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静海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时间:2023-05-09 20:30:11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连同规划纲要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海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供大家参考。

静海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连同规划纲要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静海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加快实施“一三四三五”战略部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静海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预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3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3.3%,人均生产总值5620美元;财政收入40.8亿元,五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3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40亿元,接近“十五”时期的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亿元,五年累计193亿元,年均增长15.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15.6∶55.4∶29调整为6.4∶70.1∶23.5。“两城三区六园”产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子牙循环经济区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林业和林下经济成为农业主体。植树造林42.3万亩,超过前五十年造林总和,森林覆盖率达到38.3%。发展设施农业7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现代示范园区9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82家。淘汰“两高一低”落后产能企业200余家。工业高新技术产值率达到15%。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量的90%以上。服务辐射功能明显增强,累计完成投资269亿元,年均增长52.6%。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总部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投融资体制,在全市区县率先组建了城投公司,开辟了政府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新途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9亿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引进1家中小企业担保中心、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5家融资担保公司。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土地依法集约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和“一站式”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了招商顾问、招商局长和专业招商三支队伍。冶金集团百万吨高档金属制品、建大橡胶、捷安特自行车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静海。五年引进项目700个,亿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69个项目列为天津市区县级重大项目。实际利用内资280亿元,外资4.2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4倍和3.5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9亿美元,年均增长26.3%。 

城乡建设力度空前。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完成《静海县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静海县城乡总体规划》、《静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60多个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两城建设全面展开,团泊新城提前完成“十一五”战略构想。团泊示范镇基本建成,子牙镇、静海镇、大邱庄镇相继被列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试点。五年间,实施199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累计投资1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配套能力明显增强。投资17.1亿元建成17项输变电工程,新建改造供电线路4030公里,成为全市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实现“村村电气化”的县。大交通体系基本覆盖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955.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32%,基本形成了畅通县域、联通东西、辐射周边的“23456”交通圈和“一环十二射”交通路网格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市容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先后整修了胜利大街等10条主干道路,创建了一批乡镇、村示范道路,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五年间,用于民计民生的政府财政性投入达14.1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7.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以上。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76亿元,增长1.1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万人和8.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万人和42万人。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万人。为5.3万名农村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1.03亿元。新建19所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改扩建3所乡镇敬老院,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积极开展弱势群体救助工作,为36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城区新建5条公交线路,65岁以上老人实现了免费乘坐公交车。建成30处集中供水厂,县域安全饮水达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居民用水城市化。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创建文明生态村120个。五年用于环境治理的投资14亿元,点源面源治理成效明显,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建1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建成9个乡镇文体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和有线电视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投资4.5亿元,新建扩建41所中小学、幼儿园,维修加固66所中小学,82所学校通过现代化学校达标验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3.5%。投资2.1亿元,完成16所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任务。乡镇卫生院全部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免费实施了18项公共卫生服务。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同步发展。计划生育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五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办结率100%,满意率达到98%以上。“平安静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审计、监察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及双拥、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探索充满艰辛。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经受复杂局面新考验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深对国情、市情、县情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之路。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静海发展,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比学先进,奋力赶超;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必须坚持以“两城三区六园”为依托,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要素集聚,强化发展支撑,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增添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科学行政、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各位代表,“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完成,谱写了我县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为全面开创“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静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静海县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不够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园区支撑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化水平不高,城乡差距明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较大;社会管理有待加强,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还比较突出;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差距,办事环节多、行政效能低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要原则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时期。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县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静海县委关于制定静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此,县政府编制了《静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本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 

展望“十二五”,我们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呈现恢复增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广阔。特别是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全面实施,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快速提升自身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形成了“一三四三五”发展思路,搭建起了“两城三区六园”发展平台,夯实了发展后劲,为今后五年打下了坚实基础,静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空前激烈,国内各地区竞相发展,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决不自满,决不懈怠,决不畏难,努力开创静海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实施“一三四三五”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全面构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区域物流中心、健康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按照县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未来五年我县总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循环静海、绿色静海、健康静海、法治静海、活力静海、和谐静海。具体讲就是: 

──经济总量要上新台阶。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20.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000美元,年均增长18.3%。财政收入120亿元,年均增长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实际引进内外资1000亿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达到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138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71亿美元。 

──创新能力要有新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1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城镇建设要上新水平。农村城镇化率达到70%。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11万人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林木覆盖率达到4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生态环境要有新变化。城区空气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90%。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80%。资源回收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8%。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人民生活要有新改善。教、科、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不低于5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8%。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8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年均增长10%。 

做好“十二五”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不动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际,把握趋势,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全面落实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二是坚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按照“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三是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坚持一二三产业同步推进,调优一产,提高二产,壮大三产,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二产带动向一、二、三产协同拉动转变。四是坚持强化招商引资不动摇。把加快大项目、科技型“小巨人”和楼宇经济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紧盯国内外产业转移新动向,改革招商体制,创新招商理念,营造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五是坚持城镇带动战略不动摇。按照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抓好“两城”和示范小城镇建设,有序转移农民,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六是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动摇。继续加大政府对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社会公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民主法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展望我县“十二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对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坚信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幸福安康、稳定和谐的崭新静海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2011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苦战三年,打造崭新静海”的决战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是推动静海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306亿元,可比增长26%;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12510元,增长12%;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完成得更好。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项目作牵引,用增量带存量,三业并举,加快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坚持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借助工业化手段,融合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出台鼓励西部乡镇发展林下经济和设施农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引导西部乡镇实现错位发展。全力抓好林海示范区建设,实施5000亩林下经济、福禄源生态观光园等六大工程,加快构建津涞路立体循环经济产业带、千米路和黑龙港河休闲观光文化产业带、静霸路设施农业产业带。新建1.5万亩设施农业,建成5个养殖示范园区,启动3个畜牧养殖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完成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以上,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7万户。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壮大装备制造、再生资源、优质钢材、轻工物流、食品药品等五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带动能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光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落实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用足用好市、县两级技改贴息政策,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放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继续大力引进技术水平高、投资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抓好100个结转项目和97个新建项目,以增量放大总量、提升存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大做强服务业。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提高服务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全力抓好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东方红路商业街综合改造、游龙大酒店等重点商贸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福城国际建材装饰城、义乌国际商贸城。加快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加工、利达粮食现代物流二期等物流聚集区建设。新建丰普东兴等4个农产品专业市场。高标准建设一批“亿元楼宇”,启动开发区、大邱庄和北环等20万平方米楼宇建设,新增注册企业150家,实现税收15亿元。规划启动临独流减河商务区建设。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实力。子牙循环经济区、县开发区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完善载体功能,推进产业集聚,促进项目提速,形成开发强势,当好全县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大邱庄工业区、北环工业区、唐官屯物流加工区要按照导则要求,加快基础推进速度,推动项目落地开工,确保起步区摆满项目、通过达标验收。双塘工业园、中旺铸造园、蔡公庄乐器园要发挥后发优势,加速提升园区竞争力。 

(二)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坚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发挥规划对城乡发展的引领作用。完善提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科学修订城乡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团泊新城专项规划,制定完善一般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规划设计导则,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好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规划综合研究,体现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完善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强化对外辐射、促进东西对接、畅通城市交通为重点,加快城乡路网体系建设。改造提升胜利大街中段、东兴道、东平道、瑞祥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完成西北外环、团泊大道二期、新104国道北延、静台路、静霸南线、津王路、静王路、徐良路、东方红路地下通道等新改扩建工程,启动县公交中心交通枢纽和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实施乡村公路改扩建120公里,进一步提高城乡路网通行能力。继续搞好水电气热等公用设施建设。加快静卫里、红星里、宾馆北侧平房改造步伐。团泊新城力争投入规模实现翻番。完成团泊体育场、国际网球中心、体育训练基地、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体育学院、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团泊新城东区完成团泊示范镇一期农民搬迁,落实土地复垦计划,让团泊地区近万名农民过上城市生活。团泊新城西区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还迁住宅楼,竣工20万平方米。推进子牙示范小城镇剩余8.3万平方米公建和2万平方米还迁楼建设。启动大邱庄200万平方米示范小城镇项目。加快静海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实施。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严格执行城市管理规定,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加强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全时段、全覆盖执法管理。全面清理违法违章建筑,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继续奋战300天,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由中心城区向各乡镇延伸,由主干道路向次支道路拓展,由重点地区向村街社区推进。继续开展市级卫生镇、村创建活动,抓好乡镇示范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建设紫兆生活垃圾处理厂。新建一批生活垃圾压缩式转运站。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明生态村。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静海。 

大力推进植树造林。高标准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全面提升绿化建设水平,营造“大绿大美”环境,放大绿色品牌效应。完成绿化造林800万株以上,启动林海2万亩高档苗圃建设,实现100平方公里林海森林全覆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健全林木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治理农村烧荒行为,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存活率。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利用。在钢铁、冶金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地下水开采。完善土地管理,科学管控建设用地指标,严格落实《关于促进土地依法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办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用地行为,强化用地目标和责任考核,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完成年度减排计划。继续开展污水排放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下决心关停一批重污染企业,恢复污染水系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强化对子牙循环经济区、大邱庄、团泊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巩固区域污染治理成果。健全完善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增强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启动建设静海新城北区、团泊新城西区、开发区北区等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抓好工业废气治理,控制扬尘污染。严格落实排污收费制度,形成排污者付费、治理者赚钱的利益导向。 

(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创新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务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天津市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政策优势,积极发展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服务业。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争取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齐鲁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分支机构落户我县,新增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3家融资担保公司。加强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借用管还”机制,确保金融运行安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广泛开展投资风险教育,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支持优势企业上市。探索农民资产资本化新途径。鼓励有条件的村街,打破区划界限,实施迁村建居。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更加积极的增收激励机制,鼓励乡镇、园区加快发展。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公务员招考、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制度。稳妥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政策环境,强化专业招商、定向招商、全民招商,力争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引进内资突破145亿元。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保持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7.7亿美元,分别增长23.5%和20.3%。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目标,高标准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全力促进就业增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建立健全就业帮扶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和促进就业增长的长效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落实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标准,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积极发展社会慈善和养老事业,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养老院、敬老院,完成县光荣院和8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使更多农民拥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促进收入较快增长。加快中心城区危漏房屋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造提升玉带公园和顺驰公园。规范和完善物业管理。新建一批社区商业中心和农贸市场。培育覆盖全县的“放心肉”连锁销售体系。落实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一批道路卡口畅通工程,加强交通拥堵治理,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治理非法客运,方便群众出行。 

(六)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静海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新改扩建第六中学、第四中学、大邱庄初级中学等8所中小学,新建1所国办幼儿园,提升规范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所民办幼儿园和一批村办幼儿园,完成28所学校维修加固、44所学校现代化达标、72所学校功能提升。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满足农村教育师资需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构建静海特色教育体系。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成果,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县医院二期改扩建工程,扩建中医院门诊楼,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静海镇卫生院,续建唐官屯分院,推进村级卫生室达标工作,构建更加完善便捷的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实施18项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各类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出生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编制完成“文化兴县”发展规划。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启动建设静海文广大厦,改造提升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书画院,新建静海文学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7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实现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团泊文化创智园、团泊湿地影城、蔡公庄乐器产业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举办好第三届“团泊洼”诗歌节、静海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品牌,扩大静海影响。办好天津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和部分体育赛事。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街、文明社区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有效发挥街道、居委会和社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完善群众矛盾调处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食品、假药品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增强全社会防范风险、抵御危机的能力。建立健全警民联动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妇女儿童、老龄、档案工作。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政府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制度,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问责,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问责必严。 

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雷厉风行、埋头实干、“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把精力凝聚到抓工作、办实事、求实效上。广泛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十部五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推行一线工作法。鼓励比学先进、争先创优,努力形成学标兵、比贡献、创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快速反应、快速办理、快速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县、乡两级行政服务体系,推动审批服务再提速。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核,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委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审计,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秉公用权。 

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崇尚学习、创新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牢记使命、勤政为民,保持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始终对群众充满感情、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事业充满激情,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十一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十二五”,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全面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静海县 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静海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