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扎兰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5-10 11: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07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扎兰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扎兰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科学发展、强市富民为工作主题,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亿元,增长2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31.8%;第二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22.8%。财政收入3.5亿元,增长8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增长34.8%。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12.5亿斤,增长47.6%;牲畜存栏276.6万头只,增长10.2%,畜牧业占一产的比重达到44.1%。绿色农业健康发展。小杂粮、水稻等绿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0.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3个,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14个。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取得成功,市财政拨专款补贴农民进行抗旱设施建设。红光土地治理项目改造稻田1.3万亩,启动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改良奶牛2.8万头,奶牛性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实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乡镇畜牧防疫条件得到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呼伦贝尔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24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3个,对广大农户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积极探索以土地入股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推动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土地资源。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共发放农资、粮食、农机具、良种和农业保险等各类补贴7098万元,农民人均获得政策性补贴资金310元。多渠道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解决了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973人,完成任务的565%;转移就业2.7万人,增长171%,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全面提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1亿元,增长49.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5,创历史新高。工业项目开工30个,其中呼伦贝尔市级重点工业项目12个。6户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户。玖龙兴安、伊利乳业、淳江油脂等重点企业发展态势强劲,宏裕科技乙草胺扩建、百业成生物科技综合技改、新型建材墙体免烧砖生产线、凯业万寿菊及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吉安化工、成茂木业等重点项目成功落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完成任务的251%。品牌培育取得突破,宏裕科技公司进入全区高新科技企业十强行列,“吊桥牌乙草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节能降耗初见成效,工业万元增加值煤耗下降16.7%。

——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持续增长。旅游接待总人数91万人次,增长21%,旅游行业整体收入5.1亿元,增长18%。开工建设柴-阿旅游公路,建成南木-鹿鸣山庄旅游公路,启动梧琼花度假村改造项目,建设了雅鲁河漂流码头。吊桥公园进入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百强行列。成功举办第三届杜鹃节和第四届雅鲁河漂流节。编制完成了全市物流规划,蒙东系列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和改扩建大乾物流、蒙东马铃薯交易等系列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7.2亿元,增长33.3%。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建农家店24个。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增长20.1%。积极开展对俄劳务输出,总数达到3117人。外贸进出口总额426.7万美元,增长12.8%。

——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城镇化迈出新步伐。《扎兰屯市城市总体规划》得到批复,编制完成9个乡镇规划。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增长22.7%。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公司为全市重点项目融资7550万元。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600万元,硬化街路6条,维修沙石路6条,铺装人行道板4.1万平方米,修砌排水沟7000米,安装路灯396盏。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造12座临街楼房立面,改善了市区出口路环境。加大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力度,完成明月花园等5个区域的拆迁,总拆迁用地29万平方米;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12项,开工面积33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强化城市管理,治理违法建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进一步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规范牌匾广告,治理乱贴乱画,加强广场管护,完善市政设施。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乡镇房地产开发1.4万平方米,建设镇区道路8.5公里,绿地广场1.3万平方米。完成成吉思汗镇供水工程。启动了3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完成15个试点村建设规划。蘑-柴公路和扎-博公路全线贯通,建设通村公路23条225公里,城乡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启动地方级公益林管护工程64万亩,公益林管护面积达到250万亩;完成公益林抚育和补植1.05万亩,植被恢复造林围封1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万亩,人工造林3.96万亩,完成历年工程补植补造10万亩,还林还草面积23.7万亩,启动建设1.5万亩的生态建设示范基地。防火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连续9年无森林火灾。注重生态自然修复,启动草原和林业用地禁牧休牧制度。完成水土流失和生态保护综合治理97万亩。市区绿化工程有效实施,植树8.7万株,新增绿地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3.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8平方米。完成兰田糖业废水处理工程,启动水源地保护工程、环境监察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削减化学需氧量3900吨、二氧化硫240吨,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任务。减少烟尘排放量1000余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1350万吨,雅鲁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城市环境定量考核位列全区旗县级城市第一名。

——加强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发展后劲得到增强。共争取到上级投资项目73个,资金2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2项,累计引进市外资金32.5亿元,增长80%,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130%。坚持以存量引增量,成功引进北疆水泥、博天糖业和嵩天薯业等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并购水泥制品、兰田糖业和民生淀粉,迅速扩张企业规模。第二届绿色食品节成效显著,增加绿色产业区域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参加客商160家,比上届增加75家;签约项目26个,总金额15.3亿元,是上届的3.4倍。

——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工作,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17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3586元,增长17%。城镇就业人数新增4792人,3491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新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1733人,分别完成上级责任目标的130%、116%和15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5%,低于上级控制指标。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实现了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共发放养老金11495万元,失业保险金368万元,医疗保险金2197万元,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劳动用工年检440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91万元。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发放各项救助资金超过4000万元,救助城乡特困群体11.6万人次,资助179名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0元和6元,保障人数分别增长6.3%和89.4%。新建改建4所乡镇敬老院,维修改造社会福利院。救灾救济工作成效明显,成功承办自治区救灾工作现场会。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部署的饮水安全工程、“三少”民族危草房改造等16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部完成。

——加强统筹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启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推进人才兴市战略,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育、卫生、农牧等一线岗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圆满完成“两基”迎国检工作。保障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600万元,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使用免费教科书。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25个百分点,办理大学生财政贴息助学贷款143万元,受益大学生259名。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群众文化丰富活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雅鲁河文化艺术节,完成了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呼伦贝尔调频广播覆盖和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有序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完成体育场改建,建设了一批社区健身服务设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第21届全市运动会,承办了呼伦贝尔市第二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85.24%,受益农民3.5万人次。完成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2000平方米,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个,争取上级医疗设备价值125万元。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进入自治区食品“两网”示范县行列。人口计划执行良好,出生率为9.02‰,连续16年控制在10‰以下;独生子女领证率创历史新高,达到17.1%。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积极与市政协进行民主协商,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23件、政协委员提案110件,办复率达100%。“安全稳定扎兰屯”创建活动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有效遏制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市财政投入40万元专项解决农村学校住宿生交通安全问题。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调处网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总量下降43.4%。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全面加强,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6个、社区用房270平方米,基层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扎各单位和军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扎兰屯发展进步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2007年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有一部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一是防火公路桥涵建设等23个项目没有争取下来。二是蒙东兔业深加工等4个项目没有按计划开工。三是柴河景区建设等14项工作推进缓慢。这些工作没有做好,有宏观政策调整、资金缺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作风不实、落实不力的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查摆原因,客观对待,积极弥补,认真解决。

2008年的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会和呼伦贝尔市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强市富民”的工作主题,贯穿经济发展“两条主线”,加快建设三大产业基地,培育农畜林产品加工业集群,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构建商贸物流平台,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实现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四大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达到62.5 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8%,达到4.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达到122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达到4016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18.4亿元。

主要约束性指标是:节能降耗率达到5.0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以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农牧业产业化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奶源、甜菜和马铃薯基地建设,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稳定粮食总产,增加甜菜、马铃薯、油葵、小杂粮、万寿菊、中草药等特色品种面积,其中甜菜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马铃薯订单种植面积13.5万亩以上。壮大绿色食品基地,培育知名品牌,实施好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规划,重点推进苇莲河有机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绿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占一产比重达到50%以上。重点发展奶牛业,新增奶牛2.7万头,原料奶产量达到22万吨,其中优质奶达到17.6万吨。积极推进林产品基地建设,扩大沙果、沙棘栽植面积,围封榛子采种基地1.5万亩,新建年产5万公斤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引进特种苗木基地建设项目。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扬旗山水利枢纽续建工程,争取秀峰、红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加大扶持性资金投入,引导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抗旱能力,成吉思汗奋斗项目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改造稻田3000亩。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实施好标准粮田项目,完成关门山炕沿山土地整理项目一期工程,整理土地1760公顷。积极争取雅尔根楚水甸沟、大河湾红光和关门山苇莲河土地整理项目。完善国有耕地承包手续,逐步推进规范化管理。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奶牛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各2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个以上,鼓励支持肉牛、肉羊圈舍建设,提高养殖业集约化水平。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根多河林场防火公路维护和国有林场危房改造。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加强基层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防治水平。进一步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力度,实施好种植业良种补贴、奶牛良种补贴、奶牛性控和肉牛、肉羊改良项目,建设洼堤肉羊改良基地。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合组织达到150个,组建全市农合组织联合会。推广新型农民合作化模式,在全部乡镇启动土地适度集中经营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及各项农机补贴项目,进一步提高农牧业机械化装备和应用水平。扩大种养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牧业抗风险能力。

二、以培育三大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工业经济总量扩张。以构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畜产品加工业集群和林产品加工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全力抓好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3亿元,增速30%。

立项实施的项目确保投产达效。全力推进伊利乳业日处理1500吨鲜奶、嵩天薯业42万吨马铃薯深加工、北疆水泥日产4000吨熟料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淳江油脂1.5万吨大豆蛋白、鑫难公司1.2万吨白瓜籽加工、成茂木业集成材出口、石本羊绒扩能、冰海肉业技改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争取鸿巍精品杂粮扩建项目开工,扶持丰禾源水稻、米粉公司、蒙森食品、蓝林食品等企业扩能升级。

争取实施的项目尽快启动。积极推进玖龙兴安二期扩建、博天糖业100万吨甜菜加工、成吉思汗葵花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动御香苑公司加大投入,提高产品档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国内知名肉类加工企业。

中远期储备项目加速推进。积极开展百业成甜菜糖蜜燃料乙醇、淳江油脂生物柴油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煤炭资源远程配置,力争2×30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向岭西矿山设备的广阔市场,积极探索引进装备制造企业。

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依托我市环境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酿酒、饮用水和饮料产业,积极扶持闫工酒业、琦峰饮品、长征饮料等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吸引行业影响力强的大企业入驻。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尽快探明卧牛河鲍家沟多金属、柴河镇铜钼等金属矿床储量。积极推进工业新区建设,完善园区发展规划。鼓励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培育中小型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企业。

鼓励和引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完成百业成信息系统电子倍增计划。重视节能降耗,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补贴,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以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完善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景观和多元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巩固观光度假等旅游产品,着力发展民族风情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接待游客力争实现10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亿元。

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加速推进柴河景区开发,重点开发卧牛湖天池、基尔果天池、水帘洞、黑瞎子洞等景点,建设大兴安岭自然博物馆。整合南木景区旅游资源,提升雅鲁河漂流品牌形象,完成石板山庄景点和鄂伦春民俗博物馆建设。完善吊桥公园、梧琼花度假村等景点设施,力争启动金长城遗址、成吉思汗庙改建、鄂温克民俗旅游等景点建设。完成中东铁路博物馆、商业文化博物馆和4处敖包建设。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确保柴河-阿尔山界旅游公路竣工通车,建设柴河景区新开发景点环线道路。启动哈拉苏-伊气罕旅游公路建设,开通自驾车旅游线路。确保成吉思汗宾馆新建综合楼和金百灵大酒店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滑雪场和柴河温泉酒店,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力争实现冬季旅游破题。

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力度。全力打造连接呼伦贝尔草原、齐齐哈尔鹤乡、阿尔山温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扶持主题旅游示范村,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等乡村民俗旅游。继续办好杜鹃节、漂流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力求在突出特色和提升影响上取得突破。培育旅游纪念品开发企业,提供特色旅游商品。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加快培育专业旅行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业服务体系。

四、以有形市场建设为重点,增强商贸物流中心辐射力。积极推进商业和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呼伦贝尔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实现专业市场交易额8亿元以上,增长14%以上。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建设扎兰屯绿色食品城,打造辐射周边地区的有机绿色食品交易平台。推进大乾物流和恒远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续建俄罗斯木材、马铃薯、农产品批发等交易市场,扩建蒙东牲畜、煤炭、农机具、再生资源和蒙森林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继续办好呼伦贝尔(扎兰屯)绿色食品节,进一步积聚资源,开拓市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筹建扎兰屯展览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注重引进大型超市、品牌专卖、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争取大连北方交易市场在我市设立交收分库。扶持担保、典当、证券、经纪等企业健康发展,规范管理法律会计、信息咨询、房产交易、物业管理、社区家政等服务行业,积极拓展新兴服务业领域。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额度,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发展。

五、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张经济总量的重要举措,招商引资额力争实现35亿元,增长7.7%。加快外经贸合作步伐,利用外资达到336万美元,增长20%;出口创汇达到540万美元,增长30%。

提高招商质量。坚持广泛引资和适度选商相结合,把好项目入口关。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农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鼓励松鹿制药等现有企业与域外大企业挂靠联合、战略重组,实现借势发展。充实和更新前期项目库,做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和扶持成茂木业、淳江油脂、石本羊绒、米粉公司、百业成生物科技等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扩大酒精、食糖、食用油、饲料、服装等产品的出口。积极促进对俄蒙经贸合作,力争在蔬菜种植、木材加工、建筑开发等领域深化合作。巩固和发展境外劳务输出就业基地,全年对俄劳务输出达到3300人次。

六、以完善城乡功能设施为重点,加速城镇化进程。加大市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深化细化市区功能区块、重点地块和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做好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强化规划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坚决查处违章乱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增加环卫设施和清运设备。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问题。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修建育林路等10条道路及路灯、排水等配套设施,铺设步道板2.8万平方米。实施给水扩建工程,市区自来水普及率和管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竣工面积力争达到40万平方米以上。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中心镇、特色镇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启动柴河镇区建设工程,改造主要街路,整治镇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支持各乡镇进行街路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加强集镇管理,改善镇容镇貌。积极推进30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完成第二批15个试点村规划。加快试点村经济发展,力争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善城乡路网框架。建设口门-大河湾-甘南界、关门山-浩饶山2条通乡公路和哈拉苏等支线道路,确保年内竣工通车,通村公路建设完成23条、275公里,争取南木、哈拉苏、毕家店、浩饶山4座重点桥梁立项。

七、以“三城”创建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市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完成三北四期造林工程5000亩,森林围封抚育7500亩,围封造林3000亩,补植补造工程2000亩,荒山荒地造林2万亩,新增公益林管护面积12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围封草地30万亩。落实好草原和林业用地禁牧休牧制度,实现禁牧50万亩和季节性全面休牧。强化森林、草原管理执法,严厉打击滥砍盗伐、非法开垦等违法行为。实施好东北黑土区水保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4平方公里。积极开发农村新能源,新建农村沼气池500个。合理发展小水电,实施“以电代燃”项目,完成哈布气水电站改建年度计划,力争卧牛湖水电站续建项目审核批准。

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全面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完成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的申报。启动市区中心绿地系统建设,实施生态林延伸绿化工程,加强雅鲁河两岸、市区中心道路和出口路段的绿化,建设和谐文化广场。加强街道、景区和居民住宅区周边的绿化,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实施农村林网和公路沿线的生态绿化建设,提高城镇绿化的生态景观效果。深入开展单位庭院、社区、居民家庭绿化、美化,组织全民义务植树77万株。

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新上项目符合环保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前端预处理、污水管网扩建及再生回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年内完成土建及设备采购,确保2009年投入使用。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加大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确保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全面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保证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标准,旅游区环境达标率100%。加强对餐饮业污染的治理,基本解决市区特别是居民住宅楼的油烟污染问题。实施水源地保护、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等环保项目,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

八、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构建公平化、优质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争取项目,完成7所薄弱学校的改造,完成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二中宿舍楼和蘑菇气中心校教学楼,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宿舍8000平方米,装备12个计算机教室。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迁址新建民族中学。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完成职业高中综合实习楼续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公开考录一批中小学教师。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完成申报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工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储备工程,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三大基地和三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积极引进畜牧兽医、育种植保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迁址新建市人民医院,扩建中蒙医院病房楼。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改扩建5个乡镇卫生院,新建11个村卫生室。做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确保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完善妇幼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改扩建市计划生育服务站,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繁荣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实施金长城遗址保护工程,抓好博物馆提升项目,申报中东铁路遗址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290个村屯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自治区田径训练基地,积极争取体育馆项目,建设滨河健身公园。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32个行政村装配体育健身器材。

九、以改善民生质量为目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落实好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将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积极促进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有一人就业。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万人次。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计划”,择优扶持一批农村青年开展自主创业活动。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严格执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提高差额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标准。建立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年内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20元,农村最低保障人数增加6300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加强“五险”基金的征缴、筹集和监管,确保各项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启动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前期准备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一倍,参合率达到90%以上。

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运作,全市老年公寓床位数达到1000张,争取综合福利园区建设项目。改扩建郊区和萨马街等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5%以上,努力提高供养水平。扩大教育补助覆盖面,提高补助救助标准,扩大特困生贷款贴息规模。积极发展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

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万平方米;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新建廉租住房2300平方米。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完成50户“三少”民族危草房改造。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200万元建设蘑菇气等9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努力提高特困群体的生活质量,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开发等扶贫工程。

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诚信企业”、“诚信农户”评比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开展法制宣传,实施法律援助。推进“军警民共建”活动,积极开展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提高乡镇和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改善村居办公条件,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建设1处社区办公用房,逐步解决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市级电子政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协调处置机制,依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全面落实宗教属地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启动重点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微机化监控管理,有效排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挑战更充满希望。让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团结、干事、负责、干净的基本要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实现“科学发展、强市富民”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工作!

推荐访问:扎兰屯市 政府工作报告 扎兰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