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路径路径: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3篇
【篇1】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 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田劲松 王娇
来源:《成人教育》2014年第03期
【摘要】以地处西部地区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乡为研究样本,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十分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形成一套统筹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转变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落后现状。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3-0075-04
【收稿日期】2013-11-27
【作者简介】田劲松(1968-),女(苗族),贵州镇远人,副主任,教育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理论与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2012年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明确规定,而且还要求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加强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1~2]对照该标准,我国西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教师资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严重制约着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我国西南部,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县之一。太平营乡位于松桃县城以南10公里处,全乡行政区划面积739平方公里,人口25686人,少数民族占该乡镇总人口的763%,是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乡。本研究以太平营乡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访谈,了解全乡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以期管窥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幼教师资队伍的发展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太平营乡为样本,具体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以太平营乡全体幼儿教师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为90%。问卷采用的是自编问卷《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个人基本信息、择业动机和从业态度、对幼儿教师专业性的认识及自我发展规划、职后专业发展现状等维度进行设计。为使调查更加深入有效,我们还围绕问卷维度设计了一份访谈提纲,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发现,太平营乡共有幼儿教师40人,无公立幼儿园,有私立幼儿园2所(位于乡中心所在地)、附属于各村小的幼教班14个(分散在各行政村,均为一师一班),尚有2个行政村无幼教班。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在读幼儿139人,有保教人员8人(保育员2人,教师6人),规模最大的幼教班有在读幼儿32人,有保教人员(集保教任务于一身)1人。
(一)师资结构
问卷统计显示,从专业结构上看,40名教师中仅有1人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中职幼师文凭,占师资总人数的25%;从学历层次上看,有本科学历的1人,专科学历的6人,中专1人,高中毕业的21人,初中及以下毕业的3人;从职称结构上看,除1人具有小教一级职称外,其余均无职称(师资结构比例详见图1—3)。
图1专业结构图2学历结构图3职称结构
个别访谈中得知,许多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职称”,有的甚至认为职称就是自己所教授的年级。
(二)择业动机和从业态度
在择业动机的调查中,有29人选择“为了生存别无他选”,3人选择“喜欢幼儿教育工作”,4人选择“喜欢孩子”;关于工作适应状况,有3人选择“工作繁杂难以适应”,31人选择“勉强适应”,2人选择“能适应”;对现有工作满意度,1人选择“很满意”,6人选择“基本满意”,29人选择“不满意”(见图4)。
图4择业动机和从业感受
进一步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选择幼教工作是为了生存需要的权宜之计,主要原因是“离家近,比外出打工强”、“不打算一直做下去,若有更好的选择,会考虑离开”;对工作的适应状况,86%的教师感觉工作繁重,但尚能勉强适应;大部分教师表示不满意所从事的职业,主要原因是“工资太低”、“没保障”、“不稳定”等。
(三)关于专业意识和规划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的调查,有21位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只需“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即可,9位教师认为“学历和专业都不重要,关键是能看好孩子不出事”,6位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专业人员”;关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无区别,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选择“无区别”,统计情况见表1。
进一步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只要能教简单的汉字、基本的计算和儿歌即可。在问及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时,几乎所有访谈对象都把传授知识和保证幼儿人身安全放在了核心位置。
(四)职后专业发展现状
关于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的问卷对象是16所幼儿园的负责人,主要从两方面设问:一是园内培训及教研活动,二是外出进修学习。
1关于园内培训及教研活动
主要设计了“幼儿园组织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园内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外聘幼教专家讲座情况”等问题,问卷统计表明:绝大部分幼儿园未开展园内培训及教研活动,极少数偶尔开展但次数极为有限(见表3)。
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与大部分幼儿园办园客观现状有关(大部分幼儿园为一师一园,无法组织园内培训及教研活动);另一方面也与管理者自身的观念意识有关, 在对规模较大的两所幼儿园负责人的访谈中,她们认为:“幼儿园教的知识简单,不组织这些活动,教师也能胜任工作”、“幼教政策法规太抽象,对具体教学价值不大”、“幼儿园经费困难,请不起专家”等。
2关于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对“是否鼓励教师进修学历,有无措施”,14人选择“无任何鼓励”,2人选择“口头鼓励,但无具体措施”;有关“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和“组织教师园外参观考察学习”,16位负责人均选择了“无”(见表4)。
进一步访谈得知,大部分负责人认为:“学历进修属个人行为,幼儿园不干预”、“幼儿园底子薄,经费困难没钱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和考察学习”、“教师流动性大,送出去培训学习划不来”等。
四、延伸调查
综上得出结论:太平营乡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十分低。为进一步了解太平营乡所属地松桃苗族自治县幼儿教育的相关情况,我们又延伸收集了以下资料:截至2012年4月,松桃县共有3~5周岁幼儿32360名,能够在幼儿园接受学前三年级教育的仅有18122名。由于大部分幼儿园集中在县城和部分乡镇所在地,广大农村山区的幼儿只能在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接受非正规的学前一年教育,极大地制约了全县幼儿教育的发展。[3]
由此可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堪忧,提高幼教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是提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办园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公平化的必然要求。[4]
五、结论
(一)公益性、普惠性的公立幼儿园尚未很好地惠及少数民族农村地区
目前,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仍以私人办园为主,太平营乡私立园比例更是占了该乡幼儿园总数的100%。不可否认,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民办园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私立幼儿园大多规模小,办园条件差,加之缺乏地方财政经费及政策的有力支持,缺少有关部门的必要监管和正确引导,许多私立幼儿园办园极不规范,存在诸多隐患。
(二)私立幼儿园非专业人员从业比例大,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低,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逐利性的驱使,使不少原就本小利薄的私立幼儿园,在用人选择上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润空间,忽略了对入职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不愿意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职后教育上投入。太平营乡幼儿教师的非专业人员占到师资总人数的975%,而且大部分非专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多为高中毕业,有的甚至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他们对幼教规律、宗旨及国家相关文件法规的理解和执行,以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等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成为一种常态。
(三)部分教师择业动机狭隘,从业热情度低,专业信念不坚定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许多幼儿园并未按照国家规定配备教职工,太平营乡一师一园现象占了幼儿园总数的近88%,教师工作十分繁杂辛苦,工资待遇低。调查发现,太平营乡各幼儿园教师工资差距不大,一般在800元左右,绝大部分教师不知道晋职称,不少教师选择幼儿教师职业仅仅是因为“离家近,比外出打工强”,这种基于最低层次需要的择业动机必然使他们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也很难产生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难以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更谈不上对工作的反思和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了。
(四)幼儿园出资者及管理者缺少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未能设身处地地考虑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前途
由于受生存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办园的出资者和管理者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争夺生源和降低办园成本上,很少考虑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前途,从调查访谈中可以看出,太平营乡幼儿园管理者对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培训和引导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教师也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具体规划。
六、建议
(一)建设与提高并重,公私立幼儿园携手并进,共同担当起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重任
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私立园仍将是当地幼儿园办园形式的主体,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提高办园准入标准,整合办园资源,促进私立园办园的规模化、规范化,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私立园适度的支持,并对其进行常态化的规范管理。
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推手,促进乡镇公立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在建园上合理布点,确保本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公平性。加大对行动计划的执行力度,逐步增加公立园在幼儿园办园结构中的比例。
充分发挥优秀公立幼儿园的示范带头作用,确立公、私立园一对一的帮扶关系,通过送教下乡、互换教师、培训讲座等形式,带动私立幼儿园发展,提高其办园水平和质量。[5]
(二)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内容,从制度和经费上予以保障
教师专业素质低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私立园办园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可从制度和经费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将专业教师比例数作为考核私立园办园条件的硬性指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行为加大对私立园师资队伍的职后培训力度,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拨出专项经费,举办假期培训班,强制性要求私立园派送教师接受培训。[6~8]
(三)制定教师工资最低标准线,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收入,稳定师资队伍
基于生存需要的择业动机是导致私立园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从业信念不坚定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根据当地经济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工资最低标准,解决私立园教师温饱的基本问题。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对办园质量水平的考核与激励相结合,拿出一定的资金对规范办园、优质办园的私立园以奖励的方式适当进行补贴。
(四)转变观念,促进幼儿园与教师个人的双赢发展
私立园的办园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幼儿园整体发展息息相关,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是益己利他的双赢举措,进而有意识地帮助教师制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从精神上、制度上甚至经费上予以适当支持,[6]使教师看到个人发展的希望,清楚个人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教育部门户网,2011-12-12.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N].中国教育报,2011-12-14.
[3]戴振,龙再刚我县受捐助的100所“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正式启动[EB/OL].松桃信息网,2012-04-10.
[4]王春英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5]邹联克,陶蕾,李玲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3).
[6]范明丽,赵娟美国农村幼儿教师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启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4).
[7]潘利君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改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9).
[8]李慧灵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编辑/乔瑞雪)
【篇2】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枫溪区蔡陇小学麦柔阳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积极与深厚,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地位日显重要,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核心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催生教育智慧
读书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首先,读书学习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能系统整合、灵活调度,跨学科的或人文、或自然、或社会、或经济等知识丰富广博,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自如。现代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走到哪里,中心都随之转移到哪里。而且有“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因此,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支撑起知识的天空,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次,读书学习可以丰富教师的生活。教师读书学习就像歌手练声、枪手打靶,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唯有如此,教师的思想的河流才能潺潺不断,才能提高生命的强度。
接着,读书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精气。教师悠游于书籍之中,聆听古圣先哲教诲,欣赏宇宙的真谛和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感悟人生,感悟世界,从不同角度追问、挖掘自我,不断提升“已成的我”,在书香四溢中经营自由的心灵、睿智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品味、气质和精神境界。
最后,读书学习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有才华的、富有教育智慧的。读书学习,能够让教师易于感知这个世界,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独到的判断。读书学习,能于无形中提升教师的锐气、灵气、慧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催生职业智慧。
二、课堂,激发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探究的园地、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交往的舞台,课堂不是“产品加工厂”,而是有鲜活和灵性的生命成长的原野、思想的摇篮、精神的栖息地。课堂是一名教师或教育家最为核心成长的阵地。教师应该积极改革课堂,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发展、提高各自的生命质量。
教师改革课堂教学,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收集各种资源来发展、丰富自己的课程,带进课堂的只是一种教学预设,而不是剧本化的教案。因为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状态中,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敏感地感受到学生与自己创造性火花的撞击产生共振,真正锻炼和成就这段共同的旅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学生需要,有效地加工、整合教材,对教材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
二是预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预习是学习的起点,是课堂学生展示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结构地预习,努力完成课程文本所涉及的显形问题和隐性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预习,学习往往是是浅层的,预习过后,课堂上往往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讲授。因此,教师要通过认真制定学习任务单、精心提出有思维度的问题、科学设计学习活动等途径,激发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白其中的原理,了解事物发生的过程,弄清现象产生的原因,层层递进,深思慎取,探本索源,感深悟透,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幸福。
三是交流与展示的关系。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说话”,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并相互启发,交流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理解不同的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方案。所以,交流不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更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最终形成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是现代高效课堂的精髓,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交流是展示的前提,展示是对交流成果的呈现,教师关键是掌控好尺度与火候,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或过于展示。
四是训练与达标的关系 。课堂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般安排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和课堂巩固环节。训练的内容决定效果,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题前,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或选择题目。课堂达标是为检验教与学效果而进行的检测,是教师了解学情、设计教学活动、进行弥补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者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有机结合,可视课堂实际而定。五是“老师”与“教练”作用关系。有人说,老师与教练有很大的区别:老师传授知识, 教练传授经验;老师是言传, 教练是身教;老师是知识和观念的传授, 教练是动作和经验的示范;老师是教过就算,不包结果, 教练是陪同作业,包结果的;老师是等学生问问题的, 教练是查找学员问题的……学过车的人都知道,同一个规定动作,教练对每个学员都有不同的指导,根据不同人的性别、身高、年龄、性格等特性,采取不同的教与学办法,甚是见效,好的教练学员考试的通过率能达100%。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改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作“教练”,即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尽力实施“一对一”指导,让每类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反思,积淀专业睿智
反思是指对已经发生或经历过的事情再度进行回顾、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其经验与教训,进而重新编制新的方案或策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教学是狭隘的教学”。教育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法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并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实现专业发展。
目前,纵观世界各国一种全新的教育反思方式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传 。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研究领域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自传来系统地记录教师个体的教育生活和专业发展历程,关心教育中的个体,注重记录教育的具体情境,关注教育事件的“真实状态”。
教师专业发展自传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自传,可以用“自传叙事”的方式提出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生活事件。如在听课后,记录每次听课的感受; 在公开课后,记录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反思解决策略; 在调查研究后,记录自己深度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便记录所思所惑; 在网络研讨和教育著作阅读中,与专家对话。教育叙事是一种纯粹的故事,是研究者对故事的研究,是研究者自己在说话。教师通过对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梳理、总结,反思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第1,推动教师自我唤醒、自我反思,自传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自传是“讲述自己的故事”,主要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过去或给后来者留下经验教训。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当下,就可能发生“自我反思”“自我唤醒”的效应。
第2,显现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在教师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说中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从而缓解“认识你自己”的疑难。
第三,通过“自我反思”提供有关教师成长的秘密。让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有人说:“当教师不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反思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常常蕴涵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了”。勤于学习,善于反思,距离名师就会越来越近;勤于反思,善于积累,便会在成长的旅程里凝聚为“珍珠”,厚积而薄发。
【篇3】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目标
新宅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建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要办好新世纪的学校,就必须拥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应该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努力达到下列目标。
围绕“发展”两字,做好人的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使学校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力争能够推出一批在全县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同时关注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与提升。强化备课组作为课改、师训、教研最基本单位的意识,力争推出若干在全县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备课组,并对备课组在课改、师训、教研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活动中的管理机制做一个全方位的总结,产生具有一定辐射效应的师训制度与管理经验。通过系列培训,提升教工的素养能力、归属认同感与幸福感指数。
为此,我们将开展以学校专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模式为主,多种培训模式为辅的系列培训活动,既帮助教师完成“十一五”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更重要的是切实、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内力,培养教师“开明睿智、大器谦和”的内在气度修养,焕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激情,增强教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让每个四中教师都具有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战略眼光,能够站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宏观认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站在新城市的背景下思考学校近几年规划发展前景;站在历史积淀的背景下探索学校稳健发展的新路子;站在大局的立场在办学治校的大政方针上与学校保持一致。
出名牌教师:
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层面上看,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教师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有一个质的飞跃,使教师能够站到时代的最前沿,理解教育,并努力按照这样的理解去实践,探索。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者型教师,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我们还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造就名学科、名师,力争推出有全市影响的名师1—2名,在赵县有影响的名师3—4名,争取学校1/4教师能够成为我县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出品牌学科:
从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层面看,经过几年的努力,着力打造集科研、师训、课改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发展型备课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型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培植在县教育界有相当影响的名学科,力争1—2个在全县产生影响品牌学科,学校备课组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能够在赵县产生影响,在新寨店镇及周边范围辐射与推广。
出研训文化:
坚持“课改、师训、教研三位一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学校校本培训的体制与机制,结合学校发展特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展示空间与舞台,积极探索旨在形成一种教师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校园文化。
出经验影响:
从学校的辐射影响层面上看,经过几年努力,总结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及组织文化建设经验,以中考为载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全县兄弟学校进行辐射。并且,在辐射的过程中,总结针对不同学校的辐射模式,使新宅店中学的组织文化建设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总之,经过几年努力,通过教研、师训、课改三位一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基本完成体现学校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确立学校综合发展力的评价指标系统,使学校综合发展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继续提升学校在赵县教育界的影响,并且积极参与市级交流,扩大在石家庄市教育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