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本,供大家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它描绘了第一个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并把所见所闻以及感受都写进了书。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写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一)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该书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通过亲身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实地考察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报告文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作为根据当时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纪实文学,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而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既是一本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经典资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八十年前的经典著作,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震撼,使人受到深刻的党的历史教育和党性锤炼,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那异常艰苦的革命岁月,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当时共产党人正是始终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共产党也正是秉持了这种理念,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推动革命事业从胜利走上胜利。通过阅读此书,能使我们进一步找到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一步找到和理解统一战线的初心,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画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圆",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再创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二)
翻开《红星照耀中国》,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旋绕在耳畔的是枪炮声与人民痛苦的呼叫声。又恍惚间来到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凝望着无数爱国志士谱写着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诗章。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___的诸多疑问,以令人敬佩的勇气与决心,为探求真理而来到了被国民党所封锁的红色区域。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像当时的红军战士一样,完成了自已的目标,并让《红星照耀中国》向我们述说这段珍贵的历史。
80多年前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同一把火炬,在无边的黑夜里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光明。国内反动势力的狂风扑向它。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它。可这把火被狂风吹得更猛,灼热的火焰渐渐将铁蹄融化,火焰蔓延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___的火焰到哪,哪里就有人民支持它。它燃烧了中国,解放了中国!然而,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磨练出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内外形势的压迫中,为人民着想的方针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在大多数战争中,红军发明的战术很好地击败了敌人,但是有一个因素是红军成功的前提,也是为红军行动指明方向的灯塔—信仰。
正是红军有着___一定胜利的信仰,所以在被国民党军队围困时,能不顾自已的性命,为长征保留___的种子杀开一条血路:正是有着信仰,所以红军弹尽粮绝时,要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穿越荒无人烟,危机四伏的草地时也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下去。
信仰,犹如一颗红星,照耀到了全中国人的心里。因为他们坚信___一定会胜利,所以坚定不移地冒着生命危险参加红军,而不参加有高官厚禄的反动势力。红军战士们抛弃了自已的利益,而把自已奉献给祖国,他们深知,这些战争是为自由而战,为民主而战的。老百姓就像源源不断的助燃剂,让___的火焰越来越旺,而那颗红星,也在烈焰中闪烁出晶莹的光芒。
合上书,我们今天依然能体会到信仰的力量,从“嫦娥四号”造访月球背面到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面世。因为有了信仰,我们才能坚定执着地完成任务。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红星,将永存于我们心中。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三)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 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 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四)
刚看到作者写的序,了解到了大致内容,我就喜欢上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作者打破了新闻封锁,让西方人看到了贫瘠的中国土地上,那些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进行极其艰苦的斗争。这些人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作者的报道相当程度改变了当时国际上对“红区”的偏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新闻之伟力!《红星照耀中国》因此成为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
再看到里面的人物,他的胆量值得我学习,我更是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作者向我们讲解新中国的传奇人物。其中,贺龙是很多令人震惊的。
他的父亲是清朝的一个武官,有一天,同僚宴客,他带了贺龙去。他当众夸奖贺龙的胆气。有一个客人决定要试验一下,便在桌子下面放了一枪,正常人听到枪声应该吓了一大跳,当时酒席上的另一个武官就被吓了一大跳,可是贺龙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这说明贺龙当时9岁的胆量已经可以和高级武官匹敌了。
这本书还讲了中国成立之前的许多战役,“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1936年,31岁的作者,一位孤胆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帮”。作者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喜欢。
在这儿。我想说《红星照耀中国》,我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五)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一书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笔,描绘他们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展示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这部不朽的著作一问世便轰动了全世界,时间过去了八十年,仍充满着涤荡我们心灵的精神力量。
矢志不移,追求真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红军领袖将领和普通人一样,或出生贫苦,或家境富足,却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不断发生转折,逐渐了解和接触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冒着被捕杀头的危险,从学生、士兵、农民成了旧世界的__者,这就是一个个共产党人的由来。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笃信不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无论普通群众和红军战士,坚信共产党人带领他们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义无反顾地加入这支穷人的队伍,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坚韧不拔,顽强斗争。红军长征,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是一部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围堵之中,红军缺衣少食、武器简陋,既要和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还要经受雪山草地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战胜自身的疲劳、饥饿、疾病,以无比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创造这一奇迹,依靠的是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钢铁般顽强的革命意志,这正是红军维系旺盛斗志的革命觉悟,是他们为之战斗和牺牲的简单的信条,如果有丝毫的迷茫、动摇、懈怠,是不可能战胜这些超越人类想象的艰难困苦。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六)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写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