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文化规划】津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10 11: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津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大力发展津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机遇期,为了加快我区文化发展步伐,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规划】津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文化规划】津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选推荐】



津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大力发展津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机遇期,为了加快我区文化发展步伐,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天津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津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五”计划期间,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社会文化“四基”建设成效明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文化队伍逐年发展壮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方式不断创新,“知识工程”全民读书活动广泛普及,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深入人心覆盖面遍及全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为实现津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加强设施建设,树立津南文化形象。津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逐年抓好落实。2001年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新型现代化津南图书馆新馆,实现了津南文化设施建设的新突破。区文化部门深挖自身潜力,争取社会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添置全新图书馆设备,采购新书籍补充馆藏,建立现代化微机图书管理系统和基本馆藏数据库,2005年,津南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二级公共图书馆。筹措近100万元资金,对区文化馆馆舍进行的改建和修缮工程已全部完工,阵地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馆内外装饰一新,办公条件、文化功能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区新华书店新店于20041128 日面向社会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崭新的购书场所。列为津南区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津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工程主体竣工,已进入屋顶钢网架施工和内部及地下室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066月交付使用。该工程建设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设有1100座席现代化多功能大剧场一个,数字化电影放映厅四个可同时容纳800人观影,另外设有可容纳500人演播厅和1000米展线展览厅及近1000平方米文化商业设施。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后,占地面积15亩,建筑总面积约1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影视、戏剧、歌舞、娱乐、培训、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其规模、设备、功能将进入天津市区县级一流水平。抓住市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备选实施办法的有利契机,镇文化站设施建设进度加快,20032004年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备选规划得到落实,2005年,双桥河镇新建1300平方米宣传文化站将于年底竣工;咸水沽镇、小站镇、葛沽镇、辛庄镇、长青办事处阵地面积达到市级标准。2005年,我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社区文化先进区。

2、抓好队伍建设,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文化工作队伍,是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证。一是抓好文化工作管理队伍建设,以“形象工程”活动为契机,搞好队伍素质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起完善的用人制度,调动和激活文化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驾驭文化工作的能力和信心,以创新精神做好文化工作。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使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文化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逐步成长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生力军。二是抓好群众文化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抓好专业干部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目前,我区两馆群文专业干部人数29人,技术职称人数高级8人、中级11人,占专业干部总人数的27.59%37.93%,超出了文化部制定的地(市)级文化馆、图书馆“8%12%”的评估标准。爱惜群文专业干部人才,为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一切方便条件,保持专业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培养专业干部的爱岗敬业精神,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为社会文化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鼓励他们积极创作,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努力提升津南文化品位,为繁荣文化事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抓好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在深入基层开展辅导的基础上,挖掘、发现和培养基层业余文化队伍。目前,我区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已达300余支,坚持常年开展自娱自乐文化活动,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为提高业余文化团队的艺术水平,展示他们的艺术才能,组织开展多种业余文艺团队展演活动,并在历次区级大型文化活动中邀请我区业余文化团队参加,使他们的整体水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发挥载体作用,营建良好文化氛围。按照国家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构建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为目的,以抓好社会文化载体建设为重点,在全区深入开展社会文化“四基”建设活动,在加强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我区文化建设的新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社会文化“四基”建设有了明显进步,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突破;社会文化“五个一”行动(即:一个主题文化系列活动、一十条文化网络建设、一百场文化活动、一千人艺术培训、一万人文化展示)成绩突出;“知识工程”全民读书活动广泛开展;“新苗计划”文艺新人艺术培训效果明显;文化下乡进社区(送文艺、送图书、送书画、送电影)活动遍及全区,深入民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4、开展文化活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我们注重寻求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了《春到津南》等时序性文化系列活动和重大节日、纪念日文化系列活动,在保证活动数量的同时,力求活动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容和方式富有新意,每年吸引十余万群众参与。2004年,承办了天津市第三届农民艺术节“农行杯”新歌手、新作品大赛。2005年,组织举办了津南区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时间自20054月至20063月贯穿全年,大型活动项目22项,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为历年区级文化活动之最。二是实施精品战略,抓好艺术创作。我区书画艺术不断涌现佳作,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展赛中频频获奖,部分作品走出国门,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区创办的《海河柳》文学期刊,连续出版9期共4500余册,很好地展示了我区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赢得了文学界专家的认可,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天津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题为《津南稻香》我区文学作品专刊。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征文活动中,我区参赛作品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宣传津南,提高津南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坚持开展高雅艺术进津南活动,邀请市专业文艺团体和文学艺术界名人来津南进行文艺演出、文学讲座,为提高我区文化品位,做出了积极努力。

5、加大监管力度,文化市场有序发展。随着我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产业相对有了较大发展,“十五”期间文化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全区印刷制品包装、音像、网吧、歌舞娱乐场所达到300余家,在我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文化市场相关法规条例,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集中行动和专项整治,不断加大我区文化市场稽查监管力度。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全区互联网网络监控平台,严防严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行为和网吧超时经营及不健康内容等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保证我区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正规经营。加大音像市场监管和宣传力度,连续7届开展了津南区音像市场法制宣传现场咨询活动。建立津南区文化行业联合会,有组织地举办文化行业各类培训活动,有效地强化了行业自律、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守法经营意识。坚持“扫黄打非”斗争,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和坚决剔除不健康因素,净化了我区文化市场,保证了津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文化队伍素质相对滞后于文化工作的需要。三是文化活动方式相对滞后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文化经费投入相对滞后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区委八届八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和繁荣现代文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实现津南区“三步走”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二)发展目标

津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围绕“两推进两建设一整合一保证”战略目标,本着“三年求突破、五年大发展,‘十一五’期间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区”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社会文化“四基”建设新突破,发展津南特色文化,扩大津南文化知名度。进一步改善津南文化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与海河南岸新城区建设相匹配的大型文化设施,培育具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创作高水平的文化产品,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建立功能齐全的文化信息网络,增强津南文化的对外交流。到2010年,力争把津南建设成为在全市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城区。 

(三)基本任务

1、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我区文化设施建设,注重抓好“两馆一站”建设,争创国家地(市)级一级公共图书馆和一级文化馆。搞好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津南区博物馆、葛沽文化艺术中心、小站近代史文化艺术中心和区镇级大型文化广场。合理配置与构建“三带五镇一新城”总体布局相匹配的文化设施,2010年内,努力实现文化设施镇级1000平方米以上、村(居)级200平方米以上的目标。

2、建设海河津南沿岸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带。按照我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海河南岸新城区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津南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我区历史文化、文物资源优势,恢复和建设海河津南沿岸文化、文物景区,即:双港寨(宋代)、双港“石头城”、辛庄镇高庄村“慈云寺”(明代)、泥沽寨(宋代)、宝成渡假村、葛沽妈祖庙、郑家大院、小站练兵场、小站周公祠、八里台战国遗址、贝壳堤等,逐步形成海河津南沿岸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带。

3、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鼓励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专业晋级、学历进修,搞好培训辅导,定期举办文化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保持文化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定岗定编,专职专用。二是不断改善群众文化专业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到2010年,我区群文专业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专业干部总数的90%,高级业务职称人数不断增加。三是加大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力度,组织建立各门类群众文化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培训、辅导和展示活动。注重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不断扩充我区文化艺术“人才库”容量。四是成立津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全党中心工作,发挥文化活动的宣传舆论功能,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高品位、多形式,具有标志性、示范性、竞赛性、娱乐性、广泛参与性的文化活动。开展好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和“知识工程”全民读书活动及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施精品战略,积极打造津南特色文化艺术品牌。加强文化活动载体建设,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进一步搞好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民俗文化,实现文化活动方式的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紧紧抓住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采取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的路子,调动全社会积极力量,逐步构建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文化投资格局,推动津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办好现有文化产业,加快文化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深挖潜力,拓宽经营渠道,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区域布局,大力整合文化市场,促进津南文化市场产业健康发展。努力开发和扩充图书销售网络,2010 年内,逐步在全区各镇建立新华书店,并将图书销售网络延伸到基层社区和农村。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在实现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的获取,力争两个效益齐头并进。

6、做好区域内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抢救工作。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专职机构,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保护方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努力挖掘津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抢救、弘扬和发展工作。将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历史文化功能作用,为建设现代化津南新型城区做出贡献。

7、加强管理,繁荣文化市场。根据区“十一五”规划中津南区域的结构布局,合理调整和摆放文化市场布局结构。 “十一五”期间,以建设综合性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为目标,逐步使我区文化娱乐场所上规模、上档次。建立文化市场稽查队,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建立社会监督员聘任制度,“十一五”期间,逐步扩大社会监督员队伍。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下大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保证我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

8、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本着“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的原则,积极开发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建设津南文化信息网络。 “十一五”期间,建立ILAS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配置ILAS2.0网络版软件,硬件系统向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模式过渡,利用IC技术,实现文献服务一卡通。建设馆藏文献数据库,与市图书馆网络平台联网,实现书目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电子阅览室机读设备扩充到80100台。“十一五”期间,建立天津市文化共享工程津南分中心,实现文化资源发布和索取共享。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建立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图书馆网络通讯系统和数字化信息资源系统,力争津南图书馆进入全市数字化公共图书馆行列。加强津南文化娱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建立和完善我区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监控平台,推动我区文化娱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努力完善文化系统办公信息化,不断增强新形势下社会文化工作的辐射性,逐步实现文化动态和信息的最大获取及津南文化成果的广泛推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四)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切实抓好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事业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硬件到位、投入到位,把文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其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2、完善政策,广泛开辟投入渠道。国办文化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同时,要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建立完善优惠政策,用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办文化,做到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两翼齐飞、全面发展。动员社会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抓好文化建设,本着“一年一处、一年一步”的原则,推动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3、提高素质,培养造就文化人才。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注重培养和引进青年优秀专业人才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在政治和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帮助他们在实践工作中锻炼才干,增强组织工作能力,培养为人民服务思想和为文化事业奉献的精神,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工作中来。大力培养艺术新人,做到普及与重点相结合,在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中发现人才,重点培养。建立各类群众文化团体,为他们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同时,建立业余艺术学校和培训基地,为新人倍出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为培养艺术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专业干部。

4、调整自身,增强文化发展能力。“十一五”期间,文化主管部门要在系统内部工作职能结构设置和运作方式上有新的突破,逐步实现两并重,即:办文化与管文化并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以适应新的形势对文化工作的需求。要加大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挖掘自身潜能,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自我提高的路子。文化事业单位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走上一条“抓好主业、兴办实业、开发产业、促进事业发展”之路。

推荐访问:津南区 规划 十一五 【文化规划】津南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