育名师。
四、敏锐、灵感与独特的见解,这是名师的思维特质 名师总是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敏锐观察力、独到的见解,能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悟人之所未悟,这乃名家之“名”所在,即名师的思维是活跃的、敏锐的、开阔的,具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成就了名师的大发展、大智慧。而我自认是一名普通教师,会按部就班地工作、教学,但这种思维还不够敏锐和独特,这应是我与名师的又一差距吧!这需要阅历的积累和思维的沉淀,以及教学中的不断反思与探索。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我认为名师成长最为关键的要素还是要依靠教师内在的力量。李嘉诚曾用鸡蛋作比,他认为,从外部打破,鸡蛋就成了别人口中的食物;自己“打破”自己,就诞生了一条新生命。人生亦然,一直用外力打破,你永远是别人口中的食物;坚持从内部“打破”自己,就会获得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重生。
我们不可能个个都成为名师,但我们可以借鉴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做最好的自己。只要我们有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信念与心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也将成为不是名师而胜于名师的“另类”教师。
《名师基质》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心中充满阳光。
推荐访问:2022《名师基质》读书报告 基质 名师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