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前言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规划】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供大家参考。
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
前 言
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 %;2004年,人口802.9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1.04 %和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37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我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科技人才优势最明显、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全国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的大背景下,为缓解我省加快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发利用我省西部地区大片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批准了《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提供了先决条件。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对充分利用我省优势,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平台,在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中提升产业层次,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跃式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加快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战略决策,在省政府已批准的《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基础上编制的,并注重与《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和各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规划范围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和肇东、安达区域内921平方公里的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及少量的农用地。规划产业布局以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等为重点,以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为保障,谋求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确定近期及启动区开发建设的范围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提出加快建设的政策措施框架。规划期为2005年至2010年,展望到2020年。
一、基础条件
区域优势。一是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280余公里的距离内,有3座大中城市,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装备、石化、食品和医药等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基础。二是有较强的科技人才优势。3市集中了全省众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现有普通高校40所,占全省的72.7%。位居全省前列的科技人才实力,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三是有丰富的土地资源。3市之间有大量的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可供开发建设。四是交通便利。滨州铁路、绥满公路贯穿全境,与同三、明沈、京加公路和京哈、通让、平齐铁路及哈尔滨、齐齐哈尔机场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国内环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对粮食主产区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国产业结构进入快速调整时期,重化工业产品市场空间巨大,哈大齐工业走廊内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石化、食品和医药等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市场机遇;我国经济增长受土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明显,使哈大齐工业走廊这样一个产业基础雄厚、资源富集、能源充足的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和产业集聚的优势更加突出。
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俄罗斯经济走上增长轨道,与我国经贸科技合作力度加大,将有利于哈大齐工业走廊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制约因素。由于受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现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面临四方面的制约。一是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区域配套协作能力弱,核心技术欠缺,战略型企业家不多,区域竞争力优势尚未形成。二是启动区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地理上处于闭流区,污水排放的环境容量低。三是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弱,中心城市的现代物流、投融资服务、科技中介、管理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发育不足,先进要素聚集功能不强。四是受行政体制局限,尚未建立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的市场意识还难以适应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的发展需要。
二、总体思路
(一)发展定位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内涵和定位是,通过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整合区域内资源,处理好走廊内外关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以发展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突出前瞻性和产业关联度,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成新型工业化走廊。
(三)基本原则
——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一进行产业布局规划,发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个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走廊内各市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做强本地的“镇市之宝”、“镇区之宝”,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选择以消化创新、集成创新为主的创新方式,积极发展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航空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使这些产业在工业走廊里集群放大,努力建成全国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坚持用新体制、新机制开发建设的原则。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通过招商引资、开放开发,让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工业走廊建设的主力军,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市场准入、要素流动等方面放宽政策,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坚持集中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工业走廊开发建设投资巨大,应采取小片启动、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滚动式开发。应优先建设核心产业区和重点项目,对项目集中摆布,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张,使先期产业带动后期产业,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上游产品带动下游产品,逐步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哈大齐地区重度盐碱地较多,生态脆弱,要坚持治理优先,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物质循环模式,拉长资源、能源利用链条,与相关联的产业共生耦合,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中央、地方联手共建的原则。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中直大企业共建共享、合作双赢,全力争取国家支持,结合大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积极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企业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石化产业的支持。
——坚持严格把关,依法用地的原则。依据国家现行土地政策和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以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为基础,尽量少占农用地。
——坚持与推动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作为我省城市规模扩张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推动,协调发展,使之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城区。
(四)发展目标
远期目标:到2020年,用15年的时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和少量农用地达到921平方公里,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技支撑有力、保障体系齐全、生态环境优良的工业走廊,使之成为我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主力军。
中期目标:到2015年,用10年的时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和少量农用地达到558平方公里,培育起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和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
近期目标:到2010年,用5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和少部分农用地251平方公里,为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民营经济、建立产业协作配套体系、实现产业集聚提供一个优良的投资平台。规划投资22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72亿元,产业项目投资规模1743亿元,预期新增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在近期目标中再划定94.23平方公里作为启动区,今明两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开工建设或建成,达到有投入、有面貌、有企业、有增量。其中今明两年规划投资66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98亿元,产业项目投资470亿元,预期新增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
(五)建设模式
从本地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经验,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建设可采取以下模式。
——统一规划,分区(园)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由省制定总体规划,走廊内各市负责园区详控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以充分发挥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依托现有开发区分别向肇东市和安达市延伸,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建设。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法人,以市场化方式使用政府启动资金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以规划、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等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建设工业走廊。
——企业为主,统分结合。园区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道路、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现代物流,由政府统筹规划,有条件的园区还可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入区项目由企业自主决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发建设。
——释放能量,优势扩张开发。抓住国企改制和城市“退二进三”机遇,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内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中型国有企业为重要的工业节点,充分释放其能量,进行产业和项目延伸扩展,吸引外来投资者,共同开发建设。
——包装整体品牌,联合招商开发。把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整体概念统一包装,对外打一个品牌,统一组织推介,联合招商引资,分板块开发建设,提高招商的层次和效果。
三、发展方向
依托原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链和优势产业一体化发展。
(一)装备制造业
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以数字技术改造装备工业,提高重大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依托中直大企业发展下游产品和配套产品,加快重点产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建设,突出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生产,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柔性化、个性化,建成国内一流、特色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加工区。
电站成套装备。重点发展以三峡和其它大型混流水轮发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等为主的水电,以大型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等为主的火电和百万等级核电机组的核电及以风力发电机组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同时发展电站直接空冷系统、核电空调机组。
重型机械装备。重点发展各类连铸连轧机及新型高性能轧机、大型采矿设备及大型热壁加氢反应器、核压力容器、各类冶金轧辊、大型发电设备铸锻件、大重型数控机床和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及重型机械压力机、数控高速精密板材冲压设备、自动锻压机等数控锻压设备。
交通运输装备。重点发展新型微型汽车、轿车和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群;发展快速、重载铁路货车及铁路起重机;加快发展支线客机、新型多用途飞机和直升飞机。
其它优势装备。重点发展数控量仪、精密复杂刀具、精密高速重载低噪声轴承、大型农机和工程机械及农产品深加工装备、焊接技术与装备,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电池、机器人及电子装备制造业、直线电机及系列产品、新型环保装备等一批高新技术装备。
(二)石化工业
充分利用我省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等资源和产业、人才优势,力争规模经济化、技术高新化、加工精细化,建设石化产业集群。坚持炼油化工一体化,提高炼油装置利用率,积极调整炼油工艺路线,增加基础化工原料。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和粮食化工,同时延长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加快发展新材料化工、精细化工等。
乙烯及有机化工。在现有装置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增加原油加工量、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努力扩大“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为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产量,搞好下游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
天然气化工。利用大庆的天然气资源,同时争取利用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化工。重点沿着天然气—甲醇—醋酸及下游产品和天然气—合成氨—化肥等主线发展。
精细化工。重点发展油田化学品、食品和饲料的添加剂、农药中间体及除草剂和农药等,推进油田化学品和“三剂”(催化剂、助剂、添加剂)国产化进程。
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有机硅材料、工程塑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膜等产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聚碳酸酯、聚甲醛、聚氨脂、聚酰胺、PBT、LCP、膜材料、碳纤维等功能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
其它化工。积极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橡胶制品、橡胶助剂、炭黑等相关产品。发展煤化工、粮食化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副产品深加工
发挥该区域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玉米加工、薯类制品、肉类制品等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健全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
乳制品。发展灭菌奶、酸奶、乳酸菌饮料和其他乳饮料、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食品工业配料的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及奶酪、奶油等。
大豆制品。发展功能性蛋白、浓缩蛋白、粉末油脂、磷脂及大豆综合利用的深加工系列产品。
玉米加工。发展玉米淀粉糖、赖氨酸、高果糖浆、L-乳酸、变性淀粉以及淀粉下游产品、玉米谷朊制品等系列产品,玉米油系列产品、方便型营养玉米食品和高纯度或无水酒精以及GGDS为主的饲料,扩大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和饲料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薯类制品。发展以精制马铃薯淀粉为主的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生产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等产品及薯条、薯片和营养粉丝等主食品和方便食品。
肉类制品。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精制品,建成生猪、肉牛、肉鸡、大鹅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同时综合利用畜禽内脏及毛、骨、血资源,生产生物制品生产。
(四)医药工业
以生物技术为切入点,大力开发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化学药品和优势原料药,突出发展抗生素及其中间体等优势特色产品、新型药制剂;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中成药进行改造,合理利用北药,推动具有独特地域品质的中药材及其制品、北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形成一批具有龙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生物制药。重点发展利用最新生物技术,开发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类、多肽类、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等市场潜力大的药物,重点开发生产长效干扰素、抗肿瘤、预防治疗烧伤、创伤和预防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等国家级新药产品。
化学和抗生素药。重点发展抗感染、抗病毒、抗艾滋病、抗肿瘤及治疗心脑血管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新药产品产业化,开发、仿创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工艺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化学药品;加快化学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建设出口原料药生产基地。
现代中药。重点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和中药饮片产业化生产,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力推广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指标控制等现代先进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培育一批有技术领先优势、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地方特色的中药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
新型药物制剂和药用包材。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制剂产品,开发新型药物制剂,重点支持控释、缓释、速释、靶向等新型制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新型药用包装材料,提高医药产品包装档次和水平。
(五)高新技术产业
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为重点,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化步伐,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引领产业。
电子信息。优先发展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集成电路及制造产业,电子原器件及新型电子材料。建设哈大齐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
生物技术。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的同时,积极发展抗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等农作物新品种以及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工业酶制剂、活性微生物制品、生物化工等产品。
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陶瓷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高温合金、功能合金、高性能镁合金、钛合金、非连续增强铝合金等金属复合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环保焊接材料。
航空航天。重点发展ERJ145系列涡扇支线飞机、固定翼系列飞机新机型、直升机改进型、配套部件及地面配套设备以及小卫星与微小卫星总体技术、有效载荷技术、空间通信技术、航天特种材料技术、航天电子工程技术、先进探测与识别技术、控制与导航技术和空间机器人技术。
新能源及环保技术。加快电站成套设备,输变电技术,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技术的开发利用,发展能源地质勘探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及产品、环境保护技术及设备和环境质量检测与监测技术。
(六)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综合运输条件,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充分整合存量资源,合理建设增量资源,构筑以物流中心为骨干节点、以各产业开发区配套物流系统为支撑的为工业走廊重点产业服务的物流体系,发展物流产业群,同时服务于周边经济带农产品流通、对俄贸易、商贸等领域,逐步建成对内连接全省及东北经济区乃至全国,对外辐射东北亚的核心枢纽物流系统,带动全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物流中心。重点发展规模化、社会化物流综合服务设施和项目,主要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仓储运输、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集运配送、货运交易、物流信息、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物流展示展览、资金结算、“一关三检”(海关、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检验、卫生检验)等物流综合服务项目。
各产业开发区配套物流系统。重点发展工业物流服务设施和项目,主要建设生产物流保障系统,为各产业开发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即时、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使这些配套设施和项目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系统形成产业开发区物流服务系统,各产业开发区物流服务系统与物流中心有机结合构成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四、产业布局
根据走廊内各市资源、产业等优势,突出园区特色,集中力量建设哈尔滨江北工业新区、平房工业新区、大庆东城区、齐齐哈尔南苑和富拉尔基等经济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
(一)哈尔滨市
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机电工业、现代医药工业、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绿色食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到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251平方公里;到2010年,开发建设8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江北、平房、群力、太平空港和香坊五个大新型工业区及研发服务区、物流系统。今明两年启动35平方公里,五大工业新区和物流系统全部启动建设。
1、江北工业新区。由松北区和呼兰区构成,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环保、信息等产业。启动区规划面积15.84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等未利用地0.2平方公里,农用地12.4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2平方公里),建设A、B两个园区:
A区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园区。位于松北区,启动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任务,吸纳中俄两国先进生产要素进行经济技术合作、进出口加工和互惠贸易,同时吸纳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资本,建设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核心区,为形成对俄经贸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集聚优势提供前提和保障。重点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对俄商贸中心,构筑对俄技术贸易、生产、生活服务平台,使之成为省内最大的对俄科技贸易及加工制造综合性园区,形成对俄经贸的资金、技术、人才、文化交流、教育集聚优势,重点发展对俄经贸、出口仓储及服装、轻工等产品。
启动区重点建设对俄出口基地和对俄商贸中心。引进蓝德超声设备有限公司、东金沃尔农机具有限公司、万阳经贸出口仓储中心和东北亚国际贸易城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
B区为呼兰河工业园区。位于呼兰区和松北区,启动区规划面积10.04平方公里。一是启动欧美亚科技园。启动面积2.5平方公里,主要推动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和部分研发项目产业化,整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源。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科技园。启动项目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二是启动东北亚科技园。启动面积5.54平方公里,主要建设以中药现代化为主的北药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教育科技产业、以转化前沿科技项目为主的信息化产业园。重点引进祥鸿药业有限公司、成功药业有效公司、维远生物有限公司、华农威普兽药有限公司、新时代胶粘带有限公司、太子乳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三是启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启动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环保高新技术、清洁能源、有机食品、废物利用等产业园。重点启动清华紫光集团环保科技研发中心项目等。
2、平房工业新区。位于平房区和动力区交界,重点发展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机电工业、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业。启动区规划面积8.83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33平方公里), 建设A、B、C3个园区。
A区为开发区工业园区。位于平房区和动力区,为综合工业园区,启动区面积3.7平方公里。一是航空航天工业园。主要以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为支线飞机、直升机、新型多用途飞机等主机产品服务的配套产业。二是金属材料工业园。主要以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重点建设大型铝美合金板材项目,引进新型轻合金材料、塑钢复合材料等项目,形成金属材料加工园区。三是绿色食品工业园。以发展大豆、大麦、马铃薯为原料的粮食深加工、饮料制品等为主,构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推动现有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龙垦麦芽有限公司、美国麦肯基国际连锁公司等实力雄厚企业向新区产业延伸,扩大大豆、大麦、稻谷、薯类等深加工产品能力。以顶新集团美康食品有限公司、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发展系列休闲食品及功能性、保健食品,形成以知名品牌和大企业集团为核心的深加工生产基地。四是现代医药工业园。利用“哈药”品牌优势,加快建设以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冠名的医药园区,承接医药集团的资本扩张,使其成为国内外医药大企业集团与我市医药工业联合与重组的平台。放大现有“三精”、“药六”等品牌效应,进一步向新区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新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生物保健药等产品。五是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园。面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承接国外知名企业产品的转移,建立整机和终端产品的生产基地。重点引进数控机床、精密机械、环保设备、计算机及零部件、软件业、集成电路、电信产品及技术等高精尖产品。
启动区重点建设铝镁合金板材、航空器材、医药和食品深加工等项目。
B区为平房工业园区。位于平房区,启动区面积3平方公里。一是汽车工业园。主要以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进行微型车向经济型轿车和商务型轿车的升级换代,建立汽车及零部件工程研发中心,开发2.0L以下、高中低档兼备的汽车系列产品。加快实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尔滨轻型车厂、哈尔滨拖拉机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制造厂等企业入园搬迁改造,扩大轻型车、拖拉机、汽车吊车等产品产能。积极引进和扶持汽车配套企业,建立与主机发展相适应的零部件配套产品体系,扩大汽车配套企业规模,形成以汽车、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制造为核心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二是国家中俄信息产业园。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和省信息产业厅共同建立国家级中俄信息产业园哈尔滨园区,重点发展计算机及零部件、数字音视频产品、大规模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电信产品及技术等高精尖产品,引进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TCL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长虹电子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波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强化、区域核心竞争力显著的产业集群,搭建国家信息产业对俄出口平台。
启动区重点建设朗格机械有限公司发动机部件、哈飞汽车传动有限公司传动轴、哈千怡设备有限公司加速器、TCL电器股份有限公司TCL数字产品等投资项目。
C区为动力工业园区。位于动力区,启动区面积2.13平方公里。一是机电配套园。为提高电站设备配套规模和水平,推动电站配套企业发展,以机电配套园区为载体,重点引进电站配套企业,形成电站配套产业集群。二是对俄产业园。重点引进对俄木材采伐、运输、仓储加工企业,木材深加工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木工机械及对俄贸易企业等。
启动区重点建设航飞科技电器有限公司、平山锅炉有限公司、哈尔滨绝缘材料厂、哈尔滨重型机械厂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
3、群力新区。位于道里区,启动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等未利用地0.8平方公里,农用地2.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0.1平方公里)。主要围绕建设具有区域性竞争力和影响力,集研发、商务、金融、办公、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新城区的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总部经济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园区、总部经济服务区及生态社区,实现老城区资金流、信息流向新区转移。高新技术研发园区重点引入省内外和国际大型科研机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和科技企业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向高新技术产业输送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服务区重点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金融及外事机构,形成集聚效应。生态住宅园区重点建设外商、专家公寓区,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
启动区重点建设香港香江国际集团、上海爱建集团、韩国嘉宏公司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
4、太平空港经济区。位于道里区和双城市,启动区规划面积4.18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3.2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0.9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业和精加工、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空港物流园区、韩国工业园区、太平工业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依托哈尔滨国际机场,发展空港物流业。韩国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轻工产品批发和IT产业。太平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奶牛、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市场潜力大的电子通讯、计算机元器件、软件开发、机械电子设备等项目,发展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屋面材料和装饰材料等节能新材料,形成新型建材加工基地。
启动区重点建设新华保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创风力发电股份公司风力发电机、五洋食品有限公司、新春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
5、香坊工业新区。位于香坊区,启动区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6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2平方公里)。以全国统一布局的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建设“两区四园”。一是出口加工园区。围绕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重点引进对俄出口加工和贸易企业,以大宗商品中转为主,兼有货物重新包装和简单加工,建设商务区,发展配套服务业,形成加工、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农业研发园区。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建设科研教育区,发展农业科研、示范、试验、推广等产业,辐射全省农业发展。三是北大荒产业园区。建设农业食品产业深加工、生猪、肉制品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四是食品产业园区。以现有九三集团惠民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油脂、大豆蛋白、粮食、蔬菜、肉制品深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五是韩国产业园区。重点引进韩国企业,发展IT、高新技术等产业。六是化工产业园区。以现有华尔公司、蓝星集团为依托,发展化工产业的下游产品,重点生产精细化工产品。
启动区重点建设黑龙江盛兴集团家具、莱茵电梯有限公司、东建机械有限公司、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
6、物流系统。由以公路主枢纽为主的哈尔滨龙运物流中心、以铁路内陆港为主的哈尔滨新香坊物流中心、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黑龙江省邮政易通物流中心、以商贸为主的北亚物流中心和黑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5部分构成。
启动区重点建设哈尔滨龙运物流商务中心、中俄国际物流采购交易中心、全省货运配载中心;哈尔滨新香坊物流中心的国际集装箱货场、铁路专用线、内陆港业务管理楼;哈尔滨松北易通物流货物分拣调配中心、高架仓储库房;北亚海城物流商贸城和市内配送中心;全省物流公共信息交易系统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哈尔滨到2010年,规划投资13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20亿元,建设(580个)投资1060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460亿元,利税210亿元。启动区规划投资41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0亿元,建设(176个)投资270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利税45亿元。
(二)大庆市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接续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替代产业。到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到2010年,开发建设8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东城、红岗、龙凤、让胡路4个项目区和物流系统。今明两年启动23.18平方公里,4个项目区和物流系统全部启动建设。
1、东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包括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所辖 “一区三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化、宏伟、林源化工园。)启动区规划面积14.67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等未利用地14.5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0.1平方公里),建设4个园区:
A、高新技术区。位于主体区,启动区规划面积7.06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大庆高新区主体区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研发体系,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发展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农牧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医药工业、电子信息业、出口产品加工业、轻工产品制造业和新材料工业,建成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示范区和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区。
启动区主要发展软件业、为石化工业服务的电子产品、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多语终端、电子铝箔、油田机械装备、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医药、航天装备等高技术产品。
B、石油天然气化工区。位于高新区宏伟化工园,启动区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化工集团、大庆油田飞马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业,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2个专业园区,建成丙烯衍生物和油田化学品生产、天然气化工基地。
启动区主要发展醋酸、干气制乙苯、1,4-丁二醇等产品。
C、精细化工区。位于兴化化工园,启动区规划面积0.88平方公里,与安达2平方公里启动区联建。主要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产业优势,重点建设精细化工园区,发展化工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建成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启动区主要发展三羟甲基丙烷、节能环保型润滑油、聚异丁烯、破乳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D、轻工业区。位于高新区林源化工园,启动区规划面积3.91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林源炼油厂的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等方面的优势,发展纺织、玻璃、橡胶等加工业,建成橡胶、纺织等轻工产品生产基地。
启动区主要发展粗纺、麻纺、羊绒衫加工、玻璃制品、橡胶制品等。
2、红岗建材加工区。位于红岗区,启动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等未利用地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0.2平方公里)。主要依托红岗区良好的建材工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结构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地面材料、屋面材料和装饰材料等节能建材、绿色环保建材,建成环保特色突出、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工业园区。
启动区主要发展不锈钢产品、新型墙体材料、真空离子镀膜技术(PVD)延长管、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矽酸钙板等节能建材、绿色环保建材。
3、龙凤石化产品深加工区。位于龙凤区,启动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全部为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主要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建材、塑料、润滑油等专业园区,发展塑料建材、改性塑料、塑料制品和石蜡产品等产业,建成石化产品深加工和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启动区主要发展高分子胶凝材料、环保防火装饰板、彩色节能屋面瓦、光生态膜专用料、塑料母料、塑料板片材、塑料包装等产品。
4、让胡路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加工区。启动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全部为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建设2个园区:
A、机械制造区。位于让胡路区,启动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中直企业市场优势,重点建设机械装备专业园区,发展石油石化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加工制造业,建成服务大庆油田、辐射国内市场的油田专用设备生产基地。
启动区主要发展石油石化机械、汽车零部件、高压玻璃钢管、机械设备加工自动化仪器仪表组装、电控装置等产品。
B、化工原料区。位于喇嘛甸,启动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中国化工蓝星石油大庆分公司,扩大基础化工原料规模,发展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建成日用化学品原料生产基地。
启动区主要改造催化裂解联合装置(DCC),发展壬基酚、甲乙酮等产品。
5、物流系统。由以大庆石油物资集团萨尔图物资仓库为基础规划建设的大庆综合物流中心和以服务于石化产业为主的大庆万宝石化物流中心两部分构成。
启动区重点建设大庆综合物流中心的物流商务大厦、货运交易市场、展示交易大厅、集装箱货场和大庆万宝石化物流中心的物流交易区、物流加工区、物流仓储区。
大庆到2010年,规划投资6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0亿元,项目(366个)投资510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929亿元,利税190亿元。启动区规划投资13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7亿元,项目(100个)投资106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4亿元,利税45亿元。
(三)齐齐哈尔市
重点是做大做强装备工业,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和煤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能源、造纸、冶金、建材等产业。到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到2010年,开发建设2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南苑、北苑、富拉尔基、昂昂溪、江西5个项目区和物流系统。今明两年启动20.25平方公里,启动建设南苑、北苑、富拉尔基3个区和物流系统,其余两个区在中远期建设。
1、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南,启动区规划面积6.27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等未利用地1.64平方公里,农用地1.3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3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
启动区充分利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城市布局调整的机遇,重点发展以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和以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主要建设电子器件、智能节电系统、专用检测设备、高档模具、精良铸件、排爆机器人等项目。
2、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东,启动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等未利用地3.54平方公里,农用地0.9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电力电子、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
启动区重点发展以生物有机肥的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为主的有机农业生产资料产业和以环保节能建材产品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及热电联产为主的能源产业。主要建设热电联产、新型墙体材料、微生物腐殖酸有机肥等项目。
3、富拉尔基民营科技示范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南25公里,富拉尔基城区东,启动区规划面积9.48平方公里(其中:盐碱地等未利用地0.2平方公里,农用地6.8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4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制造、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
启动区主要依靠富拉尔基现有大中型企业,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延伸优势,发展机械制造、锻造业,形成吃配(配套产品)、吃备(零备件)、吃品(企业品牌)、吃废(废料)的机械冶金加工类产业集群;构筑新型建材业的产业框架,形成玻璃制品、水泥制品、新型塑料、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主要建设机械装备制造、精冷轧双金属复合、冶金轧辊、环保型热塑复合材料、浮法玻璃生产线等项目。
4、物流系统。由南苑物流基地、北苑物流园区、北大仓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南苑物流基地作为南苑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配套服务系统;北苑物流中心是以齐齐哈尔公路货运一级枢纽站为基础规划的物流系统;北大仓物流中心是北大仓集团盘活闲置的资产建设的物流系统。
启动区重点建设北苑物流中心的货运指挥调度与监控系统、货运配载系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物流加工区、装卸设施;北大仓的物流配送中心、包装加工中心;南苑物流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流通加工区、仓储区。
齐齐哈尔到2010年,规划投资13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项目(108个)投资103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税29亿元。启动区规划投资6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项目(23个)投资45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利税11亿元。
(四)肇东市
重点发展以粮食深加工为主的生物技术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中草药深加工业,承接哈尔滨产业辐射和转移。到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到2010年,开发建设20平方公里,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宋站、安民、姜家、哈肇联益5个园区。今明两年启动10平方公里,启动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余4个区在中远期建设。
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肇东市政府所在地西郊,哈大高速公路与肇昌公路的西侧,启动区10平方公里全部为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依托肇东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中成药和新材料产业。
启动区主要发展葵花籽、胡萝卜等农产品深加工和牛、鹅等肉制品深加工,形成农副产品系列开发的产业链条;开发建设新型药物制剂和新型复合材料。
肇东到2010年,规划投资5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亿元,项目(45个)投资40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利税20亿元。启动区规划投资1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项目(5个)投资6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 3.7 亿元。
(五)安达市
重点发展以乳制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承接大庆辐射的精细化工、石油产品加工业。到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到2010年,开发建设33平方公里,规划综合开发区、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3个项目区。今明两年启动5.8平方公里,建设启动综合开发区、精细化工2个区,石油化工区在中远期建设。
1、综合开发区。位于市区东,启动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全部为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启动区规划建设2个园区:
A农副产品加工区。主要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以乳制品、生物蛋白为主的食品工业和生化制药产业。
B、物流配送区。主要是依托毗邻大庆的区位优势,依靠大集团,发展物流配送产业。
2、精细化工区。位于万宝山镇,毗邻大庆石化总厂,与大庆精细化工区相接,启动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全部为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重点发展石化下游产品,加快新材料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逐步延长石化产业链条,成为大庆市加工项目基地。
启动区主要发展油田化学品、添加剂、酶制剂等精细化工产业。在产业布局上与大庆精细化工园区同步规划,在实施上与大庆精细化工园区同步启动。
安达到2010年,规划投资4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亿元,项目(40个)投资30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8亿元。启动区规划投资7.9亿元(不含精细化工区),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项目(5个)投资4.7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2 亿元,利税1.7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负责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等项工作。建立由有关市和省直有关单位参加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工业走廊资源一体化配置及开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二)制定优惠政策。在用足用好国家现有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省里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我省实际,借鉴先进省区市经验,研究制定用地、财税、科技、投资及其他方面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
(三)营造发展环境。在创造硬件环境的同时,抓好软环境建设,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落实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政策和规定,清理各种障碍,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培育为企业服务的咨询、中介等机构。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为商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组合扫清障碍。
(四)改革用地审批。适当下放规划范围内项目用地审批权限,用地审批工作主要由国土资源、发改委、工业经济运行与行业管理、城市规划、环保等部门采取联合预审方式,按照规划审查、产业准入、项目布局和集约利用控制等程序一次性完成。对确实需要占用的少量农用地按国家现行规定报批。
(五)加大招商力度。要积极面向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打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新品牌,大力推介工业走廊的优惠政策与合作项目。要加大培育和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的工作力度,把立足点放在鼓励民营、吸引民资、利用民力、发展民企上,使之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生力军。
(六)拓宽融资渠道。抓住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发挥政府信用和协调功能,加强与区域内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探索运用BOT、TOT、PPP等融资方式,吸收国际、国内金融机构进入,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培育地方性资本市场,拓展项目融资业务,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基金,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和风险投资机制,广泛吸收各种基金和民间资本参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
(七)开发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高教园区创新源、人才库作用,搞好继续教育。广泛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来哈大齐工业走廊创业。挖掘走廊内产业技术工人潜力,健全区域性职业技术培训网络,加快建设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变。采取产(产业)、学(大学)、研(科研机构)、企(企业)、官(政府)一体化,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
(八)扩大媒体宣传。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哈大齐工业走廊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优势、优惠政策、合作项目以及取得的建设成就。
推荐访问:总体规划 走廊 产业布局 【工信规划】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