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时间:2023-04-13 1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拿着试卷走到讲台前,像平常一样,准备公布成绩、分发试卷。然而不同的是:今天的我脸上少了一分严肃,多了一分笑容。于是,这群敏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供大家参考。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拿着试卷走到讲台前,像平常一样,准备公布成绩、分发试卷。

  然而不同的是:

  今天的我脸上少了一分严肃,多了一分笑容。

  于是,这群敏感的学生预测到,这次考试成绩一定不错。

  便安静地端坐着,等待着……等待着收获的惊喜。

  同学们的成绩陆续被宣布,台下已失去了原有的安静,开场有些骚动。“AA,85分,良。”我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41双眼睛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到AA身上。

  这个开学到如今从没考过及格的男生,今天可“傻眼”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仍然低着头坐在位置上。

  同学们终于按耐不住了,你一句,我一句地催促着AA:

  “快上去拿试卷呀!

  傻愣着那干啥呀!”

  也许他从来没有拥有过对于他来说这么好的成绩。

  他带着一脸的为难走上讲台。

  同学们的目光也随着他挪动。

  每一个同学都是惊讶,这个被有些人说成像“猪一样笨”的学生,今天却跳过了不及格、及格,获得了85分的好成绩。他从我手中接过试卷,努力睁大眼睛仔细地看了老师红笔批阅的成绩,凝视了许久才转过身,准备走向座位。

  然而就在此刻,他又止步了,双手举起试卷又定睛看了一会儿。

  突然转过身对我说:

  “老师,你能表扬我吗?

  ”这时的我被这个平时纯朴、憨厚、自卑、不爱说话的这位男生的话语给怔住了。

  我不敢相信,一直没有勇气在课堂上发言的AA,今天却对我提出了这么“高”的要求。

  我还没回过神来,下面的同学已不约而同地抬起手,鼓起了掌。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那真切而又热烈的掌声振动着他的耳朵,他和强大的内趋力,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种方法和策略符合儿童的心理,值得大家借鉴。

  不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

  将爱进展到底

  案例背景:

  XXX是五年级上册从城里的另一所学校转到我班的。

  他是为头脑聪明的男生,上课发言很积极也很独特,往往是别人没想到的他能想到,刚开场我还暗自快乐了一下,认为这个孩子一定是特别优秀,可没过几天就让我头疼了,“这个孩子缺点也太多了吧!”心里不禁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矛盾冲突:

  解决过程:

  一天放学后,我留下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场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还说什么他原来从不做家庭作业,也没有人过问过,但经过我的说服,后来口头上虽然容许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成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的我,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

  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别人喜欢的孩子的念头。

  为了更深地理解孩子的内心,我利用学校开展“家访进万家”的契机对他进展了一次家访。

  敲开门时,才知道家里就他一人,当看到我时,他显得很慌乱,进屋之后,我拉着他的手说:

  “孩子别紧张,老师就是来看看你。

  ”渐渐地,孩子放松下来了,他才向我坦白:

  在他3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4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导致婚姻走到了尽头。

  父母离异后,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在一个单位做司机,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在家,所以放学后根本上都是一个人在家,晚餐也是随意吃一点剩饭剩菜。

  母亲也很少关心他的生活及学习。

  他在家中感到孤独无助,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久而久之使他自卑,形成了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他对家庭无归属感,放学后不想回家,不做作业,学习懒惰,成绩很不理想。

  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张皮东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个人卫生较差,同时存在着一些其他不良习惯。

  我为这个家庭的不幸为这个孩子的不幸感到难过。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孩子的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针对他家庭的特殊情况,进展耐心地疏导和沟通,他终于在思想上认识了错误,并流下了眼泪。

  随即,我还专门请他父亲来了学校一趟,详细的介绍了孩子的学习、行为情况,并告诉他孩子有多希望得到他的关爱以及他对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的父亲当时就明确了监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表态今后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孩子进展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气氛。

  会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养成习惯。

  不久,我就发现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

  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进步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展了一番谈话:

  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

  这位同学满口容许,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

  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

  要有耐心,渐渐来。

  后来,他获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

  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获得了不小进步。

  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

  “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帮助我,假如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

  ”我笑着说:

  “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

  我真替你快乐。

  ”

  案例反思: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就像案例中,我真正的放下老师的架子,对张皮东多一点耐心和鼓励,从他的感受出发,用心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

  家人和老师对他的爱,才使他有了那样大的转变。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是差生,背后一定都有一个不为你所知的原因,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一定要究其根本,对症下药。

  而爱学生不仅是老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老师获得成功的根底,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深深的体会到:

  当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真正送出爱后,不仅会促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好转,更会让他们的心理也得到自我完善。

  这也让我更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将爱进展到底”!

  用耐心浇灌孩子心灵

  案例背景:

  周五早上XXX跑来对我说:

  “我的文具盒不见了。“怎么”会丢了?

  今天带了吗?

  ”“带了的,刚刚还在玩的呢?

  ”“那你的文具盒什么样?

  ”“就是上次你收过的那个。

  ”我有印象,那个文具盒有很多机关,外观也很精巧。

  上次就是周灿和同桌的XXX在课堂上玩“机关”被我没收过。

  矛盾冲突:

  难道这只文具盒自己跑了不成。

  应该还在教室里的,于是把小朋友们召集回班:

  “同学们,周灿的文具盒跑了,我们来当一回小小侦探,帮XXX找回文具盒好吗?

  ”“好!

  ”同学们都很高的热情,于是开场在班中进展搜寻。

  很可惜,没有人汇报,我让XXX别着急,小朋友一定能帮助你找到的。

  中午,XXX就跑来跟我说在XXX的凳子上找到了。

  凳子?

  很是奇怪。

  于是找来在回廊玩耍的XXX,问他,XXX的文具盒怎么会跑到你凳子上了呀?XXX平时胆子就很小,说是我看到XXX拿走的,我想找出来,刚找到,他们就叫我去玩了,不是我拿的。“XXX,是不是XXX拿的,老师来调查,你去玩吧。”

  解决过程:

  事情在我心中已经明了,记起早上清扫卫生时发现XXX的那只破损的文具盒,但没有问清楚,还不能下定论。

  私下里,找到XXX,XXX成认了是他拿的,但他说我不知道是谁的,才拿的。

  “那是你的吗?

  ”“不是”“别人的东西能拿吗?

  ”“不能”。XXX是个脑子灵敏的小孩,只是平时习惯有点差。

  上次已经捡过同学一本课外书没还了。

  这次一定要使他明白这种行为是小偷的行为,会被警察抓走的。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未经同意,拿别人的东西就是不对。假如不知道失主是谁,你也要交给老师啊。

  记得《一分钱》

  这首歌吗?

  ”“在学校里,没有警察叔叔,那就交给老师,知道了吗?

  ”XXX的态度一向不错,他心智挺成熟的,看得出来,他不希望别人知道是他拿的,我也容许他,给他时机。

  于是我对同学们说:

  “因为XXX不爱惜他的文具盒,所以离家出走了,后来发现挺想念XXX的就来找罗老师了。”于是文具盒回到了XXX手里。

  案例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还是不太懂事的,是非观念,偷窃概念对于局部学生来说还尚未形成。

  我们老师在处理问题是要耐心,细心。

  切忌武断的批评该生为偷窃行为。

  应该理解清楚事情真相,该生只因自己的文具盒有破损,恰巧见一新的,就自己拿了。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要循循善诱,我没有先入为主,严厉的批评他,只是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偷窃。

  会被抓取,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

  当学生认识错误后,和他约定,改掉不经同意自己拿别人东西的坏行为。

  另外,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因此事后及时与家长联络,反响情况,让家长配合教育改正。

  教育于爱

  案例背景: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保护学生。

  爱是教育的泉,老师有了爱,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老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只有让别人感受到,才能与学消费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承受。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作为一名老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也懂得了回报爱。

  在教学中,我总是怀着爱心,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这样我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很融洽。

  矛盾冲突:

  我班的XXX同学,入学以来,上课一直要么搞小动作,要么乱说话影响别人;

  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违背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班级抹黑;

  还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许多同学都指责他,讨厌他,不和他一起玩;

  各门作业做的都不完好……几乎每天都要惹出一点事情。

  解决过程:

  对于此种情况,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

  争取做一个别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我真诚地跟他说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也应该是最懂事的孩子。

  他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让人讨厌不已,他口头上容许的很好,可事后仍一如既往,真是“成认错误,坚决不改”。

  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不然,他可能会带坏一群立场不坚决的男生。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屡次进展家访,家访中,我理解到他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从小家人就非常溺爱他们,就妈妈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妈妈说她一句,他能顶妈妈十句,父亲经商,经常不在家,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

  因此在家里他就是个十足的小霸王。

  通过屡次家访后,理解到妈妈也拿他____为力,任之放任。

  他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

  调查清楚情况后,我思忖着必须慎重地采取措施,否那么会适得其反。

  我试着接近他,去除隔膜,拉近关系。

  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劳动积极主动、踏实,为人老实,所以,我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交谈,理解情况,相机鼓励他、激发他“你干活儿那样能干,在学习上只要自觉,你一定能行;

  只要你好好对待别人,同学们一定能喜欢你”。

  通过几次的接触启发,我与他渐渐沟通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再次找他话:“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程度,这说明你很不笨;

  你有一颗仁慈的心,同学们都很喜欢你,但是你如今的表现却令老师很绝望,你完全可以把你优秀的一面表现给大家,做一个老师喜欢,同学敬重的好学生,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与大家交融在一起,希望你从做人,做事方面奋力追赶。

  你如今对班级的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假如我也放弃你,大家都不再理会你,你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

  你希望出现这种场面吗?

  ”他重重地摇了摇头。“是啊,你很聪明,道理一点便通,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他微微一笑,眼睛立即生动起来。

  我心想:

  “看来这个学生还是有希望的。”自此,每当他有丁点进步时,我便适时鼓励与表扬他。

  还借助班干部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使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上课开场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如今他已能融洽地与同学们生活在集体中,学习情况也今非昔比。

  班级的纪律和学习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班主任的爱是学生承受教育的前提。

  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承受班主任的教导。

  对于涂凯同学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了错误。

  案例反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根底和开场。

  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才会使学生对老师崇敬、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与对班级的热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有心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开展,用爱去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安康人格的社会接班人。

推荐访问:家校共育案例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 案例 优秀 家校共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