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读后感1 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问题、方向问题日渐成为一团笼罩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头的疑云,挥之不去、驱散不尽,而且这种疑惑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越发浓重,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大道之行读后感1
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问题、方向问题日渐成为一团笼罩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头的疑云,挥之不去、驱散不尽,而且这种疑惑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越发浓重,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大厦就在这种不断加深的疑惑中日益风化破损,濒临倒塌。如何力挽狂澜于既倒,如何让“三个自信”在人民的脑海里扎根?除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在试图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注解当前*的发展道路外,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着这个事关*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而且,相较于纯粹官方背景的口径化解读,这种思考往往更务实,更具建设性。由五位青年学者共同完成的《大道之行》无疑就具有这种特质。
本书在分析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失的基础上,诚挚指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下如何改善党的建设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正如该书作者们坦承的那样,“作为*员,我们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作为学者,我们不惮于尖锐的批判与颠覆性创新。像开垦过的大地裸露自己灵魂一般,我们捧出我们的心灵”,本书的立场观点与他们的良知同样掷地有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我们如何通向那个我们一直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圣地”——社会主义——设计了明确的方案,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将一个“空中楼阁”的抽象概念描绘成了一幅生动的施工蓝图,这可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的信仰终于从不可望不可及的远处,翩翩走来了。
本“方案”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五个领域分析得失,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法和路径,这些植根于*发展现状基础上的思索无疑是客观、理性和深刻的。其逻辑起点,是必须对当前已呈脱缰之势的“资本逻辑”进行制约,给它戴上“笼头”,防止其“获得支配其他领域的最高优先性”。资本这个“必要的恶”,放出制度的牢笼后,“已经渗入*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等到它“对政治权力的驯化和对于人民民主的阉X割”时,社会主义的“南辕”就可能行进在它所希望的“北辙”上了。只有将“资本逻辑”纳入到“政治逻辑”的统摄之下,同时不断加强政治主体性、国家自主性、人民主体性和资本社会化建设,天下为公的“大道之行”将在我们坚实的脚步中昂首向前。
政治主体性。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建设,使**始终保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觉悟的政治主体,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不能遗忘、偏离、背弃革命的理想与信念,“确保资本的逐利性不会冲击、动摇、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共识”。要在重建“自我经典体系”的基础上,以“类宗教”组织为目标,通过“实修”来动员广大党员践行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国家自主性。由于政治的主体性,决定**有着不被资本轻易“俘获”的自主性,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为人民服务”。然而官员个体与市场主体间的利益纠缠,“可能扭曲政策的方向”,从而给国家的自主性带来隐性的侵害,同时损害执政党自身的先进性、代表性、纯洁性。官员个体的变异,特别是普遍存在的“一家两制”问题是植入国家自主性肌体上的一只“特洛伊木马”。要通过建立“看得见”的授权机制和问责机制,在干部选拔和考核中嵌入更多更有效的民主“防火墙”,防止“木马”作乱的可能。
人民主体性。社会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个崇尚集体生活的天然的“人民社会”。然而,作为持续30年的大变局的结果之一,基层从“团结”走向“松散”,基层的去组织化、自治不足、民主失序、群众失语等等乱象,让“人民”这个整体逐渐“原子化”。要重新粘合这个分散、分裂的社会,必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再组织,必须通过落实基层的实质民主,通过鼓励和引导人民“以志愿和非赢利方式组织起来”,将业已分化的群体重新整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和文明共同体”。
资本社会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资料公有”的设想,是对我们的现实道路构成质疑的主要因素。文字游戏式的理论创新,往往缺乏说服力,更没有在人民群众中达成必要的共识。然而,“资本社会化”理论的祭出,终于让人们看到了“从根本上打破资本的私人垄断,打破资本对知识的雇佣,打破资本对劳动的雇佣”的希望,看到了“资本服务于人民”的希望,看到了“劳动者主体性*”的希望。到那时,“通过社会制度的有效安排”,“即使不出卖劳动,也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许多人真正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虽然,这并不是我们原来所渴望的那种理想化的社会,但是,无疑这不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臆想,而是可望又可及的存在。其实,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所追求的本不应该是生活上的无止境的享受与物质资料的无节制的索取,而应当是基本生活条件满足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与提升。这使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极简生活,通常被看作是一次超验主义的实验,他以满足极低生活标准的劳动换取充足的自由时间“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当时康科德人眼中的游手好闲,在今天看来难道不是对自己“主体*”的一次勇敢尝试吗?
大道之行读后感2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个描述,也是人类的理想社会状态,即大同社会。但大同社会的前提是“大道之行也”。
和大同社会一样,教育也是需要实现大同的。而实现教育大同的前提当然也在于大道,我认为这个大道则掌握在老师的手里。也只有实行了大道,老师才会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限的耐心和爱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几千年来,老师的形象已在人们的思想中定格。拥有一颗爱心是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孩子们的心灵和视野是纯粹的、干净的,所以我们老师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去看待学生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一直谨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语文底子特别薄弱,基本的课文都读不下来,而且心理也比较自卑。于是,我找他谈了谈,发现他现在的学习态度很端正,只是由于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跟不上进程心里很是苦闷。
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鼓励他首先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其次,针对他的学习情况,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在学好现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帮助他复习以前落下的知识。就这样,慢慢的,这个男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棒,更重要的,他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了。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老师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这个*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所有,几十年如一日,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何以支撑起她们的信念?
道之于老师应是不断进步的教学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礼不言,下自成蹊。”当今社会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昨日还是粉笔书写的三尺讲台,转眼已全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熟练地掌握电脑技术,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上来。当然,教学水*不光光体现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更重要的还是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独特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一堂数学课能上的哄堂大笑,并在笑声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的艺术。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想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就必须得学习这种教学艺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和经营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新时代的我们,要向着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前进。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与伦比的责任感。
老师的责任感关乎学生,关乎家庭,关乎国家和社会。梁启超的《少年*说》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的兴衰在于少年,而少年的兴衰在于教育,教育的支持者则是老师。老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责任关乎民族。所以责任感对于老师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是超乎任何一项技能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一个老师丧失了责任感,那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就不能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工作,这种老师是不允许存在的。在我身边的老师们,都是充满强烈的责任感的。有同学生病了,及时帮他们送去治疗;有的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及时帮他们分析开导,让他们走出困境。生活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也都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们……所有这一切,都是老师充满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依旧要不断的加强这种责任感,为了我们的少年而努力,争取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21世纪的*,社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新*建立之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也是一样,但离大同社会的梦想还有很远,“大同”社会以及教育大同是一幅宏伟瑰丽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有梦就是理想,为了我们心中这份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那份大同蓝图,去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仍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大道之行读后感3
大道,顾名思义,在古代即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而大道之行也,意思就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而《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就是全面的描绘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虽然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免显得有点荒诞离奇,但却阐明啦作者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差、生产力水*低下、科技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幻想美好生活。然而我们的祖国现在正一步步的走向繁荣昌盛,在向现代化进军的途中,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瞠目的成果。并且,国家也大力提倡救济老弱病残的活动,成立了许多关心社会每一个人的基金会,以更好的保障老弱病残人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努力成为"大同”社会的标志吗?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就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成为“大同”社会的。
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扩展1)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3篇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1
咱们传统的圣人孔老夫子是个多愁善感的理想主义者,总能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长叹生不逢时,公开申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并竭力用实际行动去身体力行。可惜的是,我们的历史,从来没有向我们描绘孔老夫子非常富有人情味、非常钟情浪漫的理想的形象,而我们所关注的,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和激情的,恰恰是这个方面,而不是他老人家板着冷峻的面孔向我们说着之乎也者。
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感悟神经特别敏感的人,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我们完全不必十分认真地以为孔老夫子心向往之的“大同”世界是历史的真实,勿宁把它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我们也不必信以为真地以为孔子描述的夏商周小康社会真的就是那种模样,似可把它看作是一种主观的体悟。
但是,这当中展现了一种理想境界同现实存在的鲜明对比,一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核心是为公和为私,天真淳朴和阴险奸诈的强烈反差。在这种对比和反差当中,孔老夫子还没有浪漫到完全不顾现实的地步:尽管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同”社会,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现实虽然札崩乐坏,却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会虽然黑暗.毕竟也还有让人欣慰的闪亮之处。
实际上,社会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则。生不逢时固然可叹,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真实处境,人们只能在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环境中进行选择。再大而言之,从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的私有制的转变,既是一种必然,也是难以用好与坏的简单标准来评价的。
人作为群居的社会动物,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恐怕最要紧的还是要有一种公*合理的规则来制约人们的言行。这是从整个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来说的。而从个人的角度说,风习则是重要的。人心是淳朴还是险恶,人伦关手是和睦还是疏远,人们为公还是为私,对个人的生存状态影响重大,不可不加关注.理想固然不可没有,但在现实面前,是不可奉行“驼鸟政策”的。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2
《大道之行也》它是选自《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大道之行也》可谓是当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也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读完本文理解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文中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盛世的思想感情。
《大道之行也》的中心观点是:作者通过对自己理想社会的描写介绍,表达出希望建立一个和*,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的政治理想。
文章可分层理解第一层:是(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是(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大道之行也》中的理想社会不也是现今*努力创建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吗。真是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有这样的一个社会。
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扩展2)
——大道之行也3篇
大道之行也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初步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进而感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试背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2.教师领读 ,学生跟读,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可小组讨论。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3.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学生齐读第三层,尝试背诵。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这是三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六、试背课文
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扩展3)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3篇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出自西汉戴圣辑录、编纂的《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里的句子,句子的意思是使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
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构想了美好的大同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老人的晚年生活,中年人应有的作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时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这是大同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为实现这样的社会生活而奋斗着,奋斗着……。社会主义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人民是社会主义生活的主人,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水*都逐步提高了。各种慈善机构相继成立了。如老年人协会,(还有养老院)、孤儿院、残联协会等等,使“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的思想逐步得到落实。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因为它充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就在社会主义公德正在得到认同和颂扬的同时,却正遭受一些人的亵渎。
一次,我到县城去玩。在餐馆吃午饭时,碰到了这样的一件怪事:一个老奶奶从门外走来,老板说:“老奶奶又来了,真是小猪儿好卖,天天来呀”!接着是招呼老奶奶坐下,连忙给老奶奶打来饭菜,让老奶奶吃。因为老奶奶是壮族,老板用汉话告诉我们几个宾客,老奶奶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很有钱。分家后,老奶奶轮流着跟四个儿子住,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让老奶奶成了无人供养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在老大家住,还差四五天才满一个月,可老大就叫着让老二接走。这到没什么,最让老奶奶受不了的是,每次让老奶奶吃饭,汤汤渣渣就是一碗“咚”地,砸在老奶奶的面前,说:“来,吃饭!”。老大如此,老二老三老四也是这样。
老奶奶边吃饭边用壮族话对老板表示感谢,说没有老板了,她可能就活不成了。老板用汉话给我们说,他没有母亲,老奶奶就是他的母亲,他要做老奶奶的儿子。我听了老奶奶的遭遇,停了老板的话,心里有一股激流在涌动,眼睛湿润了。临走时,那个老板又说:“只要老奶奶一要钱,他就给,每次都是五元”。我在想,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供养自己的老人,而别人却要供养呢?怪哉!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得到体现?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2
《大道之行也》它是选自《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大道之行也》可谓是当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也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读完本文理解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文中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盛世的思想感情。
《大道之行也》的中心观点是:作者通过对自己理想社会的描写,表达出希望建立一个和*,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的政治理想。
文章可分层理解第一层:是(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是(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大道之行也》中的理想社会不也是现今*努力创建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吗。真是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有这样的一个社会。
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扩展4)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10篇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1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心灵。
《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吃鱼补脑》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大作家马克·吐温收到读者来信,信上说:“听说吃鱼补脑,如果想成为您那样的.大作家,是不是要吃很多鱼,那么您吃的是哪种鱼呢?”马克·吐温回答他:“依我看,您必须吃一对鲸鱼!”
看到马克·吐温的回答,你是否捧腹大笑了。是的,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成功的背后一定是辛勤的付出,没有人能够不劳而获,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吃鱼就能成为大作家,很显然是痴心妄想。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希望天上掉馅饼,梦想着好运、地位、金钱突然来到自己面前,可最后全是白日做梦。只有那些勤劳的人,才会不断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在每次考试前总不能躺在床上空想,请求上帝、观音菩萨保佑自己考100分吧?*时就应该勤练习,常思考,多复习……这样,好成绩才会送上门来。
《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还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有趣的故事。读一读它,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2
最近,我一直都在看《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书里很多短文内容主要是讲人活着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要让别人感到快乐。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必须要做到乐观、向上、积极、追求光明这四个方面。
比如说我,原来是一个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的人,我就无法使别人快乐,这使我非常失落,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婴儿一样被我们大家这个集体抛弃了。人人都讨厌我,都不和我玩,我感到很伤心。自从看了这一本书,自信心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逐渐改掉了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再也不是一个人人讨厌的坏学生。一些坏毛病渐渐的远离了我,比如说爱做小动作、爱拉扯别人、爱乱动同学的东西等。所以说,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另外,这本书内容分成好几个版块,有名人版块、小学版块、成长版块等等,每个版块都有很多小故事。其中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人因为很快乐,活了103岁呢。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快乐的活着,要不然就没有什么意思。人还要自信,不要因为一两件事做错了就判断自己人生就完了,自信心要强,才能干成大事。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3
好书能够洗涤人的心灵,坚定人的信念,锻炼人的思维,培养人的品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浪漫签名
书的资料是分成一个一个小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惩罚》这个小故事,短文的主要资料大约是这样的:“我”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一种动物的习性,“我”决心做好这项作业,因此,“我”便选取了一种动物——老黄牛。“我”家虽然在农村,但却没有牛,“我”家有好几本科普动物书,便抄下来了几段。果然老师表扬了“我”,并亲自带同学们到“我”家看老黄牛,我心里很紧张,到了村口了,老师突然说不去了,我们只好回到学校,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从此,“我”再也不敢不诚实了。正因,老师严厉而温柔的眼神中,已经告诉我她知道了我在撒谎,但没有揭穿,没有伤害到我的自尊心。留住了我的颜面。
这篇短文对我的触动很大,师生之情往往就在细微的接触中。老师点到为止的惩罚,把说谎的错误牢刻在孩子心中。正确对待学生的成长,帮忙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是教师给予孩子最好的知识和启示。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4
寒假中我读了《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可吸引人啦!其中《小山羊的计谋》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小山羊实在太贪玩了,连羊群什么时候回村里都不知道,天渐渐暗了下来,小山羊迷路了。这时一只狼溜到树林旁,看见了小山羊,便一下子扑了过去,把它抓住了。小山羊吓得缩成一团,但是它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它看到狼的腰间有一把小笛子,小山羊说:“老狼先生你可以答应我一个要求吗?”老狼:“什么要求?”小羊:“请吹几首笛子。”老狼一得意,就吹了起来,猎人听见了,一下把狼抓走了,小羊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困难要冷静,运用智慧克服困难,摆脱危险。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坏人,总想欺骗我们小孩子。可是他们那里知道,我们天天学习知识文化,已经懂得了一些安全防范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自我防范措施,坏人休想把我们蒙骗!
我真喜欢这本书,它是我学习生活的好伙伴。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5
《小故事大道理》一听名字就是由一个小小的故事而得出的一个教育你的大道理,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数学故事,自然科学故事还有思想品德故事,而每一部分又有几部分。我喜欢思想美德中的美德故事倒数第二篇的“推销员的故事”,他讲的是在美国有一个商人看见一个乞丐推销着铅笔,看起来很可怜,就塞到了推销员的手中,然后走开了,商人又觉得不妥,就返回去了,说他忘拿铅笔了,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推销员得到了自信和尊重,成就了大事业。
它告诉我,做人要有自尊,自己的自尊,不可以让别人歧视或侮辱。我们要学会用巧妙的语言维护别人的自尊。
我们的自尊不是别人施舍的,是自己争取的,我们不要向推销员以前的模样,自暴自弃,那样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就!
大家看看这本书吧,它会让你知道许多的道理,还有许多数学的奥秘。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6
一天早上,老猴子想考考小猴子,给小猴子出了一个难题,它让小猴子用竹篮子去打水。小猴子一看,心里充满疑问地说:“是个竹篮子,用它打水?”老猴子在旁边闭着眼睛什么也没说。
小猴子提着竹篮子来到河边,一边走一边心想:竹篮子怎么能打水呢?
正在这时小猴子看见水面上漂着的荷叶,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把荷叶铺在竹篮子里,这样水就不会漏出去了。说干就干,小猴子采了一片离它最近的大大的荷叶,铺满了竹篮子的底和四周后,小猴子很快就把竹篮里打满了水。
回去的路上小猴子别提有多高兴了,为自己而高兴:只要肯动脑筋,用竹篮子也能打水啊!小猴子提着一篮子水来到老猴子面前,老猴子睁开眼睛满意的笑了!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困难总没办法多,大家说对吗?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7
一家日资公司的公关部招聘一位职员,最后只剩下了五个人。公司通知这五个人,聘用谁得由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通过之后,才能决定。
几天后,其中一位的电子邮箱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公司人事部发来的。内容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你落聘了。但是我们欣赏你的学识、气质,因为名额所限,实是割爱之举。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会优先通知你。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祝你开心。”
她在收电子邮件的一刻,知道自己落聘了,十分伤心。但又为外资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便顺手花了3分钟时间用电子邮件给那家公司发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
但两个星期后,她收到那家日资公司的电话,说经过日方经理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该公司职员。后来,她才明白这是公司出的最后一道考题。她能胜出,只不过因为多花了三分钟时间去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貌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也有可能在你不知不觉中收到无法估量的成果。
虽然,这些故事都很普通,但是,这些故事都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去阅读它,一起享受书带来的知识吧!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8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名字叫做《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教会了我应该如何做人。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记得我读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就叫做《宽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老和尚善良、宽容对待他人的事情。这让我十分感动。
文中的老和尚虽然看到弟子不守寺规,出去闲逛,但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宽容他,用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个人,让他觉得十分温暖,最终没有弟子再出去闲逛了。我们应该像文中的老和尚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出现。
要想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看到有人需要帮忙,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不分卑贱,都要*等对待;不伤害任何动物;尊敬他人;不斤斤计较一些琐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当一个善良的人,受到他人的尊敬。
我还懂得一个道理: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脚跟上,这也许就是宽容,这也许就是善良,宽容和善良就会使人生得到升华,在升华中找到*静,又会在*静中得到想要的幸福。俗话说的好,善良的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而害人的人就会让人觉得十分厌恶,所以我们要做善良的人。
让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创造美好世界吧!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9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是佳翰主编的影响孩子一生的哲理故事。
这本书有时幽默,有时感动,有时催人泪下,有时沁人心脾。它们挥洒着某种道理的多重含义,有证明着几千年恒古不变的关于爱和希望的真理!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微笑的含义》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迎宾小姐的故事。每当有客人走过这个迎宾小姐都会笑着说“欢迎光临!”或“请慢走!”之类的话。大多数食客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几乎都不注意她。所以,每当顾客走过,她都会露出职业性的微笑,而没有顾客时,她就收起微笑。这时一位年轻的姑娘走过,迎宾小姐又露出了职业性的微笑,但这个姑娘却回应了一个微笑,迎宾小姐愣了一下,便又笑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缺少微笑,就不会变得美好。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因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许就只一个微笑那么简单。
这本书就是我读了许多故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更让我知道了很多生活经验。
一滴水能看到大海;一粒沙能代表世界;一段简单的经历,包含着一种曲折的人生;一个朴素的小故事里,蕴藏着千年不变的智慧!
《小故事 大道理》读后感10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生活中一些*凡的小事物里往往包含者最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们比起抽象的理论,能以更简单、更直接、更迅捷的方式把这些道理揭示出来,拨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于瞬间豁然开朗。
好的故事关键不在于它有多长,而在于它有多少内涵,具有多少思想的重量;精华的思想关键不在于它从谁的口中说出,而在于他验证过多少事实,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中包含了860则最具价值的小故事,分为十七个类别:真理与思想、见解与感悟、意志与信念、苦难与机遇、努力与收获、心态与命运、选择与放弃、品性与责任、习惯思维与改变、为人与处世、做事与成败、人性弱点与克服、亲情与爱情、发展与教育、职业与事业、经营与管理、财富与生活。书中所选的小故事虽简短,却绝不庸俗,绝不单薄,他们都趣味横生,同时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内涵和无穷的人生智慧,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掩虚的启迪之门。
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持续拼搏的力量,升华我们的生命目标,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扩展5)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3篇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1
假期里,我读了《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家张景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这就是策略。这种策略无不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时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我们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做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
大道之行读后感3篇(扩展6)
——大道之行也原文鉴赏3篇
大道之行也原文鉴赏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大道之行也原文鉴赏2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原文鉴赏3
第一层
(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⒈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⒉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⒊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安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