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发改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时间:2023-05-07 11:35:05 来源:网友投稿

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供大家参考。

【发改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标志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全面落实这一战略部署,按照中共天津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津党〔2005〕18号),编制本纲要。

一、基本情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通讯便捷,具有集国际化港口、高度开放的功能区和大片可供开发土地于一体的综合优势。

1994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即:到199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三年翻两番;用5至7年时间,基本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的改造;用8年左右时间,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嫁接改造调整;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10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新区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巨大的潜能和广阔的前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4至2005年,新区生产总值由112.4亿元增加到1623.3亿元,增长13.4倍,年均递增20.6%。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加到317亿元,增长12.4倍,年均递增24.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7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0万个。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1994至2005年,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加到184.7亿美元,增长35.9倍,年均递增35.1%。累计批准三资企业648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157.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滨海新区与国内30个省区市签订经济合作协议2000多项,吸引投资230多亿元。现代制造业形成规模。1994至2005年,工业增加值由68亿元增加到1045亿元,增长14.4倍,年均增长23%;工业总产值由213亿元增加到3997亿元,年均增长27.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42%。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21.2%。创建了天大科技园、泰达生命技术等一批研发中心。现有各类科研机构42家,企业研发中心49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累计投资856亿元,建设了475个重点工程,竣工430项。15万吨级深水航道、蓟港铁路、津滨轻轨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临港工业区造陆、海滨大道等工程正在建设。新区建成区面积188平方公里,形成了内、中、外三条环线和“六横六纵”的道路骨架。电厂装机容量达到274万千瓦,引滦入塘汉大三区工程全面完成,信息化迅速发展。区域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天津港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5年货物吞吐量2.4亿吨,其中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市的货物占70%以上;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来自天津以外地区的占60%以上。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819亿美元,北京出口总值的42%、河北的59%、山西的50%、内蒙古的35%从天津港出海。天津港在石家庄、西安、兰州、成都设立了货物运输服务中心,与北京、山西、河北等12省市签订了《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保税区已具备国际贸易、物流分拨、临港加工、商品展销四大功能,进口汽车占全国的一半。新区直接带动了全国1000多家配套企业发展。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新区500多平方公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建成了泰丰公园、塘沽海河外滩、大港世纪广场等公共场所,2005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平方米。建设了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汉沽垃圾处理厂等一批环保设施,清理港区外煤炭仓储场70余家,将沉积80多年的2.7平方公里的碱渣山改建成紫云公园。大港区被命名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大港和塘沽区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与全市教育发展相配套,建立了一批高校独立学院、职业学校、国际学校、示范中学和模范小学,壮大了职业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新建了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改扩建了一批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泰达图书馆等文体设施投入使用,建设了国际游乐港等一批旅游项目。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

二、功能定位与奋斗目标

(一)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这对滨海新区的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内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逐步形成。同时,资源能源日趋紧张,瓶颈制约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非常繁重。所有这些,既为滨海新区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90年代支持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迅猛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央先后制定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努力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良性互动的格局。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国务院审定了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正在组织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批准建设京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扩建天津海空两港等重大项目,为新区服务区域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天津“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的实施,为新区的发展积聚了能量,增强了后劲。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我市“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认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牢牢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更好地肩负起带动天津发展、服务环渤海区域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经济振兴的历史重任。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优势,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特色,改善发展环境,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滨海新区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突出发展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增强服务功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发挥土地对经济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发展。

(三)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按照上述定位,滨海新区要增强五大功能:一是改革开放创新示范功能。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金融创新、土地管理等方面大胆试验,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和招商引资平台。二是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功能。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促进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功能。依托海港、空港、信息港,拓展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形成服务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四是海滨休闲旅游功能。发挥海、河、湖、湿地、地热等自然资源聚集优势,与全市和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相衔接,开发具有新区特点的旅游资源,形成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五是宜居生态功能。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创业环境,形成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的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四)“十一五”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

——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2300亿元,年均增长17%。服务业增加值1180亿元,年均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200亿美元以上,利用内资600亿元。2010年外贸出口总值达到350亿美元以上,口岸进出口总值2000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5000亿元以上。

——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5年累计新增2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

——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7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

2.科技创新

——2010年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发明专利的申请量2000件,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300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3.基础设施

——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

——机场旅客吞吐能力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

——发电装机容量560万千瓦。

4.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取新水量下降30%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8%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

——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森林覆盖率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平方米。

——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

5.社会发展

——2010年,常住人口180万人以上,流动人口80万人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15年平均递增13%;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坚持科技创新,发展规模经济,突出聚集效益,以提升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推进工业东移,加快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做强做大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500亿元。

1.建设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重点发展无线通讯、显示器、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数字视听、光电子和软件等行业和产品,扶持零部件发展。增加高端产品比重,开发3G手机和设备,发展新型显示器,建设移动通信液晶显示器项目,拓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基础元器件。推进中芯国际芯片、飞思卡尔集成电路等项目,成为我国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发展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等电子产品,巩固汽车线束和汽车音响产品的领先地位。

2.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发挥临海、临港和滩涂、荒地资源的集聚优势,依托大港、渤海两大油田,支持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工集团项目建设,扩大规模,降低消耗,提高集中度,打造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新型制盐、能源综合利用等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塑料、化纤、橡胶和精细化工等产品链,加强与河北省沧州等周边地区协作,形成关联紧密、技术一流、带动性强的化工产业带。

石油化工。加快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渤海化工园、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百万吨级聚酯等大型石化项目建设,提高石油加工能力,发展油漆、染料、涂料、化学助剂、顺酐、苯酐、环氧树脂等下游产品,形成石化产业集群。2010年,炼油能力达到3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120万吨;2020年炼油能力达到5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300万吨。石油开采和储备。争取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提高海上和陆地油气勘探水平,扩大开采规模,增强港口石油接卸能力。

海洋化工。利用石油化工改造传统氯碱工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发展聚氯乙烯、重质纯碱、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产品。积极开发功能性、特种专用聚氯乙烯树脂,2010年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60万吨。加快天津碱厂易地改造,采用联碱法工艺,形成80万吨纯碱、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甲醇等生产能力。扩大精细化工规模。

3.建设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汽车。积极参与我国汽车工业调整重组,用5至10年时间,建成以整车为龙头,零部件为基础,集销售、物流、贸易、服务为一体的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高档轿车和豪华大客车,建设丰田汽车扩能、发动机改扩建等项目,增加整车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滨海新区汽车产业科技园。加快国产化步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建设跨区域的零部件生产体系。到2010年,汽车产能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120万辆。

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提高成套设备研发能力,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精密成型加工设备、柔性制造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机械设备、石油钻具、工程机械等。加快天津新港船厂搬迁建设,提高造修船和海洋工程能力,建成现代化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地。研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尽快形成产业,建成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基地。发展风力发电、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电厂脱硫等环保设备制造业,壮大环保产业。

4.建设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高聚集效应,抢占行业制高点,巩固和发展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加快钢管公司扩能改造、开发高等级产品,建成以石油套管为主,油管、钻杆等高附加值产品为辅的国内最大精品钢管生产基地。发展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中厚板、H型钢、预应力钢绞线等优质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强与唐山钢铁基地的协作,实现产业配套和优势互补。

5.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推进基因芯片、生物药物等产业化进程,发展医药中间体、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制药、工业酶制剂、新型合成与半合成药物等生物制药领域,做强做大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三素一酸”产品。建设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抗肿瘤等大病种药物生产基地。启动金耀生物工业园等项目。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中成药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中药现代化。

6.发展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业

围绕节能降耗,重点发展小型及动力型镍氢电池、免维护蓄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推动电池产业化。加快新型材料基地建设,发展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精细化的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高性能涂料,高效催化剂等产品。整合纺织企业,在新区建设技术设备先进、品种配套的纺织工业园。采用紧密纺、无梭织机等先进技术设备,实施纺织、印染、服装等八个板块的优化组合,形成我国北方重要的高新纺织工业基地。发展航空制造业,加快相关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依托京津两市乃至全国的科技优势,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发展飞机零部件、雷达导航通讯、航空航天等设备,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二)建设研发转化基地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建设高效率的创新体系和开放型、国际型、创新型研发转化基地。

1.提高研发转化能力

增强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核心技术,壮大软件、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做强做大生物和现代医药产业。掌握催化、超大规模石油化工新工艺等核心技术,形成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加工节能降耗新工艺,促进化学工业的生产流程一体化、产品精细化、生产清洁化。突破整车设计、控制与安全等核心技术,形成汽车和重大装备的自主发展能力。开发绿色高能电池和基础新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技术,推动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和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广泛开展与环渤海地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创新步伐,开发战略高技术产品,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到2010年,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生物芯片、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现代中药、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水淡化、电动汽车、纳米技术与器件、民航装备等12个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2.发展研发机构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新区科技创新能级。整合研发机构,做强现有企业研发中心,支持新区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独立研发中心;加大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新区建立新的科研机构;组建滨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到2010年,国家级和市级研发机构达到10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00家。

3.建立科技服务和保障体系

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加快建设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环渤海地区的自主研发转化、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聚集区。完善以滨海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泰达创业中心、华生生物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大港石化科技园等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孵育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科技成果孵化。发展科技咨询机构,形成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利用北方技术、人才、产权交易等市场,促进国内外科技要素向新区聚集并向周边地区扩散。到2010年,科技服务机构达到50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风险投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科研开发。发挥贴息、担保资金的作用,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建立新区科技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和成果转化。

4.大力培育名牌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力度,重点培育石油钢管、汽车、PVC等产品成为世界品牌。实施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生物基因药物、信息安全、民航机电、膜材料、海水淡化装置、电动汽车等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到2010年,国家级和市级名牌产品达到80个,发明专利申请量2000项。

5.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创新人才政策和机制,加快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到新区创业,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拔尖人才和高层次留学人员。加强人才合作,推进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高酬重奖、拴心留人。搭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平台,成为人才高地。到2010年,研发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

(三)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充分发挥海港、空港和保税区的优势,提升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功能,为环渤海和我国北方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1.发展国际化深水大港加快海港扩建,增加配套设施,拓展运输功能。将航道由-17.4米浚深到-19.5米,形成25万吨等级深水航道,具备接卸大型国际油轮和集装箱船的能力。开辟新的国际、国内班轮航线,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为重点,扩大远洋运输规模。开通天津至大连、天津至青岛、天津至韩国和日本的快速旅游客运专线,形成海上快速客运通道。

2.打造中国北方航空基地加快改造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提高旅客运输能力,推进京津航空一体化。建设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承接北京货运航班,实现天津机场与天津港保税区、北京机场的货物直通。利用第五航权,建设客运干线机场,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开国内国际航线、航班,扩大国际旅客和货物中转。建设现代化生态型航空城,形成飞机总装、航空运输、加工物流、民航科教研发、商贸会展、航空设备维修和生态居住等功能。

3.构筑对外快速运输通道

以天津港为龙头,以铁路、公路、航空为骨干,拓展港口快速集疏运体系。建设内地“无水港”及货物分拨中心,实现与“三北”地区省会城市的口岸直通。建立多式联运体系,通过海港、空港、铁路、公路枢纽,加强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拓展海铁、海空货物联运,实现车船直接换装,货运“无缝”衔接。发挥天津港亚欧大陆桥东端最近起点的优势,完善新区至二连浩特、满洲里、阿拉山口等三条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扩大运输规模,促进与中亚地区的商贸流通。

4.建成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

适应北方国际航运业快速发展需要,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建成40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完善交易大厅功能,发展航运市场,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船务代理、商情信息、货物通关、银行结算等一体化服务。做强现有航运企业,吸引国际、国内大型航运公司入驻,成为企业聚集、市场活跃、配套服务齐全的国际运输集聚区。

5.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利用天津港30平方公里的东疆人工半岛,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实行保税和出口加工区退税等政策,推进区港联动。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扩展保税港区的功能,推进区域整合,逐步建成自由贸易区。

6.完善国际航运与贸易服务体系

建立以国内外市场商情、政策法规、国际贸易法律和经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国际商务代理公司等机构,形成聚集辐射国内外的贸易服务链。建设电子口岸,扩大信息资源,构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为一体的国际口岸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大通关”体系,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严格执法监管,建设现代服务型口岸。

(四)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由48%提高到55%

1.加快物流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总面积为107平方公里的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基地、塘沽商业物流基地和海河下游贸易物流基地等六大基地。配套建设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设手机、电子元器件、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钢材等产品的分拨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型、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系统。

2.拓展物流市场

逐步减少工商企业的自营物流,加快物流社会化。引进国际物流理念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高服务水平,扩大配送范围,形成区域物流市场。搞好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衔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推行统一的物流软件,规范物流标准,加强硬件标准的兼容性。推广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物流技术,建立与国际对接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制定物流法规,建立物流诚信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洽谈、交易、支付和结算等物流业务网络化。

4.做强物流企业

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新区,重点培育100家物流企业,争取10家进入全国物流百强行列。引导物流企业向规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支持经营规范、成长潜力大的物流企业上市。

5.搭建国际物流发展平台

按照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要求,搭建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性大物流发展平台。每年定期召开天津国际物流大会,举办国际性物流交易会和世界高端物流论坛,吸引国内外物流资源向新区集聚。建立国际性的物流企业家联合会,引导、规范和服务物流企业发展。

(五)建设区域金融聚集区

适应新区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金融业,努力创建与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创新基地。到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

1.拓展金融机构

鼓励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滨海新区,推进东北亚银行筹建。发展全国性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保险公司,争取设立国际金融仲裁机构。

2.发展金融业务和市场

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面向区域融资,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基金发行、管理和交易中心。开展商业银行等综合经营试点,形成一批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企业。探讨发行滨海新区市政建设债券,扩大企业债券和集合信托业务,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探索建立面向北方地区的未上市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加快证券、期货、产权、货币等市场的发展。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资金拆借市场、区域票据市场和结算系统的建设,实现各种金融业务的联动。扩大中间业务,增强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保险业。

3.扩大金融开放

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经营本外币业务,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在会计账务处理、信用卡结算、外汇交易等方面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利用保税区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功能,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加快金融信息网络建设,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区域的金融网络互通。

(六)建设商贸、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体系

以为制造业、居民生活和区域经济服务为重点,依托中心城区,积极发展服务业。

1.商贸会展

促进销售和生产分离,培育和引进具有信息服务、销售服务和投资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社,提高为制造业服务的水平。重点发展与优势产业相衔接的汽车、石油和成品油、陶瓷、木材、煤炭、钢管和钢材等大型交易市场,新建一批辐射面广、专业突出的贸易中心。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合作,积极承办国际性、区域性博览会、展销会、招商会和研讨会,提升新区会展和会议服务功能。

2.休闲旅游

按照全市旅游规划,整合新区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建设海滨休闲旅游区等集群景区,开发海防文化、滨海游乐、湿地生态、邮轮游艇、商务会展、工业旅游等滨海旅游精品系列,成为东北亚一流的海滨旅游休闲目的地。搞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促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扩大区域和国际间的旅游合作,联手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3.房地产

适应大型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发展需要,搞好房地产开发,高标准建设一批节能节地生态型的住宅和商务设施,形成布局相对集中、服务设施完善、通勤距离合理的若干居住区。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推进公平交易。到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

4.中介服务

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执业人才,推动会计、审计、律师、评估、公证、仲裁、工业设计、技术检测和认证等中介机构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建设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沿海都市型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种植、养殖业。建设和完善科技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园区。建设区域性海产品交易市场、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推进中心镇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四、空间布局

依据天津市总体空间布局框架,构建科学合理、效应聚集、城镇与功能区相配套、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布局体系。总体空间布局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三个生态城区和七个产业功能区。

(一)土地利用规划结构

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东邻海岸线;南接大港区行政界;西至大港区、津南区葛沽镇、东丽区无瑕街行政界、京山铁路、外环线规划绿化带、东丽农牧场、京津塘高速公路;北到津汉公路、东金路、金钟河、永定新河、塘沽区行政界、汉沽区行政界。

到2020年,新区土地利用规划结构为:农用地398平方公里,占17.6%;建设用地1367平方公里(包括城镇建设用地510平方公里,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盐田、水利设施等用地857平方公里),占60.2%;未利用地505平方公里,占22.2%。在以上各类土地中,生态用地795平方公里,占35%。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永定新河口以北环境整治围海造陆、临港工业区以南至独流减河口以北建港造陆等工程,为新区拓展更大空间。

(二)人口及城镇用地规模

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180万人以上,其中城镇人口16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90%;2020年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其中城镇人口290万人,城市化水平97%。2010年滨海新区城镇建设用地由目前的360平方公里增加到43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510平方公里。

(三)城镇布局

形成三个城区、六个新市镇的城镇结构。

建设塘沽、大港、汉沽三个生态城区。塘沽城区东起海滨大道,南接津晋高速公路,西至唐津高速公路,北到杨北公路,规划面积270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66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75万人,2020年160万人。大港城区东起海景大道、汉港公路,南接北围堤路,西至葛万公路,北到津港公路、板港公路,规划面积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均为69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35万人,2020年45万人。汉沽城区东起大丰路,南接津汉快速路,西至津汉路,北到汉沽区行政界,规划面积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均为37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18万人,2020年25万人。

六个新市镇为葛沽镇、无瑕街、军粮城镇、杨家泊镇、太平镇、小王庄镇,城镇建设用地共27平方公里(包括东丽湖功能组团)。

(四)产业布局

通过产业集聚,规划建设七个产业功能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59平方公里。开发区面积79平方公里(西区4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为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面积1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套管、油管、冷轧薄板等,降低能源、水源和原材料消耗,建成深加工基地。滨海化工区:包括大港三角地石化工业区、油田化工产业区和临港工业区的一部分,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7平方公里。一期开发50平方公里,2010年前基本建成。重点建设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渤海化工园、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等项目,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量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相应发展下游产品,延伸产品链,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带动周边区域化工产业发展。同时,控制汉沽化工区和开发区汉沽化工小区规模,适时调整改造。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东丽区与塘沽区的交界处,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东区以渤海石油生活基地为主体,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西区为已规划的11平方公里的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位于临空产业区内)。该区城镇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通过机制创新,与国家科技部共建高新区,率先启动渤海石油生活基地部分,实现高起步。以科技研发转化为主体,聚集国内外资源和高端人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纳米及新材料和民航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成为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强、环境优美、机制灵活的国家级高新区。

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位于塘沽城区内,包括开发区商务区、响螺湾地区、于家堡地区、天碱和解放路地区等,规划面积10多平方公里,先期建设3至4平方公里。调动各方面力量,吸引国内外资源,全力搞好规划方案和开发建设,形成滨海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标志区。

海港物流区:包括天津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散货物流中心等,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全部为交通用地。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形成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民航大学、空港加工区、空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区等,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71平方公里。按照外向型、科技型、服务型的发展方向,建设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和国家级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飞机总装、航空运输、加工物流、民航科教、研发与产业化、商贸会展、航空设备维修和生态居住等,形成现代化生态型航空城。

海滨休闲旅游区:位于汉沽城区以南,京山铁路以东,经济开发区以北,陆域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31平方公里。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科学围海造陆,逐步扩大规模。通过多种方式,重点建设国际游乐港等项目,成为特色突出的海滨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和黄金海岸。

同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规划,建港造陆,建设临港产业区,围合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实现与临港工业区的一体化发展。建设若干生态农业基地,发展沿海都市型观光农业。

五、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以大交通体系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构建空间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城区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区域服务功能。

(一)海港

加快实施港内12个重点项目和港外22个配套项目,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液化天然气接卸码头、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等重点工程,增加储油设施,争取建设国家级战略原油储备基地。重点建设北疆集装箱、南疆能源和散货、东疆保税、临港工业等港区,使天津港成为国际化深水大港、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相应发展海河内河、北塘、天津中心渔港等港区。

(二)空港

改造扩建滨海国际机场,建设7.4万平方米航站楼、27万平方米站坪,延长现有跑道至3600米,新建一条3600米平行滑行道及相应配套设施,满足大型客机起降要求,提高客货运输能力和水平,建成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和客运干线机场。

(三)铁路

建设天津港输港铁路战略通道,形成沟通周边和腹地的便捷、高效的客货运铁路交通网。建设霸州至保定铁路,形成由天津港—霸州—保定—石家庄—太原—中卫(银川)直通西部的铁路通道。加快建设黄万铁路、蓟港铁路复线,实现港区铁路与大秦线和朔黄线贯通,形成南北输港铁路通道。加快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并引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延伸至滨海新区,实现两市间半小时通达,北京至新区40分钟内通达;启动建设京山线天津段铁路四线;建设天津至通州的轻轨铁路,形成京津客运快速铁路通道。搞好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的建设,规划建设津秦客运专线,形成客运铁路南北通道。强化天津铁路枢纽功能,建设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加快形成客运系统“两主三辅”(天津站、天津西站为主,天津北站、塘沽站、华苑站为辅),解编系统“一主一辅”(南仓站为主,北塘西站为辅)的总体布局。

(四)公路

建设“四四五一”路网骨架,形成连通“三北”,通达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公路体系。四横:加快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抓紧启动三线,改造现有京津塘高速公路,形成3条京津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国道112线高速,打通新区通往河北保定的连接,并辐射山西、陕西及蒙西地区。四纵:建成海滨大道,形成连接环渤海各港口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津汕高速公路天津段,开辟新区通往胶东半岛乃至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陆路通道;争取塘沽至承德高速公路、西延唐津高速公路至石家庄纳入国家规划,并尽快建设。五条联络线:完善津滨高速;建设津汉、津宁、津港高速;在海河南侧建设新区至市区的双向八车道的津滨大道,与海滨大道相交,构成新区发展的框架,带动沿线地区开发。一个港城交通枢纽:建设海滨大道高架路与进港高速公路和津滨大道相互连接的港城交通分离的立体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新区核心区内、中、外三环路,构筑“十横八纵”的快速路网框架。

(五)管道

配合大炼油、大乙烯、液化天然气上岸等工程,抓紧建设以天津港为起点,通往全市和周边地区的管道,形成管道运输系统。

(六)信息港

建设“数字新区”,促进电信、计算机、有线电视等网络资源融合。加快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建设,提高传输速率和网络交换能力,实现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和综合化。完善天津港海关报关系统、新区政务系统等网络,与全市共建教育、旅游、娱乐、交通、医疗卫生等公用信息资源网络,实现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

(七)能源

建设北疆电厂和大港电厂二站工程。改扩建滨海地区电网,新建50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21座及相应线路,形成500千伏双环网供电。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0座,配套建设地上、地下电力通道,完善电网二次系统。依托液化天然气项目,适时建设燃气电厂。

发展热电联产,形成以电厂和天然气为主的供热结构。完善供热管网系统。以渤海、大港两大油田天然气为基础,加快引进液化天然气,提高供给和调节能力。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到2010年,风力发电达到10万千瓦。

(八)供排水

加快污水、中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再生水利用,形成新的水源。完善引滦输水管线;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向新区输水工程;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到2010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日产50万吨,形成引滦水、引江水和淡化海水等多种渠道、稳定可靠的供水体系。改造排水设施,实行雨污分流。

(九)市容管理

强化城区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提高城区建筑风貌设计水平,突出中西方文化交融风格。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一批环卫设施,严格占道、户外广告、建筑工地管理。实行公交优先。加强城区监察队伍建设,实行文明执法。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十)减灾防灾

坚持防、抗、救相结合,做好减灾、防灾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确保新区安全。完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依据“三河口规划”,严格治导线管理,保障流域和区域防洪安全。按照防御100年至200年一遇风暴潮标准,加固海挡工程。

六、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为基础,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使滨海新区在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1.两个生态工业区

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以电子、生物制药、食品、机械为重点,完善固体废物资源管理和交换机制,促进产业链延伸,实现物流、能流、信息流的区域集成和高效运行。到2010年,万元GDP用水量低于5.9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万元GDP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低于0.04吨。

大港生态化工园区。整合大港区的火电、海水淡化、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通过物质、能量流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稳定、高效、多样化的生态工业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再利用。

2.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立以石油炼制为源头的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工艺,整合产品,在滨海化工区建立石化、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源综合利用等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塑料、化纤、橡胶和精细化工等产品链,力争在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控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和代谢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一汽丰田,培育15至20家规模大、技术力量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构建开发区汽车产业群。推行清洁生产,扩大废旧汽车回收,形成汽车分解与汽车废物回用的代谢链,形成资源的闭环流动和循环利用。

建立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行业的整体集成和系统优化,大幅度降低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努力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开展工业副产品及余热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建立以北疆电厂为依托的电水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期建设2×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20万吨/日海水淡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形成以北疆电厂为核心,集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盐化工、土地整理、废物资源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型系统,成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远期形成4×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40万吨/日海水淡化规模。

3.水源、能源和土地

综合利用水源。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建立以水资源梯级利用、分质供水和循环利用相结合的调配体系。优先利用地表水,搞好雨、洪水收集和利用,扩大海水直接利用和再生水回用。提高工业源水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加快节水技术和设备、节水器具及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和推广,调整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适度提高水价。到201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30%,形成清洁、高效的水环境系统。节约使用能源。减少单位能源消耗量,推广工业锅炉改燃、天然气替代燃料油和循环流化床等清洁燃煤技术,合理发展风能、燃气等清洁能源。建设节能型新区,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形成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集约利用土地。与全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加快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对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搞好盐碱荒地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建设生态新区

加强与全市生态体系相衔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区,构建多条生态廊道,建成若干生态组团,形成生态区、廊道、组团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新区生态构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生态环境区

建设和保护新区500平方公里的南北两大生态环境区。北部连接七里海湿地,建设东丽湖、营城湖、黄港水库、北塘水库等湿地生态环境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南部连接团泊洼水库,建设大港、钱圈、沙井子、官港等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区,面积约330平方公里。补充湿地水资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2.生态廊道

建设海河下游两岸生态廊道,形成风景林带、观光农田和森林公园相结合的生态绿化景观带。因地制宜建设海岸带生态廊道,重点是天津港北侧14公里长的休闲旅游岸线和南侧预留岸线,恢复河口生态,形成海岸生态景观带。建设沿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唐津等高速公路两侧生态廊道,种植防护林,沟通生态组团。

3.生态组团

建设大港化工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等外围绿化带,形成环工业区生态组团。建设官港森林公园、开发区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形成森林生态组团。建设塘沽、大港、汉沽城区和6个新市镇等外围生态绿化带,形成城镇生态组团。同时,建设若干由水库、湖面、绿地构成的绿色板块,优化新区生态环境。

4.生态人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用安全、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建设生态型居住区。进行建筑生态景观设计,推广节能型住宅,回用再生水、分类收集处理垃圾,构建舒适、健康、安全、优美的宜居环境。

(三)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严格实行环境准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和产品。搞好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对新区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改造,使区域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60%和40%。采取多种措施,保持足够的环境容量,确保新区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实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河道整治、生态保护等工程,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协调京冀同步削减入海污染物总量,遏制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趋势。2010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大于60%。搞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利用引黄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生态补水和污水节流,完成南、北排污河综合整治工程,达到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到2010年,海河干流下游水质达到Ⅴ类水体标准,城区景观水体达到Ⅴ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以上。

加强固体废物处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再利用,延伸产业链。利用现有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搞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七、构建和谐新区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全市的教育、文化等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区。

(一)营造激发创业活力的环境

建立五大机制,形成社会安定、人才聚集、充满活力的创业氛围。一是建立规划引导机制,促进企业投资和发展。二是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高酬重奖。三是建立知识创新机制,广泛开展知识、技术、信息、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保护知识产权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建立公共安全机制,创建平安社区。

(二)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

提供多样化的居住条件。建设一批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发展外籍人员居住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区,满足各类人员的住房需求。2010年,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广开就业渠道,完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新区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以上。

增加群众收入。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形成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增加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解决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的投入,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统一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在市场准入、经营领域、金融服务、税收、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统一本地和外来人员在创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规定,为各类人员提供平等的社会服务和发展机会。

(四)畅通民主参与渠道

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畅通五条渠道。一是完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畅通基层民主的渠道;二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畅通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三是健全政府决策的专家和群众评估体系,畅通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四是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作用,畅通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渠道;五是建立新区管理机构与企业家的对话机制,畅通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渠道。

(五)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建设便民的社区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扩大社会救助、健身娱乐、托幼养老,搞好8890家庭服务等社区网络。培育和谐的邻里关系,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推行社区居民自治,发展社区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六)搞好社会事业发展

以职业教育为特色,大力发展具有新区特点的教育事业。合理配置资源,探索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新机制。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为优势产业服务的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落实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办好国际学校。2010年新区职前培训率达到80%以上。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新区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发展社区文化、乡镇文化和企业文化,培育新区特色文化。发展文化交流中介组织,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新兴电子音像制作、网络游戏等高技术文化产品的设计研发,培育和打造开发区动漫产业基地。打造经营文化产品的跨国公司,形成多元化、网络化、规模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建设新区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卫生执法监督机制,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基本卫生的投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建汉沽医院,兴建开发区、保税区和乡镇等卫生设施,实现120医疗急救网络与全市并网,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统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协调机制,健全开发区等人口聚集区的相关管理机构,优化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2010年,每千人口医生达到3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群众体育活动水平。发展竞技体育。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七)建立矛盾调节机制

探索协调和疏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和协调谈判等制度,及时调解各种矛盾。健全信访、仲裁、行政复议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搞好法律援助工作。维护新区社会稳定。

八、综合配套改革

深入贯彻《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从全国整体改革要求和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相结合,统筹兼顾,先行试验一批重大改革措施。用5到10年时间,率先建立起与国际规则相衔接、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推进企业改革

以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为重点,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合实施工业东移战略,进行国有企业重组和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解决劣势企业平稳退出市场问题。加快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理顺监管关系,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推行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个体私营企业自主创业和自主创新的财税和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吸引境内外资本到新区投资发展,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到滨海新区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高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探索滨海高新区联合开发、利益分享的新模式,加强京津冀科技合作,实现与北京中关村互动发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国有及控股企业经营者技术创新业绩考核机制,激励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创新产学研合作利益分享机制,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化投资,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依托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建立非上市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股权及风险投资基金交易市场。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实行全球招聘,试行高级人才双聘制度。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实行专利、商标、版权合三为一的管理体制。

(三)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以促进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建设为核心,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及世贸组织规则的涉外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建设东疆保税港区,实行高效便捷的口岸与通关管理,探索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保税仓库联动机制。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具有通关、物流、商务等应用功能和示范作用的统一大通关信息平台,试行统一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引资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外资,创建自主品牌。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和培训基地,鼓励国内企业借助滨海新区走向世界。推进建立面向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机制,争取设立国家级东北亚经济论坛。建立面向两个市场、内外贸融通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建设石油化工、煤炭、钢材、棉花、粮食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恢复设立北方商品期货交易所。吸引跨国公司在新区建立采购、物流配送、商品交易中心。建立解决贸易摩擦和争端的应急处理机构。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

(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核心,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开放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搞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基础上,积极发展各种产业基金。开展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制度改革试点。推进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吸引和支持全国性大型金融企业到天津进行综合经营试点,整合全市各类地方金融企业股权,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外汇管理改革,改进外汇经常项下监管方式和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方式,推进贸易便利化,支持有资质的中外金融机构在新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建设以产权中心为主体的交易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环境,建立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后台服务中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适时组建国际资信管理公司。

(五)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依法管理、市场配置、政府调控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产籍管理制度和土地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完善土地价格形成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明晰集体用地使用权,对农民宅基地实行换地权益书制度,推进迁村并点。搞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许可管制,保障集体土地收益权。完善土地价格形成和市场交易制度,通过市场形成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价格。实行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管理,规范土地收购储备金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能力。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突破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加快城市化进程。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城镇建设统筹、投资补助、规范管理,推进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整合乡镇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

(七)推进节约型社会体制机制改革

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核心,推动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环评和环境准入制度,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资源环境法规体系和价格、税收、信贷、贸易、财政补助、设备折旧等激励机制,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估体系,研究制定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再生资源等方面的措施,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完善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经济调节机制、环境监管体制和公共参与机制。

(八)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改革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就业促进机制,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转换就业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形成与城镇相衔接的农民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普及12年义务教育。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强化职工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经费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医疗机构改制,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建设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居(村)委会自治机制,扶植和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建立人民调解、社区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九)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以建立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核心,分阶段建立健全富有新区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界定政府及派出机构的职责范围,加强新区管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其在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方面的职能。探索建立市有关部门与滨海新区条块互补、职能整合的工作机制。理顺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关系,促进功能区的经济开发职能向行政区延伸,扩大发展空间,带动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行政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功能区延伸,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有利于推进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健全科学决策程序。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新区开发资金。健全滨海新区法规体系,推进依法行政。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到2007年底,所有改革任务都要取得明显进展,特别要在企业和科技改革、东疆保税港区建设、金融改革创新、土地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滨海新区功能定位提供强大动力,为全国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

九、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把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作为新区发展的战略之举和根本途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增强服务区域的功能,尽快把滨海新区建成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

(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从主要引进一般制造业项目向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为主的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中心转变;从重点以工业领域为主向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领域转变;从单一项目招商向规划招商、集群项目招商、产业链项目招商转变;扩大对内开放,从重点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向引进国际与国内资金相结合转变。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的利用、消化和吸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更加注重新区的整体开放形象,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与接轨。按照功能区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项目。鼓励更多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集团在新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产品分销服务中心和投资性公司。扩大金融、商贸、物流等行业的引资规模。整合招商资源,形成招商合力。以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为依托,加快向周边地区输出生产要素,带动区域扩大开放。

(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在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的同时,扶持一般贸易出口。扩大对美、日、欧、韩等主要市场的出口,拓展香港、台湾、俄罗斯、东盟等周边市场,开发南美、澳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培育出口主体,继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依托海空港和保税区,建立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和平台,成为我国北方发展进出口和转口贸易的最大集散地。建立保税区国际贸易等采购中心,引进跨国公司采购配送中心,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吸引国内外著名品牌销售总部和批发商、代理商、经销商落户新区。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发挥新区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尝试在更大范围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实现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和海内外生产的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生产、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健全销售网络,继续办好埃及苏伊士经济区中国工业园、美国天津商贸工业园等境外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境外工程承包,鼓励以企业联合体形式承揽国际工程。大力发展劳务合作。

(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打好“服务牌”、“中华牌”。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着眼于提升环渤海区域整体竞争实力,发挥区位、口岸、交通、土地和人才等综合优势,为环渤海区域和我国北方地区提供国际航运、国际贸易、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金融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有效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发挥新区港口、交通和土地优势,为周边地区扩大开放和产业发展提供通道和载体。促进在金融、科技、教育和公共交通设施等方面的联合与协作。积极引进周边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和科技成果,使新区成为科技成果转移的承接地和孵化地。共同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高科技产业走廊。逐步将石化中下游产品、汽车和手机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上下游产品关联紧密的区域产业链。

主动搞好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合作,共同构造区域信息网、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加强天津港和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曹妃甸、青岛港、大连港等港口的分工与合作。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落实12省市《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扩大腹地口岸直通和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范围,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与我国北方地区在资源、产品、贸易、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逐步进行新区产业梯度转移,搞好技术和人才输出,为北方地区提供便捷服务和合作平台。

认真借鉴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先进经验,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联系与交流,搭建桥梁和平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天津和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

依托优势产业,积极承接日韩等国家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中日韩10城市经济联合会制造业部会主干事城市的作用,扩大新区与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利用“CEPA”契机,加强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