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婴儿一出生即受到大量微生物的侵染,主要来源有母亲及他人、床铺、空气、食物等。出生后人体的皮肤是微生物最方便的聚集处,接着微生物侵入鼻、口腔、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从而使新生儿中感染性疾病占有较大比例,为了了解新生儿皮肤表面的细菌感染类型和菌群分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方法:我院2008年至2010年出生3天的400例新生儿皮肤表面菌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新生儿400例,32例未检出微生物占8.1%,368例中共分离出390株微生物,其中G+球菌298株占76.41%,G+杆菌59株占15.13%,G-球菌2株占0.52%,G-杆菌25株占6.41%,真菌6株占1.54%。结论:目前新生儿皮肤感染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部位之一,必须要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防止新生儿发生感染性疾病。
【关键词】新生儿;体表;菌群;调查
【中图分类号】R17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406-01为了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我院于2008年至2010年对本院出生3天的400例新生儿皮肤表面菌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我院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病原菌谱,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
1材料和方法
1.1采样部位:颈部、胸部、腋部、脐部、腹股沟部、肘部、背部的皮肤表面。
1.2采样器材:血琼脂平板、营养琼脂平板、伊红-美兰平板、无菌拭子(9g/L氯化钠溶液)、细菌生化鉴定试验卡(肠杆菌科、微球菌科、链球菌科)
1.3产地: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采样方法:用无菌拭子在采样部位来回涂抹两次(面积约为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人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1.5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采样液分别放人营养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中各1ml于35℃培养24~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将不同菌落的细菌接种到相应的细菌生化鉴定试验卡上,于35℃培养18小时后上机读卡做判断结果。
2结果
本次调查新生儿400例,32例未检出微生物占8.1%,368例中共分离出390株微生物,其中G+球菌298株占76.41%,G+杆菌59株占15.13%,G-球菌2株占0.52%,G-杆菌25株占6.41%,真菌6株占1.54%。
3讨论
(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住院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新生儿长期处于宫内的无菌环境,缺少各种微生物抗原的刺激,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处在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对很多微生物缺乏抗定植能力而易发感染;同时新生儿无自理能力,全依赖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消毒隔离不严、手部污染是间接感染的原因之一 。
(2)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生儿抵抗力低,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而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1]。必须完善管理措施制定相关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新生儿管理制度》等。
(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新生儿每日皮肤的清洁,尤其是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的干燥,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异常分泌物等,如有则及时处理。
(4)加强新生儿监护室、母婴同室的规范化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注意对恒温箱、蓝光箱、复苏器具等消毒,避免残留血液、奶液、分泌液等异物感染皮肤。
新生儿皮肤感染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部位之一,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抗感染意识同时,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将之列入常规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视[2]。防止新生儿发生感染性疾病。参考文献
[1]周敏,丁爱国. 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2]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及干预措施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10(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