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读后感7篇母亲的手读后感篇1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写的非常好,让我很感动。当作者写了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哭了几天几夜,饭不吃,觉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手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指读完一本书后把内心的思考用文字起草出来的书面表达,我们可以在读完一些文字后认真起草一篇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母亲的手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母亲的手读后感篇1
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写的非常好,让我很感动。当作者写了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哭了几天几夜,饭不吃,觉不睡,还想随母亲一起长眠于地下。我也很想哭,我能看得出他们母子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
作者很后悔不该离开母亲,应该陪在母亲身边,让她开心的过每一天,当他最后一次回故乡,他看见母亲的棺材放在那里,便大声痛哭起来,当时他心里真想一头*死。他舍不得母亲离开,因为母亲在她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母爱是伟大的,每个人的母亲都很伟大,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话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才把我们养大成人。母亲真伟大,从小我们调皮捣蛋,虽然母亲打我们,骂我们,当时我知道母亲都是为了我们好,打我们后她自己心里比我更痛。为了让我们能够成才,她才这样做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母亲对我们的爱,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母亲对我们的期望。
母亲的手读后感篇2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与写作,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与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那么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集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要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这些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的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么?”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奶奶,你答应我嘛!” “可……它们现在还小哇……”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你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的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更漂亮的盒子里。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它们么?” “奶奶,我不想等了,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些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扯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在不盼着吃蜗牛了。
我问:“你明白什么了?”
儿子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诺诺连声。果然再不盼着吃辣味儿蜗牛、喝蜗牛汤了。甚至,再不关注那更漂亮的蜗牛们的新居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么?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眼色,我困惑地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了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真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母亲的手读后感篇3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多花朵,我学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感人文章。
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觉得我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不听母亲的话,惹母亲生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的学习。而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得不到母亲的呵护。我却这么不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这些日子,和季羡林这么一比,我感到很惭愧。季羡林懂得感恩,当他取得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写道:“我一生中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最终悔恨的却没能照顾自己的母亲。
现在,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哪怕只是帮母亲泡一杯热茶、那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孩子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留下遗憾,要尽一切权利去孝敬父母。
我不只被季羡林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而感动,还被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所感动。
这位收复台湾的英雄郑成功,顺治(公元1661年四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名士兵成功收复了台湾。
我被郑成功这位勇敢、爱国的精神所打动。从现在开始,我要向郑成功和季羡林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母亲的手读后感篇4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胡适在《我的母亲》中,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他对母亲的那种深深地尊敬和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透过字里行间,强烈的表达了出来,把母亲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感人至深。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胡适的母亲教子很特别。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问他昨天是否做过了什么错事、说过什么错话,引导他认错后改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他继承父志,然后上学。并且,胡适的母亲在对待儿子犯错后的态度也容忍有度:严肃的目光,事小待到次日早上才提起,事大关起门来教训,“不在别人面前骂自己的儿子”,秉持“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这就给了他相当的尊严。胡适的母亲遇事注重人格上的不受侮辱,不拖泥带水,在她对待五叔的流言的处理上“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也对胡适留下深刻印象。但她也是慈母,我小时候“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在胡适成长的道路上,母亲对于她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家境窘迫,即使要靠典当首饰过日子,还是宁肯自己遭受困窘,硬要借钱买下他想得到的《图书集成》这部书,可见她是一位注重智力开发的开明的母亲,也可以从这些小事折射出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篇文章用最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最伟大的母爱,通读全文我们感受到的对母亲的那种强烈的敬爱让人深受感触。胡适最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接受的便是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
忠孝礼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几千年道德行为的精辟的总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的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巨大,源远流长。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孝”,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把“孝”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前提,认为“孝”是美德之首。古有虞舜孝感动天,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今有邓小平赡养继母等鲜活事例,还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等诸如此类,无不折射出孝文化的光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使我们做人根本。我们每个人为人子女的都应该当懂得感恩,崇尚孝道,做好份内之事。当我们的父母老去的时候,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叹…。
母亲的手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一篇叫《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文章,让我感触很深,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育,懂得了要给人鼓励等道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个幼儿园的家长会上,一个老师对一位孩子的母亲说:“我怀疑你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上课连三分钟都坐不住”。而这位母亲回家却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原来只能坐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就这样,从幼儿园到中学,这个母亲每次都把老师的批评变成表扬和鼓励。最后,这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文中这个孩子之所以可以考上清华大学,那都归功于他的母亲每次家长会回来后把批评变成了表扬,对孩子说他进步了。如果他的母亲当时不这样做的话,那结果肯定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只要多多鼓励,就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孩子的上进心,从而获得成功。还有老师不应该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应该找出学生的点滴优点,加以鼓励。
老师抓住孩子缺点不放,这个我倒有个事例。以前,有个女孩第一次拿了一个九十九分回来,她的母亲没有表扬,反而质问她为什么没有拿到那最后一分。从此,那个女孩再没考过九十九分到一百分。做家长的应该抓住孩子好的地方,加以鼓励,把不利的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我希望一些老师和家长不要抓住我们的缺点不放。你们可能以为多批评可以使我们好上加好,然而这却会抹杀我们的积极性。我以后遇到了困难一定不会退缩,还会鼓励自己知难而进,决不会因为别人指出我的缺点而失去信心。作文
母亲的手读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读完后,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眼睛里早已热泪盈眶。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与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
当我读到第二自然段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作者六岁就离开了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仅仅回故乡两次,而且都是奔丧,才陪了母亲几天。当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季羡林得知这个消息时,整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啊,母亲在临终前也未见上自己最亲爱的儿子一面。这时,我明白了:什么金钱、荣誉、地位……都没有这难能可贵的亲情重要。作者季老为此悔恨终生。
再看看生活中的我吧。别说是做家务,就连帮父母洗脚、按摩这样的小事都不做。父母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只要是稍有一点不合我的口味,我就挑三拣四。没办法,父母只好为我重做。有一次,妈妈让我扫地,我撅着嘴拿起扫把在地上随便画了几下,就算完工了。妈妈数落了我两句,可我却与妈妈顶起嘴来。唉,现在想起来,真后悔!
同学们,千万不要等到自己后悔时……现在哪怕是在父母下班后给他们递上一双拖鞋,送上一杯热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给他们极大的安慰。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孝敬父母!
母亲的手读后感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故事讲述了一个体重只有89斤的母亲为儿女们挑100多斤的重担。这是多么的`沉重呀,母亲的身体怎能承受的住呢?可为了儿女,母亲承受下来了,这是伟大的母爱呀!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母亲生病时第一次抱母亲。可是作者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在作者的印象中,母亲是力大无穷的,通过“我”抱母亲,母亲也被“我”感动了,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在我的心中母亲一直是伟大的。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母爱与关怀,这些也是用金钱是无法取代的!也是无法用物品替代的!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些贴心的话语,甚至一杯热乎乎的奶茶........就会让母亲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她深切的爱着我们,使我们活泼快乐,让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深受感动的一句是“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里能看出母亲的辛劳,母亲为了孩子,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这使我深受感动!“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母亲很伟大,因为但逢有重担,母亲是舍不得让“我”干。
通过读《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很伟大!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妈妈像火箭一样飞快地跑到药店,急匆匆的买了药,回到家,妈妈耐心的喂我吃药,然后在想尽千方百计的给我做好吃的,妈妈在我的心里是无人能取代的,也是最伟大的人!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这些年对我的照顾,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的孝顺您!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的!”
最后,我还是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我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比如说:我有时会发点小脾气、对您不够尊敬。我以后一定会克制住自己的!
啊!总之,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父母。那样,妈妈就会心满意足。她的辛苦也就不会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