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正文

2023年思维导图读后感6篇

时间:2023-02-12 11:4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思维导图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思维导图读后感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思维导图读后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思维导图读后感 篇一

这个假期除了阅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外,还读了学校假前赠送的一本励志书——《思维导图》。说心里话,励志方面的书籍有点不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读了,为什么呢?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的波折,虽说不上近乎麻木,却也斗志渐退。我不是乐天派,更不是悲观者,只想尽力活好当下,如何让当下的生活更有意义是我不断思考并践行之的。读完这本《思维导图》,发觉它与以往的励志书稍有不同,有些章节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下面,对阅读之感触做以简单梳理。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东尼。博赞所写,整本书紧密围绕“思维”展开论述,共有八个章节。

第一章揭开“思维导图”的神秘面纱,讲了如何绘制;

第二章与认识大脑有关,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

第三章关注了记忆力;

第四章、第五章都与发散思维有关;

第六章、第八章重点讲了思维的导图的妙用;

第七章谈及阅读。全书除了语言平实外,配有多幅思维导图,方便阅读者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我最感兴趣的是与大脑有关的部分,即第二章。

虽然题目是《由思维导图引发的思维风暴》,但此章主要围绕“大脑”的结构、功用及保养展开,所谈及的"脑科学知识极少。一直想买一套脑科学系列的丛书,即《脑科学与教育译丛(共9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但始终没有买到,无奈,阅读了其中一本电子版的《脑与学习》,很受启发。

在这本《思维导图》中,著者提出的几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即“你了解自己的大脑吗?”、“你认为自己的大脑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吗?”、“你常常认为自己很笨吗?”。

其实,深入地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觉人活于世上认识自己最重要,而认识自己应该有必要了解大脑,作为教师,了解了大脑的构造和机能更有利于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书中关于脑的组成,绘制了思维导图,只觉看起来很有趣吧,

在作者的论述中,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到他对“右脑”偏爱,如“右脑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本领”,“发挥右脑记忆功能的最好工具便是思维导图”等。其实,关于大脑的功用,在脑科学丛书中一定能找打更科学的答案。作者谈大脑的保护与保养时图文结合,详细且全面,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

读完此书,恰值女儿的二胡要考十级了,于是,和小家伙一起尝试绘制脑图,闭上眼睛,脑海中就呈现出一幅骨骼清晰的框架,思维导图的确能让人对各个目标把握更全面、更具体,因为色彩斑斓,所以便于记忆,但是,运用彩笔绘制脑图也需要一番工夫,凡事皆需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思维导图读后感 篇二

幸或不幸地做了全职妈妈以后,常常被人调侃一孕傻三年或是脑子秀逗了。想来还是多读读书做做脑运动。前不久在网上搜寻个人提升书单时买了这本鼹鼠的土豆在知乎上推荐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刚拿到这本书,封面上五颜六色的图,第一感觉有点像大脑生理结构图,中间一个中心图像,围绕中心图像发散出许多曲线。看起来像是要教人画图。没错,它的确是一本是教我们画图的书,只不过教的是思维导图。

在此之前,思维导图我听都没听说过。尽管它早已带着各种光环风靡日本。比如它是21世纪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被商界和学界推崇为大脑说明书。现在也成为越来越多500强企业的员工培训课,以及许多世界名校的必修课。

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思维导图,列举了生活,学习,职场中的二十多个例子,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逐步引导我们掌握这一思维工具。其中七条规则应作为本书重点细读。

作者矢岛美由希,英国TingkBuzan公司授权培训师,目前在日本各地举办思维导图讲座,通过教练式培训和育儿咨询使无数民众受益。译者程雨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九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全书六个章节,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讲创始人东尼·博赞的故事,告诉我们思维导图为何产生

思维导图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东尼·博赞从小就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少年时也曾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尝试许多方法,最终他的阅读速度,从每分钟214个单词提高到了1000个以上。大学以后,作业繁重。他为了提高大脑使用效率,特地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结果他失望地发现,连收音机都有说明书,大脑这么重要的器官竟然没有说明书。他想,既然没有,那我就自己写一部。没错,这就是思维导图最初的来历了。为了使大脑记住更多的内容,东尼·博赞画出了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线条的放射状笔记,思维导图由此也诞生了。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期关于思维导图的节目,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如何让人变聪明的问题上,东尼·博赞是很有野心的,他开始推广并传授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原本就是为了提高记忆力而创造出来的,东尼·博赞介绍它为记忆和学习的工具。最初主要在职场人士之间流传。近年来被积极地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来。

那么,思维导图如何绘制呢?其实就是将画在中心的主题一步步细化分解。先把主题延伸出的粗线分成中等线条,再把中等线条分解成更多更细的线条,如此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不但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主题,还可以纵观全局,一目了然。比起分项列表,它便于补充遗漏,也更有助于激发思维,流畅的线条正如清晰的脑回路,真正做到了思维可视化。

管理日程的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用了三章,分别详细地写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以及职场中的各种思维导图。

如果你已经迫不及待想试试,可以直接跳到本书第五章节,围绕七个详细规则,马上画出你的思维线条,开动你的大脑。

20多个实用的例子和温情的故事,避免了工具书给人的枯燥感。有时间的话可以细读,也可以在练手时拿来参考。其中一个应对紧急状况的思维导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人在大地震后勉强腾出了睡觉的地方,面对着家里的一片狼藉,夫妻俩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贴在墙上,按部就班的着手解决眼下的问题。其实在那种情况下,只要知道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人就不会手忙脚乱,就会感到心安。思维导图比起文字式的记录,明确了诸多事务的轻重缓急,缓解了一家人的焦虑,使他们更加冷静地走出困境。另外还有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职场人士用它总结发言,规划未来等等。思维导图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捷。

第三部分第五章,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里的干货了。

重点讲解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也可以当作是七个步骤,跟着走就行。

1选纸

笔感好的纸张会让你的线条更流畅。

通常选白纸,A4以上,过小了画不下,太大了不能一目了然。然后根据眼球的转动,纸张横向摆放。

2画中心图像

有人肯定会说了,我不会画画啊,怎么办?但思维导图是画给我们自己看的啊,自己看得懂就行,不需要多漂亮。画出自己的心中影像即可。

画中心图像大约要5分钟。熟练之后更容易进入状态。

中心图像的大小在直径5厘米左右,建议参考“一拳大小”。

3使用颜色

这条很简单,就是尽量使用多种颜色,最好是五颜六色。

4画延展的曲线

分支包括形状,粗细和长度三个要点。

形状分支的要领是“性感的曲线”,根部粗,尾部细,看起来就像走之旁的最后一笔。分支线条流畅,则思维流畅。

粗细从中心图像伸出来的主枝最粗,延伸出来的分支逐渐减细,分出”粗,中,细“三个等级。这样思维导图看起来更加清晰易懂。

长度分支的长度和分支上的词语要均等分配,保持平衡。分支可以先画短一点,写上词语之后不够了再加长。

分支的形状,粗细和长度

5在线条上写词语

线条和词语的规则为”1分支1词语“,即一条线对应一个词语。主支上的词语写大一些,分支上写小一些。什么词都可以,也不需要分次序,同一个词也可以反复出现。总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绘制思维导图本身就是是一个展开联想,开拓思维的过程。

6层次化

分为分层和排序两部分,结合起来才算层次化。

分层线条上依次相连的状态叫分层。分层是多样化的,会随着我们的知识和兴趣点变化。排序指的是按照某一规律重新排列的操作。如果你在画的时候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或者想调换一些顺序,这就说明你发现思维导图的层次化出了问题。初学者可以先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下来,最终经过反复分层和排序,就能得出一幅层次分明的思维导图。

7总之先试试

最后一条规则是”TEFCAS",是尝试,行动,反馈,检查,调整和成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矢岛美由希一直把它作为绘制思维导图时的心理准备。因为只有在尝试和行动中,我们才能收获反馈并不断调整,最终获得成功。

能够遵循以上七条规则,即完成了一幅完整思维导图。只符合部分规则的导图叫作“小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画得开心就好,它允许我们在愉快的尝试中慢慢地掌握规则和要领。无论是哪一种,适合你的,开拓了你的思维的,助你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导图,就是一份好的思维导图。

Get了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就像拿到了一张大脑说明书,你会发现你的线条其实就是你的思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了纸上。

第三部分手把手教你画思维导图,也是书的最后一章。

用实例教你画简单的中心图像,教你用思维导图做自我介绍,管理日程,搭建心与心的沟通桥梁等等。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像很多人一样,一开始我以为思维导图对绘画要求很高。读完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我试着画出了人生第一张思维导图,这才发现这本书的脉络已经跃然纸上,不再抽象。矢岛美由希本身是一个培训师,她把一些深奥的专业词汇,变成了风趣的语言,耐心地列举大量的实例,成功地拉近了我们与思维导图的距离。所以,不管你是家庭主妇,莘莘学子还是职场精英,不管你是执着于”正确的思维导图“,还是今后打算画思维导图,都能在本书浅显的讲解中有所收获。日常生活杂乱无章,有太多的琐事,相信思维导图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有条理和品质!

思维导图读后感 篇三

我读了学校推荐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书中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如何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我有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

1,需要分析和清楚思路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让思维在自然的情绪下发挥

2,需要总结和归纳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用于分类,分层级的整理思路。

3,书中说的考试,言讲,写作,都是最佳的应用机会。

4,在制作导图时,由于亚州人在画画上基本都是中规中距的画法(我看过中国和日本人的思维导图),所以看起来与书中欧州人画的导图相差较大,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与一书一起学习制作导图。无所是中规中距,还是夸张是导图,只要自己都看明白,能指导自己的思维就足以。

5,绘制思绘导图,如果能绘制到书中案例的水平,那时就可以把书丢了。对于广大的初学者(包括我),在达到书中案例的水平之前可以多模仿,模枋书中漂亮和完美的导图,模枋是原创的基础。

6,思维导图一书中介绍了博赞的其他作品。这里除了一书我没有其他的四本我都看过,建议就不用看了,大量是英文和欧美文化作为基础的关联,联想等记忆法,不太适用中国的环境。是博赞系列丛书的核心内容大全,将其他几本书的核心内容都汇总在一书之中了,可以是是总目录,其他几本书是分支。读者可以自己看情况读者。

7,思维导图是好书,快速阅读中有理论,还是方法和实践(测试)。多加练习还是可掌握其中的方法。

当然,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学和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思维导图读后感 篇四

怀着对人类大脑好奇的心态,阅读了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写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在全球得到了广泛推广,已经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经被世界上2.5亿人使用。这本励志类的图书,旨在通过介绍思维导图这种终极思维工具,改变大家的思维习惯,进而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这是一套丛书,它包括《思维导图—提高语言智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磨砺社交技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激发身体潜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获取精神力量的10种方法》以及《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六本。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奇妙,《思维导图》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思考工具和助记工具,第一次接触就被它的简单高效所吸引。在《思维导图》中特别提供了一系列刺激性练习和大量颇具启发性的图片集和演示这种技巧的原创性思维导图,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将放射性思维与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被人称为“大脑瑞士军刀”,它的出现,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刮起了一场风暴,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5亿以上的人使用它,思维导图与传统的学习记忆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重点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可以积极的倾听讲课者,而且还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是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

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是用了我们的视觉器官。

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您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约了宝贵的学习时间,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开展业务或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的倾听讲课者,关键知识点的连接线会引导您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可以为您的知识融汇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恰恰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的再图上表达出来。他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关键。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再一次提升了自我,更好运用思维的技巧去指导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回想起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其中有些也特别符合《思维导图》中所说的记忆方式。

曾记得上高中的时候,一度的埋怨自己的记忆力差,记东西总是记不住,总是记了忘,忘了又记,最后的结果还是记不住。殊不知,是因为自己的记忆方法不对,而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在高三,很多东西都是靠死记硬背才记住的,没有掌握任何的记忆方法,所以导致的结果是,记忆的效率出奇的低,记忆的时间如此的长。

因此,在内心中总有一种对人类大脑记忆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理所当然的,当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求职的渴望与冲动在内心迸发,想要去品读、研究这本书,让自己能够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使自己的记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当我认认真真的品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收获了很多。诚然,人的大脑其实是有一定的机制的,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它,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才会更加的游刃有余。

思维导图读后感 篇五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支持学习和工作的高效工具,从问世以来就风靡全球。从上一年起,我校也刮起了学习与使用思维导图的风潮。这学期,五、六年级语文组也开始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中,可是,不少老师(包括本人)与家长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浅表层次,甚至对其产生了一些误解,导致老师与家长在教授、辅导学生做思维导图时,出现了很多差错,思维导图未能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理论、操作与应用,关注与思考思维导图相关的热点话题并对话题进入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傅丽娜老师利用周末到各大书店四处寻觅,终于觅得一好书——《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在周二语文组教研时傅老师把书推荐给了我们组的老师,我们组的老师决定一起共读这本可以作为自学思维导图的枕边书。

本书分为理论篇、操作篇、应用篇和观点篇,对于本人而言,最有用的是理论篇与操作篇,因此我精读了这两个部分,略读了另外两个部分。

“理论篇”伊始便介绍了与思维导图相关的几个术语:中心节点(中心主题)、主节点、父子节点、主分支、子分支,同时还讲清楚了节点与分支的区别。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思维导图各部分的称呼会出现差异,如教学时,将“中心节点”称成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这小小称呼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时对各部分名称不清楚,学习时思维就混乱了,更不提绘制与互相交流思维导图的时候所造成的混乱场面了。

接下来,“理论篇”还讲述了读(绘制)思维导图的几个“潜规则”。这几个“潜规则”分别是从中心开始读取中心主题;从右上角45度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寻找主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思维导图的两大关系(层次关系与兄弟关系)。在阅读其它关于思维导图的著作或相关文章时,这些“潜规则”往往被忽略,没被提及,因此,许多老师、家长在教授、辅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时,自己所画的或所指导出来的思维导图也是错的,导致了思维导图无法发散与整理学生思维,反而使学生思维更混乱的情形出现。

接着,“理论篇”讲述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这一章看起来枯燥,实际上却解决了家长与学生一直询问我的一个问题:“画思维导图到底有什么好处?”赵国庆老师从意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与卡皮克记忆理论四个基础理论点讲述了思维导图对人的思维发散与整理的好处。这一章不仅帮我解决了学生与家长问及的“何以有效”的问题,更让我更深入地明白到了思维导图的科学性,明白到前面几章提及到的思维导图术语与“潜规则”对绘制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而读了“理论篇”最后一章“目标手段——思维导图的新定义”,我才明白到了我所教授的思维导图与一位家长辅导的思维导图的差异点,才明白到我跟她的分歧原因何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非常热心而且是当作家的家长,她对思维导图也很感兴趣,当我让她的孩子在写介绍“笔”的说明文之前,将自己的构思画成思维导图时,在她的指导下,她的孩子画了一幅导图。当这位孩子把思维导图拿给我看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个思维导图是错的。

首先,她的中心节点是不正确的,作文关注中心的是题目,中心节点应该作文的题目,可是她的图却以“用来画画”作为中心节点,这样的思维导图由于关注的中心错误,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偏题。

另外,同一分支用同颜色,不同分支用不同颜色,这样才能将不同的分支(不同的思路)区分开来,可是这位同学所用的颜色分类并不正确,导致了思维更加混乱。

最后,我们本单元所学习到的说明方法(知识点)并没有体现在思维导图里,意味着,学生在写作时会忽略新学的知识点,按照以前介绍物品的方式去介绍,无法在文章中应用所学知识。可是,这位家长坚持认为这样的就是思维导图,并坚持不用我所教授的方法。开始我并不同意她的说法,可是,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博赞式的思维导图本来就是没有这些“潜规则”的,只是在后来更多使用者使用导图后,才逐渐形成这种“潜规则”。

也就是说按照博赞对思维导图的定义,这位学生的思维导图确实是思维导图,只是她的思维导图只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但由于这位学生的导图只有两个分支,所以实际上思维发散的作用也比较弱),并没有起到整理思维的作用,因此她的思维导图是“博赞式的思维导图”,而我所强调的则是要求更高的,能整理思维的导图。当我看了孩子的作文,就发现其实她的作文依然是她原来四年级介绍物品的习作的“套路”,思维导图对作文的指导意义不大。我跟这位家长的分歧其实就在于我们对思维导图的定义不同导致的对思维导图目的与要求的不同。

读完了“理论篇”,我回想起这本书的封面的一句话“思维导图很好用,但用错,不如不用。”如果我没有看完这本书的“理论篇”,也许,我还会向以前一样教授思维导图,这些思维导图就如那位家长所教给孩子的一样,是“用错”的,是令学生们思维更混乱的导图,那还不如“不教”、“不用”。

思维导图读后感 篇六

看了学校下发的《思维导图》一书,觉得很惊讶,原来真的不知道人类才仅仅用了大脑不到百分之十的脑力,还有那么多的空间可以开发。而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所发明的思维导图正是可以开发人的大脑的,是人类对大脑潜能开发的一个新的革齤命。真是一本好书,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然后又反复翻阅,仔细品味。书中有具体的思维导图的图例,有细致的制作步骤以及对我们制作的鼓励和启发,利用大量的实例,生动有趣地介绍思维导图的作用。

说实话看这本书只是对思维导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想要独立绘制思维导图还很困难,但是我的心里很期待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系统地学习思维导图,利用它来进行学习和的工作,效果会有多明显,很想体验它的神奇。

通过学习《思维导图》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不良的生活因素和不良的用脑习惯对大脑智力和思维有着很不利的影响。比如:我害怕孩子学习落后,有时候孩子不舒服或生病时也商量孩子学习,总是以为学点总比不学的好,却不知道原来生病或不舒服时用脑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同时还会对大脑造成损害,甚至于身体不爱恢复。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没有深入地想过。今后我一定会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用脑,同时也建议家长们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以免影响孩子们的大脑健康。另外我们还能通过阅读了解到哪些食物是大脑所需的,通过调整饮食来及时供给大脑营养,保证大脑的正常运转。

前几天女儿背诵老师布置的诗词作业,她每天都很认真地背诵,等我考的时候有好多地方就又忘了。孩子很烦,有点害怕和厌恶学习了。我突然间想到了前几天读《思维导图》的时候,书中讲述的“不可回避的遗忘规律了”。抢在遗忘的高峰之前复习记忆的内容,那么就会达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的效果。以免在忘了以后再重新学习,导致浪费了。通过这样及时加以复习的方法,孩子明显比之前背诵的效率高了,效果好了。孩子说:“妈妈,按你说的方法背真的好背多了,这怎么回事?”我给她看了看书中讲述的,她很开心。其实我也是现学现卖,把我看此书的收获学以致用罢了。

书中细致地为我们讲述了学习应该融入群体,高效记忆;通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等小故事让我们打破常规去思考,让思维飞起来;怎样抓住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查漏补缺来提高学习成绩;通过高尔基和黄晓庆同学的感人故事告诉我们对付挫折的最好方法就是敢于面对。

总之,这本书似一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的心灵,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并学以致用。我不仅建议了我的女儿看这本书,我还要再一次的建议家长们也认真看看这本书,从而掌握并交给孩子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也非常期待能有专业人士给我们讲解思维导图,如果能像有些国家一样也开这门课程那就再好不过了,让思维导图给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们带来全新的生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6篇《思维导图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推荐访问:读后感 思维 思维导图读后感6篇 思维导图读后感 班主任思维导图读后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