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沈阳市沈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5-09 11: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2009年,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沈阳市沈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沈阳市沈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现代服务业立区方针,全面实施“深耕沈河”战略,迎难而上,合力攻坚,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6亿元,增长1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6亿元,增长0.71%;其中,税收收入14.4亿元,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53亿元,增长137.7%。固定资产投资299.5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3.6亿元,增长20%。

(一)区域经济保持健康发展

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依托“八大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一部六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和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财税工作平稳运行。面对不断增长的公共财政支出需求,我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扭转税收低幅增长势头。扎实开展“深入企业解难题,服务经济保增长”活动,帮扶企业2000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559个。努力稳定存量税源,对1693户入区库税收3万元以上的企业落实帮扶责任制。着力拓展新增税源,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东北销售公司等一批重点税源企业落户我区。扶持壮大骨干税源,预计新增入区库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17户,新增全口径税收超千万元楼宇9座,骨干税源对区库税收贡献率达到60.3%。大力开展综合治税,清理异地纳税企业67户,新增入区库税收4950万元。积极盘活闲置资源,海关大楼等4栋4.5万平方米闲置楼宇成功启动。

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突破。开发区作为沈阳市“东西南北中”五大发展空间之一,纳入《沈阳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其核心定位得到确认。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加快金融中心建设的良好氛围。申报国家级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与中央政研室合作,开展了《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课题研究,通过了国家19个有关部委评审。承办了2009东北金融高层论坛。成立了沈阳金融家俱乐部,举办了服务企业保增长银企对接会。引进大连银行等金融机构30家、金融服务类机构93家,批筹小额贷款公司13家。开发区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区和中国最具竞争力金融开发区。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召开了沈河区总部经济工作会议,健全了组织推进体系。引进国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等总部企业52家、世界(国内)500强及其投资企业22家,总部经济对区库税收的贡献率达到33.5%。引进文化企业480家,大舞台美食街等特色街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制定了《沈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沈河科技园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出台了《沈河区招商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调整了招商工作布局。在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招商推介会。接待了中美商会考察团和香港金融界代表团等大型团组。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200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我区被评为中国商业名区。

金廊建设稳步实施。金廊沈河段开竣工项目取得新进展。在建项目15个,总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545亿元。领先国际城等4个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诺福特酒店等4个项目主体封顶,沈阳茂业城等7个项目达到形象进度。富莱德大厦、东北大厦2个停缓建项目启动建设。嘉里中心、新夏宫和裕景中心3个项目相继奠基。新千年等3个地块完成出让。

重点商贸区日益壮大。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皇城恒隆广场、大发商业广场进入施工收尾阶段。盛世长安广场开工建设。嘉濠商厦项目正式启动。五爱(中街)精品服装城如期开业。中街邮局地块摘牌落地。中街商业步行街被评为全国首批国际金街。五爱商贸区建设成效显著。五爱深港客运站、五爱商贸大厦、文化用品广场、美食街和美博城项目正式运营。

拆迁工作有序推进。坚持进度服从成本和稳定原则,制定了《关于规范全区拆迁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资金使用审批等程序,拆迁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区17个拆迁地块,住宅累计完成13396户,完成率93.5%;非住宅累计完成488户,完成率73.1%。除万德地块外,其他9个金廊地块基本完成拆迁。

()民生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和年初承诺的10件实事,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社区建设成绩喜人。投入8000万元,完成了8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多福等优秀小区成为全市样板。不断加大物业管理工作力度,积极推广普通住宅小区保障型物业管理模式,住宅小区整体物业化率达到85%。承办了全国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座谈会。开展了“深入街道社区办实事,服务基层促和谐”、“5•25”和谐社区日、社区评星晋级等活动。召开全区学习武汉百步亭社区建设经验大会。回民社区被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我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称号。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开展了“深入千家万户察民情,服务群众保民生”活动,帮扶困难家庭1670户,解决实际问题1951件。开发就业岗位53601个,实名制就业31189人,扶持创业带头人56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3万元,解决135名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问题,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完成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4万人。为下岗职工和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97.4万元。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发放低保金2753.6万元、临时救助金296万元。推进企业解决历史拖欠职工工资3659万元。为70岁以上空巢老人安装便民呼叫器4000台。启动了北中街等4块棚户区改造。219户居民分到廉租房。廉租补贴和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进展顺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690万元,在社区和公园安装户外健身器材1803件。全区6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组织开展了红诗红歌颂祖国等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沈河区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工作先进区。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投入1300万元,完成了回族初级中学建设和盲校综合楼主体工程,启动了同泽高中二期、七中东教学楼和九中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投入357万元,对全区25所中小学校进行电路和消防改造。完成文艺二校和行知小学优化整合工作。市实验学校成为全省第一家防震科普基地。我区被评为省级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区和社区教育工作示范区。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投入1000万元,更新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启动了皇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投入160万元,完成大万莲等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建立了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6865户低保户和894户低保边缘户全面享受惠民医疗服务。我区被评为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区。

信访稳定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深化城区信访沈河模式内涵,不断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和解决力度。累计投入信访稳定资金2400万元,受理各类信访事项2532案4534人次,结案率100%、息访率92.6%,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国庆等重要时段稳控任务。我区在全国信访工作经验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省市领导对城区信访沈河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平安沈河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监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投入661万元,在社区、学校等重要部位设置1614个监控点位,小区监控覆盖率达92%以上。全面推行“三警联动”机制,加强巡逻防控工作,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6%,“两抢一盗”案件下降35.4%。高危行业监管及重点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各类事故同比下降65.4%。我区跻身全国仅有的6个以城区整体为单位的全国安全社区行列。

(三)城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抓手,高质量完成各类环境整治工程,城区面貌明显改观。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累计投入6238万元,完成了34条小街小巷和团结路等街路改造工程,敬宾街等3条街路电力线入地工程,北站路等主要街路和家乐福(北站店)西绿地改造工程,解决了217户居民煤气拖期开栓问题,对全区239栋21万平方米弃管楼屋面防水和排水管线进行了整修,在金廊沿线等重点区域栽摆鲜花104万盆。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全面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166个老旧小区进行彻底整治,拆除违建3100处,清运垃圾残土1200吨,增设地埋式垃圾箱838个,新增保洁员220名。对小街小巷实施专业化扫保。对6000余块广告牌匾进行规范整治。对药王庙路等12处违规占道市场予以取缔。对中街、五爱和北站地区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治理。以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水平为目标,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加强区域人居环境综合治理,24项指标达到生态城区验收标准。文萃等11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脱硫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积极推广地源热泵技术,使用面积达91.2万平方米。

(四)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工程,按照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采取区级领导包案等方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共办理建议提案32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9.1%。“五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创新审批方式,为驻区企业提供自助审批服务。对政务信息公开网进行改版升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深入开展“小金库”清理工作。大力压缩经费支出,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办公经费、招待费和差旅费分别下降12.5%、21%和11.3%。

此外,审计、统计、国有资产、司法、档案、兵役、双拥、人防、民族、宗教、残联、红十字会、妇女儿童、老龄和对口支援法库县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我们帮助、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低幅增长与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增加等因素导致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二是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尚需提升。利用外资结构相对单一,项目储备不足。以楼宇为载体的商务经济还没有形成规模。三是按照问民需、求民计、惠民生的工作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展望2010年,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回暖,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良好势头。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将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从区域环境看,继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沈阳经济区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这些都将成为助推辽宁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动力,并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从我们自身看,全区上下多年来致力于金融中心建设,今天终于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作为“第五大发展空间”,并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这种关注程度、工作导向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此外还要看到,我们的现代服务业格局逐步优化,几年来大规模的地块拆迁和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将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关注和改善民生将进一步凝聚民心、促进和谐。所有这些,都为沈河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此,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现代服务业立区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深耕沈河”战略,紧紧围绕加速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做优“八大空间”,推进“一部六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年全区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1.8亿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8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15.8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52.2亿元,比市计划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29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8%。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重点做好九项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财税工作

稳定存量税源。充分发挥10个街道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积极涵养税源,培育纳税大户,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不断增强骨干税源对区库税收贡献率。

拓展新增税源。加大税源企业引进力度,促进更多的总部及分支机构集中汇缴。力争完成增量税收1.64亿元,新增全口径税收超千万元楼宇9栋。

强化税收征管。完善招商引税奖励办法和增量税收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行区域经济负责制。发挥财政、国地税等职能部门作用,对重点行业进行纳税评估,加强边缘税收征管工作。

抓好综合治税。充分发挥综合治税网和税收征管电子地图作用,进一步完善税源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新增入区库税收4900万元,异地纳税企业清理率达到95%以上。

此外,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审计力度,实现对财政资金有效监管。

(二)全面加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强力推进开发区晋级工作。牢牢把握金融商贸开发区作为沈阳市第五大发展空间的核心定位,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依托沈阳经济区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开发区创建全国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进程,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争取金融先行先试政策的研究和准备工作。积极寻求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力促开发区晋升国家级。

加速金融及服务类机构引进。力争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三井住友银行等金融机构早日落地。支持沈阳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东北亚大宗商品交易所、沈阳黄金交易中心等落户开发区。做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金融监管机构的引进工作。力争引进金融机构33家以上。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依照《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城市设计》,积极寻求各方支持,力促开发区基础设施、地下交通和景观建设等取得实质性进展。立足于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定位,拓展服务功能,丰富发展内涵。充分发挥金融家俱乐部等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等载体活动。完善金融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定期发布相关数据信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金融中心品牌。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扶持金融业发展等政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八大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各项子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楼宇功能置换,着力打造特色楼宇、专业楼宇,实现产业聚集,构建具有沈河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继续瞄准重点产业、重点国家和地区,整合招商力量,调整招商布局,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和质量。加大落地重大项目的后续扶持力度,强化组织、细化职能、量化指标、深化服务。完善重点地区、楼宇和企业招商奖励机制。力争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200家以上,其中国外和香港现代服务业企业90家以上。

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围绕总部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加快金融商务服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立足品牌载体建设,不断壮大楼宇总部规模。加快发展科技产业,努力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加快文化路总部经济聚集区和万柳塘科技产业聚集区建设。力争引进总部企业55家以上,世界(国内)500强企业20家以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力求在行业品牌企业发展和空间聚集上取得突破。大力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培育和引进优势项目,壮大广告创意、滨水酒吧演艺等文化特色街。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滨河文化创意产业带和五里河艺术休闲产业带建设。力争引进文化企业182家以上。

此外,加强对区内优势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支持区内总部企业及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向外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引导其加入总商会,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四)着力做优重点发展空间

加快金廊建设步伐。做好在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新华国际金融中心一期等3个项目如期竣工,东森总部商务广场二期等2个项目主体封顶,市府恒隆广场等4个项目达到形象进度,沈阳国际金融中心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金廊21号等4个地块实现土地摘牌。

促进重点商贸区发展。确保皇城恒隆广场、大发商业广场和嘉濠商厦项目正式营业。利福广场和力宝太阳广场项目加快建设。挖掘历史遗存,支持老字号发展。做好五爱国际商贸大厦、美博城等项目招商工作。确保沈阳希尔顿•逸林饭店投入运营。深化五爱集团改革,加快五爱商贸物流区发展。

稳妥推进拆迁工作。加大拆迁工作力度,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已启动地块的拆迁任务。完善拆迁安全三级管理网络,确保不出现较大安全生产问题。做好已拆迁地块收尾和资金清算工作。加强房源管理和建设。适时选择项目,开展专业化拆迁工作。完成西华北里等5个地块8.8万平方米拆迁任务。

(五)不断提升城区环境质量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550万元,启动北通天街市民广场等建设工程。投入780万元,完成沈阳路等街路改造工程。投入2353万元,完成开发区楼体、绿地、广场夜景灯饰亮化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启动市府广场地下空间改造。投入1010万元,改造北站路,缓解北站地区交通拥堵问题。确保生态城区创建通过省级核查验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水洗和机械化扫保作业范围,改进垃圾收集清运方式,杜绝二次污染。扩大地埋式垃圾箱使用范围,逐步实现小区地埋式垃圾箱全覆盖。建立非物业小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户外广告牌匾巡查和监管力度,坚决遏制各类私搭乱建和占道经营行为。

(六)继续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加强社区硬件建设

投入1040万元,对2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确保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造10个文化特色小区。投入236万元,新建或改造社区用房1500平方米。

强化社区软件建设。设立和谐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步解决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经费不足问题,加强对弃管小区管理,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小区物业长效管理水平,确保小区物业化率达到95%以上。组织编制和谐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创新社区组织形式,设立社区参与项目,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和水平,打造10个民主自治示范社区。支持有条件的街道成立慈善基金会,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继续开展“5•25”和谐社区日、社区评星晋级等活动。

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依托社区援助服务中心,为广大居民提供人性化服务,启动早餐工程等新型便民服务举措,着力打造5分钟便民服务圈。充分发挥示范性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作用,建立居家养老双向评价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探索终身教育新路径。

(七)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

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打造具有沈河特色的综合救助管理模式。加大养老保险费征缴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做好廉租房分配、廉租补贴和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审核发放工作。完成北中街等4块棚户区改造任务,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积极开发政策扶持性岗位,促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就业创业帮扶体系。落实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指导,转变择业观念,调动自主创业人员积极性。保持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大信访矛盾排查、调处和解决力度,抓实基层信访网络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区警务新模式,打造老百姓身边派出所。加强出租房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维安义工和“五色防线”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国家级安全社区建设水平。加强和推进司法所建设,开展好“五五”普法活动。继续做好涉及民生的10件实事。

(八)稳步发展文教卫生事业

着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启动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发挥名校品牌优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沈阳市标准化高中创建工作,努力提升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加快校舍安全工程改造进程,确保盲校综合楼和七中东教学楼投入使用,九中综合楼和新同泽高中二期主体工程年底完工。启动盲校教学楼、文化路小学北教学楼和十七中学东厢楼翻扩建工程。

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改善社区卫生用房,更新医疗设备。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专家进社区工作。完成皇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

促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承办好市基层文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办好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和社区体育运动会。抓好文物普查和“非遗”保护工作,提高文化市场执法水平。

(九)打造人民群众满意政

扎实推进首善之区建设。围绕“打造一流的生活环境和一流的发展环境”要求,尽快形成覆盖全区、职责清晰的科学发展目标体系,量化建设沈阳首善之区的指标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政府体制机制创新。巩固大部制改革成果,抓紧编制新“三定”方案,做好机构改革和人员安排工作。加快完善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政府资源管理体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软环境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和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企业监管机制,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转制工作。充分整合城市管理、治安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行政资源,构建信息灵敏、指挥有力、反应快速、工作高效的大城管监督指挥系统。不断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新模式。

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矛盾问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宗旨意识和纪律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严肃责任追究,形成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的良好局面,切实方便群众,服务企业,多办实事。

抓好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和奢侈享乐之风。确保办公经费、招待费、差旅费同比下降10%。

此外,继续做好审计、统计、计生、司法、档案、兵役、双拥、人防、民族、宗教、残联、红十字会、妇女儿童和老龄等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沈河发展新的起点上,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负重托,奋力拼搏,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水平,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开创沈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沈阳市 政府工作报告 沈河区 沈阳市沈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