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词语合格:王友良演唱歌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合格项整改措施表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不合格项整改措施表4篇
【篇一】不合格项整改措施表
篇一:不合格项的整改报
不合格项的整改报告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处:
2011年10月18日,局医疗器械处“质量体系考核”检查组依据质量体系
考核检查标准对我公司进行了质量体系考核。在考核检查中,查出我公司在质量
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提出了12个方面的问题。公司领导对此非常重
视,及时召开了分析会,本着积极整改、举一反三、完善体系的整改原则按照质
量体系控制程序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
现将整改过程与整改内容汇报如下:
一、10月20日,我公司组成内部审核组并召开《内部管理评审》首次会议,
依据质量体系控制程序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局“质量体系考核”
检查组现场查出的问题逐一对照、检查、分类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将存在的
12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填写《不合格项目报告单》,责成负责人嫌弃整改并提交此
次内审末次会议审核。
二、12个不合格项的整改情况:
1、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2.3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企业现场未能提供产品的作业指导书、检
查规范;检查时企业提供材料中产品名称与注册检验报告的名称不符;申请注册
的产品具体治疗功效,但在工业文件中对治疗用水未作要求”。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的纠正措施:立即责成办公室提供作业指导书、检查规范;已将
产品名称与注册检验报告名称统一;在文件中对治疗用水提出要求。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已经提供作业指导书、检查规范;已经产品名称与注
册检验报告名称统一;在文件中对治疗用水提出要求(详见附件)。
2、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3.1.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企业建立的采购控制程序文件中对采购
物资的分类不明确,未将外协的资料进行分门类,不能对采购物资有效控制”。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的采购控制计划已确定,属于规范化管理,没有
形成文件。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采购程序控制文件中的采购物资明确分
类,将外协的资料分门类。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已经对采购程序控制文件中的采购物资明确分类,
将外协的资料分门类,能对采购物资有效控制(详见附件)。
3、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3.2.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合格供方名录》与实际供方不一致”。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办公室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企业严格核查供方名录,做到准确、真实。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完成了供方名录与实际名录的一致。
4、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提供必要的资料。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企业严格核查供方档案,做到准确、真实。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提供了供方档案。
5、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工艺文件中未确定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成产现场未能提供作业指导书”。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确定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生产现场将提
供作业指导书。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确定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生产现场提供了作
业指导书。
6、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3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现场未能见到生产产品所需的工装工具”。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技术部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在生产现场已提供生产产品所需的工装工具。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在生产现场准备提供生产产品所需的工装工具。
7、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6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未对产品要求的作业环境、产品清洁作出规定”。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已对产品要求的作业环境、产品清洁作出规定。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将对产品要求的作业环境、产品清洁作出规定。
8、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8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未能提供该产品的批生产记录”。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提供批生产记录。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提供批生产记录。
9、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10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生产现场、仓库标识不全(无设备状态标识、检验标志、分区标志、分区标识、物料卡)”。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管理,未形成规范制度。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已使生产现场和仓库添加无设备状态标识、检验标志、分区标志、分区标识、物料卡。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加强管理,对现场和仓库标识进行检查,能够达到标准。
10、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5.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能提供必要的设备。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11、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5.7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测试仪”。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能提供必要的设备。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12、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6.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未制定检验、检测仪器使用记录”。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进行必要的记录。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进行制定检验、检测仪器的使用记录。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完成制定检验、检测仪器的使用记录。
不符合报告
编号:wk-1
篇二:不合格产品整改措施
关于xxxxxxxx衣服不合格的整改措施
尊敬的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领导:
首先xxx集团公司感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本着以对消费者负责的工作理念开展商品比较试验,促进对我们商品质量的提高,使我们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羽绒制品。
本公司于2013年12月16日收到贵协会的通知后,得知xxx的q-1881款纤维含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xxx公司给予了高度重视,立即通知各门店对不合格商品进行了下架,返回厂家,召开中层质量管理人员会议,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并按照协会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每批次商品在进入市场后先进行商品质量检测,对不合格商品决不投放市场。
二、加大服装面料自检的管理力度,调整并提升更高水平的业务管理人员进行商品质量把关。
三、加强业务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讲解、学习有关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通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本公司的监督,使我们对羽绒制品的标准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本公司诚恳接受此次教训,确保以后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企业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且进一步加强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最后我们衷心的感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敦促我们加强企业自律,促进商品质量提高,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高品质服装,希望您们今后给予我们更多地指导与帮助。
常熟市xxx制衣有限公司
2013-x-x篇三:某食品公司整改措施报告
xx市xxxx有限责任公司
整改措施报告
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xxxx年x月xx日,在贵局组织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中,我公司生产日期为xxxx年xx月xx日,规格为xxxg/袋的<xxx>产品经xx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抽样检验,出现x项目不合格情况。
收到该检验报告后,公司上下高度重视,董事长召集了技术、质量相关部门,对出现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关措施。
经分析认为,出现x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是:
我们在xxx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添加了xx生产的xxxx(所添加比例为0.15kg/100kg)。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以下措施:
1.全厂停产进行整改,并组织员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教育及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2.停止在产品中加添明矾,并对已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处理。
3.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内部控制制度,规定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员,定时定量对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其结果直接向董事长进行报告。现我公司已认识到做红薯粉绝不能添加明矾,绝不做有铝的红薯粉丝;今后我们会吸取这次的教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改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产品。
xx市xxxx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7月5日
【篇二】不合格项整改措施表
产品抽检不合格项整改报告
产品(床头柜/fl-a6011)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 整 改 报 告
x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质量科:
我公司在2009年12月23日接到贵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整改通知书》后,高度重视,按照通知有关精神,就3个不合格项目(木工要求、力学性能、使用说明)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及各相关规定积极进行整改,现就有关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不合格原因:操作者责任心不强、顾客未及时明确质量要求。
二、 整改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优化与应用多种方式过程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检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规范标签、标牌与使用说明。
三、 落实时间:2010年01月23日前申请复查检验(送检)。
四、 联系部门:生产管理部
联系电话:0757-xxxxx 、 xxxxx
传真:0757-xxxxx
邮政编码:528300
地址:xxxxxxx镇
某某酒店家具有限公司 呈报
2009年12月22日篇二:不合格产品整改措施
关于xxxxxxxx衣服不合格的整改措施
尊敬的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领导:
首先xxx集团公司感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本着以对消费者负责的工作理念开展商品比较试验,促进对我们商品质量的提高,使我们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羽绒制品。
本公司于2013年12月16日收到贵协会的通知后,得知xxx的q-1881款纤维含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xxx公司给予了高度重视,立即通知各门店对不合格商品进行了下架,返回厂家,召开中层质量管理人员会议,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并按照协会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每批次商品在进入市场后先进行商品质量检测,对不合格商品决不投放市场。
二、加大服装面料自检的管理力度,调整并提升更高水平的业务管理人员进行商品质量把关。
三、加强业务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讲解、学习有关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通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本公司的监督,使我们对羽绒制品的标准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本公司诚恳接受此次教训,确保以后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企业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且进一步加强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最后我们衷心的感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敦促我们加强企业自律,促
进商品质量提高,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高品质服装,希望您们今后给予我们更多地指导与帮助。
常熟市xxx制衣有限公司
2013-x-x篇三:某食品公司整改措施报告
xx市xxxx有限责任公司
整改措施报告
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xxxx年x月xx日,在贵局组织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中,我公司生产日期为xxxx年xx月xx日,规格为xxxg/袋的<xxx>产品经xx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抽样检验,出现x项目不合格情况。
收到该检验报告后,公司上下高度重视,董事长召集了技术、质量相关部门,对出现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关措施。
经分析认为,出现x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是:
我们在xxx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添加了xx生产的xxxx(所添加比例为0.15kg/100kg)。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以下措施:
1.全厂停产进行整改,并组织员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教育及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2.停止在产品中加添明矾,并对已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处理。
3.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内部控制制度,规定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员,定时定量对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其结果直接向董事长进行报告。
现我公司已认识到做红薯粉绝不能添加明矾,绝不做有铝的红薯粉丝;今后我们会吸取这次的教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改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产品。
xx市xxxx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7月5日篇四:产品质量不合格整改报告
产品质量不合格整改报告 篇五: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不合格整改报告
产品生产许可证
企业实地核查不合格项整改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 二○一年月日
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
你中心派出的以同志为组长,举等三位同志为成员的核查组,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我单位申报的水泥产品进行了生产必备条件的实地核查,共计核查出一般不合格项2款,经综合评价,核查结论为合格。
根据《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规定及核查组的意见,我公司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2款一般不合格项进行了专项整改。
现将整改报告上报贵中心备查。
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
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根据有限公司的申请,受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委托,核查组一行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该企业申报的产品进行了生产必备条件的实地核查,共计核查出一般不合格项2款:
1、。(3.4) 2、。(4.2)
按照核查组集体讨论的意见,要求该企业在30日内对2款一般不合格项进行专项整改。企业已于年月日将《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不合格项整改报告》上报审查中心。
经对《整改报告》材料全面核实,企业不合格项改进情况基本到位,整改报告内容全面,辅证材料真实可靠。
特此说明!
核查组长: 年月日
企业实地核查不合格项整改报告
第一款 一般不合格项整改情况
一、不合格事实描述 。
【篇三】不合格项整改措施表
会议记录
会议主题:关于2017年4月服装抽检不合格检查通知
会议时间:2017年4月28日
会议地点:厂会议室
会议主持:龚丽君
出席人员:邝新生、马娟、王丽、李强、张浩云
会议内容:自收到质检部门的抽检不合格通知,安排各部门管理人员查明原因,以及处理方案,查出原因后,对失职人员严厉处罚,加强全厂人员的思想教育,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篇四】不合格项整改措施表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5.4.1)(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3)质量目标无可测量性。(4)质量目标的实现不能提供证据。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标准条款5.4.2)(1)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允许的剪裁没有详细说明。(2)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不到保持。6、职责和权限(标准条款5.5.1)(1)人员间的接口关系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常有扯皮现象。(2)不清楚由谁决定或处理某些事情(如:如何处置不合格品等)(3)组织图不能清晰地反映相互关系、职级关系等。7、管理者代表(标准条款5.5.2)(1)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对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进行明确。(2)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不完整。8、内部沟通(标准条款5.5.3)(1)不明确沟通的目的(2)沟通的工具不明确。9、管理评审(标准条款5.6)(1)管理评审未保存记录。(2)管理评审内容不符合要求。(3)管理评审不是由最高管理者执行。三、资源管理(标准条款6)1、资源提供(标准条款6.1)(1)资源提供的途径不明确。(2)资源配置不充分。2、人力资源(标准条款6.2)(1)能力需求未确定。(2)未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3)培训后未进行考核。(4)未进行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5)检验人员、内审人员、计量人员未取得培训资格。(6)以学历代替上岗证。(7)以培训代替上岗资格认可3、基础设施(标准条款6.3)(1)设施和设备不充分。(2)未按规定保存设备维护记录。4、工作环境(标准条款6.4)(1)工作环境不符合规定。四、产品实现(标准条款:7)1、产品实现的策划(标准条款7.1)(1)未针对特定的新产品、项目、过程和合同编制质量计划。(2)建立和实施质量计划时,忽视了对必要的人员和资源的配备。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标准条款7.2)(1)产品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文件。(2)没有规定产品要求,对产品要求评审的内容理解有偏离。(3)没有依据标书检查合同。(4)评审的结果与跟踪措施未记录或记录含糊。(5)未对零星、口头的顾客要求(以口头订单、合同形式体现)进行评审。(6)交货时发现组织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7)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未及时通知相关人员。(8)合同、订单处理过程中,与顾客沟通不够。(9)对顾客的投诉没有处理记录。3、设计和开发(标准条款7.3)(1)参与设计的不同组别(设计部门之间,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接口没有规定。(2)设计输入没有形成文件,未作评审。设计输入中未包括适用的法令和法律。(3)未编制设计开发计划(策划的结果),计划未随设计的进展而适时修改。(4)每次设计的人员职责、阶段划分不明确。(5)设计输出资料不完整,没有满足输人的要求,输出中未包含或引用产品验收准则,重要的产品特性未作出规定。(6)设计输出文件发放前未批准。(7)设计未评审/验证/确认,或评审不合格仍投产。(8)评审、验证、确认后的跟踪措施未记录。(9)设计更改未标识,没有形成文件。(10)更改审批人员没有授权依据。4、采购(标准条款7.4)(1)对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尤其是跟踪措施没有记录。采购单上的供应商为未经批准的供应商(2)采购文件、采购单发出前未经审批。(3)顾客指定的供应商,组织对其不评审也不验证其产品。(4)无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准则。(5)采购文件的内容未清楚地在表明订购产品的要求(如产品的质量要求验收要求等)(6)对质量差的供应商,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7)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经批准的供应商。(8)采购单的修改没有管理规定。(9)采购产品的验证方法不明确,或虽明确但不执行。(10)组织或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未在采购文件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办法作出规定。(11)对服务供应商(如计量器具检定供应商、委托的检验机关、运输公司等)等未进行评审等控制活动。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标准条款7.5.1)(1)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不全,缺乏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指导书不够详细正确而影响产品质量。(2)作业人员的作业不符合作业指示。(3)设备没有进行正常的维护。(4)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5)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点没有监控措施。(6)操作者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无记录。(7)生产过程无计划管制(如投入、在制、产出的日常控制)。(8)失效的图纸、规范等还在使用。(9)领用的原材料没有规定的标识或检验状态。(10)未规定产品放行的条件。(11)发运了型号不正确的产品。(12)货车运输公司或船舶运输公司未经评审。(13)对运输中的货物损失没有采取纠正措施。(14)货物没有正确地进行标识,随货文件不完整。(15)没有规定交付后(售后服务)的管理措施,或规定了但未执行,或没有效果。(16)合同规定的售后服务未执行或执行后没有记录。6、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标准条款7.5.2)(1)未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2)未对确认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规定。(3)过程更改后来进行必要的再确认。7、标识和可追溯性(标准条款7.5.3)(1)生产中产品无证明其身份的适当标识(过程卡、随工单、路线卡等)。相似的物品不易区分。(2)在有可追溯性的场合,产品标识不具有惟一性,无法追溯。(3)可追溯性实施中出现“断裂”现象而无法实现可追溯性。(4)产品标识系统过于简单,或过于繁杂,无法做到‘使用适宜的方式’标识产品,不具有可操作性。(5)产品标识在使用中消失而未按规定补加标识。(6)产品分割、分装时,未按规定将标志转移至每一部分。(7)当产品有有效期限限制时未对产品作出有效期标识。(8)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9)不合格品未加标识。(10)标识消失、涂改时有发生。(11)检验状态改变了,其标识没有变化。(11)检验状态规定的部位、印鉴、签署、记录不完善。(12)现场产品无检验状态标识或标识错误。8、顾客财产(标准条款7.5.4)(1)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验证。(2)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明确标识,未作好适当隔离。(3)顾客产品损坏、丢失或不适用时,未记录并向顾客报告。(4)未将顾客提供的检测设备、无形产品(软件等)纳入控制对象。9、产品防护(标准条款7.5.5)(1)未按规定做好包装运输标志、防护标志。(2)搬运人员未进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3)未按规定(组织自行规定)定期对库存的进行检查。库存品出现变质损坏。(4)未接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包装作业。(5)仓库出人库管理混乱。(6)仓库账物不符仓库混乱,不同产品不能清楚地界定。(7)未按仓库规定(如先进先出、隔离存放)进行。(8)顾客的产品未隔离存放,不能实施追溯。(9)合同的特殊包装要求未向作业人员详细解释。(10)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未经批准。包装材料未经检查。(11)随发文件不完整。1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标准条款7.6)(1)测量设备校准状态标识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校准状态标识。(2)对自制的测量设备,无校准程序。(3)测量设备超过校准期。(4)校准结果未记录或记录不适当。(5)使用中的设备未进行系统的管理(如维护等规定)。(6)设备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不一致。(7)测量软件使用前未经确认。(8)不对测量设备,而只对设备中的仪表进行校准。(9)测量人员不按规定调整。五、测量、分析和改进(标准条款:8)1、总则(标准条款8.1)(1)监视和测量活动不能确保符合性利实施改进。(2)未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3)统计技术使用中有错误,可能是缺乏培训,也可能是无相应的作业指导书。(4)数据收集不规范。2、顾客满意(标准条款8.2.1)(1)没有规定收集分析,利用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方法。(2)顾客满意度下降时,未采取改进措施。3、内部审核(标准条款8.2.2)(1)未进行审核策划或策划的内容不完整。(2)每次审核时未编制审核计划。(3)内审员未经培训或资格证实。(4)内审后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缺乏记录,或验证记录未报告相关部门及人员。(5)内审员与被审核部门有直接责任关系。(6)审核的内容不充分,流于形式。4、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标准条款8.2.3)(1)未确定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实现过程。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未进行收视和测量。(2)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法不恰当。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标准条款8.2.4〕(1)没有产品的验收准则。(2)监视和测量的阶段不明确。(3)所有规定的检验未完成,且又未经授权人员批准就放行了。(4)检验记录不全或保存不妥。(5)抽样检验不规范。(6)检验人员不合格。6、不合格品控制(标准条款8.3)(1)没有程序或程序不适用。(2)出了不合格品不标识。(3)出了不合格品不进行处理.或处理的权限不清(4)返工/返修的产品没有再次验证(5)返工或返修两者之间区分模糊不清,让步接收未经顾客或授权人员批准。(6)组织没有对售后的产品出现不合格时的处理措施。7、数据分析(标准条款8.4)(1)数据收集不规范。(2)数据分析没有提供以下的信息:顾客满意;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供应商(供方)。(3)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时,未实施改进活动。8、改进(标准条款8.5)(1)未策划和管理持续改进的过现,对持续改进认识不清。(2)本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3)对顾客投诉不分析、不处理。(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了但未见记录。(5)采取预防措施的根据和原因不明。(6)未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评审。(7)未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提交管理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