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英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四篇】

时间:2022-05-17 11:35:03 来源:网友投稿

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英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4篇

【篇一】英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者:陈思
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6期

        在当代,随着许多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快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随之加速,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能促进教育快速优质地发展,国家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各项教育中,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居于首位,这也是许多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原因。发展心理学有研究证明,儿童在0~6岁时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对幼儿将来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其成年之后的作为也有很大的影响。也有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证明,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研究投资是在教育投资中回报率最高的。所以,学前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教育,其也是国家教育机构培养未来人的途径。

        我國在学前教育方面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也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环节。但纵观当前,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大多数人们忽视了学前这一阶段的教育,把学前教育当作可有可无,仍旧持着“等孩子上了学,再让孩子接受教育也不迟”的老观念,放任这一段的教育。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第一,稳步持续投入的资金不足;第二,没有相关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学前教育法律文献和教育法规的支撑;第三,教师的配备上也明显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第四,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没有明确规定,教育目标不是非常清晰。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促进完备的学前教育立法,实行依法治教

        要想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美国学前教育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在学前教育立法中应明确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属性。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外来教育的引进层出不穷,但是外来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一定要综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本土化,使之能更好地为我国所引用。因此,需要跟随完备的教育立法,引入大批量的先进理念,这些都是好的初衷,但其间不乏有人利用教育成为其赚钱的商机,如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制来对其进行制约,让我国的学前教育以更加健康的态势茁壮发展。

【篇二】英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英国学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

 [摘要]当代英国已建立起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的学前教育机构,且逐步形成了中央、地方与民间团体密切合作的协同性管理网络,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忽视3岁以下幼儿保教的传统、相对乏力的中央管理以及不景气的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明显制约着当代英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功能、国家如何合理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等依然是当代各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服务多元化;类型多样化;教育公平;国家定位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34-05
  自1816年罗伯特·欧文在苏格兰新拉纳克郡正式创办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以来,英国的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如今,英国已建立起类型多样、功能多元的学前教育机构网。近年来,英国政府开展了基于鼓励就业、消除贫困、对抗社会隔离的学前教育改革,比较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增强了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灵活化的发展势头。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
  
  自1944年《巴特勒法案》(Butler Act)颁行以来,英国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一种是单独设立的保育学校或附设于小学的保育班,为2~5岁幼儿提供保教服务,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另一种是单独设立或附设于小学的幼儿学校,以5~7岁幼儿为服务对象,与以7~11岁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小学教育合称初等教育。属义务教育范围。以5岁为界将学前教育分段是当代英国学前教育机构颇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本文着重对相对独立的第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述。
    1 机构类型多样化
  机构类型多样化是目前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其类型之多,形式之活,我们从表1、表2中幼教机构名称的多样性便可窥见一斑。
  首先,依照财政来源的不同,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等提供经费。以招收3~5岁幼儿为主的非营利性公立幼教机构;由民间团体、个人兴办,接受政府财政资助及监督的幼教机构;符合政府办园标准,自筹经费。自行管理的独立幼教机构。后两者均以0~3岁幼儿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3~5岁幼儿,属营利性幼教机构,家长需承担大部分保教费用。自1998年9月开始对所有4岁幼儿实施每天2.5小时、每周5次的免费学前教育援助活动以来,英国政府加大了对公立幼教机构的扶持力度。公私分立格局更加明显。
  
  
  其次,根据幼儿在园时间长短,英国现有幼教机构可分为寄宿制、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等多种类型。此外。在地广人稀的乡村农场还有季节性、流动性的幼教服务机构。英国政府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为不在幼教机构服务区的幼儿及其家长提供丰富、灵活的网上保教服务。
  第三。从提供服务的类型来看,英国现有幼教机构的多样性特征日益突出,除了为一般幼儿开办的以保育和教育为主的保教机构外,还有专门照顾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中心、为超常儿童开办的“天才儿童教育中心”、为家长开办的“亲子中心”以及为准备入学的幼儿开办的“预备班”等。
  目前,英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机构网络。这种网络较好地满足了英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学前教育需求。调查显示,1999年英国98%的4岁幼儿和93%的3岁幼儿都进入幼教机构接受专门的学前保教服务。其中,进入私立幼教机构就读的幼儿约占幼儿总数的40%。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由于幼儿家长对公共教育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公立学前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同时,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地从保育学校过渡到小学,对公立幼儿学校。尤其是附设于初等学校的保育所和保育班的需求迅速增加,公立幼教机构出现班额增大、总数增多的发展趋势。
  英国政府历来将0~3岁幼儿保教视为幼儿家长的责任。政府则重在为3~5岁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一定的学前教育支持和帮助。这一传统催生了英国幼教机构双轨制格局下相对单一的服务对象和内容。其中,公立幼教机构主要为3~5岁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一定时间的、以教育为主的支持和帮助,基本免费,具有很明显的福利性质。英国政府以此作为保证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秩序、减少社会隔离的举措之一。而私立幼教机构因其保教费用高。重在为中上层家庭的3~5岁幼儿提供便利、灵活、优质、高效的保教服务。由于英国政府长期在0~3岁幼儿保教中缺席.所以私立幼教机构同时也承担了0~3岁幼儿保教的大部分责任,以计时性的保教服务灵活地为广大家长提供教育支持。
  近年来。社会公众要求将0~3岁幼儿教育责任由私人责任转为公共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幼教机构的服务也日益多元化。
  当代英国幼教机构日益重视突出自身公共形象的专业性。并不断强化幼教机构对社区、家庭进行专业宣传、指导和援助的公共责任。在提升学前教育既有的保教功能优势的基础上,政府注重强化幼教机构在教育诊断、治疗、支持和补偿等方面的功能。目前,不少幼教机构开始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儿童心理诊断和治疗、家庭教育援助、病儿看护、课前/课后保育等服务,颇受家长的欢迎。
    2 管理体系日益协同化
  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地方分权自治特性,在中央政府教育就业部的指导下,各个地区自行颁布的教育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因此,在英国,地方当局的教育自决权非常大,不仅市、郡政府一级,而且数以千计的民间组织都有很大的自决权。同时。英国各地方教育当局还拥有自己的督学和咨询机构,并且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中央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管理通常被公众认为是“有限的”,甚至被公众指责为“消极的”。确实,英国联邦政府的教育与就业部通常只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其作用主要是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例如,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最低标准,确定承认幼儿园教师和保姆资格的原则;提供全国性的教育咨询并发表咨询公告:设立中央督学团,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机构进行指导性督查,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在联邦政府中,学前教育由多个部门分管,如教育就业部管辖3~5岁幼儿教育,社会福利部主管0~3岁幼儿保育。这种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减了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和效度。

  不过,英国联邦政府正在日益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干预,不断密切与地方政府以及民间团体的合作。近年来,英国联邦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推行政府计划、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切实加强管理力度和效度,各级政府也与各种学前教育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紧密联系。长期以来,英国各级教育当局经常将一些重大项目委托给科研机构,或聘请专家学者设立研究小组对这些项目进行专门研究,试图将行政决策建立在科学的研究结果之上,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政府与民间 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的管理网络。目前。英国各类民间组织、大学以及科研机构正日益影响国家未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英国逐步建构起既能协调全国性保教,又能凸显地方适应性的学前教育协同管理网络。
  正是基于管理体系的日益协同化,近十年来,英国政府颁行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和方案。如1998年实施的旨在提高就业率、为家庭提供支持的“国家保育方略”(The National ChildcareStrategy),1999年针对贫困家庭幼儿实施的“确保开端计划”(Sure Start)和“幼儿保育税案”(Childcare Tax Credit),重在倡导优质教育的“幼教绩优中心项目”(The Early Excellence CentersPilot Program),旨在改善地方学区教育成就的“教育行动区”(Education Action Zones)和“健康行动区”(Health Action Zones)以及“行动论坛”(Action Forum)等。特别是1999年9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具有政策法规效力的《早期学习目标》(Early Learning Goals),次年9月又颁布了配套性国家课程标准《英国基础教育(3~5岁)课程指南》(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Foundation Stage)。这些重大举措至今仍在强有力地影响并切实推进英国各地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当代英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十几年来,英国经济发展不景气,国民失业率不断上升,政府一再削减公共教育经费。在此情形下,虽然学前教育机构日趋多样化和多元化,政府也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干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英国学前教育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变革传统的艰难
  英国教育家埃德蒙·金在分析英国教育改革时曾尖锐地将英国称为“充满矛盾的国度”和“勉强的革命者”。英国政府历来将0~3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视为是家庭的责任,英国社会历来期望家庭中的女性负责照顾孩子。因此。尽管近年来政府开始关注0~3岁幼儿的教育,但目前绝大多数0~3岁幼儿保教机构仍是私立的。政府只负责为极少数有特殊需求的幼儿(主要是残障儿童和最贫困家庭儿童)提供特定服务。私立机构则因政府监管始终缺席,所以费用高且品质良莠不齐,需要私立幼教机构的英国家长常常面临费用与品质失衡的矛盾。1999年英国政府将国定课程中的基础教育阶段限定为3~5岁幼儿,未能将婴儿和学步儿包括在内,失去了整合0~6岁幼儿教育的良机。公立幼教机构仍然缺乏弹性服务机制。不能满足就业率不断升高的职业妇女的需求。另外,英国历来实行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强调地方适应性,中央与地方各自为政。因此。当前英国政府在不断加大介入力度、试图协调全国幼教发展时,却频频陷入权限不足的困境,无法根据不同地方需求及时对全国性政策作出具体调整;而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府颁发的全国性方案或决策时也同样陷入权限不足的困境,在统一的全国标准制约下难以顺利开展适合本地区需求的幼教服务。
  从根本上说,正是难以变革的传统制约着当代英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英国各级教育当局始终难以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英国学前教育事业整体上呈现出变革迟缓的特征。
    2 难以实现的教育公平
  当代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日益多样化。服务日趋多元化,虽然可以满足家长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并且能促使机构之间互相激励,共同发展。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在事实上造成学前教育的不平等。由于各个幼教机构在资源、环境。特别是工作人员素质方面有很大差异,而且大多数私立幼教机构收费偏高,导致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所能获得的幼教服务可能会比较差。
  当前英国所面临的以下严峻社会状况很有可能会加重学前教育的不平等。(1)当代英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2)幼教机构收费高,平均每周费用在60英镑以上,为欧洲之最。(3)家长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太稳定。(4)妇女就业率高,为欧洲第二。且育有5岁以下子女的妇女就业率高达50%以上。(5)单亲家庭比例为欧洲之最,且少女怀孕问题严重。(6)移民子女增加,特殊教育需求不断增多。从教育公正的角度看,幼儿教育不仅要确保普通儿童、特殊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移民或难民子女、行为偏差儿童等能够进入适宜的幼教机构.更要能满足不同幼儿多元性的教育需求。但是,面对上述现实挑战,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应对措施可谓捉襟见肘,政府关注面及其力度比较有限。目前,对于正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的英国而言,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三、思考与启示
    综观当代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至少以下两点值得我们深思。
    1 学前教育的功能
  19世纪末,瑞典教育家爱伦·凯在憧憬20世纪的教育图景时,曾热切宣称20世纪的教育将是“儿童的世纪”。然而,20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绝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以满足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需求为主要目的。儿童发展需求的满足几乎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其价值在事实层面上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英国政府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就业、对抗社会隔离、减少贫困、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对英国至今仍忽视0~3岁幼儿的保教、实施保教分离政策的现状,我们可以说它是英国当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迟缓的结果,反映了英国政府在学前教育价值定位方面出现的偏差;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可以发现制约学前教育机构功能充分发挥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即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远不是教育内部的事情,学前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明显受制于社会的整体状况。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正在逐步将0~6岁幼儿的保教责任由私人责任转为公共责任.学前教育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这固然是以“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社会公正为首要原因。但其实际意义并不限于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前教育发展同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如人口、环境、贫穷、社会冲突等社会问题有着内在联系。诸如佩里计划等一系列调查研究已充分表明。学前教育政策及其有效实施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缓解社会冲突、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提高妇女就业率等具有潜在但巨大的持续性综合效应。

 2 国家在学前教育决策中的定位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当代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名义上是中央和地方合作制,但实际上中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乏力,难以满足英国社会对学前教育民主化、均衡化发展的现实需求。这表明,直至今日,英国尚未真正建立起中央与地方有效合作的权力制衡机制,学前教育行政体制实质上是地方分权自治,这明显制约着英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
  那么,在教育决策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该如何有效制衡?这个问题正是当前世界各国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力图回答的核心问题。实践表明,世界范围内教育行政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或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的二元对立式管理传统已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中央集权制尽管便于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能够宏观调控教育发展,从而最优化地实现国家要求,但缺点在于难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难以体现教育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地方分权制虽然能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由于各地自行其是,因而无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难以全面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鉴于此,当前无论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还是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体制改革中都表现出以下共同的趋势。
  首先,教育行政国家化,即明确中央政府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加强中央政府的学前教育行政权限,切实保障中央政府对本国教育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切实保障教育的公正公平。确保学前教育发展在国家层面的完整统一性、连续性、一贯性、一定的超前性以及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提高教育行政效率,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学前教育行政均权化,加强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分配的合理性。逐步实现教育行政与一般行政均权、行政管理与教育督导均权,逐步建构起层级化、网络化的学前教育管理结构。
  第三。学前教育行政专业化,建立专业委员会或专业部门,聘用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确保教育行政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进而通过教育行政法制化、建立健全教育审议制度等方式,逐步增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公开性和公正性。
  作为一个实践领域,教育是由其所服务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其本质在于地方性和民族性。确实,在当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已远不是学前教育内部的事情。或是某一部门、某一地区范围内的孤立事件,而是一个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诸方面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当代英国学前教育尽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相比,学前教育仍是最薄弱的一环,未能适应英国社会的需求,亟需加强。而制定何种政策、采取何种模式进行改革,改革能否成功,这取决于英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而这也是我们评判一切教育改革举措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

【篇三】英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英国的学前教育及其有关状况

教育 2006-12-22 15:53:37 阅读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英国的学前教育及其有关状况 
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

  颁布于2000年9月的《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引领着全英国幼教界进行着“有效的教与学”的研究和探索。短短两周的考察,我们在细细地体味“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

  有效的教与学,“既要有一个有意义的课程,也要求实践工作者理解并有能力实施该课程的要求”。在英国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都能清晰地了解、把握本国“课程指南”中为学前儿童定位的,在“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六个领域的早期学习目标。同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精心建构早期课程”。

  在伊斯林顿区的幸运果幼儿园,园长指着教室墙上的各类计划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制订活动目标和计划。有“秋季的发展目标”、“一周的计划”、“活动区的计划”等。此外,教师还要为每个幼儿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看了英国幼儿园为孩子精心设计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脑子里原有的“西方的幼儿园都是‘放羊式’的教育”的想法在逐渐瓦解,他们正积极实践着英国“课程指南”中所要求的:“有效的教”,需要教师“通过预先计划好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活动和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

  “有效的学”,包括“幼儿发起的能够促进学习和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的活动”。在英国的幼儿园中,教师们积极创设一个充满刺激和变化的环境,让每个孩子获得各种可使用的资源,并按照他们自身的速度,生成探索性的学习。例如,在某个活动区,当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与材料联系起来时,他们就把几辆小轿车改装成一列火车,然后进行着创造性的学习和游戏。又如,一名幼儿在花园爬动时,看见一只蜘蛛,她想起以前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蜘蛛的图片,就起身进屋去找那本书。她给另一幼儿看书上的图片,并带他到户外找那只真正的蜘蛛。此时,蜘蛛正在织网,他俩便用许多不同颜色的线条画蜘蛛网,用手指在网上“画”蜘蛛。整个过程幼儿化了40分钟的时间。活动结束后,这两个幼儿向其他孩子和教师详细描述了他们所进行的有趣的活动。

  有效的教与学,就是师生“共享思维”。英国同行的观点,值得回味。

  玩中学--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

  在英国考察了8个幼儿园,其中有6个幼儿园,我们完整地看了孩子们的半日活动。最初,我们看幼儿的活动,总习惯用自己的“课程模式”去评判他们的活动:“现在孩子们在学习吗,不象”;“一个上午怎么没有专门的体育运动”;“这是吃饭还是小组学习”;“现在这活动到底算游戏还是学习”。随着与英国同行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似乎明白了,请看--

  一幼儿在“蹦床”上开心地跳着,教师在边上与他一起数数“1、2、3、4……”

  今天午饭要吃“蔬菜汁”了,饭前,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榨“蔬菜汁”,一边操作,一边交流着……

  4、5个孩子与一位教师围着一大盆水,在兴趣盎然地用各种“清洁剂”给娃娃们洗澡,老师在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中,“传授”着洗澡的“技能”……

  尽管,在英国的幼教史上,也曾经历过“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游戏乐园”与“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之争。但随着英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整合的观点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即不该把游戏与学习等活动机械地、人为地割裂开来,应赋予预设的学习以游戏化,在游戏中则生成、柔和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玩中学--也许是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我们体会着。
三、“自然食品”比“人工合成食品”更有意义。

  如同住久了高楼林立、繁华喧闹的大城市,必然会向往自然清新、质朴温馨的田野生活一样,英国的幼儿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转: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学前教育发展难题怎么破解

时代声息 2010-08-05 21:49:03 阅读1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学前教育发展难题怎么破解

  发刊词

  来,我们一起给未来一个好的开始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集聚一堂,当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那个白发苍苍的诺贝尔获奖者的回答告诉我们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我们传统俗语中的“三岁看大”也是此理。

  科学早已证明:6岁前是人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也许正因为如此,目前,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已经把学前教育视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制定详细的教育大纲、标准,政府也编列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英国在布莱尔首相时期,已经启动了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的工作;日本也开始着手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的进程;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期间曾承诺将学前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令每名儿童都能接受到免费学前班教育。

  而在我国,学前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前教育的覆盖面已经从以前的少数城市孩子拓展到包括农村在内的广大适龄幼儿,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也逐步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集意见的过程中,有关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之多,屡次被排在了前几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提出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全国教育界的权威媒体,我们责无旁贷地决定推出学前教育专刊,为学前教育提供一块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我们将努力为学前教育从业人员提供可知、可读、可鉴、可存的幼教资讯和专业服务,并通过我们的读者群覆盖整个教育系统的优势,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鼓与呼。

  在具体办刊中,我们将突出基层视角,从宏观政策解读、幼教前沿理论、幼教热点透析、办园典型经验等方面多层面进行版面内容的策划和设计,突出服务特色,为学前教育一线服务。我们以“高端、权威、引领、多元、服务”为宗旨,努力做到“思想启迪,专业引领,实践服务”。

  “世界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面对孩子谁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事业是共同的,我们的未来也是共同的,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努力给我们的未来一个好的开始!

  学前教育专刊主要栏目

  学前观察。针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和教育出台的政策法规,通过专家及教育行政官员署名文章、记者采访、百家争鸣等形式,解析现象,呈现观点,做好引领。

  园长论坛。园长针对幼儿园的管理和学前教育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名家专栏。针对幼教一线实践中的难点问题,请名家阐发观点,可以刊发系列文章,以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

  幼教前沿。介绍幼教前沿理论和实践动态(包括国外的幼教动态及做法)。

  案例库。对来自幼教一线的案例进行探讨。

  妙招分享。请专家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解答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

  直播间。各地的幼教新闻与资讯。

  家园共享。幼儿园和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沟通和探讨。

 

 

ICLONG 提供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无锡滨湖实验幼儿园提供)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虽然学前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学前教育的发展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普及率低、政府责任不明确、体制不完善、农村资源严重不足、办园不规范、幼儿教师待遇缺乏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普及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使之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带着这些疑惑,记者日前采访了学前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请他们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

  如何破解“入园难”——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近年来,公众对“入园难、入园贵”的抱怨声不绝于耳,这不仅成为广大家长时刻萦绕心头的苦恼,也给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从政府到民间都在求解的棘手问题。

  “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并不突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指出,这与当时幼儿园的整体结构和服务性质相对合理有关。“从教育统计的口径来看,当时的幼儿教育机构由4个部分组成:教育部门办园、其他部门办园、集体办园和私立园。这四类幼儿园中,前三类占到了幼儿园总数的90%左右,其经费实行的都是国家、单位和幼儿家庭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家庭负担部分的比例不大。”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剥离社会功能,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公办’性质的幼儿园,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迅速被关、转、改,导致我国幼儿园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冯晓霞表示,原先撑起我国幼儿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急速萎缩,而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靠家长付费且要从中营利的民办园。到2008年,全国部门办园和集体办园占全国幼儿园总量的比例已降至17%,而民办园占到62%,在城市,则已高达70%。

  冯晓霞认为,民办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的压力,其贡献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大力扶植民办园的方式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问题是不可靠也是不可能的。“面对不合理的幼儿园结构现状,财政支持、大力发展普惠性公办园才是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

  “普惠性幼儿园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其直接指导和辐射的村园或班;第二类是城市平价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办园、企事业单位园、工厂园、街道园以及社区幼儿班、幼儿活动中心等。”冯晓霞说,在积极发展普惠性公办园的问题上,仅仅依靠预算内的财政投入是有一定困难的,还要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并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办园。当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普惠性幼儿园,政府投入都是必须保证的。只不过幼儿园的类型不同,政府投入的渠道和所占比例会有所不同,像教育部门办园和乡镇中心园,政府财政是主渠道,街道园也应该有制度化的投入方式。企业则通过减税、奖励等间接方式投入。

  “当然,这并不是要完全回到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上去,而是按照新思路‘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的方式举办。”冯晓霞认为,由企业出资,委托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力量具体举办,以招收员工子女为主同时对社会开放,实行合同制,明确各方责任,几年后根据双方互评结果决定续约与否。国家应视企业的这种出资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行为给予表彰和税收优惠,抵税应该成为制度,以鼓励企业出资办学的积极性。“只要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其投资幼教,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积极性就可能被再次调动起来。我国目前情况下仍然有少数企业在坚持开办幼儿园,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的行为,已经可以说明问题。”

 

 

学前教育发展重点在哪——

  优先关注农村和贫困地区

  “教育公平的起点是学前教育,只有起点公平,才能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公平。”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王春英表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均为90%以上,而西部一些省市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最低仅为10%左右,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由此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城镇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率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区之间、城乡之前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不均衡,越来越多的农村和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享受不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有悖于我国当前所强调的教育均衡和社会公平价值取向的。

  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保证农村和贫困地区适龄儿童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也是体现政府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王春英认为,发展农村及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大力开办乡镇中心园和村园(班),形成学前教育机构网;二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成本的投入与保障机制;三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是严格幼儿园审批注册制度和年检制度,完善幼儿园动态管理制度,坚决取缔非法办园,不断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我国儿童群体中两个特别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虞永平表示,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问题。

  虞永平认为,在还大量存在留守儿童的国情下,应切实以政府投入为主,配备能够切实满足孩子心灵需要、抚慰儿童分离焦虑的专业人员,关心和照顾儿童的生活,积极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我们应积极推广各地吸纳农民工子女入园的经验。”虞永平表示,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还要推广积极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的经验,尤其应关注迁入地政府从农民工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工负担,积极为农民工子女公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的经验,使城乡差异在实践中真正被缩小。

 

学前教育发展如何保障——

  明确政府责任并确保落到实处

  “目前,上海市0—3岁婴幼儿的家长及看护人员,每年免费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普及率达90%以上;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高达98%以上;全市一级以上各类优质幼儿园达30%以上,80%幼儿园办学质量较高,家长满意,有良好社会信誉度。”上海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何幼华表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政府的重视和财政经费在学前教育事业中的投入有着重要关系。现在,上海政府举办的教办园占全市幼儿园的60%以上,加上其他部门办园,公办园可以占到70%以上,70%的幼儿都可以进公办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基本解决。

  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上海市学前教育经费平均年增长15.77%;市级教育财政经费3年共投入12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2008年,上海市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达29.48亿元,占全市教育财政经费支出的9.06%,使得上海3年中新建幼儿园365所,新增建筑面积404.42万平方米,新增专任教师4700名,满足了适龄儿童入园的需求,提高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

  “我们还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通过建立省市级、县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何幼华认为,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等方式,真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学前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是准公共产品,因此学前教育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和家长分担为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虞永平表示,当前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系不完善,是因为政府投入规模小且过于集中,没有让大多数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享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虽然一些地方通过教育券和困难家庭补助等形式的尝试,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着学前教育的家庭投入比重过高的状况。在学前教育的投入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地区不均衡和城乡不均衡的问题。”

  “像所有阶段的教育一样,学前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政府的积极投入。”虞永平认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只是对一项简单的公益事业的投入,不只是对一个特定年龄段的教育的投入,而是一种功在眼前、利在长远的长效投入。“从根本上说,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投入。”

 

 

学前教育质量如何提升——

  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

  “近年来,一些幼儿园引入了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聘用了资质不合格的教师,甚至有些幼儿园连基本的教育教学条件都不达标,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介绍说,据2008年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园长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近70%的园长没有幼教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近半数教师无专业职称,近38%的幼儿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一些幼儿园教师没有专业资质,只会把自己认识的字和会做的算术教给孩子,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样的教育实则是一种反教育。”冯晓霞强调,“普及一定要建立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基础上,没有质量的普及率是没有意义的。”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只有真正重视和解决好幼儿教师的问题,让幼儿教师也能工作生活得有尊严,才能更好地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杨宁教授对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沦为弱势群体,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急剧恶化,面临种种问题和困难。

  “幼儿教师问题是学前教育问题的一部分,如解决不好会导致学前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杨宁认为,当前幼儿教师问题大体可以归纳为:幼儿教师没有身份保障,同工不同酬,普遍收入偏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流失现象严重;幼儿教师质量严重下降,幼儿园普遍反映招不到合适的教师。

  杨宁认为,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制订相关法律保障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且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身份;尽快出台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合理增加幼儿教师编制,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编制。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的监管力度,特别是积极出台措施解决民办园幼儿教师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杨宁认为,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还应健全幼儿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聘任制度、职务制度建设,保障幼儿教师职称评聘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保证幼儿教师的发展权。

 

观点1

  胡金波:学前教育奠基未来

  重视学前教育、普及学前教育、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学前教育奠基未来。

  首先,普及学前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1994年,美国克林顿总统上台伊始,就将“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列入全国教育八项目标并获国会通过而成为正式法律。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国家学前教育普及率均超过90%,最高达98%。加拿大、德国专门设有为弱智或聋哑儿童开办的“特殊幼儿园”。据对世界上18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统计,以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1个,占61.1%。

  其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抉择。学前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难以补偿性的特点,学前教育投资是一种最省钱、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已证明,哪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得好,哪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就高、人口素质就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力就大。与此同时,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再其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学前教育的事业规模、教育质量、保障水平和普及程度明显地落后于中小学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强烈希望幼儿能接受早期教育;另一方面,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民群众已不满足幼儿能够接受学前教育,迫切期望幼儿能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最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基本普及和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对健全和发展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有着重大影响。没有学前教育的基础教育是残缺的基础教育,没有学前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不完整的体系。而一个残缺的基础教育和不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不可能促进我国教育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实现的。

  (胡金波 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

 

 

观点2

  霍力岩:学前教育不可或缺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与起始阶段。学前教育之所以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形态、结构、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身心迅猛成长期,是人从封闭的母体环境进入开放的家庭环境、机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社会快速适应期。这时,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兴趣形成和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有助于实现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是家庭的核心。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妇女外出工作以提高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与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以获得家庭地位并提升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学前教育为家庭稳定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妇女权利、提高妇女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可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高低与义务教育质量密切相关,适宜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提高义务教育完成率、降低辍学率与减少学业失败等具有重要作用。学前教育对于夯实基础教育、健全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可以有效预防犯罪。研究表明,反社会行为如暴力倾向、攻击行为与儿童早期大脑发展经验密切相关,而对儿童大脑发展和早期经验的获得施加适宜影响,会对他们日后在成人生活中表现出积极情绪情感、良好个性和社会性品质具有持续性影响。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对于有效预防犯罪等反社会行为的出现,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安定具有长效、持续的影响。

  (霍力岩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9日第4版


 

0人  |  分享到:        

阅读(18)| 评论(0)| 引用(0) |举报

 

转载 常用的心理学网站

 

行政手段遏制大学生当二奶: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图)

历史上的今天

【篇四】英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吴峰;刘栋;李梅

作者机构: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安徽淮北 235000

来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ISSN:1671-8275

年:2018

卷:017

期:005

页码:29-31

页数:3

中图分类:G61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学前教育;英国;中国;经验;启示

摘要:英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世界领先,教育质量优质且特色鲜明,不仅有政府主导,法制保障、机构完备多样,财政支持有力,而且包容差异教学观;成功的、保教一体化改革,其先进的经验与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推荐访问:英国 学前教育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