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范文(通用6篇)

时间:2022-05-20 11:30:02 来源:网友投稿

综合:汉语词汇综合: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综合:期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6篇

第1篇: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5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5.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级别。

5.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 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 基本情况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5.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5.4 组织机构及职责

5.4.1 组织体系

依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车间可成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生产工段可成立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尽可能以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将构成单位或人员表示出来。

5.4.2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5.4.2.1 指挥机构组成

明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环保、安全、设备等部门组成指挥部成员单位;车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车间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安全与健康人员组成;生产工段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工段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安全与健康人员组成。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聘请应急专家,并明确工作职责。

5.4.2.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企业内部各级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在明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专家及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

5.5 预防与预警

5.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明确对环境风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说明生产工艺的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监测报警系统,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危险废物及危险化学品转移运输过程中的监控系统等。

5.5.2 预警行动

明确事件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

5.5.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应包括以下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2)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3)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

5.6 信息报告与通报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1)内部报告

明确企业内部报告程序,主要包括: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和通报程序。

(2)信息上报

当事件已经或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明确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件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通报

明确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通报事件信息的方式、程序、内容。

(4)事件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报告至少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5)以表格形式列出上述被报告人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方式。

5.7 应急响应与措施

5.7.1 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或事业)单位内部(生产工段、车间、企业)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企业(或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事件等级分别制定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如生产工段、车间、企业应急预案),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并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件应急响应。

5.7.2 应急措施

5.7.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

(1)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2)明确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扩散的设施、措施及启动程序;特别是为防止消防废水和事件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环境应急池的启用程序,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和事件应急排污泵启动的相应程序;

(3)明确减少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4)明确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如消防水、事故废水、固态液态废物等,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消除措施;

(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6)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7)应急过程中,在生产环节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事件发生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

(8)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措施;

(9)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件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事件现场隔离方法;

(10)明确事件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及安置地点;

(11)明确应急人员进入、撤离事件现场的条件、方法;

(12)明确人员的救援方式及安全保护措施;

(13)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5.7.2.2 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需确定以下内容:

(1)结合自动控制、自动监测、检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等工艺技术水平,分析事件发生时危险物质的扩散速率,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式或典型发生概率专家建议,分析对可能受影响区域(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

(2)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3)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4)紧急避难场所;

(5)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6)周围紧急救援站和有毒气体防护的情况。

5.7.2.3 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河流的流速与流量(或水体的状况),需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水体及饮用水源地说明;

(2)消除减少污染物技术方法的说明;

(3)其它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5.7.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依据事件类型、级别及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企业内部或附近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地区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

(3)根据化学品特性和污染方式,明确伤员的分类;

(4)针对污染物,确定伤员现场治疗方案;

(5)根据伤员的分类,明确不同类型伤员的医院救治机构;

(6)现场救护基本程序,如何建立现场急救站;

(7)伤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5.7.3 应急监测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环境应急监测小组或单位所依托的环境应急监测部门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事件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性质,配置(或依托其他单位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

(2)明确主要污染物现场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采用的仪器、药剂等;

(4)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5)明确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6)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7)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8)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5.7.4 应急终止

(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后,经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方案。

5.7.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3)事件情况上报事项;

(4)需向事件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5)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应急过程评价;

(7)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9)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5.8后期处置

5.8.1善后处置

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生态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5.8.2 保险

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办理的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应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5.9 应急培训和演练

5.9.1 培训

依据对本企业(或事业)单位员工、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情况的分析结果,应明确如下内容:

(1)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和方法;

(2)应急指挥人员、监测人员、运输司机等特别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员工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4)外部公众(周边企业、社区、人口聚居区等)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宣传的内容和方法;

(5)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考核表。

5.9.2 演练

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的内容、范围和频次等内容。

(1)演练准备内容;

(2)演练方式、范围与频次;

(3)演练组织;

(4)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5.10 奖惩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 保障措施

5.11.1 经费及其他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如培训、演练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11.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11.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队伍的组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及志愿者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11.4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12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应明确预案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要求。

(1)内部评审;

(2)外部评审;

(3)备案的时间及部门;

(4)发布的时间、抄送的部门、园区、企业等;

(5)更新计划与及时备案。

5.13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列出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预案更新的发布与通知。

5.14 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包括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性定量分析);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及委托处理合同(单位与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签订);

(3)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

(4)重大环境风险源、应急设施(备)、应急物资储备分布、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平面布置图;

(5)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6)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园区、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人员、电话;

(8)危险化学品委托运输合同(单位与委托运输单位签订);

(9)环境应急现场处置要点(采用图表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明确现场处置、应急监测、风险源位置等信息);

(10)危险物质化学特性等;

(11)各种制度、程序、方案及其他。

6 格式和要求

6.1 格式

6.1.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6.1.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6.1.3 目录

6.1.4 预案内容

6.1.5 附则

包括名词与术语定义、预案的管理和更新以及预案的实施日期。

第2篇: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大设施、目标、场所等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2、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

在危险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严重危害程度进行确定。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5、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控制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2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6、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7、应急处置

7.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7.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7.3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8、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理所需要的物资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9.应急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3篇: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急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报警器等;

c)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 应急处置

6.1 相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3 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现场处理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现场处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1.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险害程度;

d) 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内容:

a)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附 件

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3.规范化格式文件

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报警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第4篇: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急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报警器等;

c)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 应急处置

6.1 相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3 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现场处理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现场处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1.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险害程度;

d) 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内容:

a)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附 件

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3.规范化格式文件

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报警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第5篇: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编号:AQ-BH-06155

( 应急管理 )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 A4打印 / 可编辑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只应涉及与发现、中断、抢救事故有关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条件、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事故应急抢救措施等。
  1、组织措施
  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职责分工。应急救援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应急救援指挥部一般设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各1名及成员若干名。对于企业而言,总指挥一般由总经理或厂长担任,成员一般由生产、安环、消防保卫、医院、供应、总经理(厂长、矿长)办公室及有关分厂(车间)负责人组成。规划较大的生产系统及政府,指挥部可设办公室和技术组。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为:
  组织制订或制订并批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队伍训练演习;
  保证抢险所需经费并配置必要的物资、设备;
  决定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作出请求有关援阴的决定。
  向上级部门和周边单位通报有关情况;
  总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和教训。
  办公室为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掌握有关信息,协助做好宣传和上级下达的工作及落实预案精神的相关工作。技术组是指挥部的技术咨询机构,负责预案的起草、解释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业防护组视控制对象特点一般由煤气(或其它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防护专业人员组成。基职责主要是事故时切断易燃、易爆、有毒物料来源,稀释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存放易然、易爆、有毒物质容器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等。
  (三)讯联络组负责实施救援信号的发布和解除及系统内外通讯联络等工作。
  (四)警戒疏散组负责事故警戒、疏散、治安保卫、道路管制等工作。
  (五)消防组负责防火、防爆和灭火工作。
  (六)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害人员的医疗、紧急抢救或向临近医院及时疏散治疗。
  (七)工程抢修组负责现场抢险、抢修工作。
  (八)后勤保障组负责各种车辆调配和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运输等工作。
  2、物资保障条件
  指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物品等的配置和供给条件。主要包括:
  抢险救援装备。指抢险指挥车、抢险运输车、工程抢险车(车上配发电机、空压机、电焊机等)、防爆扳手等工具、切管机、铡管机、钻孔套丝机、电焊机等。
  医疗救护设施。指抢救受伤害人员所需的救护车、担架及其它设备、设施、器械、药品等。
  抢险人员防护设施。主要指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爆风机、防护服等。
  消防设施。包括几种干粉灭火器及其它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水池和水泵、消防栓及配套的消防水带、水枪等。
  通讯联络设施。含固定电话、移动式电话、对讲机、警报发生器等。
  3、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
  指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尽快中断事故所必须进行的检查和相应维护保证工作。主要包括:
  危险监控、监测(如矿山地压监测、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泄漏监测、烟火监测等);
  通讯联络设的有效性检查(如地采矿山通风系统把风装置检查、皮带机事故开关检查、消防备用水泵检查、氧压机防氧火灾自动充氮系统检查等。
  以上检查应制定相应检查表,列出检查对象及部位、检查标准、巡查路线、检查周期、责任单位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这是事故应急抢救措施
  这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键性内容。为了保证其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事故应急抢救措施应分层次、分对象、分后果类别提出,并且最好以应急卡片的形式表达。
  所谓分层次,是指对于同一种事故,政府机关、企业决策层(指企业内应急救援指挥部)、企业管理操作层(指各救援小组)应急措施的着眼点应有所侧重,同时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所谓分对象,是指针对不同的应急救援小组,应明确各自的应急措施,千万不要胡子头发一把抓,否则达不到好的救援效果。
  所谓分后果类别,主要是指根据不同事故后果制订相关的应急措施(如主体生产设备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泄漏与其进口伐门或管道泄漏应制订各自不同的应急措施)。
  应急卡片应针对各种不同的危险模式说明应急处理的顺序、操作要领、作业注意事项。应急卡片的内容表达尽可能准确、简洁、易以实施,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一看就懂,懂了就能操作,实施了就有很好的效果。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是检验预案的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有关人员熟悉预案,保持常备不怠的关键。为此,演练过程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尽可能模拟事故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演练;
  对于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包括预案自身的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问题,以及预案落实中的问题(如人员配备不合理、物资保障条件不良、监测、监控、消防设施效果不良等)都应及时进行整改或进一步落实;
  针对生产系统变化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定期做好监测、测控、消防通讯等设施的检验、检查等工作,保证其随时处于良好的状态。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第6篇: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只应涉及与发现、中断、抢救事故有关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条件、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事故应急抢救措施等。
  1、组织措施
  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职责分工。应急救援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应急救援指挥部一般设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各1名及成员若干名。对于企业而言,总指挥一般由总经理或厂长担任,成员一般由生产、安环、消防保卫、医院、供应、总经理(厂长、矿长)办公室及有关分厂(车间)负责人组成。规划较大的生产系统及政府,指挥部可设办公室和技术组。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为:
  组织制订或制订并批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队伍训练演习;
  保证抢险所需经费并配置必要的物资、设备;
  决定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作出请求有关援阴的决定。
  向上级部门和周边单位通报有关情况;
  总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和教训。
  办公室为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掌握有关信息,协助做好宣传和上级下达的工作及落实预案精神的相关工作。技术组是指挥部的技术咨询机构,负责预案的起草、解释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业防护组视控制对象特点一般由煤气(或其它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防护专业人员组成。基职责主要是事故时切断易燃、易爆、有毒物料来源,稀释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存放易然、易爆、有毒物质容器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等。
  (三)讯联络组负责实施救援信号的发布和解除及系统内外通讯联络等工作。
  (四)警戒疏散组负责事故警戒、疏散、治安保卫、道路管制等工作。
  (五)消防组负责防火、防爆和灭火工作。
  (六)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害人员的医疗、紧急抢救或向临近医院及时疏散治疗。
  (七)工程抢修组负责现场抢险、抢修工作。
  (八)后勤保障组负责各种车辆调配和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运输等工作。

推荐访问: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 通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