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洪涝灾害是我市发生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针对我市地势低洼、洪水侵袭、排水不畅的状况,1958年,我市组织开挖了21公里的红旗塘;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完成了一轮“治太”杭嘉湖南排工程的海盐长山、南台头、海宁盐官上河、下河四个出海口,并配套建设了近200公里骨干河道;完成了太浦河浙江段工程和北排工程嘉兴部分;1986—2000年分三期完成了100多万亩圩区整治;1997—2004年完成了百里标准海塘工程;“99630”洪涝灾害以后,相继建成了市区和多个主要城镇的防洪工程,并实施了万里清水河道疏浚工程;2022年以后启动了新一轮的圩区整治工程;并逐步建立健全防洪排涝指挥体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和防洪排涝指挥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历次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发生“菲特”台风洪涝灾害,特别是省委作出“五水共治”战略决策以后,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嘉兴市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紧编制“五水共治”有关规划,各地也迅速行动起来,及时排定、开工一批水利建设项目,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大力开展城市易积水点整改,掀起了新一轮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高潮。汛前认真开展了防汛大检查,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各类预案,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防洪排涝各项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问题
(一)区域洪水北排东泄外排不畅。
嘉兴市为太湖东南浅碟形洼地,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地势低而平缓,是上游洪水的排水走廊。由于太湖流域及上海、江苏等周边地区水利工情发生变化,黄浦江潮位顶托,东泄、北排通道行洪不畅,现有的南排工程外排能力有限,当洪水来临时,不能及时承泄上游洪水和本地降水,导致市域内高水位,形成洪涝灾害。因此,必须给水以出路,进一步加强区域外排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西控、东泄、南排、北排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确保行洪畅通。
(二)超采地下水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降。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2022年,我市由于水体污染,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严重地面沉降。至2022年,累计沉降达到500毫米以上的.面积为333.84平方公里,累计达到100毫米以上的面积为3256.08平方公里,其中王江泾累计为1210毫米,武原1175毫米,当湖1046毫米,屠甸943毫米,嘉兴老城区885毫米,崇福780毫米,长安512毫米。地面沉降一方面导致如嘉善、秀洲北部等地区原建有的圩区工程标准降低;另一方面使原来地势较高,如平湖、海盐沿海部分地区,无圩区保护,成为易淹易涝的重灾区;还造成河道坡降变缓,水体流速变慢,易使洪水滞留。因此,必须根据地面沉降后的新情况,在原有圩区工程地区进一步提高工程防洪标准,在未设圩区工程保护的易淹易涝地区,抓紧新建圩区工程。
(三)河道淤积水域减少河网调蓄能力降低。
一方面市域河道虽经多年疏浚有一定改善,但河道淤积问题依然严重,导致河床抬高,过水断面缩小,库容量减少,调蓄能力降低,无法承载短时强降雨带来的水量。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建设项目,占用水域,造成水域面积减小。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小河流特别是小河小浜的清
淤整治,依法保护水域,增加河网库容量,以适应短时强降雨量对河网调蓄的要求。
(四)部分防洪排涝工程年久失修功能减退。
一是南排工程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盐官下河泵站(已运行16年)经鉴定为三类泵站,长山闸(已运行35年)、上河闸(已运行20年)及下河闸(已运行16年)为二类闸,南台头闸(已运行21年)为三类闸,均需要进行大修。二是部分圩区工程老化破损。大量圩堤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损毁严重,据汛前检查,目前全市有不安全圩堤246.4公里,危险圩堤64.5公里,危险圩堤关系面积7.36万亩。同时部分已建圩区由于年代已久,排涝设施设备老化,运行效率低,隐患严重。三是沿江部分海塘及围垦区域尚存隐患,如平湖九龙山海堤不到20年一遇标准,海盐小海海塘由于山体开挖导致塘体损毁,海宁尖山垦区西顺堤的堤脚防冲能力较弱等。因此,必须克服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思想,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的改造维护管理。
(五)已建城防工程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一是由于近十多年来,各地城市(镇)发展迅速,许多地方的城市区域已远远突破“99630”后一轮建设的城市防洪工程保护范围。如市区,国际商务区等区域已突破城市大包围的范围,秀洲新区、湘家荡开发区的防洪排涝标准较低。二是去年“菲特”洪涝暴露了我市多个县(市)城镇建城区严重受淹。三是城市部分地区存在排水系统断头河、断头管、管道淤积、排水不通不畅等问题,据市建委排摸统计,全市存在易积水点110处,其中市区85处。四是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和部分道路下穿通道排水设施不畅,在遇暴雨袭击时存在安全隐患。如目前全市共有道路下穿通道
650处,其中95处在持续大雨的情况下存在积水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城市防洪工程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六)部分干部群众防灾意识淡漠思想麻痹。
一是部分干部防灾意识淡漠,存在麻痹思想。我市虽然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但进入二十一世纪至“菲特”洪涝发生的十多年时间,基本上每年风调雨顺,时有梅汛台汛警情,但由于多年建设水利工程的存在,基本上是有惊无险或局部受灾,导致部分干部出现麻痹思想,甚至部分年轻干部不了解我市基本市(水)情,缺乏防灾意识。二是部分群众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精神,在政府组织修建水利工程时缺乏大局意识,甚至在涉及个人利益时阻挠工程实施,平时建设不参与,洪水来临当观众。因此,必须加强防洪排涝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发动群众,坚持警钟长鸣,时刻筑牢防灾抗灾思想防线。
三、意见建议
今年是省委市委作出“五水共治”战略决策的第一年,也是我市遭受“菲特”特大洪涝灾害后的第一年,是机遇更是挑战。为此,对我市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洪排涝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依法治水,进一步加强对防洪排涝工作的领导。
我市的基本水情决定了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嘉禾大地的心腹大患,防洪排涝是我市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防洪排涝工作,不仅事关城市和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水共治”就是抓民生抓和谐,防洪水排涝水就是保平安。要把防洪排涝摆上各级政府各项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责任体系,确保我市水事环境长治久安。要通过对《水法》、《防洪法》的宣传教育,增强政府各部门的水患意识,提高执行《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切实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贯穿到防洪排涝各项工作中去。一是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洪排涝意识,组织群众参与到“五水共治”中来,形成全民治水、全民管水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完善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三是各地各部门要通力配合。防洪排涝工作是水事,更是“城事”,事关群众基本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各自优势团结治水、合力治水。四是要切实抓好资金保障。防洪排涝工程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定要发挥政府在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其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五是要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严格招投标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资金、队伍安全。
(二)科学治水,进一步加快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要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杭嘉湖地区防洪规划》等水利规划的指导下,抓好《嘉兴市地区防洪规划》、《嘉兴市城市排(雨)水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治水理念,“一盘棋、一张图、一本帐”科学安排好市域水系和外排、城防、圩区等防洪排涝工程布局,统筹兼顾,建设适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并积极把科学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提高水利工程智能化水平。
1、加快实施流域外排工程。
一是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该工程排水主干河道涉及疏浚、拓浚及新开总长58.28km,新建出海口独山闸一座,及沿河节制闸、桥梁等。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已经审查待批,其应急工程独山
闸工程已基本建成。该工程今年实现通水的主要问题是浙能集团的港池外闸工程尚在建设中,建议督促相关单位抓紧建设,并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在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洪。同时要抓紧河道工程开工建设,早日使工程全线投入运行。二是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该工程在我市境内主要涉及新建长山闸、南台头闸2座泵站及长山河、长水塘、洛塘河、南台头闸前干河4条河道。涉及疏浚、拓浚、新开河道总长119公里,及堤防、桥梁建设等。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可研报告,建议在工程建设安排上,先行实施2座泵站工程,以早日实现增加工程排水时间,加大排水流量,解决海盐部分地区开闸时低水位,关闸时易受淹的问题。
2、集中攻坚圩区整治工程。
根据《杭嘉湖圩区整治规划》,我市圩区总面积250万亩,已建成185万亩,大多建于90年代初期,由于地面沉降和年久失修等原因,防御能力已从设计的20年一遇标准下降到3-10年一遇,需整治提高约72万亩;平湖、海盐、海宁及其他原地面较高地区,由于地面沉降,需新建圩区约65万亩。因此,我市计划“十二五”期间整治、新建圩区137万亩,目前已完成79万亩。各地要把圩区工程建设作为防洪排涝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从易淹区抓起的实际措施,通过集中攻坚,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圩区整治计划,并根据“菲特”洪涝暴露的的问题,重新修订《杭嘉湖圩区整治规划》,确定新的建设任务。
3、继续实施沿海海塘工程。
要抓好平湖白沙湾至水口标准海塘加固工程、海宁市尖山围区西顺堤保滩工程、海盐场前临江段地方塘加固加高工程、嘉兴港区圩堤完善工程等地方海塘加固配套工程,加大力度督促抓好平湖九龙山风景区海塘加固加高工程。
4、切实抓好城市防洪工程。
要根据城市(镇)不断扩大和“菲特”洪涝灾害暴露的问题,抓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是市区防洪工程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可以分主体实施,要抓紧市区防洪工程(二期)的实施,适时启动(三期)工程,抓好秀洲新区的防洪工程规划建设。二是各县(市)要全面检查去年“菲特”洪涝对城市造成的灾情状况,抓紧做好城市(镇)防洪规划,因地制宜采用大包围或抬高地面高程的方式和确定工程设防范围;已经确定的工程项目如平湖南市防洪工程要抓紧建设,正在筹划的如海盐、海宁城市防洪提升工程要积极推动。三是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排涝标准配套排水管道等排涝设施。
5、深入开展河道清淤整治。
要进一步完善《嘉兴市河道整治规划》和《全市水域保护规划》,科学调整我市主干河道和河网水系,恢复、强化和扩展河道功能。加强中小河流和小河小浜疏浚整治,大力开展“清三河”,增加河网容量,改善河道调蓄、行洪功能。要加强对水域的保护,加大违法占用水域行为的查处,开发利用占用水域和废弃断头河浜等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可以有进有退,但要严格掌握占补平衡。
(三)建管并重,进一步抓好防洪排涝工程的改造维护管理。
防洪排涝工程建成后,不断经受洪涝灾害考验,设备设施年久失修,就会造成损毁,丧失功能。因此,必须抓好工程的维护管理,确保工程状态完好。
1、抓紧南排三闸(站)改造。实施南台头、长山闸、盐官下河水闸泵站的改造工程,南台头闸改造工程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要抓紧开工,确
保在明年主汛期前完工。其他三个出海口大修要在南台头闸恢复排涝能力后逐个安排,错时实施。
2、抓好圩区和城防工程的管理。要因地制宜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或配备人员,定期对圩堤进行巡查,要建立圩区养护管理制度,要集中抓好对水毁工程的修复,每年要对圩堤进行加固加高,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试运行。
3、保障各类工程管理运行经费。要进一步加大对防洪排涝的财政投入,保障城市防洪工程管理经费,并积极向上争取,以增加省补南排工程运行管理经费数量;要探索圩区工程管理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
4、切实抓好城市排水系统改造。要继续抓好管道提标改造、雨污分流、地下空间配套排涝设施等整治,用若干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老城区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对尚未完成的城市和道路下穿通道等积水点的整治,要进一步加快进度,确保年内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5、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地下水。至2022年,我市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全面禁采地下水,基本遏制了地面沉降。要保持对非法开采地下水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四)明确责任,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应急能力建设。
要全面开展基层防汛防台应急能力建设,着重抓好“责任体系、办事机构、应急力量、监测预警、警示警告、避灾场所、物资仓库、信息化”等项目建设工程,实现基层防汛防台工作的指挥管理信息化、物资仓库规范化、责任体系网格化、避灾场所合理化、监测预警科技化、警示警告标准化、应急力量综合化等目标,全面提升市、县、镇、社区、村五级防汛
防台综合应急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集水雨情监测、远程监视、自动化预警为一体的覆盖全市的监测预警网络。确保在洪水来临时,响应及时,指挥畅通,处置有力。
篇二: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城市防汛排涝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城市降雨持续增加,给城市管网带来了严重通畅压力。尤其是日益突出的“城市内涝”问题,不仅是全国大中城市的排解难题,也是北方之城X的“新课题”,更是X发展的重要“城市病”之一。
一、现状背景。X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发展中,排水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改善局部地段排水状况到实现城市排水工程,形成了老城、新城、新市区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X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成败。(一)管理现状。X排水防涝主要责任部门为X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自X年成立以来,该处负责我市三区(X区、X区、X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维修,城市防洪建设和审批城市道路临时占用挖掘申请(协助市行政审批局)。同时,作为市政府委托项目法人单位负责管理部分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截止目前,在积极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实施”的总要求中,大力推进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对市辖三区X平方公里范围内X.X公里、X.X万平方米城市道路,X.X公里道牙,X座桥梁,X座排水泵站,X.X公里排水管网,X座井道,X公里防洪沟,X处平交道口实施有效管护。
(二)降水现状。X市位于X平原中部,地处半干旱——
—干旱气候区,大气降水的时空差异性很大。其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年蒸发量大于历年年均蒸发量。月降水量X月、X月和X月偏多。年降水量为X.X毫米,年蒸发量为X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X%,年平均风速为X.X米/秒。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方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多变,造成X降水量逐年增加明显,降水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气候研究的热点。
其中X年X月X日,X市遭遇了X年来最大暴雨侵袭,X小时累计降水量达X.X毫米。强降雨导致市区X余条主要道路出现严重积水,造成交通拥堵,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市民出行。而X年的几次较强降雨过程中,再次暴露出我市防汛基础设施还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城市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调蓄雨洪能力不足,部分城市道路区域出现积水内涝现象。
(三)排水现状。X市属于合流制排水系统建设的城市,因为历史原因,绝大部分地区都已按雨污合流制建设。X市中心城区规划九个排水系统,X区以南部铁路专用线、丽景街为界的西北部和东部两个排水系统;X区以艾依河(贺兰山路)、长城路及六盘山路为界的东北部、中北部和南部三个排水系统;X区以X路、沈阳路、宏图南街及南环高速为界的北、中、南和西南部(包含铁物流及开发区二期)四个排水系统。X城区按污水厂服务范围区域划分为八大排水系统:X
区为一污、五污两个排水系统;X区为四污、六污、七污三个排水系统;X区为二污、三污、九污三个排水系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X市防洪工程先后经历了几次大暴雨的严峻考验,暴露了X市城市防洪设施存在的各种问题,排水系统性能落后,排水设施标准不高,湖泊调蓄能力减弱,排涝效率相对较低,且超负荷运转,加上环保政策要求严格,造成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存在严重不足。
(一)排水设施标准偏低影响整体防御能力不足。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管径偏小。随着X市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用水量越来越大,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多,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挤占了原本设计偏低的排水管径流量,每逢汛期,受排水管网内高水位顶托,路面雨水排放不及,导致部分路段极易积水。
(二)雨污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加重防涝压力。X市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汛期时,大量雨水进入城市排水管网,造成雨污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个别路段发生道路积水。同时因历史原因贺兰山路部分路段、清河街北段、丽景街北段、宁安南街、学院西路等城市主要干道排水设施不完善,极易造成部分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城市防汛压力较大
(三)环保政策的要求客观上影响了排涝方式。随着环境环保要求力度加大,原承担城市泄洪、蓄洪功能的沟、渠等的排水口被封堵,导致汛期时大量的雨污水无处可排,泄
洪不畅,是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之一。
(四)过度硬化的路面影响了湖泊的调蓄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面积出现硬化道路、广场的同时,生态绿地建设和内湖水系的保护力度却相对滞后与薄弱,原本城市生态中的水系退化,从而导致雨洪调蓄功能减弱,雨水下渗面积越来越小,以至地表径流增加,产流增大,汇流加快,城区低洼地带较易发生积水。
三、排涝不足原因分析。作为X城市发展的见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管理水平,体现了X城市化发展水平。但是目前,X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市政管网设施的底子仍比较薄弱,建设发展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化发展的需求,虽然近十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还远远达不到中心城市的标准,还存在着许多待改进的地方:管网规划力度有待加强、管网建设统筹不够科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技术革新步伐落后,忽视了早期对市政管道专项规划,影响了早期排涝设施长远建设,造成了X城市排水防涝的诸多不足。
四、意见建议。城市防汛排涝工作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之一,是事关百姓财务和生命安全因素之一。因此,X城市防汛排涝未来发展上,要积极转化传统排涝优势,科学规划管网建设,提高排涝设施标准,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努力拓展多种排涝渠道,整体提升城市防汛排涝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城市发展服务。
(一)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为完善城区污水、雨水排水系统,积极借鉴大中城市先进经验,结合X整体排水管网发展实际,按照“分类别改造、分区域推进、分年度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施中,应根据老城、新城、新市区管网实际,适时加大污水管道管径,逐步将现行的雨污分流制,雨污合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系,转变为雨污完全分流制,有效减轻雨水管网被挤占、顶托的压力,有效解决雨污混排问题,进一步改善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确保排洪、泄洪畅通。
(二)改造完善排水管网。每年市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适时拟定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各管道建设单位应根据计划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管道年度建设计划,同步改造配套。按照优先改造局部积水严重路段的排水管网,优先改造排水容量不足管网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改造完善城区排水管网,切实提升城区泄洪排涝能力。
(三)加快完善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全面、可操作性强的管道规划,形成城市综合管网系统,进而指导地下空间资源地合理分配,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修编《X市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X-X)》进度。加大城市防洪排涝这一内容具体性、实用性,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并逐步按照规划实施。
(四)恢复并增加排涝渠道。随着水环境环保要求力度加大,X市在水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整治、清污分流、西部水系等工程项目建设时,将原承担城市泄洪、蓄洪功能的部分沟、渠等的排水口被封堵,汛期时大量的雨污水将无处可排,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组建城市专业排涝队伍。人力短缺、资金短缺日益突出,为提高城市抢险排涝能力和效率,应当积极申请资金,组织城市专业排涝队伍,包括管理队伍、抢险队伍、应急队伍、技术队伍,经过专业应急抢险训练合格后,可履行防汛抢险岗位职责,对防汛排涝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严格落实汛期X小时值班制度和城市防汛排涝应急抢险预案,实行城市防汛排涝分片包干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城市排水沟渠畅通、排水设备完好,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完善城市排涝信息化建设。为便于集中快速统一指挥城市防汛排涝,X市市政管理处在X市住建局的主管下,在泵站管理所建设了大连路泵站集中控制调度中心,X小时通过已联网X个泵站的集水池液位、泵组运行、电气设备状态等设备的日常监控,并通过视频监控点对我市各主次干道路有无积水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目前防涝效果突出,为进一步整体提升我市排涝指挥,应当以应急指挥中心为支点,积极衔接数字化城管、X受理中心、智慧城市等平台,推进X城市排涝信息化建设。
篇三: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宁波市奉化区城区防洪排涝现状及对策分析
奉化位于宁波市南郊,辖区面积1277平方千米,境内主要有两大水系,其中大部分属奉化江水系,归属甬江流域;小部分属莼湖水系,也称港湾水系,为独流入海(流到象山港)小河流。
剡江、县江、东江控制着奉化西北部和西南部802平
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保护下游沿江两岸18万亩耕地和3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江”河道坡陡流急,每逢汛期,上承山洪,下受甬江潮位顶托,易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一、现状水利工程
为解决奉化区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问题,历
届政府陆陆续续兴建了一些水库、堤防、水闸及城防工程。
(一)水库工程
奉化区现有大小水库93座,总库容3.1636亿
m3。其中大型水库2座,分别为亭下水库和横山水库,总库容约2.6204亿
m3;小型水库91座,总库容0.5432亿
m3;在建水库一座,为葛岙水库。
横山水库坝址集水面积150.8平方公里,总库容
1.118亿m3,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正常蓄水位109.67米,相应库容7660万m3。横山水库的防洪保护对象为下游的锦屏、岳林、尚田等镇(街道)和20万亩农田。
亭下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176.0平方公里,总库容1.515亿
m3。工程正常蓄水位
82.65米,相应库容1亿
m3。防洪效益为保护下游溪口等镇
(街道)和
40万亩农田。
(二)堤防工程
1.剡江堤防工程。1998年至
2004年底,我区先后对剡江南堤进行了维修加固。工程起自萧王庙活动堰,终至江
口桥,修筑江堤7k米,保护了萧王庙、江口及大桥片农田。2011年8月我区启动了甬江防洪工程东江、剡江堤防整治工程。治理剡江周村至方桥三江口段,河长9.5k米,新建堤防总长约13.2k米。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
2.县江堤防工程。1999年至
2017年,奉化先后实施了县江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奉化城区及开发区县江两岸的防洪能力已达到50年一遇标准。县江(南浦村至陡门桥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3.东江堤防工程。2011年
8月启动的甬江防洪工程的东江、剡江堤防整治工程。整治东江(高楼张至方桥三江口)河道16.45k米,新建堤防28k米,布置东江干流节制闸一座(作用为非汛期阻咸蓄水,控制上游西坞街道和亭山村正常水位)。
4.甬新河治理工程。2005年,我区实施了甬新河治理工程,总投资30006万元,整治河道10.632公里,设计河底宽度33至
40米,河面宽度60米,控制宽度73米,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提高了西坞地区的排涝能力。
二、洪水灾害分析
(一)历史上的洪涝灾害
1988年
7月
30日,流域普降暴雨402米米,大桥桑园、南山新村水位高达8.85米高程,淹房一层,方桥、南浦、西坞一带水位普遍在4.5米高程以上,受淹时间3—5天,部分粮田绝收,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1992年
8月
31日,流域普降暴雨498米米,全流域成灾,大桥镇桑园、南山两新村水位9.20米高程,受淹2.5米,西坞、方桥、南浦水位普遍5米以上,淹没1米多,受淹时间3—7天,近3.33千公顷粮田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1997年8月18日11号台风,普降暴雨350米米,全流域成灾,大桥镇桑园、南山两新村水位7.5米高程(吴淞高程),淹深0.9米,平原水位达5米,淹没1米,受淹
时间2—5天,近2万亩粮田绝收,直接经济损失7.15亿元。
2009年第
8号台风“莫拉克”,奉化自8月
6日上午起开始出现降雨,至10日中午12点,评价过程降雨量265米米;江口内河最高水位2.90米,超警戒水位0.57米;
方桥内河最高水位3.00米,超警戒水位1.07米。由于本次台风降雨多持续时间长,且奉化地形复杂,全区11个乡
镇、街道普遍受灾,受灾人口21.3万人,倒塌房屋735间,转移人口15727人,直接经济损失3.56亿元。
2012年
11号台风“海葵”,奉化从8月
6日上午开始
降雨,截止8日
23时降雨结束,全区平均降雨297米米,方桥、江口、西坞、甬新河普遍超过警戒水位0.8—1.2米,超警戒水位时间超过4天。11个街道、镇不同程度受灾,初步统计受灾人口30万人,总损失达19.1亿元。现代农
业两区建设严重受损,农作物受灾24.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
8.4亿元。全区受淹村庄116个,倒塌房屋、三舍927间,江口、西坞和尚田最为严重。
2013年23号台风“菲特”,7日在浙闽交界处登陆。
“菲特”台风对奉化的影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台风云系范围大,覆盖全区;二是降水持续时间长,除台风登陆前的降雨外,登陆后的残留云系也带来持续性强降水。三是雨势强。全区平均降雨量435米米,其中最大降雨站点
为西坞横坑水库629米米,大于500米米有10个站,大于400米米有9个站,降雨量为我区建国以来最强的一次。四是水位高。由于降雨强度强、范围广、雨量集中、影响时
间长,加上正值潮汛期,水库河网普遍处于较高水位。五
是灾情严重。全区受灾人口达到19万人,江口、西坞、岳林等地大多数村庄受淹,其中西坞王家汇村受淹深达2米;
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3亿元;东江沿线岳林赵家村等多处堤坝决口,水利设施直接损失近8900万元。
(二)成因分析
一是气候原因。奉化遭受台风及热带风暴侵袭频繁,是造成流域大洪水的主要成因。建国以来,共遭受台风及热带风暴影响80余次,平均每年1.8次。因受台风强度、路径及流域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台风暴雨在流域面上的分布不均。根据历史暴雨洪灾统计,奉化区域内几场较大的暴雨基本上都是台风暴雨造成的。其中,1963年9月11日~9月
13日流域面雨量为441毫米,为建国以来奉化江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给该流域内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二是地形原因。江口平原北部地势低洼,东、南、西部均为山区,台风气流因地形的抬升作用而雨量特别大;
剡江、县江和东江河流山丘区面积大,溪流源短流急,汇
水快。洪水期间剡江沿岸洪水位高,平原涝水难以自排,三条江的下游河段又受潮位顶托,江口平原涝水北排不畅。
不利地形特点是形成大洪水的客观条件
三是防洪水利设施不完善。洪水期间奉化江支流东江
沿岸因尚未修建堤防,洪水入侵平原并形成漫流。在干流江道建堤整治后,将大大减轻洪水倒灌平原的情况,但平原涝水难以自排,内涝将仍旧严重。江口平原河道大多只
有
10—15米,排涝能力严重不足,即使在干流洪水退水后,由于平原河道规模小,平原涝水退水仍旧很慢,加重了平
原的内涝淹没时间。加上城建违法占用河道水面问题屡禁不止,奉化城区的排涝问题相当严峻。
四是城市化进展加快。随着奉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占用河道、田面的范围越来越大,特别是岳林街
道、江口街道开发区扩展范围较10年前扩展近一倍,大量河浜、水塘、田面低地被占用,造成平原涝水位越来越高。根据《奉化市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2016年修改》,拓展城市建设用地范围,2020年奉化全区城乡用地总规模为
106.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74.9平方公里,乡村建设用地为3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
54.3平方公里。
三、城区防洪排涝对策分析
目前,《甬江流域综合规划》(2002年)、《甬江流域防洪治涝规划》(2011)确定的干流防洪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其中,县江城区(广平堰至南浦村)段防洪能力已达到5年一遇标准,南浦村至陡门桥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剡江、东江堤防工程防洪标准均为20年一遇。
根据测算,在只考虑在建的葛岙水库的条件下,按照奉化全区防洪标准要达到50年一遇的要求,则“三江”干流除县江龙潭堰到南浦村达标外,县江南浦村到陡门闸的下游江段和剡江、东江全线均达不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为此,我区城区防洪排涝建设重点应开展三项工作:
干流防洪提标、超标准洪水分流、平原排涝整治。
(一)干流防洪提标
干流防洪提标分三江堤防加高和西坞防洪闭合圈两个部分组成。
1.三江堤防加高措施。由于奉化城区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根据复核过的50年一遇洪水位,加上安全超高,对现状剡江、县江和东江三条江两岸不达标的堤段,提出
堤防加高工程措施。
表
5.1-1干流
三江干流堤防加高(新建)工程
现有堤防
设计高程
9.397.165.914.74复核设计洪
水位
8.728.345.804.89单位:米
堤防加高
高度
—
1.1800.15位置
前葛村
复核堤
防高程
8.728.345.804.89剡江
萧王庙江口
剡江出口
干流
位置
龙潭堰
现有堤防设计高程
14.09.958.186.996.786.604.804.804.80—
—
—
5.205.135.104.944.904.74复核设计洪水位
13.839.428.037.016.616.445.985.855.479.157.726.566.225.975.775.275.224.89复核堤防高程
13.839.428.037.016.616.445.985.855.479.157.726.566.225.975.775.275.224.89堤防加高高度
0000001.181.050.67—
—
—
1.020.840.670.330.320.15广平堰上广平堰下
惠政桥北
大成桥
金钟闸上南渡村聚树头
陡门闸(上)木吉岭
下宅弄
尚桥头
高楼张
东江
虎哨刘亭山
东江管理
陡门闸(下)方桥
县江
剡江需在萧王庙附近加高堤防河道长度为4.87千米
(右岸),堤防加高高度为1.2米;县江下游南渡村—陡门段长4.5千米堤防需加高,堤防加高高度为1.2~0.7米;
东江需加高堤防河道长度为16.88千米,其中,高楼张至后张闸段需加高堤防河道长度为8.14千米(两岸),后张闸至方桥段需加高堤防河道长度为8.74千米(左岸),堤
防加高高度为0.2~1.0米,东江上游需新建木吉岭—高楼张堤防河道长度为6.45千米(两岸),新建堤防高度为
9.15~6.56米。
2.西坞防洪闭合圈工程。根据《奉化区市域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确定奉化区规划形成“一体两翼、轴带发展、山海联动、组团形态”的空间布局结构。一体:
为奉化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区(岳林、锦屏)、萧王庙、江口、西坞、及尚桥和方桥组团,是奉化作为宁波都市区副
中心城区的主体区块,体现公共服务、创新创业、交通枢
纽、高新产业及文创产业等职能。西坞街道作为奉化区中
心城区,其防洪标准及要求需相应提高,因此需建立西坞
包围圈。
西坞包围圈西至东江、南至甬新河、东至徐家河、北至陈孔目河,形成保护范围。2011年《甬江流域防洪治涝规划》确立了东江堤线的最终方案,东江干流沿线堤防的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现在需提升至50年标准;甬新河、徐家河和陈孔目河需新建单侧堤防,从而保护西坞范围,形成西坞包围圈。
根据统计,甬新河需新建堤防河道长度为7.41千米
(左岸),新建堤防高程为6.22~5.51米;徐家河需加高堤防河道长度为2.79千米(西岸),新建堤防高程为
5.51~5.37米;陈孔目河需加高堤防河道长度为2.03k米
(南岸),新建堤防高程为5.37~5.27米。
(二)
超标准洪水分流
对奉化城区超标准洪水防御的重点要放在从城区中间穿过的县江上。为了尽量减少大洪水对城市造成的损失,根据城市防洪规划,超过50年一遇洪水分流到东江。根据县江与东江的实际情况和城市建设要求,超标准洪水通道计划通过新开河,经广平堰~煤气公司~麻厂~尚桥头,到东江老河道汇入东江。
(三)平原排涝整治
奉化的平原主要集中在江口、方桥、西坞一带,统称为江口平原,属于河网平原区,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水面率4%左右。当前,剡江、县江、东江均建堤封闭,将平原分割为西、中、东片。
1.平原西片。江口平原西片的排水方向为通过大蒲湾河、鱼山河、大欧河北排剡江,通过周家河、方桥河北排
奉化江,河道宽度大多在10—15米。横向沟通河道包括儒江河、铜山河、外婆河和亭下水库灌溉干渠等,河宽10—
12米。当前,剡江、县江已建堤封闭,平原河道与干流之间建有节制闸,与剡江交接处建有大蒲湾闸、新桥下闸、鱼山闸、大欧闸等,与县江交接处建有砾树塘闸、外婆闸、山隍闸、铜山闸、老县江闸等,节制闸功能为挡排涝和蓄
淡。洪水期间,当干流洪水位高于平原河网时,关闸挡洪,当干流洪水位低于平原河网时,开闸排涝。
2.平原中片。平原中片的排水方向为通过铜山河、山
隍河、中横河、前依河、倪家锲河、启门河东排东江,河道宽度大多10米左右;纵向河道较少,主要包括周家河、后张河,后张河宽25米,周家河宽只有10米左右。中片沿县江节制闸包括倪家锲闸、山隍闸、铜山河闸等,沿东江包括山隍闸、坝桥闸、后张闸、后依闸、居敬闸等。
3.平原东片。平原东片的排水方向为通过陈孔目港、金溪、老东江、直龙港向东江排水,甬新河建成后,在甬
新河低水位时,一部分涝水排往甬新河。陈孔目港、金溪、老东江、直龙港河宽在15—25米,排往东江的节制闸包括陈孔目闸、白杜闸、西坞闸等。
考虑到排水范围的独立性,我们将平原分为四个片区进行规划:平原①区,即平原西片,范围内面积171.5k平方米,其中平原面积57.92平方公里;平原②区,即平原中片俞家山以北区域,面积26.58平方公里,基本均为平原;平原③区,即平原中片俞家山以南区域,面积31.32平方公里,基本均为平原;平原④区,即平原东排,范围内总面积96.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23.45平方公里。
(二)平原河道整治方案
奉化现状平原河道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体现在河道规模较小,现状占用填埋情况严重,河道连通情况比较差
等。根据初步量算,整个江口平原现状水面率不足5%,其中城区水面率不足3%,特别是岳林街道,水面率只有2%左右。平原河道对平原涝水的调蓄作用非常大,对强排泵站
的规模影响敏感,因此本次规划要求河道水面不低于现状,在有条件的区域适当扩大。
平原①区江口平原西片的排水方向为通过大蒲湾河、鱼山河、大欧河北排剡江,通过周家河、方桥河北排奉化江,河道现状宽度大多在10—15米。横向沟通河道包括儒江河、铜山河、外婆河和亭下水库灌溉干渠等,河宽10—12米。当前,剡江、县江已建堤封闭,平原河道与干流之间建有
节制闸,与剡江交接处建有大蒲湾闸、新桥下闸、鱼山闸、大欧闸等,与县江交接处建有砾树塘闸、外婆闸、山隍闸、铜山闸、老县江闸等,节制闸功能为挡排涝和蓄淡。洪水
期间,当干流洪水位高于平原河网时,关闸挡洪,当干流
洪水位低于平原河网时,开闸排涝。
平原②区的排水方向为通过铜山河、山隍河、中横河、前依河、倪家锲河、启门河东排东江,河道现状宽度大多10米左右;纵向河道较少,主要包括周家河、后张河,后张河宽25—30米,周家河宽只有10米左右。②区沿县江节制闸包括山隍闸、铜山河闸等,沿东江包括山隍闸、坝桥闸、后张闸、后依闸、居敬闸等。
平原③区主要河道包括倪家碶河、舒家门前河和启门河,尚未形成完整的排涝河网格局。本片区基本属于岳林街道区域,规划奉化城区东扩的主要发展区域。
平原④区排水方向为通过陈孔目港、金溪、老东江、直龙港向东江排水,西坞包围圈建成后,在甬新河、徐家河、陈孔目河低水位时,一部分涝水排往甬新河、徐家河、陈
孔目河。陈孔目港、金溪、老东江、直龙港河宽在15—40米,排往东江的节制闸包括陈孔目闸、新居敬闸、西坞闸
等。
根据初步研究,各个分区规划实施的河道整治工程也是分
4片来实施。
①区主干河道为“七横九纵两调蓄区”。
“七横”为方桥横河、儒江河、铜山河、洪家岸河、外婆溪河、亭下水库干渠、计家河,规划河宽30米;“九纵”为周家河、方桥纵河、何家河、大欧河、鱼山河、大浦湾河、张村河、朱家村河、滨江河,规划河宽30米。滕头湖、中交未来城两调蓄区面积合计68万平方米。
②区主干河道为“四横四纵一调蓄区”。“四横”为铜
山河、山隍河、中横河、前依河,规划河宽30米;“三纵”
为周家河、浦口王河、后张河、南渡河,规划河宽30米。茗山湿地水利风景区调蓄区面积为100万平方米。
③区主干河道为“四横三纵一调蓄区”。“四横”为倪家锲河、舒前河、启门河和新开河,倪家锲河规划40米,其余横河规划30米;“三纵”为斯张河、牛君山河、老东江,规划河宽30米(老东江上游保持现状)。同时,规划新建南山湿地水利风景区,增加调蓄水域。
④区主干河道为“四横六纵”。“四横”为陈孔目河、直龙河、白杜港和西坞河,规划河宽30—40米;“六纵”为姜山河、孔峙河、徐家河、东陈河、老东江和虎哨刘河,除老东江现状河宽30—60米,其余河宽30米。
(三)
规划强排方案
要彻底解决平原地区的内涝问题,单单靠河道整治还远远不够,要把低洼地区的水排出来必须要靠强排泵站。经过计算分析,我们需要对4个平原区块都布置泵站,具体是:①区在大蒲湾闸、鱼山闸、大欧闸、外婆溪闸、方桥闸等处设置排水泵站,总计每秒130个流量;②区在山隍闸、后张闸设置排水泵站,总计每秒40个流量;③区在倪家碶东江闸(新建)、启门河闸(新建)设置排水泵站,总计50个流量;④区在西坞闸、虎哨刘闸设置排水泵站,总计40个流量。
表6.5-1强排方案规划表
分区面
其中平原
分区
积(k平
面积(k平方米)①区171.5②区26.58③区31.32方米)57.9226.5831.31规划水面
规划地面
规划强排流量
率(%)
高程(米)(米
3/s)
4.029.295.903.02.83.5130405④区
96.323.454.882.841.平原①区总的排涝方向为通过鱼山河、大蒲湾河、大欧河、方桥河北排剡江、三江口;开发区通过外婆溪河就近排往县江。所以,计划在方桥镇的鱼山闸和大蒲湾闸
(已建)各布置泵站一座,设计流量每秒30方,下王闸、大欧闸各布置泵站一座,设计流量每秒20方;在方桥闸
(已建)、儒江闸和外婆闸各布置泵站一座,设计流量为每秒
10方。
2.平原②区主要排水方向为通过横向河道排往东江,所以横向河道要适当加宽。在山隍闸和后张闸新建排水泵站,泵站设计流量为每秒20方。
3.平原③区在倪家锲末端新建倪家锲东江泵闸,泵站
设计流量每秒30方;在启门河末端设启门河泵闸,设计流量每秒20方。
4.平原④区的排水方向为东江、甬新河、陈孔目河和徐家河。由于东江改道,西坞闸外移至老东江与东江交界
处,净宽20米,并设排水泵站,泵站设计流量每秒20方;
在西坞河起点新建虎哨刘闸,净宽8米,并设排水泵站,泵站设计流量每秒20方。
经过计算,实施强排工程后,规划拓宽城区均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也能满足农田排涝要求。
表6.3-1强排方案排涝计算成果
分区
位置
地面高程
10年一遇水位
淹没时间
2.982.893.032.912.622.662.672.672.632.632.502.712.713.143.142.542.493.5100000032353220320000038332720年一遇水位
淹没时间
3.483.343.233.342.782.782.792.792.742.742.532.962.963.563.512.682.622.573.72000000344039293800000423836萧王庙江口
1区
开发区
滕头
前江
方桥镇阮家
陈家
2区
上屋南渡村
茗山后
倪家锲闸下
沈鲍村
岳林工业区
斯张村西坞镇4区
泰桥
陈孔亩
甬新河
63.33.43.32.82.82.42.32.32.52.23.53.53.53.52.12.22.73区
2.7—2.92.59
篇四: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防洪排涝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进我区“五水共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能力。区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调研组,由常委会余河通主任和张伟旭副主任带队,专题听取了区水利围垦局、住建局、农发办的情况汇报,先后走访了盐仓、小沙、金塘、白泉、干览等镇街道,围绕城乡防洪排涝(水系)规划,着重对我区强排系统等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组通过座谈、实地察看等形式,分析我区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时,我们结合到象山、三门、XX县区的考察学习。提出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全区水系总体现状
我区共有76座小型水库,560公里河道,xxxx6公里标准海塘,2xx6座沿塘碶闸和xx7座沿塘排涝泵站,xxxx0公里的XX县区雨水管网,承担着全区城乡的主要防洪排涝任务,形成“涵养、调蓄、行洪、泄水、提排”为一体的海岛防洪排涝特色。在历次台风、旱涝灾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强排体系建设目标
按照防洪排涝(水系)规划目标,全区共需建设强排泵站59座,总流量为722m3/s,共需投入资金xxxx.0xx亿元,其中农村5xx座,总流量为672m3/s,资金估算xxxx.26亿元;XX
县区5座,总流量为50m3/s,资金估算0.75亿元。目前全区已建成强排泵站xx7座,总流量为2m3/s,其中:农村座,总流量为xx2xxm3/s;XX县区2座,总流量为28m3/s。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8.2xx亿元,新建总流量xx0xx.5m3/s的泵站27座,其中农村26座,总流量为xx95.5m3/s,计划投入8.08亿元;XX县区xx座,总流量为6m3/s,计划投资0.xxxx亿元。“十四五”及以后计划投资2.82亿元,新建总流量xx68.5m3/s的泵站座,其中农村xxxx座,总流量为2.5m3/s,计划投入2.5亿元;XX县区2座,总流量为xx6m3/s,计划投资0.xx2亿元。
(三)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xx、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建防洪排涝体系。按照防洪排涝(水系)规划要求,统筹城乡流域,着力强排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舟山群岛XX县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时修订了水系规划,合理调整防洪排涝建设标准,使规划更趋合理。
2、强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强排工程建设进度。加大投入,着力提升“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防洪体系建设。从标准海塘、千库保安、强塘固房、标准河道、中小河流治理到“百项千亿”工程,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巧抓机遇、积极作为,把牢时间节点,主动对接中央、省资金投向重点,争取项
目资金,使我区防洪排涝建设的保障能力得到加强。防洪排涝工作和强排系统建设,是我区“十三五”水利建设的主战场和重点任务,当前,正有部分工程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阶段性成效已经显现,这将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以及整个两美定海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xx、突出项目为主,全面提升XX县区排涝工程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河道清淤、雨水管网改造、增设排洪泵站、闸门等措施,强化XX县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防御能力。一是提升排涝能力。新建丰产碶排洪出口一座,完成了青垒头闸xxm3/s的泵站一座,对增产碶2台强排泵进行更新,计划投资概算xxxx00万元,在利民碶新建6m3/s的泵站一座,目前已处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二是疏通暗河沟渠。对XX县区内河暗渠进行清淤疏浚,推进河沟管渠畅通,打通影响行洪的阻断河流。三是强化设施功能。实施XX县区排水管网的改造与疏通养护。对部分污水直排点进行截污纳管,确保地下管网畅通,加快流速。
xx、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洪排涝责任体系建设。区政府将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并作为“五水共治”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区政府职能部门及早谋划部署项目审报、勘察设计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各镇街道积极做好土地征收和相关政策处理工作。
在汛期职能部门强化水库、河道、碶闸、泵站的统一指挥、合理调度、推进智能化防洪排涝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外堵”“内涝”交织,不确定因素增加,强排压力更加凸现。
舟山群岛XX县区建设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给防洪排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沿海工业项目落户,农业结构调整,滞洪区锐减,城镇化建设推进及交通道路建设又使一些区域的主要水系通道受阻或改道,另外,还有不少排水通道、管网,由于原建设标准相对偏低,存在功能减退、流水不畅等状况。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全区现有的防洪能力还不能足以应对超常暴雨和极端恶劣天气。
一是从早年建成的泵站看,存在设计标准低,设施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XX县区增产碶泵站,当时安装了6台泵机,最大总排量25m3/s,但由于当时没有配置用电专线,更没有配置备用机组,6台泵机只能运行xx台,用电安全也存在较大隐患。二是从泵站配置的要求看,个别泵站存在配置不足。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按规划要求配足泵机,在泵站设置上因区域限制,也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三是从建设的现状情况看,建设任务繁重。目前强排系统还只是起步阶段,后续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资金压力会更大。
(二)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巨大,实施进度难把握,给安全度汛增加压力。
近年来,随着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工程的逐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难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一是政策处理协调难度较大,给工程进度带来一定影响。目前,一些建设项目大多是点上或线性工程,在土地征用、政策处理、泵站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区属、市属及企业、部队等多个部门,尤其是与部队、市属部门的对接沟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二是项目资金投入巨大,区、镇街道配套资金压力重。强排泵站建设作为水利建设的百年大计工程,主体投入均在千万以上,如白泉泵站总投资达7200余万元,若按正常区、镇街配套xx0%,就需投入2000多万元,对目前区、镇街的财力现状,确实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因此,有些镇街因资金不足等原因,也只能采用减少泵机配置来缓解压力。三是补助资金来源不同带来的多头管理问题。由于资金来源、立项要求、操作规范等方面差异,存在标准不一、要求不同、各自管理的现象。
(三)全面协动、齐抓共管机制还不够完善。
防洪排涝(水系)涉及到全区各个领域,在XX县区建设项目推进、大项目落户与防洪排涝(水系)的影响与制约,大水系与小水利、新设施与老系统、上下对接、横向对接、政企对
接等机制尚未全面形成。一是沿海大项目落户使行洪通道受阻。一些大项目的落户占用了大量的沿海岸线和腹地,使区域内的流向改道、行洪出口减少,出现泄洪排涝困难的问题。二是区域功能改变使滞洪区上移。一些原来沿海低洼的滞洪区,先后成为工业园区或项目用地后,由于基础基准高程的提升,迫使原滞洪区也随之上移,给上游造成较大压力。三是规划执行还不够到位。水系规划作为基础性的规划,区人大常委专门作出过决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同样存在被打折扣现象,往往是项目优先,最后造成被动局面。城市化、城镇化、交通主干道等一些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侵占阻碍和改变水系通道的现象。
(四)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依法治水力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一是在部门协调机制上还不够紧密。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之间,还未真正形成严格执行水系规划理念,全局观念还不够强。比如在大项目新建区块、绿地、湿地建设、吸水材料的运用、管网水面等各个领域,对“海绵城市”构建,全域化“一盘棋”的理念还未完全融合于各自的具体工作及行动之中,也还未贯穿于各个环节上。二是为充分发挥整个水系的功能作用,水库、河道、泵闸调蓄功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科学调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工程维护保养还需加强。随着水利
工程的不断完善,加强工程维护管理将是今后能否保证工程效能真正发挥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人员编制、资金等原因,还缺乏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机制,存在管护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
(五)XX县区滞水排水功能还不够完善,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是XX县区存在设施先天不足,几十年来未作较大改变,存在行洪河道狭窄、出口少、雨污合流、功能设施老化等问题。在XX县区规划上,地上与地下的匹配还不相适应,XX县区排水管道不成系统,XX县区行洪主要利用河道排水,以前XX县区小,人口少,还有不少农田作滞洪区,随着XX县区面积不断扩大,而河道、管网、排水出口却未增加,内涝问题严重。二是XX县区滞水能力差、排水设施还不够完善。有些出水口还未建成,规划中的泵站、排水口还未全面配套实施,XX县区内也没有一个可以滞水的区域,在城乡建设中,吸水材料应用面还不够广。三是市政建设队伍薄弱。市政建设任务繁重,编制不足,专业人员少,专用装备缺乏。
三、建议与意见
(一)坚定信心,进一步形成加强防洪排涝工作、推进强排系统建设势在必行的共识。
抓好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不仅事关城乡发展,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一项抓民生促和谐,抓基础保平安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把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把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各自的工作之中,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社会责任体系。要通过对《水法》、《防洪法》的宣传教育,提高执行《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形成依法治水,全域防洪理念。一是要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洪排涝意识。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中来,形成全民治水,全民惜水,全民管水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完善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三是各镇、街道及部门要通力配合。防洪排涝事关人生安全,政府及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各自工作范围与优势,合力治水,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积极与市级部门、部队、企业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大的支持与配合。四是要切实抓好资金保障。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工程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其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要充分发挥水利、农发、住建等部门优势,形成紧密抱团合作机制,尽最大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减轻区、镇街道财政压力。要拓宽融资渠道用于民生工程,适当安排融资资金用于强排泵站建设。
(二)科学治水,进一步推进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工程建设。
一是坚持以规划为统领。要按照《XX县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为基础,抓好XX县区及交通等相关规划的修编,按照堵疏结合,以疏畅为主的治水理念,实行“一张图”,科学安排好全区城乡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布局。要严格规划审批制度,事先与大项目落户做好沟通对接,争取工作主动。统筹兼顾,建设适合我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工程体系,把科学技术用于城乡水系工程,提高水系工程智能化水平。要适时修编和完善防洪排涝(水系)规划,及时与总体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实效性。二是保障在建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强排泵站建设具有投入大、技术专业强,基础部分隐蔽工程多的特点。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质量的监管跟踪,督促施工单位树立质量责任意识,在抓好工程进度的同时,保证质量与安全,力争在建工程在台风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能够发挥排涝泄洪作用。区水利围垦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落实人员,集中力量,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尤其是对一些隐蔽工程,要按照设计标准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三)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XX县区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功能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XX县区防洪排涝规划。制定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结合旧城改造,提升XX县区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二是加大XX县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快沿海排水闸门、泵站建设,老泵站功能提升等工作,缓解内涝压力。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孝娘桥与海狮桥段的通海碶闸和强排泵站项目(卫海泵闸)的建设。三是加强市政排水管网维护、河道清淤。加强市政队伍建设,应用先进技术,引进专业人才。积极提倡在城乡新建大型居住区,实施小型集雨工程,拦截蓄存雨水,提高地面透水性;在城乡、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建设中,尽可能采用透水材料增强地面吸水功能。建议区政府在科学论证可行的基础上,在城北高架下的东湾三角绿地和盐仓虹桥的坝桥低洼区域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分别作为XX县区防洪缓冲区和盐仓调水至XX县区的中枢取水点,平时又可作为XX县区河道水补充,改善和提升XX县区河道水质。
(四)建管并重,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工程建成后,将不断经受洪涝灾害的考验,设备设施的完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抓好工程的维护管理,不仅是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拉得出,打的响”的可靠保证。因此,区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创建“钱江杯”契机,按照“一体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护人员,按照“分散管理、统一监管、统一维护”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之路。要切实保障工程管理运行经费的落实,可采用财政拨一点,镇街筹一点,向上争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工程运行管护费用。要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区、镇(街道)、社区三级防汛防台应急能力,确保在台风、暴雨来临之时,响应及时,指挥畅通,处置有力,人员安全。
内容总结
(1)防洪排涝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进我区“五水共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能力
(2)防洪排涝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进我区“五水共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能力
(3)(三)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xx、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建防洪排涝体系
(4)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外堵”“内涝”交织,不确定因素增加,强排压力更加凸现
篇五: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市防汛物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市防汛物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市防汛物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非工程措施在全市防汛抗灾工作中的作用,按照省防指《关于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的调研方案》要求,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护”的工作方针,2011年5月底,市防办对我市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全市防汛物资在历次的防汛抗灾斗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当前我市防汛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一、防汛物资储备及管理现状
我市现行的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体制实行市、县(区)“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办法,坚持“定额储备、满足急需、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原则,每年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汛前都与各县区、各防指成员单位签订防汛责任状,规定储备防汛物资的品种、数量。
从品种结构来看,基本分为三大类,一是抢险物料类,主要有块石、编织袋、土工布、木材、综绳等;二是救生器材类,主要有救生舟、中小船只、救生衣等;三是小型抢险机具类,主要有发电机组、应急照明灯具等。根据国家防总颁发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要求测算,全市806.8公里大中小堤防和河道保护工程及13座大中小型水库应自筹储备袋类72.5万条、土工布
11.2万平方米、砂石料4.12万立方米、块石4.5万立方米、铁线是26.4吨、桩木286.54立方米、钢管5.3吨、绳类5.69吨、救生衣7846件、救生舟33艘、中小船只2艘、发电机组379.2千瓦、便携式工作灯1494只、投光灯92台、打桩机2台、电缆15.66千米,详情见附表一至表十。此计划已于2011年2月12市防指已向各县(区)防指、各成员单位下达,由各县(区)防指、各成员单位作出储备采购计划,自筹资金储备,自行调度。2011年5月30日统计,我市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已完成物资储备金额为1905.5万元,应
储备防汛物资汇总情况及已落实防汛物资情况见附表十一。
从管理方式上看,我市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坚持分级储备、分级调度、分级管理、分级补充的原则。市级防汛抢险物资器材由市防指负责储备、调度和管理,原则上实行有偿使用;市级防汛物资采取分散储备(自储)和委托储备(代储)两种方式进行,分散储备物资目前主要在市防汛物资储备库及成员单位;委托储备物资主要在有条件的北洋土产日杂编织袋商店,汛期需用时由市防指调用,汛后按调用数量视为购买,与调出单位结算付费,未调用部分则按约定的标准支付保管费。县(区)级储备、调度和管理由县(区)各自负责;县(区)级防汛物资按定额标准由市防指每年下达品种和数量指标,各县(区)自费采购储存;县(区)物资储备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县(区)防汛指挥部防汛物资由县(区)供销联社代储,一种是各乡镇防汛物资自已储备,一种是防汛物资由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自己负责。
二、物资储备库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5处定点仓库专门储备防汛抢险物料,分别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水务局)防汛物资储备库(见附表十二)、**县防汛物资储备库(见附表十三)、**县防汛物资储备库(见附表十四)、***县防汛物资储备库(见附表十五)、**县防汛物资储备库(见附表十六)。市防指(水务局)防汛物资储备库为专用的,储备一定量的物资;**县防汛物资储备库一般与其他库房并用;**县、**县、**县防汛物资储备库为代储单位库房,每年给其补助少量的费用,保证一定的库存,以备应急之用。市、县(区)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各定点仓库的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度计划,做好物资调拨工作。
三、防汛物资调度预案编制情况
为及时有效地做好洪水灾害突发事件防汛物资的保障工作,保证抗洪救灾情况下应急物资的有效调度和供应,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和社会安定,根据省防指***字[2011]7号《关于做好二O一一年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指示,现已完成市、县(区)两级《防汛物资储备及调度方案》,****市防汛物资责任人名单已在市防
办备案(详情见附表十七),并上报省防指。
四、存在问题
1、防汛物资储量不足。根据国家防总颁发的《防汛物资储
备定额标准》要求测算,我市应储数与实储数之间的缺额详情请见附表十一,定额要求的3大类16个品种,其中7个品种储备数量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比如袋类、砂石料、铁线、桩木、绳类、中小船只、打桩机),还有8个品种虽然有储备,但均有缺额,缺额比例分别为土工布47.5%,块石25.1%,钢管4.8%,救生衣18.3%,救生舟33.3%,发电机组50.2%,便携式工作灯32.2%,投光灯33.7%,电缆25.3%。按实际使用量来说,我市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流域性洪水,1981年大水后,我市历次调用防汛物资总价值不超百万元,加之市区***水库、***水库的建成并已发挥作用,市、县(区)域内仅为中小河流和人们防汛意识的淡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2、防汛物资储存点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快速、高效调运要求。若按3小时车程调运防汛物资到险工险段作为保障半径计算,目前现有的市属储备点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但有两个问题,一是装卸完全靠人工,满足不了物资快速启调的要求;二是块石储备点分布不均,我市大部分采石厂被禁采后,块石来源紧张。现在我市可调度的防汛块石储备点主要集中在***采石厂,市区内的采石厂现已全部关闭。若按3小时车程为保障半径,汛期块石难以及时调运。
3、防汛物资仓库面积小,储备不全。市、县(区)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现有的仓库面积小不符合防汛物资仓库的要求,有的各别县(区)没有专用仓库,将物资分散或代储放于其它地方,这样既不利于物资的保管,也不利于物资的调度。
4、防汛物资采购资金无保证。近年来,由于市、县(区)各级财政没有完全将防汛物资采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标准较低,平均在5-10万元左右,远远达不到更新和正常管理要求,各级防指难以保证按《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储备和调拨防汛物资所需费用,致使各级防指储备防汛物资资金无保证,造成物资储备达不到要求,调拨难以真正落实。近5年来,市、县(区)共投入防汛物资采购费
用是230万元,主要采购编织袋、铁线、桩木等防汛物资,详情见附表十八至二十二。
五、发展目标及几点建议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防汛物资管理工作。防汛物资是抗洪抢险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市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能够对水患灾害的控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市始终是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城市,目前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险工弱段和病险水库,因此,各级防汛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防汛物资管理工作,将其作为防汛防旱日常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实抓好。
2、加强各级防汛物资仓储基地的建设。由于市、县(区)防汛物资从存量上与国家要求仍有差距。根据国家防总《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要求测算,市、县(区)两级防汛物资应储部分需新增库房。我们建议以这次防汛物资储备管理调研工作为契机,各级防指要加大建设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扩建
标准库房,使各级防汛物资的储备逐步靠近国家定额。
3、要加大防汛专项资金投入。市、县(区)两级财政难以保证按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储备和调拨防汛物资所需费用,致使各级防汛物资储备资金无保证,造成物资储备达不到定额要求。建议省级财政安排防汛专项使用资金,市、县(区)防指负责购臵、储备、管理、更新工作,以确保我市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第二篇:2012物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物资管理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XXXX公司整体物资管理水平,寻找差距、开阔思路,公司财务、商务、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于10月24日、25日对XXXX公司、XXXXXXXX公司及XXXXXXXX集团物资供销分公司学习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单位情况概述
1、XXXX公司物资统一由XXXX物流集团------XXXX公司负责采购、配送(收取4%管理费,集团采购占年采购总额99.5%),每月25日统一集中申报物资采购计划;XXXX公司负责物资的验收、储备
定额制定,XXXX集团设有统一的供应商名录,每年进行一次合格供应商筛选。
2、XXXX公司物资采购由市场营销部负责,库存管理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物资采购实行询价员、采购员、合同员按岗设人,职能分离模式;物资系统作为公司ERP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与财务数据接口,公司成本数据实时动态反映,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年初制订预算,点检员申报计划实行预算控制全程跟踪管理模式;技术部仓储自2006年起实行供货超市管理,负责代管、代算、代销,主要是标准件、低质、易耗物资。
3、XXXXXXXX集团物资供销分公司,集团物资集中进行采购、储备、配送,年采购物资1亿元,每年集中招议标一次,占全年物资采购额70-80%,遇不宜招标物资实行供销分公司集体议价;
二、调研的收获及启示
本次物资管理市场专项调研,调研组认为,无论是采用集团采购的XXXXXXXX物资供销分公司、XXXX公司,还是自行采购的XXXX公司,均有较多值得借鉴的先进管理理念,调研组结合公司前期开展的物资采购效能监察活动提出的问题,收获及启示如下:
1、全公司进一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将公司经营成本与各点检员每项材料申报计划结合起来,虽然公司未实行ERP信息软件系统管理,但可通过部门信息手工汇总的模式,每月进行一次预算实行情况信息集成,将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深入到每个专业管理,让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从源头上避免超标准、超预算的情况发生。
2、实施物资采购业务流程重组再造。借鉴XXXX公司“询价、采购、合同”三权分离的经验,将公司现阶段采购员一人负责的采购模式,调整为:询价、采购、合同三岗位分立模式,3、建立物资采购“两头沉”模式,紧密联系市场价格变动,打好物资采购市场牌。即“一头沉市场”公司物管中心及时掌握物资市场价格变动的信息,对材料价格骤变的物资,及时调整采购模式、采购策略“一头沉使用单位”物管中心与技术部实行定期会议形式,将生产现场反馈的问题与
物资采购处理的及时性结合起来。
4、加强合格供应商管理。为降低公司物资采购成本、采购的风险,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供应商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为寻求长期互惠供求关系,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及档案工作是首要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正在进行;今后我公司物资采购将从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从审查主体资格、履约能力、履约信用等方面挑选,作为合格供应商名录入选条件。
5、适时升级公司管理软件,推行ERP软件:ERP系统作为企业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集成公司业务全流程,直观、动态反映各部门费用的发生、行踪,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例如2011年统计的Xxx专业材料费用超额领用的问题,实际为财务软件统计与公司MIS物资系统统计口径形成的误差。
通过此次调研,使我们更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管理水平与先进之间的差距,但是只有通过“找差距”、“发现差距”,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克服现有软、硬件困难,在管理水平上下工夫,使公司物资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为降低生产成本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武陟二局防汛物资管理工作调研汇报
武陟二局防汛物资管理工作调研汇报
根据豫防黄办电[2006]5号电传精神,我局领导十分重视,立即组织有关科室,认真学习电传,按要求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做到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现将武陟二局防汛物资管理工作调研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武陟二局是一个建制比较早的黄河基层治理单位,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沁河交汇处,所辖黄河堤线长20.674公里,沁河大堤
28.629公里;黄河险工4处,坝、垛、护岸计135座,18.824公里;沁河险工7处,坝、垛、护岸计136座,长7.645公里;黄河控导工程2处:东安2公里灌注桩坝;驾部控导61座工程,其中坝36道、垛13座、护岸12段,工程总长度5.27公里;黄河涵闸1座,沁河涵闸8座。我局截止2005年底有各类人员225人,离休3人,退休职工88人,共计在册人数316人。
2006年3月份经过清查,各类防汛物资库存现状如下:
防汛石料:
2005年底我局石料统计年报表为50021立方米,本次清防汛查账面石料50021立方米。其中:沁河险工14475立方米、黄河险工22981立方米、控导出12265立方米。
其他主要物资:铅丝:2005年底报表统计为26.37吨、麻料27.25吨、袋类99870条、蓬布42块、救生衣175件、发电机祖146千瓦/7台、防汛木桩914根、查水灯具118台等。
二、防汛物资储备调查情况
(一)、防汛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省市局“关于认真开展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领导多次召开办公会议,安排布置防汛物资各项管理工作。对在库防汛物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落实。我们感到在这方面确实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主要有:
1、防汛仓库:
我局原防汛物资仓库于2001年11月,经上级同意停止使用(2003年拆除),现防汛物资无法存放,临时分散存放在大虹桥车库、办公室、住室内,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防汛主要设备还停留在院内。(例如:冲锋舟)风吹日晒,很难达到防霉、防潮、安全存放之目的。我局2001、2002、2003、2004、2005年已多次请示上报省、市局,反映我局防汛仓库存在的实际情况问题,至今未解决。
库容严重不足。按照上级定额要求储备防汛物资,我局现有的仓库容量远远达不到储备要求,而且我局的大部分仓库都始建于七八十年代,多是砖木结构。由于年久失修有多处仓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墙体裂缝和房顶漏雨现象(朱原险工、五车口、驾部仓库),很难保证防汛物资不受侵害。
由于我局防汛储备的物资,现仍存放在原机关车库、职
工宿舍内,不能按上级要求做到:“四号定位、五五摆放”,很难达到对库存防汛储备物资进行定位,码垛整理,确保储备物资摆放有序、整洁规范。
上述防汛仓库存在的问题,再次恳请上级尽快解决。
2、我局根据豫黄财[1999]35号文,防汛石料定额储备为86537立方,经清查库存数为50021立方米,与库存定额相差36516立方,驾部控导目前有空白坝7道、沁河险工工程相差石料较多,部分坝、垛缺石,一旦遇到抢险很难满足抢险需要,现特申请上级给予补充备石。
3、防汛抢险照明设备按储备定额规定还差170千瓦,远远达不到防大洪抢大险和多处出险夜间照明所需。建议上级物资部门给予补充。
4、库存编织袋有99870条,大部分编织袋是1999年6月份调入(98430条),已超过规定的防汛物资储备年限,如遇抗洪抢险急需,很难达到抗洪标准要求。建议上级对现有库存编织袋给予更新。
5、防汛工作灯,调入六年之久,部分电瓶老化,已无法继续使用,对汛期夜间查水、观看水尺以及其它急需带来诸多不便。建议更换防汛查险照明灯。
6、92年调入我局79式G—冲锋舟2艘,因柴油机马力小,在黄河中调试时,逆水行驶,不能前进;另玻璃钢厚簿不均、安全性能差,建议报废处理,补充更新设备。
7、防汛道路:驾部控道工程抢险时,大虹桥仓库防汛物资在调往驾部控导工程过程中,武陟县大封镇东岩村是必经之路,但该东岩——驾部控导工程防汛路始修于八十年代,现已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路面油面全部损坏,给防汛抢险调运物资带来很大影响。我局己多次申请修复该路面,但至今没有解决,我局再次恳请上级尽快解决。
(二)、黄河防汛物资的采购、验收储备调用更新报废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进,物流业的日益繁荣,对黄河防汛物资的供应也提供了优越的便利条件,因此对防汛物资品种类别也应该进一步改进,部分易损易霉物品不易存放过多,改进库容,压缩库容量,设备的更新不应只控制在年限上,应该根据该设备的利用价值如发电机,有的远远超出使用年限,但累计使用时间只有几百个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为此在防汛设备报废更新时应根据实际利用率和实际使用相结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防汛费用的支出,更利于黄河事业
的发展。
(三)、水管体制改革后,在物资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我局还没有进行水管体制改革,机构设置尚未确定。
(四)、对《黄河防汛物资管理办法(试行)》(黄防总办
[1999]13号和《防汛石料管理办法(暂行)》(黄财[1999]1号)修订的意见
我局近年来在石料管理方面,严格按照黄财[1999]1号以及黄汛办[2003]3号执行,尽量使石料在管理方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努力提高治黄投资综合效益,促进防汛石料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黄河抗洪抢险和防洪工程建设的需要;在采运方面以“质优价廉、运距合理”为原则认真组织采运;质量标准以“石质坚硬,拒收风化石、山坡石、分层易碎石,厚度不小于15cm,单块重量介于15kg-75kg”为准则,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石料验收一律按照要求整垛码方,做到“边齐、心实、顶平”,由防办、财务、工务、监理、施工部门组织初验,然后上报上级主管单位。
总之,我局的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在上级主管业务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们的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有限,我局的防汛物资储备及管理工作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虚心接受上级主管领导的批评指导,积极学习其他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努力改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把我局的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做的更好,更扎实,为治黄河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四篇:购置防汛物资报告
汉区水发[2010]号
汉中市汉台区水利局
关于更新补充防汛物资储备的报告
区政府:
防汛物资储备是为了适应抗洪抢险应急需要,减少洪灾损失的重要措施,汉台区防汛抗旱办公室承担着全区防汛物资的储备、保管、日常维护等工作,目前现有的防汛物资大部分都是1998年前后购置储备的,种类及数量分别是:编制袋4.85万条,木桩1000根,铅丝2.4吨,橡皮船3只,潜水泵15台(套),救生衣267件,救生圈10个,充电抢险工作灯3台,充电强光手提电筒15个,彩条布1000平米,这此防汛物资大都已经使用10年以上,按照《陕西省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均已超过使用期限,设备老化,功能衰减,绝大多数已不能正常使用,特别是防汛常用的编织袋已经风化脆烂,排涝抗旱应急的水泵已锈坏无法维修。2008年我区购置了1万条编织袋、300根木桩和1000平方米的彩条布,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区目前防汛抢险及抗旱应急工作的需要。按照《陕西省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
办法》第八条
“受江河洪水威胁的县(区)防汛抗旱部门防汛物资储备最低限额为:编织袋类20万条、铅丝10吨、土工布3吨、彩条布8000平方米、木桩3000根、救生衣2000件、救生圈1000个、机动救生船3艘、投光灯具2套、发电机3台套,抽水泵5台套、应急灯100只”。我区的防汛物资储备无论从数量上、品种上和省防总的规定相差甚远,且使用年限均已过期。近年来随着我区防汛工作量的日益加大,防汛形势日趋严峻,目前现存的防汛物资已不能满足我区防汛抗旱形势的发展需要,为了保证目前及今后汛期抢险应急工作的需要,确保安全度汛,特请示区政府拨付专项资金130万元对我区储备的防汛物资进行更换和新种类的补充。
特此报告
附:汉台区防汛办储备物资更换补充清单预算表,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
第五篇:防汛调研报告
汉台区防汛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防汛工作是事关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
幅度增长,任何地方都淹不得、淹不起。因此,扎扎实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区防汛工作成绩显著,但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政府重视,群众参与,防汛工作已形成制度
我区防汛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各级政府重视,防汛指挥机构健全。区上各级各部门及各镇、办都层层建立有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于政府重视,部门通力协作,全区防汛指挥上下畅通,左右协调,一呼百应。
二是坚持分级负责,防汛责任制落实。我区各级政府坚持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签订《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同时还实行了区级领导包防洪区,部门包防洪段的防洪岗位责任制,切实把包防洪区、包江河堤防、包水库、包滑坡的防汛岗位责任制落实到每个
人、每个环节、每项工程。
三是坚持常备不懈,抓好物资储备。我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的原则,组织供销、物资等部门负责防汛物资的储备与供应,做到有备无患。通常每年全区各级储备一定数量的编织袋、土工布、木桩、铅丝、等防汛物资。每年汛前,各地都根据防汛预案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及时更新和补充。在确保一定数量储备的同时,对汛期需求量较大的编织袋等重点物资,落实定点后备供应基地,签订预订货合同,保证随调随到。
二、狠抓建设,强化维修,防汛工程已形成体系
区委和政府非常重视防汛工作,坚持不懈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防汛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截至2013年底,我区境内的汉江堤防特别是目前城区段堤防已顺利完成百年一遇的达标建设,为我区防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全区防汛已基本
形成大中小工程结合、内外水系沟通、遇洪挡得住、遇涝排得出的工程体系。为了使各类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区各地不断强化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尤其重视做好一年一度的防汛岁修工作。每年汛后,各地都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按照“查细、查实、查全”的要求,逐堤、逐闸、逐库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险工险段和病险工程“会诊”,拟定除险加固方案,集中
财力、物力、人力,在冬春水利建设期间进行维修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三、客观分析,辩证思考,防汛工作仍有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少数干部群众防汛意识比较淡薄,有的认为防汛是政府的事,是水利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水不会年年来。认识不到位,行动必然有差距。少数群众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爱护也不够,在防洪堤坝上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内设乱采乱挖,屡禁屡采,每年汛前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障复平。
二是资金投入有差距。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防汛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作保证,许多规划了的工程无法按时实施,许多急需实施的工程只能慢慢来。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抗灾能力还不够强,不少工程难以抗御较大的洪涝灾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有的地方由于修路建园造成河道填塞,使一些河道成了“断头浜”、死水沟,严重削弱了当地的防洪排涝能力。此外,不管是农村和城市地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大,透水性越来越差,造成一下雨水就形成径流。近年来,农田面积减少很多,使农田的总蓄水量也随之减少。下雨后,雨水很快集中到河道内,增加了排洪沟内、外河道的防洪排涝压力,现有的排涝泵站设计排涝流量
明显不足,一些泵站往往超负荷运行。一旦出现较大降水,容易形成短时间内涝。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也使部分防洪工程标准降低,难以发挥作用。防汛工程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工程老化严重。不少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已到更新改造周期。有些
工程当年均为群众自建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防洪能力不强,且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目前有的水库塘坝及沟道排洪闸门启闭机生锈,放水塔墙面剥落,亟需维修养护。
三是工程管理有差距。1998年以来,我区开展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主要进行的是效益型工程和水电站的改制,而排涝闸涵和水库江河堤坝这类公益型工程基本未实行改制。因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目前还很少有人愿意购买、承租和承包。因此,在管理上也就有些不到位。如防汛期间,尽管各级都三令五申要24小时防汛值班,但脱岗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许多同志还反映,管涵闸是苦差事,报酬又较低,专业管理人员日益缺乏,也是影响防汛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
四、拓宽思路,加大力度,促进防汛工作再上新台阶
1、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认识。防洪保安,涉及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是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直接体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区洪
涝灾害的多发性、防汛抗灾形势的严峻性和防洪保安工作的重要性,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积极主动地支持、参与防汛工作。在宣传方法上,要防止和克服大汛大宣传、小汛小宣传、不发大水不宣传的实用主义,做到警钟常鸣;要把汛期宣传和平时宣传结合起来,使防汛宣传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在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防洪保安的重要性、做好防汛工作的一般常识和要求,更要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防汛、科学防汛,依法建设防汛工程,依法管理和爱护防汛工程;既要宣传水患的危害性,也要宣传建好水利工程后的巨大减灾效益;既要宣传政府重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也要宣传群众参与防汛工作的重要性,牢固确立防汛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总之,要通过宣传,使防汛工作深入人心,坚决克服各种侥幸麻痹思想,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始终掌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2、要突出建设重点,进一步提高工程标准。做好防汛工作,归根结底,要靠高标准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作支撑。当前,要从前期工作抓起,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要突出江河堤防综合治理和骨干引排河道整治两大重点。要有计划地对闸、站、涵等现有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防洪标准和
排涝效率;对排涝流量不足的地区,要新增排涝动力;对因地面沉降导致防洪标准降低的工程设施,要进行改造、加固,以适应当前防洪排涝需要。在全面完成第一轮河道清淤的基础上,狠抓河道综合整治。水利部门要积极参与全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各类园区建设中,搞好排涝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对确需填埋的河道,要新开等量的河道;对因此造成的“断头浜”要想法沟通,确保水系通畅。
3、要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属公益性工程,应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用财政性资金建设。因此,各级财政加大投资仍然是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主渠道。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们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积极探索多渠道水利投入机制,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方式。凡是用于农业的政策都可以用于水利;凡是农业的资金,都可以用于防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汛工程“超前”建设。此外,国家《防洪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扶持开展洪水保险。”我区应在洪水保险上多做探索,通过对防洪保安工程的“投保”,既可以减轻损失,又可以为防洪工程建设筹措一部分资金。
4、要切实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管理出效益。加强防汛工程的管理、维修和养护,提高工程的完好率,是充分发挥现有防汛工程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区流域性水利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来,已收到明显成效。重点防汛工程也要推广规范化管理的做法,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在河道管理上,要以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河道管理办法”,将河道长效管理纳入镇、村干部考核范畴,实行分管
干部负责制;每个村要有专职河道管理员,做到条条河道有人管;区、镇两级都要设立河道管理专项资金,按每年每村分别补助4000~5000元的标准下拨到村,专款专用,从而真正使河道管理的人员、经费、责任得到落实,彻底扭转河道管理不到位、影响防洪保安的局面。
水利工作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度增长,任何地方都淹不得、淹不起。做好防汛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要克服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思想,切实贯彻“建管一体”的思路,大力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效益。防汛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结合区情和水情,抓好防汛规划,科学、系统、有效的解决防汛问题;打造“百年一遇”江堤,为发展“三农”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篇六: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防洪治理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通知要求,9月5日、6日,驻和省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下就加快滁河防洪治理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滁河流经的石杨镇、善厚镇,现场察看了石杨镇新桥圩北闸至田渡站堤段、裕民圩机站,善厚镇东风闸、小翁机站,听取了镇政府关于滁河防洪治理情况的汇报,并与当地的市县人大代表进行了座谈,通过深入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实际情况,听取了当地群众的呼声,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县滁河流域基本概况
滁河位于xx县北部,与xx县以滁河为界,与XX省江浦县接壤,与xx县毗邻。xx县滁河流域面积318.55k㎡,耕地15.7万亩,滁河xx县段行政区划属善厚、石杨两镇,人口10.3万人。xx县滁河全长57.9公里,其中滁河xx县段45.9公里,驷马新河口xx县段12.0公里。
滁河流域圩区共有大小圩口13个,其中万亩以上圩口有2个(大东圩、善厚九连圩),5000亩以上圩口有4个,其余大部分为1000亩以上圩口,圩区耕地面积7万亩,主要作物组成为一油一稻或一麦一稻。
二、滁河防洪治理的必要性
调研中发现,xx县滁河流域虽然在2000—得到了初步整治及除险加固,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堤防施工时未做足,堤防整体较低。目前滁河堤防堤顶高程为15.0—16.0米,面宽3.0—6.0米,内外坡均为1:2—1:3,局部堤段内外坡还低于1:2。因财力、取土区、大堤建筑物等原因,堤防仍然不
足,在高程上、、的大水滁河沿线有近2/3堤防漫堤,驷马河一线有近1/2的堤防漫堤。在大堤的坡比上,因取土区和民房等建筑物在治理过程只能采取迎水坡一侧加上,整个堤防坡度不够,背水坡基本无平台,目前,滁河堤防上险埂要段仍然较多,令人担忧。
二是堤上居民点集中,树木杂生,防洪能力差。据统计,滁河干堤上共有1217户,6228间房屋,800个厕所,近15万平方建筑面积。因堤防上建筑物较多,防洪道路不畅,应急时物资难以保障,同时,群众生活区也极易滋生白蚁。
三是沿河堤防上的涵闸斗门大都是圬工结构,而且年代久远,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存在不少问题,如闸底板断裂、闸身倾斜、漏水等,几乎所有斗门都存在涵闸底层下沉,启闭设备和闸门老化导致启闭困难和渗漏严重,成为险工,是滁河堤防上的防洪隐患,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如这次调研中察看的东风闸,系70年代建造,为老式手动启闭,闸板已锈迹斑斑,并已破损,已不能发挥作用,在今年8号台风造成的特大暴雨时,正是由于该闸难以开启,造成善厚镇街道及农田严重内涝。
四是沿河排灌站抗排能力差,机械运行困难。大部分机械一直未更新改造,设备老化,机房破旧,降低了排涝,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如九连圩电站、小翁电站和裕民圩站,这几座机站都涉及到万亩以上农田的抗排,每年汛期排涝时,由于机械严重老化,动力不足,导致圩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农作物严重受灾。其中九连圩电站是1975年建造的,已运行三十多年,现机械老化,已无法维修,无法排涝,几乎每年都有较大损失,九连圩电站受益面积13000亩,正常每年粮食因内涝减产500万斤,如遇大水年损失就更为严重,老百
姓对此怨声载道,当地有句民谣,“险滁河破导流,老天下雨就发愁;九连圩破电站,只要发水就砸蛋”。
五是白蚁危害已成为大堤安全渡汛的重大安全隐患。滁河沿线白蚁危害已十分严重,水位达12.5米左右,散浸、渗漏到处可见,险象环生。仅今年汛期在石杨镇大堤上已发现5处渗漏因白蚁所致,汛期高水位下有白蚁存在的大堤段,随时都有可能造成溃堤。
正是由于滁河堤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滁河现有水利工程已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防洪需要,多数水利工程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滁河防洪与xx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滁河防洪治理势在必行。
三、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迫切性
滁河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防洪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圩区防洪只是不足五年一遇,防洪能力仍然偏低。长期以来,洪涝灾害频繁,仅从至这六年间就有四年发生洪涝灾害。每年防汛期间,都要举全县之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滁河抢险,而且年复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得不偿失。特别是今年受8号台风“凤凰”影响,xx县滁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其中:善厚镇累计降雨379亳米,石杨镇367毫米,是近五十年以来短时间降雨量最大的年份之一。从而使滁河流域xx县段堤防多处发生塌方、大面积散浸、管涌等险情,受涝面积达7万亩,成灾5万亩,绝收面积1.5万亩,受灾人口5万人,紧急转移群众4320人,倒塌房屋408间,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调研中,调研组深深感受到,滁河沿岸的群众对滁河防洪
治理期盼已久,各级人大代表都强烈呼吁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同时,当地群众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滁河防洪工程建设。
为减少对保护区的洪水威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研组认为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已刻不容缓。
四、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滁河流域防洪规划》已由批复,并已开展了部分前期工作,这为滁河流域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滁河治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为进一步推动滁河治理,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各级政府和水务部门要根据流域防洪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积极推进滁河防洪治理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完成国家的审批立项,尽快实施,全面提高滁河流域防洪能力。
2、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滁河防洪治理的重要性,切实把滁河防洪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站在践行“”重要思想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滁河防洪治理这一契机,积极制定滁河防洪治理详细方案,加紧组织实施,全面提高滁河防洪能力,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水利建设工作,镇、村两级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征地、拆迁的宣传工作,同时,注意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按照上级部署和门的要求,全力以付把工作做好做实。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滁河防洪治理工作的支持,推进防洪治理工作步伐。要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安排部分应急经费用于滁河险工险段的处理,加快局部治理,确保明年安全度汛。
4、滁河防洪治理要立足于全面治理、彻底治理。要彻底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改变滁河流域所涉及的各省市县各自为政局面,充分发挥防洪工程整体效能。同时,在综合治理滁河主干流基础上,对滁河主要支汊河的撇洪渠也要进行整理,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整体效益。
5、滁河防洪工程的综合治理,所需经费较多,据测算要3亿元,对于xx县的吃饭财政来说,不堪重负,县级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建议采用淮河治理模式,由出资50%,省、市各出资30%、20%,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篇七: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防汛调研报告_防汛抗旱调研报告
汉台区防汛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防汛工作是事关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度增长,任何地方都淹不得、淹不起。因此,扎扎实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区防汛工作成绩显著,但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政府重视,群众参与,防汛工作已形成制度
我区防汛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各级政府重视,防汛指挥机构健全。区上各级各部门及各镇、办都层层建立有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于政府重视,部门通力协作,全区防汛指挥上下畅通,左右协调,一呼百应。
二是坚持分级负责,防汛责任制落实。我区各级政府坚持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签订《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同时还实行了区级领导包防洪区,部门包防洪段的防洪岗位责任制,切实把包防洪区、包江河堤防、包水库、包滑坡的防汛岗位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环节、每项工程。
三是坚持常备不懈,抓好物资储备。我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的原则,组织供销、物资等部门负责防汛物资的储备与供应,做到有备无患。通常每年全区各级储备一定数量的编织袋、土工布、木桩、铅丝、等防汛物资。每年汛前,各地都根据防汛预案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及时更新和补充。在确保一定数量储备的同时,对汛期需求量较大的编织袋等重点物资,落实定点后备供应基地,签订预订货合同,保证随调随到。
二、狠抓建设,强化维修,防汛工程已形成体系
区委和政府非常重视防汛工作,坚持不懈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防汛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截至2013年底,我区境内的汉江堤防特别是目前城区段堤防已顺利完成百年一遇的达标建设,为我区防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全区防汛已基本形成大中小工程结合、内外水系沟通、遇洪挡得住、遇涝排得出的工程体系。为了使各类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区各地不断强化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尤其重视做好一年一度的防汛岁修工作。每年汛后,各地都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按照“查细、查实、查全”的要求,逐堤、逐闸、逐库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险工险段和病险工程“会诊”,拟定除险加固方案,集中
财力、物力、人力,在冬春水利建设期间进行维修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三、客观分析,辩证思考,防汛工作仍有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少数干部群众防汛意识比较淡薄,有的认为防汛是政府的事,是水利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水不会年年来。认识不到位,行动必然有差距。少数群众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爱护也不够,在防洪堤坝上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内设乱采乱挖,屡禁屡采,每年汛前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障复平。
二是资金投入有差距。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防汛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作保证,许多规划了的工程无法按时实施,许多急需实施的工程只能慢慢来。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抗灾能力还不够强,不少工程难以抗御较大的洪涝灾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有的地方由于修路建园造成河道填塞,使一些河道成了“断头浜”、死水沟,严重削弱了当地的防洪排涝能力。此外,不管是农村和城市地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大,透水性越来越差,造成一下雨水就形成径流。近年来,农田
面积减少很多,使农田的总蓄水量也随之减少。下雨后,雨水很快集中到河道内,增加了排洪沟内、外河道的防洪排涝压力,现有的排涝泵站设计排涝流量
明显不足,一些泵站往往超负荷运行。一旦出现较大降水,容易形成短时间内涝。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也使部分防洪工程标准降低,难以发挥作用。防汛工程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
工程老化严重。不少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已到更新改造周期。有些工程当年均为群众自建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防洪能力不强,且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目前有的水库塘坝及沟道排洪闸门启闭机生锈,放水塔墙面剥落,亟需维修养护。
三是工程管理有差距。1998年以来,我区开展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主要进行的是效益型工程和水电站的改制,而排涝闸涵和水库江河堤坝这类公益型工程基本未实行改制。因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目前还很少有人愿意购买、承租和承包。因此,在管理上也就有些不到位。如防汛期间,尽管各级都三令五申要24小时防汛值班,但脱岗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许多同志还反映,管涵闸是苦差事,报酬又较低,专业管理人员日益缺乏,也是影响防汛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
四、拓宽思路,加大力度,促进防汛工作再上新台阶
1、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认识。防洪保安,涉及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是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直接体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区洪
涝灾害的多发性、防汛抗灾形势的严峻性和防洪保安工作的重要性,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积极主动地支持、参与防汛工作。在宣传方法上,要防止和克服大汛大宣传、小汛小宣传、不发大水不宣传的实用主义,做到警钟常鸣;要把汛期宣传和平时宣传结合起来,使防汛宣传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在
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防洪保安的重要性、做好防汛工作的一般常识和要求,更要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防汛、科学防汛,依法建设防汛工程,依法管理和爱护防汛工程;既要宣传水患的危害性,也要宣传建好水利工程后的巨大减灾效益;既要宣传政府重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也要宣传群众参与防汛工作的重要性,牢固确立防汛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总之,要通过宣传,使防汛工作深入人心,坚决克服各种侥幸麻痹思想,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始终掌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2、要突出建设重点,进一步提高工程标准。做好防汛工作,归根结底,要靠高标准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作支撑。当前,要从前期工作抓起,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要突出江河堤防综合治理和骨干引排河道整治两大重点。要有计划地对闸、站、涵等现有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防洪标准和篇二:三原县防汛抗旱办公室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三原县防汛抗旱办公室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三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1、组织机构建设
三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立于三原县水利局,无独立
编制。县防办主任由水利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水利局总工程师兼任,另设局防办主任1名,副主任1名,干事2名,负责防汛办日常工作,由于近年来防汛形势日益严峻,现行的防汛办组织机构已难以适应当前的防汛工作。建议:成立有独立编制的正科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由办公室、防汛股、抗旱股、农建股、财务股构成,才可符合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各乡镇防汛日常工作任务由乡镇水管站承担,分别设兼职人员2-3人,无独立编制,根据我县防汛工作现状,城关
镇、嵯峨镇、新兴镇、马额发展服务中心、西阳镇、鲁桥镇、渠岸镇需设立专职防汛办,按照信息组、保障组、业务组、抢险组、灾情统计组进行设置。
2、人才队伍建设
三原县防办设置工作人员4名,年龄构成为:30-50岁3名,30岁以下1名;学历:大专学历3名,高中学历1名;人员
篇八: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防台防汛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7月中旬至国庆期间,我市连续遭受5号“海棠”、9号“麦莎”、13号“泰利”和15号“卡努”4次强台风的袭击和19号“龙王”台风的考验,损失严重。为了更好地
协助市委、市政府科学总结防台防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月下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对我市防台防汛工作
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
调研组分别走访了市防汛办、水利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海洋与渔业局、海事局等相关部门,实地调研视察了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泽雅水库和文成县
石垟乡石门村、枫龙村等地质灾害点,并两次召开委员和专
家调研座谈会,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现将调
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今年袭击我市的四次强台风危害性、破坏力、影响力都
非常大,全市共有95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逾1080万人次,直接损失达
125.8亿元,人员死亡
20人。综合来
看,今年台风主要特点有:一是风速大、风圈范围广、持续
时间长。四次强台风登陆时,我市部分地区近中心最大风力
都在12级以上,在我市气象史上极为罕见。二是雨量大。
号“海棠”台风平均面雨量达
464毫米,达六十年一遇,珊
溪最大洪峰流量高达
9049立方米/秒,达五十年一遇。泽雅、桥墩、吴家园3座中型水库超历史最高水位,珊溪、福溪、淡溪等12座大中型水库超过台控水位。
13号台风“泰利”在文成县平均降雨量达
290毫米,超过一小时最大雨量达
137.6毫米的1999年12号台风,其中石垟、西坑等乡镇达
400毫米,大大超过
99年12号台风317.8毫米的降雨量。
三是5号、9号台风登陆时,正逢天文大潮,形成风暴潮三
碰头。XX、瑞安等地潮位均超警戒水位,致使苍南、平阳、永嘉、乐清、瓯海、鹿城等地势相对较低的乡镇大面积受淹,灾情极为严重。
面对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团结
带领广大干群军民,坚决贯彻中央、省、市指示要求,万众
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百折不挠、连续奋战、顽强拼
搏,取得了抗台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一是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在连续五次台风来袭时,市
委王建满书记、刘奇市长和市四套班子领导都亲临一线,周
密部署、夜以继日、靠前指挥防台抗险救灾工作,极大地鼓
舞了广大干群的士气。正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强烈的责任心、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次放松”的决策措施以及率先士卒的示范作用,全市
30万党员干部和
广大群众,深受鼓舞,奋起抗灾救灾,使我市经受住了连续
5次强台风的严峻考验,也给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
卷。原创:.网络.
二是预报准确,宣传到位。气象部门充分发挥耳目和尖
兵作
用,全天候监测台风动态,科学预测台风走向,较为准
确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防御建议,被评为全国汛期服务先进
单位。全市电视、广播、报纸等各大新闻媒体的同志坚持战
斗在线,把最新的台汛、雨情和抗台救灾情况,进行
24小
时不间断宣传报道,形成了全民全社会共同防御台风灾害的良好氛围。
三是科学调度,措施得当。在五次台风期间,市、县两
级防汛指挥部科学分析,果断决策,成功实施了对珊溪、泽
雅和桥墩等全市1000多个山塘水库的防洪调度,确保万无
一失,并千方百计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特别是在抗击
13号
台风中,通过对珊溪和赵山渡等水库的科学调度,共腾出库
容1.49余亿立方米;赵山渡水库最大下泄量仅为
米/秒;珊溪水库最大下泄量仅为
4185立方
2518立方米/秒。据初步
分析计算,如上游无珊溪水库调控,赵山渡坝址洪峰流量将
达到15585立方米/秒,文成县垟口水文站洪峰流量将达到
14903立方米/秒,大大超过1999年12号台风洪峰流量12500立方米/秒。由于成功实施了科学防洪调度,与
洪水相比,瑞安马屿等地断面洪水位降低
12号台风大
4米,文成峃口水
文站洪水位降低
9.43米,有效地保护了飞云江沿岸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库自身安全,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巨
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四是以人为本,紧急避险。据统计,在四次强台风中,沿海、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低洼地带共转移群众
110多万人次,转移船只32700多艘次,全市没有发生一列因沿海风浪冲击
和海水倒灌受淹而造成的死亡事故。大规模的人员、船只转
移和百里防洪海堤的建成,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
保障。特别是在防御地质灾害上,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
真汲取去年“云娜”台风的惨痛教训,高度警惕小流域山洪
暴发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前做好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员
转移准备,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观测,采取紧急
避险、组织一次次人员“大转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人民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配合密切,团结奋战。市防汛指挥部、地质灾害防
治指挥部、水上防台分指挥部、城市防台防洪分指挥部及各
部门都以大局为重,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周密部署。水利
部门成立了
4个工作组,承担起防汛指挥部的各项应急指挥
保障工作。气象、水文、海洋等预测预报部门及时对台风情
况作出预报,积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驻温部队、武
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发挥抢险救灾主
力军作用。交通、电力、通讯、公安、国土、民政、海洋、海事、建设、房管、市政、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都积极
投入防台抗台工作。全市乡镇、街道、村干部始终坚持奋战
在线,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危难之际豁出去,以自身模范行
动带领群众,为我市全面取得抗台抢险
?仍质於
思熾
祷
?
二、存在问题
通过视察调研,委员们认为,我市在防台防汛和抢险救
灾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隐患和薄弱环节。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相对滞后,尤其是沿江堤防等城市防洪设施相当薄弱,出
海出江河道与水闸严重不配套,部分洪灾易发流域缺少控制
性工程,病险山塘水库隐患严重,远未达到防汛减灾保安的总体目标。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防台防汛体系建设尚未
实现统一规划和协调一致,从根本上消除灾害隐患尚需付出
极大努力。三是防汛预警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特别是基层防
灾抗灾能力较低,部分乡镇防汛预案编制不完善,村级预案
尚未建立。四是部分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薄弱,一些下
游群众认为上游有水库就安全无夷,对水库防洪工程期望值
过咼等。
三、几点建议
大灾之后思大治。加强防台防汛能力建设,既是当前我
市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为此委
员们提出以下建议:
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防灾建设相协调。要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城市建设与防灾建设
之间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始终把防洪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摆在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全面实施“515”防洪保安工程,重点推进流域性重大骨干水利建设项目的上马和千库除险
加固保安工程建设,并尽快解决好泽雅水库无导流洞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争取交通部东海救助基地
尽快落户XX,加
快洞头中心避风港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我
市海上防台救护能力和海上避风能力。要把防洪规划摆在城
乡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的重要位置。
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应予以充分考虑,确保防洪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人和自然
和谐相处。
XX历来是台风的重灾区,每年损失惨重。为解决防洪
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建议申报发行水利建设债
券,吸纳民间资金作为补充,加大防洪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
力度。
积极实施城市防灾与农村防灾相协调。要充分重视山区
小流域和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区域防洪防灾工
作协调发展。当前重点是要集中时间,全面开展全市地质灾
害隐患点的普查登记工作,并提出相应防治方案。加快实施
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
度。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和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
程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杜绝和防范新
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各地都要抓紧建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资
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加快治理工程建设进度。
着力促进防汛体系内部相协调。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防汛预警系统建设,抓好水文站网的合理布局和重点设施建
设,加快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完善气象网络和灾害性气
象预测预报系统,实现我市气象、水文、地质、海洋等部门
的资源共享。建议在台风来临之际,学习福建的做法,对公
众开发每小时一报的台
风信息网页,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好更
快地做好防台防汛各项准备工作。二要理顺水利管理体制。
参照外地成功经验,抓紧组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确
保水工程防洪调度和安全运行。尽快组织专家对珊溪水利枢
纽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同时进一步理顺泽雅水库的管理体
制。三要统筹考虑各种防台防灾设施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
失彼,影响了防台防灾作用的发挥。如乐清的内涝,就是未
能解决好防洪堤建设与市政排涝关系而引起的。
不断推进政府组织与群众自防相协调。各级政府要大力
关心、支持所在地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工
程的正常运行。要积极宣传引导群众特别是水库下游群众,正确认识水利工程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不断增强防台防灾
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要结合“千村整治”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冬修水利建设和宣传教育活动,积极
完善基层防台防汛工作机制,抓好村防汛预案编制工作,形
成各部门和全社会合力防台、治水、防治地质灾害的良好局
面。建议把防台防汛救灾知识列入中小学课本,利用各种形
式和渠道,引导群众增强防灾抗灾避灾意识
推荐访问: 如何化解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途径调研报告 防汛 化解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