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鄂尔多斯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10 12: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鄂尔多斯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鄂尔多斯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鄂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决议,精心组织实施“两大战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鄂尔多斯科学发展新局面,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千亿元、两千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643亿元,五年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23.4%;人均GDP 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财政总收入538.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515.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4倍,年均增长42%。东胜区、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03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5倍。主要经济指标全区领先,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7:60.2:37.1。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产能突破千万吨。汽车、煤机、陶瓷、多晶硅、太阳能发电等非煤产业蓬勃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大见成效,东胜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协调推进,康巴什新区与阿镇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市府搬迁入驻康巴什新区,城市体量快速做大,功能加速完善,品位不断提升。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38平方公里拓展到2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较“十五”末提高15.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1025元增加到25205元,年均实际增长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4601元增加到8756元,年均实际增长13.7%。以免费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为重点,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主要社会保障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主导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筑起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2.5亿元增加到1139亿元,年均增长27.1%。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形成了“一圈一带”的工业发展布局。煤炭、电力、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伊泰和神华煤制油、亿利PVC、鄂绒大化肥、久泰甲醇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煤炭产能2.2亿吨、电力装机809万千瓦、化工产品产量633万吨。华泰乘用车、清洁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精功重载汽车投产下线,陶瓷、多晶硅产业形成现实生产能力。开工建设了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阿康物流园区、东胜金融广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陵、响沙湾旅游区成为自治区首批国家5A级景区。积极培育汽车、商品房、健身休闲等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51.7亿元增加到380亿元,年均增长20%。

五年来,我们着力解决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矛盾,集中打造中心城区,形成了现代化城市框架和特色城镇体系。按照“建设百年鄂尔多斯、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和定位,对中心城区进行了高标准、大力度的改造和建设,累计完成旧城拆迁765.4万平方米,新建各类建筑面积6500万平方米。东胜铁西一期、二期开发基本完成,三期建设正在推进;康巴什新区建设初具规模,一大批公共设施投入使用,乌兰木伦湖南岸高层区和北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人气和商气加快聚集。按照生态宜居的理念,组织实施了乌兰木伦湖整治、东胜“三川三园”建设等城市重点生态治理工程,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力推进中小城镇“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工程,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五年转移农村牧区人口41.7万人。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以沿河为主战场,集中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规划,各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沿河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建和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5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4.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8.5亿斤。沿河百万只肉羊、肉牛养殖基地和现代高效畜牧业示范户建设稳步推进,牲畜头数稳定在1260万头只左右。大力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加强牲畜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大面积推广模式化种养等先进技术,农牧业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迈出重大步伐,新培育龙头企业195家。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建设了18个精品移民小区。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解决了1.3万户农牧民住新居问题。

五年来,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组织实施了引黄供水、水权置换、蓄滞洪区和水源地建设等供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加固黄河堤防386公里。公路建设正在迈向高等级化,109、呼准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沿黄、兰嘎等一级公路开工建设,新增高等级公路8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7万公里。加快建设“三横四纵”铁路网,呼准、东乌、包西等铁路建成通车,沿河、南部、巴准铁路开工建设,新增铁路911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1208公里。鄂尔多斯机场建成投用,通航城市达到25个,立体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大力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和区域供电网络建设与改造,旗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实现220千伏主供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2.13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由16%、70%提高到23%和75%。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地方煤矿技改三年攻坚任务,淘汰落后产能4164万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万元GDP能耗下降27.13%,削减烟粉尘68万吨、二氧化硫32万吨,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以全员聘用制为主的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牧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财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国资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组建了市水务、物流、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和市资本有限公司,有效解决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管理问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组建了鄂尔多斯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完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新设立村镇银行6家、小额贷款公司74家。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正在形成。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与神华集团、上海华谊、中煤、兖矿、奇瑞等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584.6亿元,年均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年均增长16%。

五年来,我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9所、幼儿园32所,市一中、市二中搬迁新校区,市职业学院、内大鄂尔多斯学院建成招生,市职业教育园区建成投用,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低碳谷等开工建设,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企业研发中心7个、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鄂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累计引进硕士以上研究生1000多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00多人。加快构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市中心医院、蒙医研究所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鄂尔多斯医院开工建设,新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07个、嘎查村卫生室76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技术评估,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建成了鄂尔多斯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基层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国土资源、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统计、气象、档案、外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362.9亿元,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培训力度加大,对鄂尔多斯籍高考落榜生和退伍军人实行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落实国家增资政策的基础上,连续三年为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100元生活补贴。在全区率先启动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和260元。医疗保险大力度推进,启动实施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190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牧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2万元、10万元和8万元。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和280元,“五保”和孤儿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000元和12000元。加大扶贫济困力度,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82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8.3平方米和33平方米。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打造“阳光”政府。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实施了民族文化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市民素质提升“三大工程”,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鄂市名列第10位。成功举办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和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扩大了鄂尔多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五五”普法教育全面完成。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行列。大力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鄂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城市”,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组建了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局,推动了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削减行政性审批和收费事项,成立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市旗乡三级电子政务专网,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出台了建设“阳光”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实行行政问责制,确保了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设立市长热线,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若干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全市整体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1%,财政总收入增长47.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民生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全市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达到140.3亿元,市委、市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的20件实事全部落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2%和12.2%。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鄂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积极探索鄂尔多斯改革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五年,也是地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中,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全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提升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有效化解前进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战胜了黄河溃堤等重大自然灾害,增强了攻坚克难的能力;我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支援国家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行动,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兴安盟工作,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的成就,为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使鄂尔多斯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市几大班子和衷共济、全力配合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鄂尔多斯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为鄂市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大繁荣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就是: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克难制胜的根本方法和造福百姓的价值追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既抓发展,又抓稳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立足发展还不充分这一基本市情,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松劲,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牢固树立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谋划鄂尔多斯发展的理念,将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地区优势相结合,抢抓各种战略机遇,不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必须始终坚持项目第一抓手,统筹推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项目建设,用项目提升优势、增强实力、推动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富民优先,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尽管近年来鄂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充分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中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相比,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硬条件、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发展的方式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没有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格局;工业仍处在打基础、扩总量阶段,产业链条短、结构单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没有形成一、二、三产协同带动的格局;资源要素投入过大,科研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紧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远没有形成科技、人才、管理等高端要素支撑发展的格局;粗放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扭转,节能和环境容量指标约束加大,特别是水资源支撑不足,尚没有形成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物价整体水平较高,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还没有形成居民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格局。我们必须承担起历史使命,抢抓历史机遇,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不断开创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鄂市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精神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主旨,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年均增长13%以上,收入水平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煤化工体系基本形成,非煤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原煤生产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1/3以下,非煤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0%以上。建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中心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农村牧区面貌显著改善,初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节能减排控制指标达到自治区要求。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沿海发达地区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4‰以内。

这些目标,是鄂市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是全市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鄂市正处于发展态势上升期、结构转型关键期和跨越发展机遇期的阶段性特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力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争创地区科学发展新优势。坚持“循环、清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构筑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沿黄沿线经济带,促进地区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化发展。一是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升级提质。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化煤炭大基地,对全市煤炭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控制产能,推进洗选配运一体化发展,突出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和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综合生产效益,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地方煤矿开发主体控制在50个左右,煤炭产能控制在5.5亿吨左右,回采率和洗选率达到75%。加快电力工业绿色升级,优化电源点布局,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推进热电联产。 

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225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提高到10%以上。大力发展煤层气和天然气工业,重点向民用、工业燃料、发电、化工等综合利用领域拓展,力争煤层气抽采能力达到1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达到24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构筑现代煤化工产业。以战略能源、清洁能源、化工材料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大煤制油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煤制天然气,积极推动煤制二甲醚、烯烃、乙二醇等项目建设,形成有绝对竞争力的油、气、肥、醚、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全市煤制油生产规模达到500万吨,煤制气达到100亿立方米。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东胜、康巴什、阿镇装备制造园区,重点打造以汽车制造、煤机化机制造和新能源装备为重点的制造业板块。汽车生产规模达到50万辆,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40%以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生产规模达到1000兆瓦。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建设区域性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PVC、氧化铝、陶瓷、多晶硅、光伏等产业。PVC、氧化铝生产规模分别达到300万吨和200万吨,陶瓷生产线达到200条,打造西北地区陶瓷建材基地。四是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中打造东胜、康巴什金融广场、阿康物流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和国际赛车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成陵、响沙湾等旅游景区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汽车赛事、体育健身、度假休闲等产业,打造区域性高端服务业中心。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强化政府作为和引导,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切实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长17.4%,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以上。

(二)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全面落实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创新制度,争取到2015年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一是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坚持提质与扩容并重,改造与建设同步,加快东胜区建设改造,进一步做大体量,集聚高端要素,率先形成现代化大城市规模。全力推进阿康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区域管理一体化发展,快速集聚人气、商气,打造生态型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二是加快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建设。集中打造树林召、薛家湾两个副中心城市,提升锡尼、乌兰、嘎鲁图、敖勒召其和上海庙等重点城镇发展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集聚吸纳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吸纳转移农牧民1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75%以上。三是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按照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规划,坚持大集中小集聚,切实搞好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推进村庄整合,集中打造现代化新村庄,切实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统筹配置城乡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化、均等化、普惠型的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坚持投入集约化、耕作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沿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百万肉羊基地和无定河肉牛基地,推动现代农牧业区域模块化发展。到2015年,全市现代农业基地总规模达到350万亩。发展公司化、品牌化农牧业,围绕肉羊、肉牛、蔬菜、螺旋藻、林沙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政策,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综合保障能力。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加快推进重大供水工程建设,启动跨区域水权置换工程和水沙置换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的供水网络体系,五年新增供水能力3.5亿立方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打通交通出口,完成旗区之间高等级公路联接工程,加强高速重载运煤通道建设,加快构建连接园区、贯通旗区、连通周边的高等级交通运输网络。加快“三横四纵”铁路网建设,完善网络,开辟通道,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800公里。完成鄂尔多斯机场改扩建工程,优化和加密航线,争取开辟国际航线。完善电网布局,规划建设特高压电力外输通道,建成国家电力外输通道汇流站。全市电力外送能力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规划建设至京津唐等地的化工产品外输管网,开辟新的运输通道。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建立覆盖全市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行政村通宽带目标。

(四)深入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加大财政、企业和社会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性区域创新体系。依托鄂尔多斯低碳谷、中科院大科学装置等重大项目,推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创新,重点在煤炭清洁转化、高端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精品纺织、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引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基地。到2015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力争煤化工、汽车等每个主导产业投入3至5亿元建设研发基地。二是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10万英才培养引进计划。全力抓好党政人才、高端科研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加强本土人才尤其是产业工人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三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优化发展环境,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鼓励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鄂尔多斯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创新开放合作方式。主动融入呼包鄂城市群、自治区西部经济区、呼包银经济带和蒙陕宁国家能源化工“金三角”,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市场,拓展鄂市能源、化工、纺织等产品市场空间,有效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兴安盟工作。

(五)切实加强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富民优先,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市各级财政每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要达到总支出的55%以上。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用3年时间全面普及鄂尔多斯籍学生15年免费教育。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优化发展特殊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学科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努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每个旗区至少要打造一所标准化二级甲等医院,实现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和社区标准化卫生站全覆盖。加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繁荣城乡文化事业,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申办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实现充分就业。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激励机制和援助制度,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转移进城人员、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力争实现鄂尔多斯籍大学生全部就业。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同城待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等制度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保障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巩固和提升全国最安全城市创建水平。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努力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加强国防预备役、民兵后备力量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力做好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工作。

三、201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达到3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达到14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4.5%,达到67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5%,达到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达到2873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989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完成210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55以内,节能节水减排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具体我们将着力推进八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科学发展、抓转型升级的理念,年内全市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2项,其中10亿元以上117项。

一是抓好优势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在建和已批拟建煤炭生产项目建设时序,严格煤炭生产项目产能核定,全年煤炭产能控制在5亿吨以内。全面完成煤炭资源二次整合,启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争2至3年内形成3个5000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集团,实现煤炭产业更高层次的集中集约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市电源点布局和电网结构,积极推进上海庙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特大型电站群。集中力量推进煤化工产业重点项目,在已建成两条煤制油生产线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做好伊泰360万吨、神华216万吨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汇能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争取神华煤制气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力推进煤制大化肥、二甲醚、甲醇精深加工项目,加快中煤350万吨大化肥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蒙大50万吨烯烃、中电投100万吨烯烃、上海庙10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千万吨级化工产业基地。

二是抓好非资源型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抓好装备制造业项目,力促华泰15万辆轿车项目上半年投产,加快奇瑞30万辆乘用车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精功、中兴等汽车制造项目达产达效;新开工建设兰德重工1.5万辆矿用自卸车、奔驰3000辆商务车等项目。加快汽车产业配套项目建设,提高汽车配件本土化率。加快中煤节能设备和煤矿洗选设备制造、久和能源风电整机等项目建设,打造煤机、化机等制造业板块。积极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确保国电3000吨多晶硅项目投产,新开工鄂绒二期2500吨多晶硅项目。全力推进尚德5G、中盛3G太阳能电池系列项目落地实施。加快万捷30万台上网本和终端产品项目建设,引进世纪互联等企业,启动云计算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有实质性突破。加快氧化铝项目建设,争取鑫恒集团120万吨、东方希望100万吨氧化铝项目开工建设。推进PVC产业向异型材料、改性材料、汽车用塑料等高端产品进军,新开工东方希望40万吨、鄂绒40万吨PVC等项目。加快引进陶瓷薄板砖和日用瓷生产项目,力争新上陶瓷生产线50条。以鄂绒纺织园区整体搬迁为契机,强化研发力量,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是抓好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全市现代服务业行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落地工作。加快东胜金融广场和康巴什新区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乌海、内蒙古银行和兴业、光大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鄂市。推动企业上市,增强地区融资能力。进一步完善阿康等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全力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引进一批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尽快形成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加快推进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蒙古源流影视城等文化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好“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活动品牌。加快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建设,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把鄂市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之一。努力开拓消费领域,在保持房地产、汽车消费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体育健身、休闲度假等新的消费热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农机下乡活动,保持地区旺盛的消费势头。

四是抓好工业园区的项目落地建设。强化园区项目支撑能力建设,今年力争重点工业园区全部实现供水、供电、公路、通讯、供暖、排污、铁路、城镇、服务九配套,达到一类园区建设标准。高度重视园区的项目引进建设,面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国内外500强企业,继续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的有利时机,加紧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对接,抓落地,抓开工,尽快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二)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建设。着力在提高宜居宜业水平上下功夫,努力使中心城区变得更现代、更美丽、更文明。一是着力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所有重大规划项目都要面向区内外公开招标,都要经过专家论证。把宜居宜业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和首要选择,既要深入挖掘地区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元素,又要千方百计增加绿色、增加水体,体现城市的生机与灵气,更要充分考虑居民出行、上学、就医、购物消费、文化休闲等日常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让城市更加适宜人居。二是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加大东胜铁西三期开发建设力度,推进罕台城乡统筹示范区、铜川汽车产业园区、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园区三个组团规划建设。加快阿康一体化发展,尽快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乌兰木伦湖南岸高层区建设,打造中西部一流的现代化高端商务区。加快康巴什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阿康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年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完成2万户、24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三是继续完善城市功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新增停车位1万个,开工建设东康第二快速通道、东胜至机场城市铁路,新建乌兰木伦跨河大桥2座。加强社区商业示范店等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努力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年内新建标准化社区15个。加快建设康巴什新区教育、文化、卫生、商业设施,切实增强新区供电、供热保障能力,确保康巴什热电联产项目年内建成投用。把中心城区供水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哈头才当水源地供水工程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供水体系。四是进一步提高城市内涵品位。积极构筑富有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今年要新增城市绿地27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东胜“三川三园”、伊旗东、西红海子湿地、乌兰木伦河道整治等重点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园林生态城市。精心摆布和建设富有内涵、充满情趣的城市雕塑小品,精心设计和构筑城区亮化工程,为全市人民创造优美宜人的环境。五是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拓展城市数字化管理范围,力争年内中心城区实现数字化管理全覆盖。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和城市交通秩序,让文明行为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三)加快建设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在中心城区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把达拉特旗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把鄂托克前旗作为试点,集中投入,集中突破,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快中小城镇建设。认真落实“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工作部署和要求,努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加大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中小城镇面貌。强化产业支撑,积极培育壮大农畜产品加工、工矿企业服务外包、煤炭运销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农牧民就近转移。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新农村新牧区规划管理,启动村庄、人口、产业、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一步规划、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建设模式、建设标准及配套政策,集中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年内整合100个嘎查村,启动2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分期解决3万户农牧民住新居问题。进一步规范精品移民小区建设管理模式,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突出解决好转移农牧民就业问题,确保18个精品移民小区全部建成入住。四是加快农牧业人口转移。全面完成前三年“住有所居”扫尾工程,实施2011年度移民搬迁计划,再转移农牧民3万人。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转移配套政策,逐步提高禁牧休牧补贴标准,逐步实现转移农牧民社保全覆盖。引导进城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共创共享现代城市文明。五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以提高效益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提升装备水平,促进规模经营。新建现代农业基地35万亩,力争新开工设施农业3万亩,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600户,配套建设饲草料基地12万亩。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逆向拉动产业发展。加快“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一是创新农村牧区要素配置。全面开展农村牧区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推进农村牧区宅基地置换、土地经营权和住房抵押等体制改革试点,盘活农村牧区资产。启动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创新融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捆绑使用各类涉农涉牧和城乡统筹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加大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是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实施方案,从准入门槛、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更多更快地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缓解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有效降低民间借贷风险。三是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服务。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区直企业和市外大型企业集团做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领域、提升产业层次。鼓励引导本土企业和新落户鄂市的企业,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进行嫁接合作,引进战略性投资和重大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层次和水平。全力抓好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围绕汽车、煤机、化机零部件生产和PVC深加工等进行产业配套,构筑产业大集群。四是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参与环保指标市场化交易,有效缓解环保指标不足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积极探索实施易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引导征地拆迁中获得补偿费的群众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提高后续发展能力。

(五)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编制完成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加快南北两线供水、水权置换二期、黄河取水口等重大供水工程进度,新增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加快构建高等级电力外输通道,争取开工建设鄂尔多斯至山东、湖北等地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积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年内确保沿河一级、兰嘎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加快十七沟至大饭铺高速、阿门其至小壕图一级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包东第二高速、鄂旗至鄂前旗一级、嘎鲁图至乌兰一级等公路和东乌铁路增二线、呼准东快速铁路,新开工高等级公路718公里、铁路1517公里。全面完成鄂尔多斯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展鄂尔多斯至京津唐的化工产品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前期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新建生态自然恢复区3000平方公里。继续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四个百万亩”、“五区绿化”、“企业碳汇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新增人工造林面积50万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推进工矿区环境污染治理,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全部投用。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一期改造建设任务,启动二期工程。强化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入,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公立幼儿园。年内市蒙古族学校、市职业学院新校区建成投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国际健康城市”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旗区综合医院、基层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利用力度,推进区域中心医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运作、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公开招录苏木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力量。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健全和完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制度,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大力发展中蒙医药事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开工建设国家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一批城市报刊亭、嘎查村文化室和苏木乡镇全民健身示范点。

(七)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创业激励机制和援助制度,推动项目建设单位和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城乡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12万元和 10万元,城乡低保标准每月各提高20元,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补助500元。切实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改扩建敬老院17所,新建综合福利中心6所,建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牧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高企业工资平均指导线,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在落实国家增资政策的基础上,再为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0元生活补贴。实行结构性减免税政策,对劳动密集型小型微利企业减征部分企业所得税,对月营业额不足1.5万元的个体工商户,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继续提高干部职工津补贴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0万平方米,其中公租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绝对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加强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遏制物价过快上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煤矿、道路交通、化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内全市生产煤矿全部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年产120万吨以上自治区级重点煤矿和高瓦斯矿井完成救生舱等避险系统建设。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弘扬“崇尚文明、崇尚荣誉、崇尚创新”的鄂尔多斯品格,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争年内建成全国文明城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报告和通报工作,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四权四制”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进“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大力发展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和社会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统计、档案、外事、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富民强市进程,全市各级政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是创造性开展工作。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及时捕捉新信息、新契机,及时分析研判,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增强政策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办法,下力气突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加注重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工作,特别是要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更高层次上的“三化互动”。统筹处理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力量摆布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运转,切实提高抓大事、办大事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突出抓好资源、资金、项目、土地、人事等领域管理创新,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行政决策程序,重大事项必须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提升执法水平。加强政务公开,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交易、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今年市级权限内的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要继续减少。强化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全程代办制,加快重大项目审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展网上审批服务,提升在线服务水平和效率。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功能,优化工作流程,构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更好地方便项目业主和群众办事。

四是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度精简会议、文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抓大事、抓项目和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实行更加严格的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制度,下决心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治浮、治庸、治懒、治“吃拿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配置等领域的行政行为。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营造清正廉洁、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起点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激励我们不懈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创造“十二五”发展的新辉煌!