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外红色文化研究文献4篇

时间:2023-04-28 20:30:08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国外红色文化研究文献

  

  研究生论文技术路线设计实例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成都理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成都理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成都理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写作主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论文的要求不用,根据学校和学位要求,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具体思路进一步细化:背景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问题分析的研究理论等)---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路径、方式、措施)---得出结论(展望和总结,总结本文研究,展望未来发展)。详情咨询球:瑶瑶刘三刘三武器二舅。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成都理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成都理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问题提出

  国内红色文化理论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

  红色文化战略制定

  国外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研究评述

  红色文化战略模式类型

  红色文化建设模式中小型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研究

  红色文化战略模式影响因素

  选择

  红色文化相关理论

  红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作用

  红色文化战略实施

  我国中小型红色文化建设中现状和问题

  化建设中现状论文指导和问题

  XL公司红色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XL红色文化建设原因分析

  发展对策(路径、模式、动力机制)

  结论与展望

  1.2.1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定性分析法。对中小;;;;;;;;;;;;;;;;;;;;;;;;;;;;;;;小型企业建设红色文化所需要采取的方法。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有关红国中小型企;;;;;;;;;;;;;;;;;;;;;;;;;;;;;;;;;;;;;;;中红色文化扮演。(1)

  中文摘要[四级标题]“摘

  要”二字使用摘要样式,小三宋体加粗,间距段前18磅,段后18磅,居中。摘要内容使用摘要内容样式,小四宋体,多倍行距1.25,正文缩进2字符。关键词采用关键词样式,“关键词:”小四黑体,其后关键词小四宋体,各关键词之间间隔2字符空格,间距段前1行,段后1行。

  (2)

  英文摘要

  “Abstract”使用Abstract样式,小三TimesNewRoman加粗,英文摘要内容使用contentofabstract样式,小四TimesNewRoman,多倍行距1.25,正文缩进2字符。英文关键词采用Keywords样式,小四TimesNewRoman,“Keywords:”加粗,各关键词之间间隔2字符空格,间距段前1行,段后1行。论文指导\论文资料查找、论文格式查询、论文大纲

  (3)案例分析法。文研究,…………………..施和发展对策,促进设,实现助。

  (4)实际调查法。深入到………………………………………实企业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成都理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成都理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成都理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问题提出

  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理论

  云南XX地市州政府绩效考核现状

  XX州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存政府绩效考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云南XX州情况简介及政府绩效考核现状

  维度不清

  BSC

  KP

  I

  PP

  缺乏针对性

  综合性不足

  细化不足

  缺乏系统性

  原因分析

  云南XX州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策略

  总体目标

  平衡积分卡(BSC)构建绩效考核总体目标

  绩效棱柱模型(PP)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KPI)构建绩效考核关键指标

  关键指标

  二级指标

  维度构建

  指标要素

  研究结论

篇二:国外红色文化研究文献

  

  对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以唱红歌、看红色影视剧、游红色之旅、发红色短信、读红色经典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热的兴起,红色文化研究也日渐被纳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尚显不足,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显着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

  对外传播

  近年来,随着以唱红歌、看红色影视剧、游红色之旅、发红色短信、读红色经典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热的兴起,红色文化研究也日渐被纳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尚显不足,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显着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

  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是我们在其对外传播前应有的冷思考。

  对于红色文化的科学定义,目前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意见纷呈。

  曾喜云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和人民群众在党与人民的创建到土地革命、红军长征、解放战争各个时期所留下的足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以及在取得功绩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伟大人格、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

  赖宏、刘浩林认为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互联上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本文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凝结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人格魅力。它与社会上有些人狭义的把红色文化局限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不同,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种

  永不过时,充满朝气和人性光辉的文化。

  二、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红色文化传播是指红色文化传播者有意识地通过言语或姿势、表情、图像、文字等符号系统,传播红色文化精神,以帮助受播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为目的的文化传播形式。

  基于红色文化所弘扬的人文精神,它与社会意识形态没有必然的,不局限于国内,不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人类所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展现我国革命斗争历史,宣扬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也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第七部分第五小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指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推广与交流。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语言,文化,历史,投资,宣传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原因,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总体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三、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红色文化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当红色文化传播的受播者为外国友人或西方民众时,其传播有其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来中国参加红色之旅的外国游客来访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他们大多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所了解,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字事迹也是耳熟能详。游客多集中于亚非拉国家。最近几年,红色旅游在美国人和欧洲人中也变得越来越流行。来访游客多是以政府之间文化交流的形式展开,游客也多以政府公务人员,记者为主,散客,或者通过报旅行团方式来访的较少。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否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外国受播者了解并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同时语言障碍也是阻碍红色文化传播的一大难题,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欠缺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

  扩大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主要对策如下:

  增强红色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一个人民拥戴爱护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吸引世界目光的最根本的因素。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应变能力,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追根溯源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共产党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社会形式,继续引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与方式。在深入挖掘传统传播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针对多样化的世界民族文化,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手段与方式。利用传统媒体,如境外的各类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有针对性地宣传。打造一批外国观众能理解,欣赏的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如文学作品,歌曲,舞蹈,影视等,使一些经典人物造型,事迹家喻户晓。通过举办有关红色文化的国际性论坛,研讨会,或旅游文化交流节等形式,主动与国外媒体沟通,邀请来访,加强合作,共同搞好红色文化的开发,提升红色文化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利用互联,移动络的特点,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国际化,电子化。电子络技术为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积极跟上科技发展潮流,丰富红色文化传播表现形式,建设好红色站的英文以及其它语言版本。开发具有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游戏,软件等,寓教于乐,增强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广度与效率。开展红色文化旅游,通过参观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以及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唱红歌等形式,以更直接的形式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理想教育。

  加强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在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加强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是提红色文化对外传播效果和吸引力最直接的途径。这就要求红色文化基地加强基地场馆建设,创新陈列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走进红色基地,了解红色文化;同时,红色文化基地需要培养壮大一批精通外语,眼界开阔,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XX.

  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N].南昌航空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彭宗健,陈远跃.对提升当前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0(8).

  祝乃荣.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J].科技资讯,20XX(10).

  褚凰羽,洪芳.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兰台世界,20XX(2).

  陈希洁.跨文化交际中红色色彩的文化涵义对比解读[N].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XX-11.

篇三:国外红色文化研究文献

  

  红色文化对幼儿进行党史启蒙的国内外文献

  中国网4月26日讯(张英)近日,乐山市实验幼儿园总园党支部在四楼会议室以“重温党史经典,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四月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幼儿园党总支部书记涂蓉主持。

  活动中,涂蓉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版)》《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内容,并希望老师们认真学习党史,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师德修养,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推动工作又快又好发展,以此献礼建党百年,助力十四五开局。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激发了党员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以史铸魂,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文化的“根”和“魂”,坚持永远跟党走,共同实现美好中国梦。

篇四:国外红色文化研究文献

  

  “红色”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及其根源

  摘要:“红色”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在中英各国文化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红色”的深入探究,找出其在基本概念意义上的同一性,分析其在中英文化内涵意义上的差异性,并发掘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对日常的英语教学以及中英跨文化的交际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红色;文化;概念;内涵;根源

  中图分类号:G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9-030-00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体验和感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概念上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各国在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本文就从具体的“红色”入手,深入探讨“红色”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发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力图更好地促进中英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一、基本概念的同一性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有很明显的共同之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表达颜色的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具有一致性;同时,我们对基本颜色的视觉效果也非常相似,中国人认为是红色的东西,如太阳、鲜血等,在西方国家决不会被看成是黑色的,而在英语中被认为是“red”的东西在我们国家也决不会看成是绿色的。这在中英词典对“红色”和“red”的解释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根据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共同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red”的第一条义项为:“1.ofthecolouroffreshbloodorasimilarcolour:aredsky,door,car”。而根据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第十版)》,“红”的第一条义项为:“[1]像鲜血那样的颜色:~叶。血~。~灯。~口白牙。”

  不难看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英语国家,人们在给红色下定义的时候都是以“鲜血(blood)”作为媒介的,以鲜血的颜色作为红色的普遍原型。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我们血管中流淌的是同样鲜红的血液,血液作为生命的象征在各国语言文化中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红色也因此被称为“生命的颜色”;另外,红色也经常和熊熊燃烧的火焰联系在一起,能给人以温暖、希望以及家的感觉。于是在人类社会中,红色便具有了代表生命、激情、爱情和喜庆等一系列象征意义。这在崇尚红色的中国自不必说,即便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也是一样的。

  例如,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己来说特别的、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日子、走进婚姻殿堂的日子,等等。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英语中就叫“red-letterday”。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中世纪。那时候,教会的日历上会把宗教节日印成红色,就像我们现在的日历把周末印成红色一样。后来这个短语的意思逐渐扩大为任何“值得纪念的或者喜庆的日子”。

  在我国的一些外事活动中,每当有国外领导人或其他重要的客人来访,我们就会在机场、码头、宾馆门口等地方铺上鲜红的地毯,表示隆重的欢迎。这在英语中就叫做“torollouttheredcarpetforsb.”。不过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铺红地毯的场合越来越多,并不仅仅限于国家领导人来访,在人们日常的一些活动中或针对普通的人也可以铺上红地毯以示隆重,比如公司开业剪彩、结婚典礼或其它一些重要的场合,同时也可以烘托出喜庆、吉祥的气氛,象征人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红红火火。

  除此之外,在西方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当中,红色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过分强调地那样,红色在中国完全是一个褒义词,而在西方英语国家则完全是一个贬义词。例如,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在其著名诗篇《一朵红红的玫瑰》(“ARed,RedRose”)当中,把自己的爱人比作一朵红红的玫瑰,这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当中的经典,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红色的玫瑰也因此成为甜蜜爱情的象征。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起源于宗教传统的圣诞节(ChristmasDay)现在已经成为西方最盛大的节日,其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在节日期间,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坐在悬挂着五颜六色彩灯和红色圣诞花的圣诞树下,点然红色的圣诞蜡烛,吃着美味的火鸡,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且根据传统,在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里,会有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圣诞老人,驾着驯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各户给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礼物。红色在西方社会同样代表着喜庆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据此,我们可以说,由于人类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性,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对红色的认知都极为相似,红色在中西方国家中具有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红色象征生命、爱情和喜庆的意义也具有普遍性。

  二、文化内涵的差异性

  尽管“红色”在象征生命、爱情和喜庆等基本概念意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作

  为“文化词汇”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会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人们面对同一种色彩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做出不同的主观联想。

  在中国,红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基本色,历史上又称为“赤”、“朱”、“丹”、“绛”等,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一种颜色。红色也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的一个颜色词,多数情况下都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权威和尊贵、热闹和喜庆、美丽和健康、成功和兴旺以及进步和革命等积极意义。

  比如,在历史上,朱阙、绛宫、丹墀指帝王宫殿,朱门、朱户指豪门富户,朱衣、朱履为高官服饰,朱轩为达官贵人乘坐的车轿,朱批、朱文为皇帝御批的文书,等等。即便到了现代,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标题也使用红色字体,称之为“红头文件”。

  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又称为春节。根据传统,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装扮一新,贴红春联、红“福”字、红窗花,挂火红的中国结、红灯笼,小孩收“红包”、放红鞭炮,预示着来年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红红火火。

  传统的中国婚礼更是以红色为主色调。新房门上要贴红对联,窗户、家具上要贴红“双喜”,床上要用红帷帐、红床单、红被面,屋里要点红蜡烛,新郎要戴大红花,新娘要穿红衣、红鞋,顶红盖头,亲朋好友要送“红包”,等等。总之,婚礼上的一切都要以红色为主,以渲染喜庆的气氛,祝福幸福的新人。

  另外,红色在历史上还常常被用来形容青春美貌的女性,如“伊人红妆”、“红粉佳人”、“红颜知己”等;而“红光满面”、“红颜白发”则用来形容一个人健康有活力。“开门红”、“满堂红”表示兴旺发达和事事顺利;“大红大紫”、“红极一时”、“走红”、“红人”表示成功和受人宠爱,等等。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无不显示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红色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更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伴随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象征革命的“红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红色的偏爱融为一体,红色也因此成为进步、革命、忠诚以及社会主义的象征。如“红旗”、“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红色革命”,“红色风暴”、“红色娘子军”等等。“红色”已经成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代名词。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色更是成为人们政治生活当中的主色调,全国上下也成为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叫做“万里江山一片红”。“红色”也因此成为判断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主要标志,如“红卫兵”要佩戴“红袖章”、手拿“红宝书”、心向“红太阳”,同时还要做到“根正苗红”、“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等等。红色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相对,在西方英语国家,红色就没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在西方人眼里,红色更多的是和鲜血、斗牛士所用的红布等客观上与红色联系紧密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红色也因此成为“血腥”、“暴力”、“危险”等的代名词。如英语中“redbattle”意为“血战”,“redalert”意为“紧急警报,紧急状态”,“redcard”意为“红牌警告”,“see

  red”意为“怒不可遏,火冒三丈”等等。尤其是在美苏“冷战”期间,大写的“Red”更是直接成为“共产党”和“革命分子”、“激进分子”的代名词,人们对它充满了恐惧,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在英语中出现了“Redsunderthebed”的说法,意思是潜藏在西方社会内部的“共产主义分子”,带有极强的贬义色彩。

  三、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汉语的“红色”和英语的“red”二者在文化内涵意义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是由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误解和摩擦,增进理解和信任,也给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比较感性的民族,中国人比较擅长于形象思维,注重神似;并且由于历史上科技的不发达和教育的相对落后,人们对许多现象的认识往往都比较模糊和浅显,给许多事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以红色为例,我们所感受到的全部是它温暖、阳光的一面,我们在这种本来普通的颜色上面寄予了太多美好的愿望,赋予了它太多的文化内涵。这也使得“红色”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作为颜色词意义本身,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

  其次,历史上西方文明一直比较注重科学和实践,西方人比较理性,更擅长于抽象思维,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往往用客观的、理性的、直观的态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从而少了一丝神秘,多了一分客观。例如,我们所说的“红糖”,在英语中叫做“brownsugar”。如果仔细加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棕色更接近于红糖本身的颜色,英语命名为“brownsugar”是比较客观精确的。不过这样一来,英语“brownsugar”就没有了汉语“红糖”所蕴含的甜美、幸福的丰富涵义了。

  最后,则是因为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维护其政治统治的目的,故意丑化、污蔑和诋毁社会主义,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描绘成洪水猛兽、人间地狱。再加上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自身所犯的错误,如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造成成千上万的人被迫害致死,更让西方社会的人们”谈社会主义色变”,从而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充满恐惧和敌意;这样一来,代表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红色”在西方社会更加不受欢迎、甚至是遭到人们的憎恶,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一看到红色,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暴力、革命、战争、杀戮直至血流成河的恐怖场面。这一点在东西方“冷战”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四、结束语

  以上探讨了汉语“红色”和英语“red”在基本概念意义上的同一性和在文化内涵意义上的差异性,以及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这种探讨对英语教学、中英跨文化交际和研究都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和研究,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成为心胸开阔、眼光长远的21世纪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拓欣,梁润生.”红色”一词在英汉民族语言中的共性和个性[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英)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推荐访问: 国外红色文化研究文献 文献 红色 国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