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学名著读后感(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02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学名著读后感(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学名著读后感(完整文档)

 

 大学生心理学名著读后感

 心理学名著读后感 1 1

 看完了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读到书的最后,成年晚期的心理变化,0 60 岁直至死亡的这个阶段,人的生理、心理、智力 … 变化,逐渐的衰退,随着身体的落寞,我们随着环境被变化着,退化着,终究走入死亡或者消亡,亦或者是再生重生,集天地之灵气,聚气血的魂魄,再来亦或是不再回来。

 “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上的老化,社会交往、角色地位的改变以及心理机能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的消极情绪与情感,包括:

 冷落感

 想起母亲,不知不觉中,她的生活已开始 “ 离群 ” ,离我这 个小家庭,离我的心理发展,离我的情感需要,便已力不从心的离开,像是一颗被剥开的果壳,脱离了对种子的依恋,不得已被分开。

 孤独感

 想起有一次和母亲争吵,妈妈生气回她屋里,当我回过神去房间找她,看到她独自在屋子里来回渡步,第一次觉得母亲是如此的孤独,我与母亲说 “ 妈妈,别生气,我不是故意的,我怎么感觉到你是那么的孤独 ” ,母亲若有所思的哭了,而我埋住了汹涌的情感,转入至我的世界,像是母亲的世界我进去过,又出来了。

 疑虑感

 母亲的敏感是正常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会一触即发,为什么会那么强烈的 “ 自尊心 ” ,心里口里的倔强,为 什么住在自己女儿的家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外人,生活的经验,事事的变化给母亲带来对生活的疑虑,在离生命终点越来越近的前头,我看不到她的忐忑,她还在生长着,带着热闹的心境,直到心灵越来越接近终点。

 忧郁感

 我妈还是一个乐观的人。我看不到她一个人叹气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只是她丢了钱或者看到我扔东西,心疼的去指责。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在家看电视,收拾屋子,做饭,帮我管教孩子,和我们一起出去散步。她喜欢收废品,把家里收拾得满满的,从早忙到晚,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我必须尊重母亲的精神需要,在她的世界里她做出了最适合的 选择,她没有走忧郁之路,她在想办法排解忧郁,我幻想的场景是我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求,并不曾感知到母亲的真正需要,或者母亲已经放弃对我的需要,独立着找到了那份平衡。

 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 老有所乐 ” ,乐在哪里? ? 大部分的父母在带孙子,大部分的父母不知道晚年做些什么? ? 甚至很多父母还要为了生计去奔波,更何况没有儿女可依的心理状态,她们会有不满情绪,她们也是人,装着一辈子的风雨飘摇,她们的志向不在老有所依,她们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有所收获,有所传承,有所归属。

 我们也会老,这句话并不陌生,至少我还没有去仔细想想我的老年生 活,那时的我,或许没有退休金,也或者身体衰退的变化令我总是力不从心,亦或许孩子这样的那样的需要

 仍拖着我年迈的激情,在现实的道路上心无所依,更或是只想着不要给孩子带来拖累,让他自由的好好的生活 ……

 为了变老,现在我要做一些储备,跟上身体、思想、精神的变化,培养自己的兴趣,与时俱进,在思想上更加宽容,以美丽的勇气一步步接近终点,在经济生存压力下,冷漠孤独的感觉渐渐淡去的时候,保留爱的火种,在离开身体的时候,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更年期就像青春,把人生的路玩得一路坎坷。

 直到有一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人世 间过上几十载,我们会知道那所谓的意义在岁月的虚度里如何结出果实,我们还会知道那心心念念的交错与割舍,都为了成就我们这一生,存在即是意义的诺言,生生世世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也没有死。

 心理学名著读后感 2 2

 发展心理学研究从受精卵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这是不是说明,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心理呢? ? 至少胎儿发展到后期应该是有部分的心理的。或许这段时间的心理由无到有也是人类心理进化的缩影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我国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

 “ 心理科学 是超科学的科学 ” 。因此,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人们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外部行为上。

 与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 首先,人的行为明显受心理活动支配。外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认知、情感、意志、整个人格等心理过程对行为有很大影响。其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心理很复杂。人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

 的一些心理活动,甚至表现出一些与内心不符的外在假象。最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外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能使心理活动变得神秘、不可预测、无法研究。

 通过长时间、全面系统的观察或者仪器分析,还是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的。

 对于心理的认识,以及对于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 ( 至少是中国的) ) 比较遵循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 认为行为是意识的外显表现; ; 认为心理可以分析。但是以我的观点看,认为心理是由物质决定的或者过度神秘化心理( ( 灵魂) ) ,都不是很全面。心理之中,既有有生物基础的部分,也有一些部分是物质之外的。

 如果把心理活动分成不同层次,在不同水平上加以研究,心理学可分为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如果把心理学按其应用范围加以研究,心理学又可以分为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我们心理咨询行业的各种 “ 大师 ” 的课程,放在这个体系中,寥若星辰。

 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心理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是研究谱系和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今天的人类心理学一定有动物心理学和早期人类心理学的遗迹,是集体潜意识。

 心理学名著读后感 3 3

 作为 一位新东方的个性化老师,我认为自己有必要也有义务去全面的了解学生,遵循一些教育原则,明白教育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读了英国心理学家布丽姬特。贾艾斯的《发展心理学》。本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知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胎儿的发展、婴儿的认知、知觉发展、发展阶段、记忆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和未来的挑战等方面,全面介绍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各个阶段的特点,系统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人物、重要理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更深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因为平时比较多接触到的都是初中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处在我们平时所说的青春期中。青春期又称为 “ 困难期 ” 、 “ 危机期 ” ,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我看过一篇调查报告,0 600 多名参加调查的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时, 42%的初中生和 75% 的高中生的心理防卫方式大多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在我看来,很多学生的在上初中时出现成绩下滑,逃学、厌学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很多都可以归结 为心理健康的问题。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许多家长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把成绩差归因于表面的贪玩、注意力分散等。,一味的施加压力,而忽略了孩子的很多心理需求。但是因为教育制度不完善,学校的老师有各种升学、升学、业绩的压力,不可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新东方的个性化老师,他逃离了不完善的教育体系,一个个面对学生,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帮助

 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从根源上帮助他们。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余时间多阅读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从而 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帮助。

 在书中,我对中学生常见的行为和心理问题以及一种学习障碍印象深刻。学习障碍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足以影响其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不是由智力低下( ( 智障) ) 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甚至智力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与智商不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阻碍,某个特定的学习能力( ( 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 有缺陷,或者某个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原因可能是遗传( ( 生物) ) 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大部分是社会( ( 家庭、学校) )因素造成的。

 “……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 学,我通常会忍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困难是中学生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1 1 、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进步。

 2. 配合学校老师查漏补缺,弥 补知识空白。

 3 3 、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面。

 4 4 、真正含义上的 “ 分层教学 ” ,创设成功情景( ( 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 ) ,体验成功喜悦。

 5 5 、克罗华特的 “ 角色地位改变 ” 法( ( 帮助低年级学生) ) ,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百般宠爱。一旦和老师同学发生不愉快的摩擦,往往不肯主动认错,缺乏包容和理解。当学习成绩或日常表现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处于迷茫、困惑的状态,心理非常脆弱。这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学生的心理负担就 会增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他们对学习感到厌烦,采取逃避措施。

 中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抵御挫折的能力。努力解决学习和考试中的难题和错题,就会进步,逃避只会积少成多。真正的幸福是需要困难来陪衬的花朵。

 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别人的帮助,不是我们能力的降低,而是升华。不要害怕被拒绝。适当地寻求帮助是我们生命的增长动力。在共同应对艰难困苦的学习生活中,携手共进,共克时艰,才会有攀登高峰的荣耀。

 心理学名著读后感 4 4

 一直都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这一学期,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丁敬耘老师的《发展心 理学课程》。丁敬耘老师在复旦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虽然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深奥难懂,但是经过丁老师的讲解,却变得浅显起来。

 丁老师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退的心理发展过程,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现象。

 在谈到心理发展特点的时候,丁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行事,也不要拔苗助长。对于这段话,我感触特别深。

 可能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人都慌了,尤 其是为人父母的。看着怀里挨饿的孩子,父母开始为他们的未来担忧,很早就为他们规划了成长之路。所以,孩子一会说话,家长就开始自己的训练计划。四岁的孩子已经上了各种辅导班 —— 钢琴、舞蹈、主持、声乐,甚至英语、奥数。为了迎合家长,现在的幼儿园几乎变成了小学低年级的教室。幼儿园的孩子要学拼音、写字、算术、加减法。

 老师和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觉得自己是在给孩子增加营养,好让孩子强筋壮骨,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其实,他们却是在揠苗助长一一过早被催熟的孩子往往没后劲儿,甚至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

 同样违背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孩子三岁,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 到了七八岁,他们开始进入第一个逆反期; ; 而到了 2 12 岁,则进入第二个逆反期。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退到孩子身后。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不放心孩子,而把孩子限定在自己身边,事无巨细,都一一插手。还有的父母则是过于依赖孩子,舍不得与孩子分离,因此通过情感纠缠的方式,将孩子拴在自己身边。正如丁老师所说,孩子该独立的阶段,一定要让 a ta 去独立,不要留在身边。如果现在你放不开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也放不开你,他会事事依 赖你,甚至会变为啃老族。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好好学习心理学,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心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平衡性。孩子心理的发展,有的阶段特别快,有的阶段则很慢,但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任务,过了这个阶段,想发展就很困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关键期。比如孩子 3 3 到 到 5 5 岁时,正是立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就要受到惩罚。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 3 3 到 到 5 5 岁这个规则教育的关键期,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会无所畏惧。一个无 所畏惧、任意妄为的孩子是最可怕的,他会像小怪兽一样席卷一切、破坏一切。此时你再想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关键期。

 丁老师说,心理发展实质是我们人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发展好了,就与环境平衡了; ; 发展不好,人与环境格格不入,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进行矫正和调整,是孩子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

 心理学名著读后感 5 ...

推荐访问:大学生心理学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 名著 心理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